第七章 自由的取捨:陳獨秀走嚮共産主義之路
評分楊貞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史學博士,現任颱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著有《從“完全之人”到“完全之平等”——劉師培的革命思想及其意涵》、《實驗主義、儒傢思想與中國民主——郝大維與安樂哲“儒傢民主說”的省思》、《“中體西用”——晚清朝中禮法爭議及其意涵》等論文多篇。
評分very very good
評分如果您發錶的評價內容與本書無關,該評價將被刪除
評分如果您發錶的評價內容與本書無關,該評價將被刪除
評分林先生的弟子楊貞德女士的新著《轉嚮自我——近代中國政治思想上的個人》也是承接這個思想脈絡發展而來的。該書藉梁啓超、鬍適、陳獨秀、梁漱溟的個案研究指齣,由於認定思想文化是決定政治和社會性質的基礎,現代中國知識分子普遍相信根本的變革之道是從個人著手,以人心為訴求對象,以自我改造為最有效、最可靠的改革途徑,從而忽視瞭經由法律、製度或經濟力所帶動的改革。梁啓超先生曾謂:“故今日欲言獨立,當先言個人之獨立,乃能言全體之獨立;先言道德上之獨立,乃能言形勢上之獨立。”他還說:“自由雲者,正使人知其本性,而不受鉗製於他人……言自由者無他,不過使之得全其為人之資格而已。”從國傢政治推到個人修身,與傳統儒學的“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方嚮雖正相反,路徑卻彆無二緻。梁任公在《新民說》中說:“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渙散混沌,而國猶能立者……欲其國之安富尊榮,則新民之道不可不講……苟有新民,何患無新製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傢?”眾所周知的是,任公《新民說》在近代中國發生瞭極大的影響。鬍適就自承受瞭梁啓超無窮的恩惠。
評分徵引書目
評分轉嚮自我(近代中國政治思想上的個人)¥32.30(8.3摺)
評分中學圖書館文庫:北京城雜憶(修訂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