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册 地形版 政区 地形地貌分布介绍 学生地理知识学习

中国地图册 地形版 政区 地形地貌分布介绍 学生地理知识学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国地图册
  • 地形图
  • 政区图
  • 地理学习
  • 地形地貌
  • 地理知识
  • 学生用书
  • 地图
  • 中国地理
  • 教学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通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9787503180996
商品编码:11116401007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 中国地图册(地形版)
出版: 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 9787503180996
审图号: GS(2012)2285号


印次: 2016年1月 北京第5次印刷
尺寸: 148mm*210mm
开本: 32开
印张: 8.5
语种: 中文
材质: 铜版纸
价格: 35元
页数: 267页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此图册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地形版《中国地图册》,与同类地图册相比,有着政区图特点,又兼具地形图优势,是地理地图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和广大学生出行、旅游、学习的有益参考书。此书有以下几大亮点:
  ◎34幅省区地形图,高山平川尽收眼底
  ◎340幅旅游景点图,开怀畅游美丽国土
  ◎270幅精美图片,身临其境大美无言
  ◎60年地图品牌,奉献魅力中国。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全国共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辖23省、4直辖市、5自治区、2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全国按地势高低共分三级阶梯。较高一级阶梯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较高峰。青藏高原东北,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是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其中艾丁湖海拔-154米,是中国陆地较低处。大兴安岭、雪峰山一线以东是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500-1000米。中国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故中国气候呈多样化特征,但总体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南北温差大。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南北温差小。平均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各地差别较大,台湾大多地方可达2000这毫米/年以上,西北内陆大多地方不足200毫米/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中国交通运输已形成海陆空相结合的发达的现代交通网络。

作者简介

中国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专业级别的地图出版社,是编制中国政区图和世界政区图的专业机构,为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历史、地理、交通、旅游类地图,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品牌产品,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贡献。中国地图出版社已出版地图、书刊8000多种,发行量超过了101亿册(幅),编制出版了许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地图。

目录

华北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华东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中南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西南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西藏


西北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港澳台
香港
澳门
台湾


《中国地图册:地理全景认知》 一、 引导语:穿越山河,认知中国的广袤与深邃 浩瀚的中华大地,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也蕴藏着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从巍峨的雪域高原到奔腾的万里长江,从广袤的戈壁荒漠到葱郁的南方丘陵,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独特的故事,每一条河流都跳动着生命的脉搏。本书《中国地图册:地理全景认知》并非仅仅是一本纸质的地图集,它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中国地理全景的窗户。在这里,我们邀请您一同踏上一场史诗般的地理探索之旅,用全新的视角去发现、去理解、去热爱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二、 核心内容:不止于地图,更在于理解 本书的编写宗旨,在于打破传统地图册的二维局限,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呈现方式,让读者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个全面、深入、生动的认知。我们深知,地理知识的学习,绝非简单的地名记忆,而是对自然规律的洞察,对人文历史的理解,对国家发展格局的把握。因此,本书在内容设计上,力求突破,力求深度,力求实用。 1. 精准而全面的空间呈现: 多比例尺地图体系: 本书整合了多种比例尺的地图,从国家宏观区域划分,到省、市、县各级行政区划,再到重要城市和地区,层层递进,提供精准的空间定位。我们摒弃了粗糙的网格划分,而是采用精细的矢量数据,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图层化信息叠加: 不同于单一背景的地图,本书采用了先进的图层化信息叠加技术(在印刷品中通过精妙的版式设计和内容编排实现)。这意味着,您可以清晰地观察不同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例如,在同一区域的地图上,您可以分别查看行政边界、交通网络、水系分布、等高线信息,并可以想象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这片土地的。 三维地形示意图与剖面图: 我们特别增加了大量三维地形示意图和典型区域的地形剖面图。这些图例能够直观地展示地势的起伏变化,帮助您理解高原、山脉、盆地、平原等主要地貌单元的形成过程和相互关系。告别枯燥的等高线解读,让地形变化跃然纸上。 2. 深刻的地理环境解读: 气候特征与分布: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本书将详细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包括气温、降雨量、风力、日照等要素的分布规律。我们会通过气候图、气象数据统计以及典型案例分析,帮助您理解季风气候、干旱半干旱气候、高原气候等的成因及其对区域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文地理概览: 流域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主要的河流(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和湖泊(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等)的水系结构、流向、流域面积以及水文特征。您将了解水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以及水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决定性作用。 自然资源分布与开发: 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是中国发展的基石。本书将直观展示各类自然资源在全国的分布格局,并简要介绍其形成原因、储量情况以及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我们也会探讨资源开发的挑战与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从青藏高原的雪豹到热带雨林的珍稀植物,中国拥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本书将介绍中国主要的自然地理区域,如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各区域代表性的生物种类和栖息地。我们将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的保护区域和措施。 3. 人文与地理的深度融合: 民族分布与文化景观: 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聚居、生活方式和文化发展。本书将结合人口密度图、民族分布图,介绍中国各民族的迁徙历史、聚居区域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文化景观。您将看到,壮丽的山川河流如何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建筑风格。 历史地理变迁: 历史的车轮在地理空间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书将适时穿插介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理变迁,例如古河流的改道、地形的演化、沿海地带的变迁等,以及这些变迁对历史事件、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 经济地理格局: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地理条件的支撑。本书将分析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与劣势,介绍主要经济带、产业分布、交通枢纽等。您将理解,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交通条件是如何塑造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 城市发展与乡村演变: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乡村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本书将通过专题地图和图文介绍,展示中国主要城市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以及乡村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与演变。 三、 学习与实践:让地理知识触手可及 “地图语言”解读指南: 对于初学者,地图上的符号、色彩、线条可能显得有些陌生。本书特设“地图语言”解读专栏,详细解释各种地图符号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颜色、等高线等信息来理解地形、气候等要素。 专题地图与案例分析: 除了基础地图,本书还包含了大量专题地图,如交通运输网络图、旅游资源分布图、环境污染状况图等。这些专题地图将引导您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地理问题,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互动式学习设计: 我们鼓励读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某些章节,我们会设置一些思考题或小练习,引导您主动去探索地图信息,去分析地理现象。例如,“比较长江与黄河的流域特征,分析其对沿岸聚落发展的影响”。 地理数据可视化: 本书在设计上,力求数据的可视化呈现。通过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图表形式,将复杂的数据变得直观易懂,帮助您快速掌握关键的地理信息。 四、 目标读者:求知若渴的探索者 《中国地图册:地理全景认知》面向所有对中国地理知识感兴趣的读者,尤其适合: 中小学生: 作为地理课程的有效补充,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地理基础,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激发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兴趣。 大学生: 在人文、地理、经济、历史、环境等专业学习中,本书提供了详实、准确的参考资料和研究视角。 教育工作者: 为备课、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直观的图示,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旅行爱好者: 在计划旅行或回顾旅程时,本书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目的地的前世今生,发现隐藏的地理之美。 对中国发展和自然环境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提升对国家地理状况的认知,理解中国在区域和全球发展中的独特地位。 五、 结语:开启您的地理探索之旅 中国的地理,是一部读不尽的宏伟史诗,是一幅画不完的壮丽画卷。本书《中国地图册:地理全景认知》,是您开启这段探索之旅的理想向导。我们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仅能够准确地“看见”中国,更能“理解”中国,进而“热爱”中国。让我们一同翻开这本厚重的地图册,在字里行间、图文之间,感受中国的脉搏,丈量中国的深度,拥抱中国的广阔。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中国地图册 地形版 政区 地形地貌分布介绍 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我首先被其精美的印刷和清晰的图例所吸引。虽然我是一名地理爱好者,但长久以来,对于中国这片广袤土地的深入了解总是感觉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框架。这本地图册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一张张静态的地图,更是将地形、政区以及复杂的地貌分布融为一体的生动展现。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高原、山脉、盆地、平原等各类地貌的区分,通过不同的色彩和等高线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一目了然。翻阅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曾经旅行过的地方,再对照地图册上的标注,那种地理知识与实际体验相结合的乐趣,是任何碎片化信息都无法比拟的。对于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本极佳的学习工具,它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中国地理的宏观认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并且为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当我翻到一页,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虚拟的地理探险,每一次的探索都充满了新奇与收获。

评分

我之前对中国地图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行政区划的层面,对于其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却知之甚少。这本地图册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认识中国地理的另一扇大门。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国的地形是如此的“中国特色”,从西部的巍峨高原到东部的低缓平原,从北方的广阔盆地到南方的丘陵山地,各种地貌类型在这里交织融合,共同构成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地图册中的等高线图,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山脉的陡峭程度和河流的走向,而详细的地形图则让我能够区分出不同地貌的细微差别。政区信息与地形信息的结合,更是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哪些地形地貌区域属于哪些省份,以及这些区域的地理特征又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全局性的视角,对于理解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地理课堂,只不过授课的老师是这本精心编排的地图册本身。政区划分的清晰,让我能够快速定位各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并对其管辖范围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而当目光转向地形图时,那种起伏跌宕的地貌立刻跃然纸上。我常常会花很多时间去琢磨那些蜿蜒的山脉是如何塑造了中国的地形格局,那些广阔的平原又孕育了多少生命与文明。例如,当我看到青藏高原的巍峨壮丽,再联系到长江、黄河的源头,便能深刻理解“万川之源”的含义。而东部沿海的平原,则会让我联想到发达的经济和密集的人口。这种将宏观的政区与微观的地貌巧妙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我甚至会尝试着去理解不同地貌对当地经济、文化,乃至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这种由表及里的探索,让地理知识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

阅读这本《中国地图册》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我被它所呈现出的中国大地之美所深深震撼,也为它所包含的丰富地理信息所折服。每一页地图都仿佛诉说着一个关于山川河流、关于地域变迁的故事。政区划分清晰明了,方便我快速定位和理解地域概念,而地形地貌的详细展示,则让我对中国地表的起伏变化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我尤其欣赏它在图例设计上的用心,各种地貌符号和色彩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得复杂的地理信息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对于学生群体来说,这无疑是一本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地理素养的优秀教材。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观察力、分析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全面锻炼。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与祖国的大地进行一次深度的对话,让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意与热爱。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我深知地理学习的难点所在,尤其是对于地形和地貌的理解,往往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扎实的知识储备。这本《中国地图册》正是解决了这一痛点。它不仅仅提供了基本的地图信息,更是在地图册的附录或者相关讲解中,对各种地形地貌的成因、特征以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一些典型地貌的案例分析,比如喀斯特地貌在南方地区的广泛分布,以及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景观特征。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从而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清晰的政区划分也为地理区域分析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轻松地将特定的地貌特征与所属的行政区域联系起来,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构建地理思维,提升学习能力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