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典绘画解析:元代人物

历代经典绘画解析:元代人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盛天晔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52678
版次:1
商品编码:1113062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历代经典绘画解析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页数:10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我们继承传统,学习传统,一是文献资料,二是传统的绘画作品。作品更直接,更明了。传统的作品很多,而且未必都可学。所以,选择其中经典作品,加以研究,最为方便,也是捷径之一。学古代,学经典,就从《历代经典绘画解析:元代人物》开始吧。

目录


元佚名鱼篮观音图
元赵孟烦东坡立像册页
元赵孟頫人骑图卷
元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元赵孟頫调良图
元赵孟頫红衣西域僧图卷
元赵孟頫老子像
元赵孟頫饮马图卷
元赵孟頫浴马图卷
元任仁发出圉图卷
元任仁发张果见明皇图
元任贤佐三骏图卷
元佚名农村嫁娶图卷
元佚名白描群仙图
元张渥九歌图、吴叡书辞卷
元佚名竹林大士出山图
元周朗佛郎国献马图卷
元颜辉李仙像
元任贤佐人马图
元盛懋秋轲清啸图
元佚名莲舟新月图
元赵孟頫赵雍赵麟三世人马图
元华祖立玄门十子图、吴炳书传卷
元永和宫壁画三清殿北壁东段朝元图
元永乐宫壁画三清殿北壁西段朝元图
元永乐宫壁画三清殿西壁朝元图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有一本书叫“谁偷走了我的奶酪”,我想每一个中国家长也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是“谁偷走了我孩子的自由”?我不想在这里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了,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能想得出这个答案的。

评分

有一本书叫“谁偷走了我的奶酪”,我想每一个中国家长也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是“谁偷走了我孩子的自由”?我不想在这里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了,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能想得出这个答案的。

评分

很好的书籍很好的学习必备佳品,,,,希望宣传能给力的,能越做也好,下次还会在来的额,京东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这本书籍给了我不一样的享受,体会到了购物的乐趣,让我深受体会啊。

评分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养成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习惯,你的一生就会受用无穷。事业的发展,生活的丰富多彩,爱情的幸福美满,身心的健康快乐等等,总之,生活工作中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学习当中。也许你仅仅把在学校,从书本上的学习当成学习了,但实际上那只是人生学习旅程的一部分。处处留心,培养对许多事物的兴趣爱好,你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增长见识,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也就会更为理解。

评分

任仁发是借用两匹马来评论官场的得失利弊。他将画中的肥马,比喻成为官不正的贪官,他们吸食民脂民膏,故而肥壮;又将画中的瘦马,比喻为廉明勤政的清官,因为忙于政务而累得皮毛剥落,骨瘦如柴。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作者在画中还安排了一个不大为人注意的细节,那就是那匹肥马马首挽着笼头,但是缰绳却松开了,拖在地上;而瘦马不但有笼头,缰绳还套在马脖子上。一匹是没有约束的脱缰之马,失去了控制,就会无法无天,鱼肉百姓而肥己。另一匹是有约束的拴着缰绳的马,有了管束才能尽心尽力,克勤克俭。在这里任仁发似乎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官吏管理的看法,其用心可谓十分良苦。

评分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周详,是一本研究服饰文化带钩艺术的品鉴读物。其专题性强、资料丰富,从某种意义上填补了带钩收藏和研究展示某些方面的空白。同时给考古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

评分

我们继承传统,学习传统,一是文献资料,二是传统的绘画作品。作品更直接,更明了。传统的作品很多,而且未必都可学。所以,选择其中经典作品,加以研究,最为方便,也是捷径之一。学古代,学经典,就从《历代经典绘画解析:元代人物》开始吧。喜欢任仁发的作品 简介 元(一二五四至一三二七)元代官员、水利家、画家。书学李北海,画学李公麟。字子明,一字子垚,号月山,松江(今属上海市)人。 《二马图》 绢本 设色,纵28.8cm,横142.7cm此作品采用描物代人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状,从二匹马的造型,色彩和线条处理上不难看出,作者的思想认识是非常深刻的,以隐喻的手法,讽刺了那些“肥一己而瘦万民”的贪官污吏,而为那些“瘠一己而肥一国”却不被重用,终生不得志的士大夫鸣不平,借以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心态。 他在跋语中先叙述了所画的肥、瘦二马:“肥者骨骼权奇,萦一索而立峻坡,虽有厌饫刍豆之荣,宁无羊肠踣蹶之患。瘠者皮毛剥落,啮枯草而立风霜,虽有终身摈斥之状,而无晨驰夜秣之劳”。在写完对两匹马的评语后,作者笔锋一转,进一步议论道:“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淤滥之耻欤?” 任仁发是借用两匹马来评论官场的得失利弊。

评分

我相信任何一个成年人都知道,文学阅读和数理化考试是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中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林妹妹,所以,我们才能在文学中收获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创造的果实。但是现在这种消灭个性、扼杀创造力的教育模式,根本已经让文学阅读变成了文字背诵。所以,在钱伯斯描述的这个儿童阅读循环圈里面,中国孩子最缺少的东西——就是自由。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