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2379-2012·代替QB/T 2379-1998):工业用缝纫机 台板 [Table for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s]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2379-2012·代替QB/T 2379-1998):工业用缝纫机 台板 [Table for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编
图书标签:
  • 轻工行业标准
  • QB/T 2379-2012
  • 工业缝纫机
  • 台板
  • 机械设备
  • 标准规范
  • 技术标准
  • QB/T标准
  • 工业用品
  • 缝纫设备
  • 轻工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QB/T 2379-201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34380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able for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2379-2012·代替QB/T 2379-1998):工业用缝纫机 台板》规定了工业用缝纫机台板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2379-2012·代替QB/T 2379-1998):工业用缝纫机 台板》适用于工业用平缝缝纫机、包缝缝纫机、绷缝缝纫机和特种缝纫机用台板(以下简称“台板”)。其他缝纫机的台板可参照执行。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2379-2012·代替QB/T 2379-1998):工业用缝纫机 台板 [Table for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s] 图书简介 本标准旨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工业用缝纫机台板的制造、检验和使用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本文件的发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工业缝纫设备关键部件的标准化工作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提升工业缝纫设备的整体性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标准严格遵循国家现行的标准化工作原则,充分考虑了工业缝纫行业的发展现状、技术进步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它详细规定了工业用缝纫机台板的术语和定义、基本技术要求、结构尺寸、材料选择、性能指标、检验方法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一、 标准的制定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以及我国轻工产业,特别是纺织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工业缝纫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缝纫机台板作为工业缝纫机的核心支撑结构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缝纫过程的平稳性、精度以及操作人员的劳动条件。 原标准QB/T 2379-1998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材料科学、制造工艺以及人机工程学理念的进步,原标准的部分技术指标和要求已显滞后。本次修订(QB/T 2379-2012)是在广泛调研、深入试验和充分征求行业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旨在用更先进、更科学的技术指标来规范市场,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率方向发展。 本标准的实施,统一了行业内对“工业用缝纫机台板”的认知和验收标准,有效避免了因标准不一而导致的质量波动和市场混乱。它为台板的设计、采购、生产和使用各方提供了一个清晰、可量化的技术依据。 二、 标准核心内容概述 本标准的主体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覆盖了从原材料到成品交付的全过程控制要点。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对“工业用缝纫机台板”、“台面”、“机架”、“减震装置”等核心部件进行了准确的界定。这些定义确保了所有使用者和生产者在交流和理解标准内容时,使用统一的专业语言,消除了歧义。例如,对台板的结构分类,如固定式、升降式等,都有明确的界定。 2. 基本技术要求: 这是标准的核心部分,确立了台板必须达到的基础品质要求。 结构与几何精度: 详细规定了台板的整体刚度、平整度、垂直度等关键几何尺寸要求。例如,台面水平误差的允许范围被严格限定,以确保缝纫机在高速运行时不会因台板变形而产生额外的振动或噪音。 连接的可靠性: 对机架与台面之间的连接方式、紧固件的选择和安装精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了长期使用下的连接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 表面处理与防腐蚀: 规定了台板表面涂层(如喷塑或贴面)的厚度、附着力、耐磨性和耐化学腐蚀性标准,以适应工厂环境中的油污、湿气和日常磨损。 3. 材料与零部件要求: 标准对构成台板的原材料提出了明确的选择指导。 板材选择: 针对台面基材(如刨花板、密度板或特定复合材料),规定了其密度范围、含水率控制指标。高密度和低吸湿性是确保台板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尺寸稳定的重要前提。 机架材料: 对用于制造机架的型钢或铸件的材质、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做出了规定,确保机架能够承受高速缝纫机长时间的动态载荷。 附件要求: 对诸如缝纫机安装孔位精度、线轴架、剪刀挂钩等辅助附件的强度和安装规范进行了约束。 4. 性能指标与测试方法: 本部分体现了标准的先进性,引入了定量化的性能测试指标。 承载能力测试: 规定了台板在静态和模拟动态载荷下的变形限值。 减振降噪性能: 针对工业缝纫机操作环境,标准提出了对台板系统整体振动加速度或速度的限值要求,并明确了测试仪器和方法,例如在特定频率(如缝纫机高频工作频率)下的衰减率要求。这直接关系到操作人员的健康与舒适度。 耐久性与疲劳测试: 规定了台板在模拟数万小时运行后的结构完整性检查标准。 5. 检验、包装、运输和贮存: 为了保证出厂产品符合标准要求,本部分规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 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 明确了制造商必须执行的检验项目(如尺寸复核、外观检查)和依据特定批次或周期实施的型式检验项目(如性能测试)。 标志要求: 规定了产品必须清晰、耐久地标识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编号(QB/T 2379-2012)、制造商信息和生产日期。 包装规范: 强调了为防止运输过程中的磕碰、受潮和结构松动,对台板和机架的分体包装要求,包括防潮层的使用和加固措施。 三、 本标准的行业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 2379-2012:工业用缝纫机 台板》的推行,有助于: 提升装备国产化水平: 为国内缝纫设备制造商提供了统一的技术基准,鼓励企业在台板设计和制造上进行创新,减少对进口高精度台板的依赖。 优化人机工程学: 通过对振动、高度和操作空间等指标的优化,使得现代工业缝纫机台板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有效降低了工人的职业疲劳和听力损伤风险。 促进供应链协同: 台板作为整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的统一性促进了零部件供应商与整机组装厂之间的技术对接和质量协同,提高了装配效率。 总之,本标准是指导我国工业用缝纫机台板设计、制造和验收的权威技术文件,它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确立了确保缝纫设备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平台标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历史本身就很有意思,毕竟它替代了1998年的版本。作为一名长期在纺织机械领域摸爬滚打的人,我深知技术标准的迭代意味着整个行业对工艺控制精度的认识提升。相较于二十多年前的版本,新标准在材料科学和精密加工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对那些隐蔽的缺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旧标准可能只要求某个漆面的附着力达到一定标准,而新标准则会引入更严格的盐雾测试时长和温度梯度变化测试。这种从“看得到”的要求到“看不见”的耐久性要求的转变,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工业制造水平的整体跃升。虽然我个人主要关注的是结构强度,但翻阅这些细枝末节的改进,能让我对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这不仅仅是一本指导生产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记录行业技术进步的编年史的侧记。

评分

我是在一个老旧的设备改造项目中偶然接触到这本标准的。我们手头的缝纫机已经用了快二十年,原装的台板因为常年潮湿和重物堆放,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形变和局部开裂。当时我们想自己设计一个替代方案,但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才能保证新台板的长期稳定性,尤其是在高转速运行下,任何微小的失衡都会被放大。翻阅QB/T 2379-2012后,最让我感到踏实的是它对“旧设备兼容性”的处理。标准里详细说明了在替代材料和结构设计时,如何对原有的接口标准和允许的振动传递范围进行折算和匹配。这部分内容非常实用,它不是强迫你必须更换整套设备,而是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路径,允许我们在保持主机构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更换关键基础件(台板)来实现性能的现代化升级。这对于控制改造预算、延长现有资产使用寿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评分

说句大实话,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对于非专业出身的人来说,阅读体验不算友好。它完全是按照标准的逻辑来构建的,先是适用范围、术语定义,然后是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最后是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我尝试着从中寻找一些关于人体工程学的优化建议,毕竟台板直接关系到操作工的舒适度和效率。然而,书中对人体工学的探讨,更多是体现在对操作高度和稳定性的刚性要求上,缺乏那种更具前瞻性和人性化的设计探讨。比如,对于不同身高段的工人如何快速调节台板高度的便捷机制,书中没有给出创新的指导意见,更多的是停留在机械调节的规范描述。因此,对于我们希望在现有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人性化制造”理念的车间管理者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合格线”,而不是一个“天花板”。它告诉你必须做到什么,但没怎么告诉你如何能做得更好、更贴合实际操作的微小需求。

评分

老实讲,初看这本《工业用缝纫机台板》标准,我的第一感觉是:太“技术”了,有点晦涩。我主要负责采购和成本控制,更关心的是价格和供货周期,对那些动辄涉及高分子材料摩擦系数、特定频率的振动抑制曲线这类内容,我实在提不起太多兴趣。但是,当我把手头的几家供应商的合格证和他们的产品报告拿出来对比时,这本书的“教科书”价值就显现出来了。原来,A厂的台板虽然便宜了20%,但在抗疲劳强度指标上,明显低于标准要求的最低限值。B厂的产品虽然做到了指标,但他们在关键受力点的结构加强件处理上,采用了书中明确指出的“不推荐”方案。这本书就像一个公正的裁判,让你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是“差不多就行”,哪些是真正符合工业级严苛要求的“硬通货”。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语言和衡量尺度,让采购决策不再是基于口头承诺,而是基于可量化的技术参数,极大地提升了我们供应链管理的可靠性。

评分

这本标准书,说实话,当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有点犯嘀咕的。毕竟,一个“台板”而已,能有什么大学问?我本来是打算对照着看看,找找有没有什么尺寸上的小纰漏,好帮我们车间的设备升级做个参考。结果呢,翻开第一页,就发现这个标准体系的严谨程度远超我的想象。它不是简单地画个图,标几个数字了事,而是深入到了材料的选用、受力分析、甚至是工作环境下的耐久性要求。比如,关于那个台面的耐磨性和抗静电处理,描述得极其细致,各种测试方法和验收指标都列得清清楚楚,这对于我们这种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的精细加工企业来说,简直是宝典。我记得我们上次因为台面材料问题导致返工率上升了几个百分点,如果早点有这份详尽的标准指导,完全可以避免。这本书的价值,绝对不是局限在“一张桌子”的设计上,它代表了一种对工业制造细节极致追求的精神。看着那些复杂的力学计算和环境适应性条款,我深刻体会到,看似简单的工业配件背后,凝聚了多少工程师的智慧和心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