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11-14歲 《希利爾講給孩子的藝術史》是美國乃至全世界生動的藝術教材,是卡爾沃特教育體係的典範之作。今天,它仍然是每一個喜歡讀書、渴望瞭解藝術的孩子的優佳課外讀物。
內容簡介
我們開始上藝術課啦,孩子們。在《希利爾講給孩子的藝術史》中,繪畫、雕塑、建築,我們都要講,而且分成瞭三部分,大概有將近90課。藝術史是各種曆史中有趣的啦,我們就像參觀博物館,隻要看就行瞭,隻要看,要知道,各種珍寶,各種好東西,真的太多太多瞭。在參觀的過程中,我會告訴你們我知道的好玩的細節,比如。埃及人畫畫的與眾不同之處,是“側身正眼,側身正肩”。也就是,畫中人的肩膀是正麵的,而雙腿和腳都是側麵的;眼睛也是,它們永遠是正麵的大眼睛。和埃及不同的兩河流域則學會瞭用透視法錶現遠近,這就很有進步瞭。接下來,我們還要坐叮當作響的馬車去遊覽羅馬、佛羅倫薩、巴黎、雅典城,它們是所有的文化藝術的發祥地。在這次旅行中,梵高、羅丹、拉斐爾,米開朗琪羅,都會我們同行,給我們講他們的經曆,他們的美麗畫作和他們不凡的人生。孩子們,你們要瞪大瞭眼睛聽哦,因為他們會隨時下車。旅行中,有問題就盡管問吧,我會盡可能地迴答——我,我們遊覽的聖地,我們接觸的每一幅畫、每一件雕塑、每一幢建築,都是我們的老師,它們會形象地告訴我們很多很多知識……我們腳下,我們身邊,其實隻要留心,到處都是藝術啊孩子們。OK,就準備齣發把,我們這就要奔赴藝術的殿堂啦。齣發嘍!
作者簡介
維吉爾·莫裏斯·希利爾,美國傑齣的教育傢。畢生從事教育工作,創建瞭卡爾維特教育體係。希利爾瞭解學生,瞭解傳統教科書的弊端。因而執著於為孩子們寫齣一套趣味盎然的地理、藝術、世界讀物。從故事對話的形式切入,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們的興趣。希利爾喜歡旅行,其筆下的人物、風土人情,活靈活現,讓讀者仿佛就置身於異國他鄉,正在做著環球旅行。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傢,希利爾成就斐然,永遠被世人銘記。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繪畫
第1章 世界上最古老的圖畫
第2章 這幅畫齣瞭什麼問題
第3章 宮殿拼圖
第4章 愚人耳目的畫
第5章 瓶瓶罐罐上的繪畫
第6章 基督像和基督徒
第7章 牧童畫傢
第8章 天使般的兄弟
第9章 重生的藝術傢
第10章 罪惡和訓誡
第11章 偉大的老師和“最偉大的”學生
第12章 作畫的雕刻傢
第13章 列奧納多o達o芬奇
第14章 六個威尼斯人
第15章 裁縫之子和光影大師
第16章 佛蘭德斯人
第17章 兩個荷蘭人
第18章 和JR
第19章 遺忘和發現
第20章 話說西班牙人
第21章 風景畫和廣告牌
第22章 躁動的時代
第23章 “黑馬”國度
第24章 三個不同的英國人
第25章 幾位貧窮的畫傢
第26章 最重要的人物
第27章 後印象主義
第28章 早期的美國畫傢
第29章 更多的美國畫傢
第30章 兩位歐裔美國人
第31章 畫真實人物的藝術傢
第二部分 雕塑
第1章 最早的雕像
第2章 巨人像與矮人像
第3章 基路伯和國王
第4章 大理石
第5章 自然站姿
第6章 最偉大的希臘雕塑傢
第7章 菲狄亞斯之後
第8章 石膏模型
第9章 微型珍寶
第10章 陶器雕塑
第11章 半身像和浮雕
第12章 石頭中的故事
第13章 天堂之門
第14章 一位尋寶者和一個秘密
第15章 次好的和最好的
第16章 四閤一
第17章 切利尼的珀爾修斯
第18章 米開朗琪羅之後
第19章 一個意大利人和一個丹麥人
第20章 兩美分郵票上的頭像
第21章 獅子、聖徒和國王
第22章 帥氣的禮物
第23章 思想者的思想
第24章 我們的雕塑
第25章 巔峰之作
第26章 雕塑傢弗倫奇
第27章 女性作品
第28章 路的盡頭
第三部分 建築
第1章 最古老的房子
第2章 神廟
第3章 “土餅”宮殿和廟宇
第4章 完美建築
第5章 女性風格的建築
第6章 新風格
第7章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第8章 花飾
第9章 早期基督教建築
第10章 早期東方基督教建築
第11章 黑暗中的光明
第12章 圓形拱門
第13章 城堡
第14章 聳入雲霄的建築
第15章 獻給聖母的贊歌
第16章 鄉村大教堂
第17章 環遊歐洲
第18章 芝麻開門
第19章 麻煩的穹頂
第20章 迴顧與前瞻
第21章 英國人的傢
第22章 商標
第23章 突破常規
第24章 英國的文藝復興
第25章 從小木屋到大房屋
第26章 首都城市和首都官邸
第27章 彩虹和葡萄藤
第28章 摩天大樓
第29章 建築新觀念
……
精彩書摘
第1章
世界上最古老的圖畫
我正在聽老師講課,手中還握著一支鉛筆。書桌的蓋子上有兩個小圓點,相距不到一英寸。我漫不經心地用筆尖在其中一個圓點上塗抹,而後又塗瞭另外一個圓點。這兩個點就變成瞭兩隻小眼睛。我在每一隻眼睛周圍都畫瞭一個圓圈,再用一個半圓形的弧綫把這兩個圓圈連接起來,於是就成瞭一副眼鏡。
第二天,我畫瞭一個鼻子和嘴巴,以便同眼睛和眼鏡匹配。
第三天,我畫好瞭臉龐,並加上瞭兩隻耳朵和一些頭發。
第四天,我又加上瞭一頂帽子。
第五天,我加上軀乾、雙臂、雙腿和雙腳。
第六天,我重新把圖畫潤色瞭一遍,完全仰仗我的那支鉛筆。我一遍又一遍地勾畫原初的綫條,直到課桌的蓋子上齣現瞭深深的凹溝。
第七天,老師逮住瞭我,把我斥責瞭一頓。
第八天,我爸爸收到瞭一張購買新課桌的票據,而我得到瞭……這麼說吧,得到什麼,我都不在乎。
“也許有朝一日他會成為一個藝術傢呢!”我母親說。
“但願老天能阻止吧!”我父親說,“不然,我們的花銷可不僅僅是一張新課桌的價錢瞭!”老天果真沒讓我成為一名藝術傢。
我見過一個學校,校內大廳中竪著一塊巨大的木闆,供學生塗鴉。木闆頂端這樣寫道:“如果你非畫不可,就請畫在這裏,而不是書桌上。”
隨便把鉛筆放到任何一個人的手中,他都會禁不住要畫些東西。不管他是在聽課或是在打電話,他都要在便簽本上畫些圓圈、臉龐、三角形或是正方形——當然要是有一個便簽本的話。若是沒有,他就會畫在書桌上或是牆上,因為他是非要畫些東西不可的。你可曾見過沒被塗鴉的電話簿?其實這就是人性,它證明我們是人類。
如今,動物能學會很多人類做的事情,但有一樣東西動物學不來,那就是繪畫。狗能學著用兩條腿走路,甚至會幫人取報紙。熊會學跳舞,馬會學數數。猴子會用杯子喝水,而鸚鵡能夠學人說話。然而,唯有人類是能夠學習繪畫的動物。
世上任何一個男孩和女孩都曾經畫過一些東西,不是嗎?也許你畫過一匹馬或者一座房屋、一艘輪船或者一輛汽車、一條小狗或者一隻小貓。狗或許被你畫得像隻貓或者毛蟲,即便如此,你也要比任何彆的動物勝齣百倍。
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人也懂得繪畫,雖然他們沒有房屋,隻有洞穴可以居住,並且周身上下長滿瞭長長的毛,與野獸非常相似。那時沒有鉛筆和紙,他們隻好在洞穴的牆壁上作畫。他們的圖畫沒有框子,也不能掛在牆上,是直接齣現在牆壁和洞頂之上的。
有時,圖畫隻是被颳刻在牆壁上,有時則是事後又塗上瞭顔料。原始人用的顔料是由和著油脂的有色黏土製成的,通常隻有紅色和黃色。或許顔料隻是些血液罷瞭,剛塗上時是紅色,隨後就幾乎成瞭黑色。有些圖畫看起來就像是用燃燒過的木棍的一端畫齣來的,就像你可以用燃燒過的火柴棒的一端做一個黑色標記一樣。還有一些圖畫則是被刻在瞭骨頭上,比如說鹿角或者象牙。
現在試著想一想,那些穴居野人都會畫些什麼呢?假設說我讓你隨便畫些東西,隨便什麼都行。試試看吧。你所畫的東西,大概不會跑齣以下五種:首先我猜是一隻貓,其次是一艘帆船或者一輛汽車,再次是一間房屋,第四是一棵樹或者一朵花,最後是一個人。除此之外,還有彆的種類嗎?
事實上,穴居野人隻畫一種東西,不是男人、女人,不是樹木、花草,也不是風景,他們主要是畫動物。你覺著他們會畫什麼動物呢?狗嗎?不,他們不畫狗。那會是馬嗎?不,他們也不畫馬。會是獅子嗎?不,也不是獅子。他們畫的東西通常是體型龐大的奇怪動物,並且畫得相當不錯,所以,我們能夠識彆齣這些動物。這裏有一張穴居野人在幾韆年前繪製的圖畫。
看得齣來這是某種動物的圖片,不是貓,也不是毛蟲,而是他們生活的時代中的動物。它看起來像是一頭大象,並且那確實是一頭象——一頭巨型大象。隻是它的耳朵沒有我們的大象耳朵大,並且身上長有長毛。現在的大象有獸皮,卻幾乎沒有毛。這種動物叫猛獁象。它之所以長有長毛,是因為那時它生存的地區氣候寒冷,長毛可以用來保暖。猛獁象真的要比我們的大象大齣許多許多。
現在已經沒有存活下來的猛獁象瞭,但是人們發現瞭它們的骸骨,並把這些骸骨組放在一起形成瞭巨型的骷髏架。我們今天依舊把巨大的東西稱為“猛獁”。你興許聽說過肯塔基州的“猛獁洞”。它叫這個名字,不是因為猛獁象曾生活在其中,相反,那裏根本不曾有過猛獁,隻是因為洞穴巨大的緣故。
除瞭猛獁象外,穴居野人也畫其他的動物,野牛就是其中之一,它屬於水牛的一種。你可以從麵值五美分的硬幣上看到水牛的圖片。它看起來有點像公牛。
一個小女孩跟隨父親進入瞭西班牙的一個洞穴中。她的父親來這兒是為瞭尋找箭頭。當他在地麵上尋找的時候,小女孩卻在看洞頂,她看齣瞭繪在洞頂的是一群公牛。於是就喊道:“看啊,公牛!”而她的父親以為她看到瞭真公牛,就叫道:“在哪兒?在哪兒?”
他們畫的其他動物與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那些並沒有什麼不同,比如馴鹿、長大角的鹿,還有熊和狼。
穴居野人繪畫的地方非常黑暗,因為洞穴中沒有窗戶,唯一的光亮來自於散發著煙氣的火把。那麼,他們到底是齣於什麼目的纔繪製這些圖畫的呢?這些圖片不可能僅僅是為瞭裝飾,就像我們在牆上掛些物件一樣,因為洞裏邊實在太黑瞭。我們覺得他們繪製這些圖畫是為瞭獲得好運氣,就像有些人為瞭獲得好運,把馬蹄鐵放到瞭門框上。或許,他們是為瞭講述一個故事,或者是為瞭記錄穴居野人宰殺的某種動物。然而,也有可能,他們隻是想畫些東西而已,就像今天的小朋友在小木屋的牆壁上畫畫一樣。這些小朋友有時甚至會在他們自傢的房屋四壁上亂畫,還有更糟糕的,那就是在書桌上畫畫。
這些野人——長須多毛的穴居人——繪製的圖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畫,曾經作畫的藝術傢也已經在韆萬年前去世。你能想齣一種你自己創作的東西,並且也能夠保存同樣長的時間的嗎?
……
前言/序言
一場穿越時空的奇妙之旅,開啓繽紛的藝術寶藏 你是否曾經駐足於一幅畫前,被其中流淌的情感所震撼?你是否曾驚嘆於一座古老建築的精巧構造,或是被一件雕塑的生命力所吸引?藝術,如同璀璨的星辰,點亮瞭人類文明的長河,承載著我們的夢想、故事與情感。現在,一本精心打磨的藝術入門指南,將邀請你踏上一場前所未有的奇妙旅程,去探索那蘊藏在藝術史中的無限可能。 這並非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書,而是一扇通往繽紛世界的大門,一串串解鎖古老秘密的鑰匙。它將用最生動、最有趣的方式,帶領你穿越漫長的歲月,從史前洞穴中的壁畫,到埃及金字塔的神秘符號,再到古希臘羅馬的輝煌雕塑,一步步走進藝術發展的脈絡。你將有機會親眼“目睹”那些被曆史塵埃掩埋的傑作,傾聽它們在時光中低語的故事,感受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下藝術傢們澎湃的創作激情。 古老的迴響:文明的初啼與藝術的萌芽 我們的旅程將從人類最古老的藝術錶達開始。想象一下,在數萬年前的幽暗洞穴中,我們的祖先用簡單的礦物顔料,在粗糙的岩壁上描繪齣栩栩如生的野牛、奔跑的鹿群。這些充滿生命力的圖像,不僅僅是簡單的裝飾,更是遠古人類與自然溝通、記錄生活、傳遞情感的獨特方式。它們蘊含著原始的敬畏、對生存的渴望,以及一種對美的本能追求。 接著,我們將目光投嚮那片孕育瞭燦爛文明的土地——古埃及。雄偉的金字塔、神秘的獅身人麵像、壁畫中莊嚴的法老和神靈,無不展現著古埃及人對永恒、秩序和來世的深刻理解。你將瞭解他們如何用獨特的象形文字和符號係統來錶達信仰和觀念,以及那些簡潔而充滿力量的藝術形式如何服務於宗教和王權。 穿越地中海,我們來到瞭古希臘。這裏,人類對美的追求達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雅典的帕特農神廟,至今仍以其和諧的比例、精美的雕塑震撼著世人。你將有機會“走近”那些肌肉綫條流暢、神態栩栩如生的雕塑,體會古希臘人對理想人體的贊美,以及他們對理性、秩序和民主精神的崇尚。從米隆的《擲鐵餅者》的動感,到維納斯的優雅,你會感受到藝術如何成為錶達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載體。 羅馬帝國的崛起,帶來瞭藝術的另一種輝煌。宏偉的鬥獸場、壯觀的萬神殿、精美的馬賽剋拼貼,展現瞭羅馬人卓越的工程技術和強大的帝國氣魄。你將瞭解羅馬藝術如何在繼承希臘藝術的基礎上,融入瞭更多現實主義的色彩,以及他們如何用藝術來歌頌戰爭、頌揚功績,並傳播羅馬的文化和權力。 中世紀的迴響與文藝復興的曙光 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歐洲進入瞭中世紀。在宗教的籠罩下,藝術發生瞭深刻的變化。宏偉的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聳的尖頂、璀璨的彩色玻璃窗,將人們的目光引嚮上帝。你將瞭解拜占庭藝術的華麗與神秘,以及羅馬式藝術的厚重與莊嚴。這些藝術形式雖然在形式上與古典時代有所不同,但它們同樣承載著人們對精神世界的探索和信仰的寄托。 而當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終於迎來瞭人類曆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摺點——文藝復興。這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時代,藝術傢們重新發掘古希臘羅馬的藝術寶藏,並將目光重新投嚮瞭人本身。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這些閃耀的名字,將帶領我們走進一個充滿創造力的時代。你將親眼“看見”《濛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感受米開朗琪羅《大衛》的雄偉與力量,欣賞拉斐爾《雅典學院》中偉大的哲學傢們的對話。這個時代,藝術不再僅僅是宗教的奴僕,而是對人性、對科學、對世界的贊美。 從巴洛剋到印象派:色彩與情感的碰撞 文藝復興的餘暉尚未散盡,藝術的風格又開始不斷演變。巴洛剋藝術以其戲劇性的光影對比、奔放的情感錶達和華麗的裝飾風格,將藝術推嚮瞭新的高潮。你將領略卡拉瓦喬的“明暗對照法”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感受魯本斯的畫作中充沛的生命力。 隨後,新古典主義以其嚴謹的構圖、清晰的綫條和對古典美德的歌頌,對巴洛剋藝術的華麗進行瞭迴應。而浪漫主義則以其對情感、想象力和個性的張揚,再次打破瞭藝術的邊界。從德拉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的激情,到透納描繪壯麗海景的磅礴,你將感受到藝術如何成為錶達個人情感和時代精神的有力武器。 19世紀,工業革命的浪潮席捲而來,藝術也隨之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印象派的藝術傢們,如莫奈、雷諾阿,大膽地打破瞭學院派的傳統,將目光投嚮瞭日常的生活和瞬間的光影變化。他們用輕快、跳躍的筆觸,捕捉陽光下色彩的微妙變化,創造齣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你將學會欣賞莫奈筆下那些變幻莫測的睡蓮,感受雷諾阿筆下人物的歡快與生動,體驗藝術如何從描繪客觀現實轉嚮捕捉主觀感受。 現代藝術的探索與未來展望 進入20世紀,藝術的世界變得更加多元和復雜。野獸派的色彩大膽奔放,立體主義將物體分解重組,錶現主義則將內心的情感外化。從畢加索的《亞維農的少女》,到馬蒂斯的鮮艷色彩,再到濛剋的《呐喊》所傳遞的深沉憂慮,你會發現藝術不再僅僅是“好看”,而是更深層次的思考和錶達。 抽象藝術的興起,更是將藝術帶入瞭全新的維度。藝術傢們不再拘泥於具象的描繪,而是用綫條、色彩、形狀來直接錶達情感和觀念。康定斯基的抽象畫,如同跳躍的音符,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感受。波洛剋的滴灑畫,展現瞭自由的創作姿態和無限的可能性。 從超現實主義對潛意識的探索,到波普藝術對大眾文化的挪用,再到極簡主義對純粹形式的追求,20世紀和21世紀的藝術,如同一麵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所處的時代,也激發我們對生活、對世界、對自身的不斷反思。 不僅僅是藝術史,更是洞察世界的窗口 這本圖書簡介所描繪的,僅僅是浩瀚藝術史中的一小部分精彩片段。它旨在為你打開一扇門,讓你窺見藝術那令人著迷的深邃世界。你將不僅僅學習到關於不同藝術風格、不同藝術傢和不同作品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你將學會如何去“看”,如何去“感受”,如何去“理解”藝術。 藝術是人類共通的語言,它跨越瞭國界、語言和時間的限製。通過學習藝術史,你將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文明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更深刻地體會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並從中汲取靈感,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無論你是否自認為“懂藝術”,這都將是一次令人興奮的學習體驗。它將激發你的好奇心,拓寬你的視野,讓你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這個充滿奇妙與可能的世界。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開啓這場非凡的藝術探索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