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奥地利学派领军人物自由市场最坚定的捍卫者!
米塞斯晚年集大成之作!
探究自由市场理论的人性基础!
彻底打破强制干预,引导市场经济改革走出结构性困境!
内容简介
《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套装共2册)》作为其思想集大成的晚年扛鼎之作,米塞斯先是假定有一个“先验的”人类行动的“公理”,在这个公理基础上,他一步步地推导出了他眼中的人类社会经济运作的种种安排和运行原理,最后构建出了他的“人类行动学”的逻辑大厦。
人的行动学(Praxeology,或译人的行为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动的学科。意指人对于环境及他人有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一词最先在1890年被A埃斯比纳斯(Alfred Espinas)提出,但真正为人所知的则是奥地利经济学派学者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稍后所提出的理论。
米塞斯试着探索经济学的根基。如同其他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学家和古典经济学学者一样,米塞斯反对使用观察的方式研究人类行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太过复杂,不可能将其以解构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且人类的害羞本性使得他们的行为总是无法被正确的观察。也因此,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观察人的行动或者试图以历史资料解释人类的社会科学研究,都难以避免的会受到其他种种没有注意到的研究变因所影响。
在《人的行动》一书中,米塞斯主张自由市场机制不但可以完全取代任何政府计划的体制,更重要的,自由市场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他将复杂的市场解释为无数的意识、有意识的行动、选择和个人偏好的结果。最终决定市场现象——供求、价格、生产方式,甚至盈亏的,是个人主观价值判断所反映出的个人选择。虽然政府可以设置价格,但最后还是个体自身,通过对于资金、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和行动,真正决定了价格。因此,米塞斯不把经济学作为对于材料、服务和产品的研究,而是对于人的行动的研究。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经济学家,奥地利经济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代表人物,被誉为“奥地利学派的院长”,其理论影响了之后的诸多经济学家,如哈耶克、罗斯巴德等人。
余晖,1963年出生于江西省铅山县。先后毕业于江西财经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助教、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基金会项目官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并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及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目录
米塞斯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代序)杨春学
为余晖译米塞斯所著《人的行动》一书所作的序言左大培
上册
第四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绪论
1.经济学与人的行动学
2.人的行动学通论的认识论问题
3.经济理论与人的行动的实践
4.小结
第一篇 人的行动
第一章 行动人
1.有目的之行动与动物性反应
2.人的行动的先决条件
论快乐
论本能和冲动
3.作为一种极据的人的行动
4.理性与非理性;人的行动学研究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
5.作为行动前提条件的因果关系
6.另一个我
论本能的有用性
绝对目的植物人
第二章 人的行动科学的认识论问题
1.人的行动学与历史
2.人的行动学的形式和演绎特征
所谓原始人逻辑的异质性
3.先验与实在
4.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原理
我和我们
5.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原则
6.人的行动的个性和变动性
7.历史的范围及其特殊方法
8.概念化与理解
自然史和人类史
9.论观念的类型
10.经济学的程序
11.人的行动学概念的某些限制
第三章 经济学与对理性的反叛
1.对理性的反叛
2.多元逻辑论的逻辑
3.多元逻辑论的人的行动学
4.种族多元逻辑论
5.多元逻辑论和理解
6.理性论辩
第四章 行动范畴的初步分析
1.目的与手段
2.价值的等级
3.需求的等级
4.作为交换的行动108第五章 时间
1.作为人的行动学因素的时间
2.过去、现在和未来
3.时间的经济化
4.行动之间的时序关系
第六章 不确定性
1.不确定性与行动
2.或然性(Probability)的意义
3.类的或然率
4.案由或然率
5.案由或然率的量估
6.打赌、赌博和竞技
7.人的行动学的预测
第七章 人间世界的行动
1.边际效用法则
2.报酬律
3.作为一种手段的人类劳动
直接满足性劳动和间接满足性劳动有创造力的天才
4.生产
第二篇 社会架构中的行动
第八章 人类社会
1.人类之合作
2.对整体主义和形而上学之社会观的批判
人的行动学与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与宗教
3.分工
4.李嘉图的协作法则
现时关于协作法则的一些谬见
5.分工的效果
6.社会中的个人
神秘沟通的神话
7.大社会
8.侵略与破坏的本能
对现代自然科学尤其是对达尔文主义的流行误解
(1)人是不平等的
(2)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含义
(3)被称之为非自然之理知和理性行为
第九章 观念的作用
1.人的理性
2.世界观和意识形态
对一些谬见的反驳
3.意识形态的权力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传统主义
4.社会改良论与进步之理念
第十章 社会里的交换
1.自给交换与人际交换
2.契约性约束和支配性约束
3.计算的行动
第三篇 经济计算
第十一章 无需计算的评价
1.手段的等级
2.价值和价格原论中的直接交换虚构
价值理论与社会主义
3.经济计算的问题
4.经济计算与市场
第十二章 经济计算的范围
1.货币记录的特征
2.经济计算的局限
3.价格的可变性
4.稳定化
5.稳定化理念的根源
第十三章 作为一种行动工具的货币计算
1.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的货币计算
2.经济计算与人的行动科学
第四篇 市场社会的交换学或经济学
第十四章 交换学的范围与方法
1.交换学问题的界定
对经济学的否定
2.假构法
3.纯粹市场经济
利润的最大化
4.自给自足的经济
5.静止状态和稳态循环的经济
6.静态经济
7.交换功能的统合
静态经济里的企业家功能
第十五章 市场
1.市场经济的特征
2.资本品与资本
3.资本主义
4.消费者主权
政治法则术语的比喻用法
5.竞争
6.自由
7.财富与收入的不平等
8.企业家的利润与亏损
9.进步经济中企业家的利润和亏损
对利润的道德谴责
对消费不足怪论和购买力说的几点批评
10.促进者、管理者、技术专家和官僚
11.市场的选择过程
12.个人与市场
13.商业宣传
14.“国民经济”
第十六章 价格
1.定价过程
2.评价与估价
3.高阶商品的价格
生产要素定价的一种局限性
4.成本核算
5.逻辑的交换学和数学的交换学
6.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理论的数学处理
7.商誉
8.需求垄断
9.垄断价格影响下的消费
10.卖方的价格歧视
11.买方的价格歧视
12.价格的相互关联
13.价格与收入
14.价格与生产
15.“非市场价格”的怪诞之处
第十七章 间接交换
1.交换媒介与货币
2.对若干普遍谬误的考察
3.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卡尔·门格尔的货币起源论的认识论意义
4.货币购买力的决定
5.休谟和穆勒的问题与货币的驱动力
6.现金引起的购买力变动和商品引起的购买力的变动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主义与通货紧缩主义
7.货币的计算与购买力的变动
8.对未来购买力变动的预期
9.货币的特殊价值
10.货币关系的意义
11.货币替代品
12.信用媒介发行量的限制
有关自由银行制的讨论
13.现金储存的规模和构成
14.收支平衡
15.地区间汇率
16.利率与货币的关系
17.次级交换媒介
18.通货膨胀主义者的历史观
19.金本位
国际间货币合作
下册
第十八章 时间推移中的行动
1.时间评价的观点
2.作为行动之一个必要条件的时间偏好
时间偏好理论的演进
3.资本品
4.生产期,等待期及准备期
准备期延长到超过了行动人的生命期
时间偏好理论的某些应用
5.资本品的可变性
6.“过去”对于行动的影响
7.资本的积累、维护与消耗
8.投资者的流动性
9.货币与资本;储蓄与投资
第十九章 利息
1.利息现象
2.原始利息
3.利率的水平
4.变动经济中的原始利息
5.利息的计算
第二十章 利息、信用扩张及商业周期
1.问题所在
2.市场毛利率中的企业家成分
3.市场毛利率中的价格贴水成分
4.借贷市场
5.货币关系变动对于原始利息的影响
6.受通货膨胀与信用扩张影响的市场毛利率
所谓集权管理下没有萧条
7.受通货紧缩与信用收缩之影响的市场毛利率
信用扩张与单纯的通货膨胀的区别
8.商业循环的货币或流通信用理论
9.受商业循环影响的市场经济
闲置的生产要素在市面繁荣期第一阶段所起的作用
商业循环非货币化解释的谬误
第二十一章 工作与工资
1.内向性劳动和外向性劳动
2.劳动的喜悦与乏味
3.工资
4.交换学意义上的失业
5.毛工资率和净工资率
6.工资与生活维持费
工资率的历史解释与回溯定理的比较
7.受劳动负效用影响的劳动供给
关于“工业革命”一般解释的批评
8.市场的兴衰对工资率的影响
9.劳动市场
牲畜和奴隶的劳动
第二十二章 非人的原始生产要素
1.关于地租理论的一般考察
2.土地利用中的时间因素
3.边际以下的土地
4.提供免费功用的土地
5.土地的价格
土地的神话
第二十三章 市场的基据
1.理论和基据
2.权力的作用
3.战争与征服的历史作用
4.作为某种基据的实在的人
5.调整时期
6.财产权的限度以及外部成本和外部经济问题
知识创新的外部经济
特权与准特权
第二十四章 利益的和谐和冲突
1.市场盈亏的最终根源
2.生育节制
3.“得到正确理解的”利益间的和谐
4.私有财产
5.我们这个时代的冲突
第五篇 非市场的社会合作
第二十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假构
1.社会主义理念的历史渊源
2.社会主义的教条
3.社会主义的人的行动学特征
第二十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计算的不可能性
1.问题所在
2.这一问题以往认识的失误
3.社会主义经济计算的近期建议
4.试错
5.准市场
6.数理经济学的微分方程
第六篇 受羁束的市场经济
第二十七章 政府与市场
1.第三种制度的构想
2.政府干预
3.政府功能的界限
4.作为个人行动最终标准的正义
5.自由放任的含义
6.政府对消费的直接干预腐败
第二十八章 通过征税的干预
1.中立税
2.全税化
3.税收的财政目的和非财政目的
4.税收干预的三种类型
第二十九章 对生产的限制
1.限制的性质
2.限制的代价
3.作为一种特权的限制
4.作为一种经济体制的限制
第三十章 对价格结构的干预
1.政府与市场自治
2.市场对政府干预的反应
对古代文明衰落原因的考察
3.最低工资率
工联主义的交换学观点
第三十一章 通货与信用的操纵
1.政府与通货
2.法币立法上的干预主义
3.现代通货操纵法的演进
4.通货贬值的目的
5.信用扩张
反循环政策之妄想
6.外汇管制与双边贸易协定
第三十二章 没收与再分配
1.没收哲学
2.土地改革
3.没收式税收
没收式的课税与风险承担
第三十三章 工团主义与社团主义
1.工团主义者的理念
2.工团主义者的谬误
3.某些时髦政策中的工团主义成分
4.基尔特社会主义与社团主义
第三十四章 战争经济学
1.全面战争
2.战争与市场经济
3.战争与自给自足
4.战争之无益
第三十五章 福利原则与市场原则
1.反对市场经济的理由
2.贫困
3.不平等
4.不安定
5.社会正义
第三十六章 干预主义的危机
1.干预主义的收成
2.储备金的耗竭
3.干预主义的末日
第七篇 经济学的社会地位
第三十七章 难以形容的经济学的特征
1.经济学的独特性
2.经济学与舆论
3.自由主义前辈的幻想
第三十八章 经济学在知识界的地位
1.经济学的研究
2.作为一门专业的经济学
3.作为一门专业的预测
4.经济学和大学
5.普通教育与经济学
6.经济学与公民
7.经济学与自由
第三十九章 经济学与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
1.科学与人生
2.经济学与价值判断
3.经济的认知与人的行动
索引
贝蒂纳·比恩·格里夫斯
精彩书摘
1.经济学与人的行动学
经济学是最年轻的一门科学。在过去的200年里,从那些古希腊人熟悉的学科中,的确分离出许多新的科学。然而,这只不过是那些在复杂而古老的知识体系中,业已确定其地位的部分知识逐渐地独立出来。研究领域有了更精细地分化,而且运用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同时,许多被忽视的学术领域得到发掘,人们开始从不同于其先驱者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虽然学科领域本身并没有扩展,但经济学却在人文科学中,开辟了一个此前无法企及和从未思索过的领域。它传达的知识,既不属于逻辑学、数学、心理学、物理学,也不属于生物学。
人类历史进程趋向的终极目的,冥冥然似乎总有“上帝”或“自然”的努力存焉,而这正是自古以来多少哲人孜孜探索的。他们企图探索的是人类的命运和进化之法则。但即使那些其研究工作摆脱了神学倾向的思想家也无功而返。原因在于,他们沉溺于某种错误的方法而不能自拔。他们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或者把人类与民族、种族或教派这些组织性概念等同起来。为引导这些整体性的人类行为,他们十分武断地设定了某些必趋的目标。但是他们却无法圆满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是哪些因素迫使各种不同类型的行动着的个体,不得不为实现其所属整体的不可阻挠的进化目标而行动。他们曾求助于某些无望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如神通过自身显灵,通过神启的先知或神化的领袖,作出超凡的干预;如预定某种和谐、注定某种命运,或去运作神秘而无稽的“世界灵魂”或“民族精神”等。在这一阵营里,其他一些哲人则宣称,在人的内心冲动中本存一种“自然之机括”,驱使其不知不觉然而准确地遵循“自然”指定的道路去行动。
另外一些哲学家则实在得多。他们不费工夫去猜测自然或上帝的计划。他们从政治学的观点去看人类事务。他们痴迷于建立一些政治行为的规则,即似乎可资用政府和政治家所能掌握的技术。有些妄想狂,甚至拟就出野心勃勃的计划,企图对社会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革和重建。谦虚一点的,则满足于收集历史经验并将其系统化。但是所有这些人都完全相信,在社会事物发展过程中,并不存在人类心智推理中发现的,或在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中曾发现过的那些规律性的和不变的现象。他们不去寻找社会合作的规律,因为在他们看来,人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来组织社会。如果社会条件无法满足改革者的愿望,如果他们的乌托邦无法实现,乃归咎于人之道德的败坏。由此,社会问题被当做伦理问题来考虑了。在他们看来,为了建设理想的社会,需要的只是英明的君主与善良的百姓。有了正直的人,不愁实现不了理想国。
但自从市场现象之间相互依赖的必然性被发现,上述见解即不攻自破。对此,人们也许会困惑,但他们必须面对一个崭新的社会观。他们依稀感觉到,在善恶、公道与不公道、正义与非正义之外,还有另一个角度可用来观察人的行动。在社会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个规律在起作用,人们如果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遵此规律来调整自身的行动。用一个检察官的态度去接近社会事实是无效的,因为他常常用十分武断的标准和主观的价值判断臧否人事。我们必须像物理学家研究自然规律那样去研究人的行动和社会合作的规律。人的行动与社会合作不再是那判定事物应该怎样的规范学科的对象,而成为一门研究既定关系之科学的对象——这是对知识或哲学乃至对社会行动将发生惊人影响的一场伟大革命。
然而在百多年里,推理方法的这种剧变应产生的效果却大受限制,原因在于人们误以为这些方法只针对人类所有行动中的一小部分,即市场现象这一部分。古典经济学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他们无法逾越的障碍,即显而易见的价值论矛盾。他们的价值论是有缺陷的,从而迫使他们将其科研活动局限于一个狭窄的范围。一直到19世纪晚期,政治经济学依然是有关人的“经济”方面的行动的科学,3也即有关财富与自利的理论。它研究的人的行动,只限于那些——被非常拙劣地描述的——为牟利动机激发的行为,而且它还声明,除此之外的其他的人的行动乃别的学科的研究对象。古典经济学家创立的这一思想的转变,是由现代主观主义经济学派来完成的,后者把市场价格理论转变为人的选择行为的通论。
从古典价值论到主观价值论的过渡,远不止于递演出一个更完满的市场交易理论,长期以来,人们都没能认识到这一点。这一有关选择和偏好的一般理论,远远超越了坎特龙、休谟、亚当?斯密乃至约翰?穆勒这些经济学家的视界。它决非一种仅研究人类“经济方面”的努力和追求经济物品(commodities),以及人类如何改善其物质福利的理论。它是有关人的各方面行动的科学。选择,决定着人类所有的决策。在选择的时候,人们不仅仅在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之间,而是在所有人类价值之间进行取舍。所有的目的与手段,无论是现实的还是理想的,崇高的或低下的,光荣的或卑鄙的,皆构成供人取舍的序列,人们择其一而舍其余。人们之所趋或所避,无一遗漏地在此排列之中,这个排列,也即独一无二的等级偏好表。现代价值理论,扩展了科学的视界,也扩大了经济研究的领域。从古典学派的政治经济学里,人的行动学通论脱胎而出,这就是“人的行动学”(Praxeology)。经济的或交换(Catallactic)的问题都被纳入一门更为一般的科学,再也不会脱离这一有机关系。经济问题本身的处理,决不能避免始于选择行动,经济学由此转变为一门更普遍的科学,即人的行动学的一个部分,虽然其迄今为止依然乃其最精致的一个部分。
2.人的行动学通论的认识论问题4
在这门新的科学里,每一件事似乎都存在问题。它是传统知识体系中的一位“异乡客”;在它前面,人们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将它分类并置于合适的地位。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把经济学纳入知识总类中,并不需要对总的体系作重新安排或扩充。他们自信现有的分科体
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套装共2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套装共2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