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九八四》,《美丽新世界》和《我们》并成为反乌托邦三部曲。
●已经被翻译成62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
●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至今很好的100本英文小说之一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时代的预言
目录
PART ONE
Chapter 1
Chapter 2
Chapter 3
Chapter 4
Chapter 5
Chapter 6
Chapter 7
Chapter 8
PART TWO
Chapter 1
Chapter 2
Chapter 3
Chapter 4
Chapter 5
Chapter 6
Chapter 7
Chapter 8
Chapter 9
Chapter 10
PART THREE
Chapter 1
Chapter 2
Chapter 3
Chapter 4
Chapter 5
Chapter 6
APPENDIX
内容介绍
《1984》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作品刻画了未来社会即1984年,普通人在一个集权国家统治下的生存状态,以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
大洋国是个极权主义国家,特高领袖老大哥的权力至高无上,他制定了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法律:禁止书写任何东西、禁止集会、禁止思想自由,禁止男女之间的性爱等。并且到处张贴老大哥的画像,设置秘密监视器,一旦发现有人违背法律,轻者接受洗脑,重者处以极刑。大洋国的人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很少有人越轨。但是主人公温斯顿不堪忍受这种精神上的压迫,他不但书写日记,还和反性爱团的朱莉娅发生身体关系。思想警察严密监视着他的活动,后来温斯顿成为思想犯,并且受到处罚。
作者介绍
George Orwell(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他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其代表作有《1984》和《动物庄园》。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它像是一个层层剥开的洋葱,你以为你已经触及了核心,结果发现那只是又一层保护壳。作者在铺陈世界观时非常克制,他没有用大段的背景介绍来轰炸读者,而是通过主角的日常生活、工作内容,以及那些官方发布的“真理”,潜移默化地植入。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些“新语”的运用。这些被压缩、被阉割的词汇,不仅仅是语言学的实验,更是对思维限制的残酷展示。当一个概念无法被清晰表达时,它是不是就意味着那个概念本身在现实中也正在消亡?这种对语言和思想关系的探讨,是全书最令人震撼的部分之一。我读到某些关键转折点时,甚至需要停下来,深呼吸几口,因为那种逻辑上的闭环和最终的绝望感,让人难以承受。它不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它是在搭建一个思想的牢笼,然后邀请你进去体验。
评分初读此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叙事者的“声音”太独特了。他不是那种慷慨激昂的革命者,也不是那种愤世嫉俗的旁观者,他更像是一个被困在迷宫里,小心翼翼记录着墙壁上每一个符号的探险家。他的观察极其细腻,对周遭环境的每一个微小变化都捕捉得入木三分,比如墙上那股常年不散的灰尘味,比如收音机里传来的那种永远带着机械回音的口号。这种细腻,反而放大了那种无处不在的监控感和不安全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主角内心世界时的那种克制。他没有过度渲染恐惧,而是通过主角对记忆的反复确认、对微小反抗的自我安慰,来展现精神上的角力。每次主角试图抓住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真相”时,那种如同沙子般从指缝溜走的无助,读起来真是让人心痛。它不是那种好莱坞式的英雄史诗,它更贴近生活,用最日常的场景,描绘了最极端的控制,这才是高明之处,让人深思:我们与那个虚构世界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偏爱情节跌宕起伏小说的读者,一开始对这种“概念先行”的作品抱有疑虑。但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情节”不在于外部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主角内心的每一次细微波动和最终的“屈服”。那种从坚守到动摇,再到彻底瓦解的过程,比任何外部的打斗场面都要来得震撼人心。作者对人性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善恶二元对立。他展示了一种更复杂的生存哲学: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道德和理想的界限是如何模糊不清的。它不是在批判“坏人”,它是在探讨“系统”是如何将普通人异化成系统的一部分。我读完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没有外部参照系的情况下,人类的心灵还能维持多久的独立性?这本书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它只是将这个问题以最尖锐的形式,掷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自己去寻找那个可能并不存在的“解药”。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完这本书的感受,那大概是“清醒的疼痛”。它像是一场高烧之后的退烧过程,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不适,但头脑却异常清晰。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它是否“预言”了未来,而在于它对权力运作机制的精准解剖,这种解剖是永恒的。它揭示了权力如何通过控制信息流、重塑历史记录、以及操纵情感连接来实现对个体的绝对支配。那些关于“双重思想”的描述,在今天这个信息茧房日益加固的时代,读来更添一份警醒。我欣赏作者的冷静笔触,他没有用廉价的煽情来博取同情,而是用冰冷、精确的观察,构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恐怖现实。这本书不适合闲暇时的消遣,它更像是一部必须时常翻阅的“警示录”,提醒我们,对独立思考的维护,是一场永不休止的、寂寞的战役。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刚翻开的时候,我还有点打退堂鼓。封面设计得挺简洁,但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加上作者的名字,总让人觉得里面藏着什么不得了的东西。我一直对那种宏大叙事、直指人心的作品抱有敬畏,但也担心会不会读起来太晦涩,或者过于说教。不过,随着故事的展开,我很快就被那种无形的压迫感给抓住了。作者的文字像是冰冷的钢丝,慢慢收紧,让你喘不过气来,却又舍不得放手。他构建的世界观,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简直让人不寒而栗。你看着主角的挣扎,看着他如何一步步被环境同化,那种无力感简直要穿透纸面。这不是那种让你读完拍手称快的“爽文”,它更像是一剂苦药,虽然入口难以下咽,但后劲十足,让你在合上书本很久之后,还会时不时地抬头看看窗外,审视一下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那种对“真实”的拷问,对“自由意志”的探讨,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尖锐和必要。我得说,这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它强迫你跳出日常的惯性思维,去质疑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
评分送货很快,包装完好。
评分好
评分超值超赞
评分书很好,一直很好,是正版 放心买
评分买回来还没看,但是很期待,书的包装不错,先从另外的书入手看~
评分不太喜欢,拿回来没有怎么看过
评分送货有问题,到了两天了也没显示,害得我去找了好几次
评分超值超赞
评分便宜好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