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通稿二零零三

韩寒:通稿二零零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寒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783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172231
品牌:果麦
包装:精装
丛书名: 韩寒作品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21岁时的韩寒,谈自己对中国教育现状看法的杂文集。
  学生关心的17个话题,新增30%内容。
  全国学生共鸣度100%,2013修订版升级问世。
  面对教育,不能一再集体失语。

内容简介

  《韩寒:通稿二零零三》是21岁时的韩寒写的一本关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杂文集。他用17个问题集中针对现行教育体制下出现的各种现象,从学生视角出发,提出了自已的看法,观点鲜明尖锐,文笔幽默老辣。首本修订版《韩寒:通稿二零零三》中,为原书中17个问题大幅度新增1万字内容,直观韩寒10年来对这些关心话题的思考轨迹。

作者简介

韩寒,1982年9月23日,生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
  1997年在《少年文艺》发表作品;
  1999年凭借《杯中窥人》韩寒获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次年蝉联;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累计销售600万册;
  2001年《零下一度》;
  2002年《像少年啦飞驰》;
  2003年《通稿2003》;
  2004年《长安乱》;
  2004年《五年文集》,韩寒作品有法国、韩国、香港、新加坡、台湾、日本版本;
  2005年《就这么漂来漂去》;
  2006年《一座城池》;
  2007年《光荣日》;
  2008年《杂的文》;
  2009年《他的国》《可爱的洪水猛兽》;
  2010《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以及韩寒其间的片段集《毒》《草》,均登上各畅销书榜,韩寒作品已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在全球出版;
  2010年9台湾出版韩寒博文集《青春》《出发》;
  2011年11月《青春》;
  2012年7月杂文集《脱节的国度》在香港书展发布;
  2013年1月《我所理解的生活》。


  杂志及电子杂志主编
  2010年韩寒主编杂志《独唱团》;
  2012年韩寒主编监制APP《ONE一个》;
  2013年韩寒主编文艺杂志《一个》,9月创刊号《很高兴见到你》。


目录

语文的问题

一次我收到读者寄来的语文试卷,里面有我的一篇文章作为考题,我细心地完成了考卷,结果只做对了三道题。最最荒谬的是,我居然选择错了画线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诗歌的问题

大部分的现代诗其实就是把一篇三流散文拆成一句一行写,而所谓比较大师的或者先锋派的就是把一篇三流散文每句句子的顺序捣乱了再拆成一句一行写。只要不要脸,谁一天都能写几十首现代诗。

干部的问题

一个班级才四十个人,有十个是干部,小孩子从小就开始在这方面变态,跟着变态的还有家里人,在班级当个副班长就高兴得不得了,这还没赶上可以贪污钱呢,就高兴成这样。

专家的问题

没有一个问题能在二十句话内解决;不论什么东西最后都要引到自己研究的领域中去;在否定一样东西前一定要肯定一下;都具备在没有看过一样作品的情况下评论它的本领,并且头头是道……看到这篇文章暴跳如雷,但是在公共场合的话会说:“年轻人都这样,我们能体谅。”

全面发展的问题

我文章写得好,字也漂亮,封面的设计创意一流,摄影不错,以前学校的长跑记录都是我的,那真是太全面发展了。但是这个不算。因为我数学化学学得不好。

教师的问题

教师最厉害的一招是“叫你的家长来一趟”。一些家长请假坐几个钟头的车过来以为自己孩子杀了人,结果是毛巾没挂好导致寝室扣了分。于是只能先把自己孩子揍一顿解解气了。这样的话,其实叫你来一趟的目的就达到了。

数学的问题

你不知道那些国内外数学很差的写东西的人当中,有多少可以将一个故事写到滴水不漏?有多少学历很低,只会进行三位数运算的妇女们,能从事业有成、文凭很高的老公身上揪准一切蛛丝马迹,进行精密的分析和推理,最终成功地捉奸?

英语的问题

一到早上朗读的时候,全校出来的都是英语,闭上眼睛以为是在牛津,睁开眼一看是在天津。

都说早上是记忆东西最好的时候,我们却献给了一门国外的语言。

历史的问题

虽然我写小说的时候老强调生活就是平凡的,但是谁都喜欢看看不平凡的一段生活。尽管我真不知道拿破仑是几几年几月几日失败的。

学校的问题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学校在交学费时强行多收取一百元,理由是向家长贷款,用于教育建设。至于还款,不仅无期,而且无息。到最后反正被借钱的人谁都不知道这钱究竟建设了一个什么。

恋爱的问题

我实在不能想象当两个人很相爱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既不是我爸妈,也不是对方爸妈的人说:不行,你们不能在一起。你可以不提倡,但是你不能够打击。

军训的问题

学校军训的目的是让学生吃苦,我觉得有些操之过急,因为哪怕不军训,往后有的是吃苦的日子,而且强制性的吃苦未必能够耐劳。

招生的问题

所谓压力大、学习苦、名额少,全是老百姓的事情,有钱有权的人,从没有说过教育有什么不好,因为这完全是他们所不能体会的东西。

性格的问题

学校在无法同化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先鄙视后抛弃。原因是拉了班级的后腿。每次听见这个我都觉得很可笑,班级又不是狗,还分前腿后腿的。

压力的问题

所谓精神压力其实都是扯淡,而且是天生的。因为我发现有的人总是喜欢把自己往悲惨的地方想,就算生活美满,也会为生活为什么这样美满而哀怨。

大学生的问题

大学生是最眼高手低又什么都不会的人。不知道怎么和人谈事情能够成功,不知道怎么自己独立去解决事情,不知道事情出了变化后应该怎么解决,因为这些在学校里都没有学过。

自己的问题

我不能到五十多岁还在那里抨击教育。说一件事情不能连着说好几年。你更不能因为你同学开始骂了老师觉得很爽而要求他以后只能用骂人的语气说话。

精彩书摘

  语文的问题
  由于我对别的研究比较少,加上人还是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里说话显得有分量,所以先说语文的问题。
  语文真是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这是一个初中后基本上不需要存在的课程。但是又不得不存在,这是最大的问题。语文在教会人识字以及遣词造句以后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别说之后语文要培养人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些看上去写作文很差的学生,好像真要好好学语文才行一样,其实背地里写情书溜着呢,他们之所以作文很差,是因为作文的问题,而不是写作能力的问题。写作能力是一个很基本的能力,那些写不出作文没有交作业的人,他们肯定会想出种种符合逻辑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没有写作文,并且直视老师的眼睛进行心跳都不加快的撒谎,这就说明这人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他只要能把刚才说的话记下来,就是不错的文章。
  关键是,没有人觉得这是作文。作文是一种模式,就好似要撒一个官方的谎,必须有时间人物地点,最关键的是必须要有一个向上的主题。比如我记载完一件事情后,我没有权利为这件事情感到迷茫,没有权利为此觉得生活真是没有意义。总之就是不能说真话,完全扯淡就是了。
  我在《毒》里有这么一篇文章,全文如下:
  昨天我在和平里买了一些梨和长得很奇怪的小芒果,那梨贵到我买的时候都要考虑考虑,但我还是毅然买了不少。回家一吃,果然好吃,明天还要去买。
  文章的名字叫《好吃的水果们》,很多人揣测这篇文章的意义,有人说看不明白,有人说这是不错的文章。其实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这些水果真的很好吃。文章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学生,哪怕写出《红楼梦》来,只是属于习作;但是一旦有了点名气,哪怕写出像上文这样无聊扯淡的东西来,都是艺术。我只是写了几本销量很好的书而已,如果上面的东西是鲁迅写的,那涵义就更远了去了,那得有多少人从里面看出政治风波来啊。
  所以说,文章这个东西,在语句通顺,错别字不多到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好坏完全没有评判的标准。我随便抄一篇朱自清的文章交上去,没有一个老师会觉得自己的学生写作文好到有名家的水平了,并且照样会作出很多修改意见。
  文学的最高境界当然是作品如何,但是在这个境界之前,我觉得关键不是文章写得怎么样,而是文章是谁写的。我真不相信一个班级作文水平最高的和最低的差距能有最好和最差那么大。
  一个人,没有资格判定甲的文章是优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说我喜欢甲的文章不喜欢乙的文章,或者说,甲的文章和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点远。所以建议以后的作文评分取消优、良、中、差,改成“正合我意”、“相差不远”、“参考大纲”、“逆我者亡”四种得了。
  中国的学生作文一直乏味是因为命题实在太小了。比如给你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两个登山者在攀登高山的时候,因为风雪很大所以用绳子系在一起,但是A失足了,滑了下去,因为有绳子拖着所以没有掉下悬崖,可是B和绳子又都不能承受这样大的重量。B说:A,你坚持住,我一定会救你。但是A自己割断了绳子,从山崖上掉了下去,死了。B自己爬上了山。
  问你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想到了什么,请写一篇八百字以上的议论文。
  我看完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是B怎么向A的家里人交代,但肯定不能写这个,想要拿高分,你想到的一定要和出参考答案那人想到的是一样的。当然,你可能想到的是你自己也喜欢户外运动,看中户外运动店里一双鞋子,但是太贵了,上次去砍价没有砍下来,跟爸妈说又不知道他们给不给这钱。甚至可能有人看完文章第一个想到的是这次作文肯定又写砸了。
  不过不行,这个属于偏题。偏题的意思就是说,你不应该这么想。说穿了就是,你跟我想的不一样,你这篇就不是好作文。
  其次,议论文是一种很落后的不应该存在的文体,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可议论的,既然标准只有一个,那议论个屁。在我隐约的记忆里,议论文有一个公式,有什么论点论据之类,而且前后不能颠倒,还一定得引用材料里的原文,并要有自己看见的或者自己编出来的名人小故事,什么居里夫人废寝忘食啊、牛顿拾金不昧啊、爱迪生为了亲情放弃学业啊,反正一半得是自己编的,这次是爱迪生,下次一样的事就改伽利略了。事情可以自己编,但人一定得有名。一样的拾金不昧,牛顿是个例子,但隔壁住的大爷就不是个例子。文章最后再重申一下自己揣测的参考答案的观点。文章之无聊乏味,不是一般常人能够阅读。教师也真不容易,一下读好几十篇,居然还能分出优劣。反正我到了那份儿上只能凭谁写的字好看给成绩了。
  其实,上面的故事我真想用一句“A真勇猛”就完了,但是不行。写过作文的人都知道,没话凑话是最痛苦的,这样凑出来的文章,不论是写的人还是看的人都很痛苦。我实在不明白,对一件事情我就只能发表六百个字的看法,这到底有什么错?
  一次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里面是一张他们学校的语文试卷,试卷里有我的一篇文章的一个章节,文章的题目叫《求医》,然后有八个选择题。我从未想过我的文章可以入选试卷,于是很细心地完成了考卷,结果发现我只做对了三道选择题。其中一个是画线处应该填的是什么词,我不慎选错。最最荒谬的是,我居然选择错了画线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真弄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语文喜欢把别人的文章一字一句加以拆解,并强行加上后人的看法,或者说是出题者的看法,当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时,会有人说:错,作者不是要表达这个意思。而且选择的文章有八成作者都是上个世纪就死了,真是死无对证了。
  可是,这是对死去的写了一辈子文章的人最大的不尊重。就像张国荣死了一样,猜测他的死因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了,他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谁都不知道,所以谁都没有资格断定。说真的,谁知道鲁迅写“我家门前有一棵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是什么意思,可能什么意思都没有,自己想玩儿票呢,或者说写了一棵以后忽然记起来还有一棵呢。反正我不敢断定,因为我不知道。
  如果真要出这样的题目,那答案也一定得是无穷的,除了不知道和淫秽反动的,想到就有分数,比如“写了一棵忽然想起来另外一棵还是枣树”这个答案,也应该是满分。
  我写《三重门》的时候,出现了两次“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一次还是结尾。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连用两次呢?是前后呼应体现主人公的落寞吗?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作者觉得这句话很好,但是因为写作时间拉得过长,写到最后忘了前面用过一次,所以不小心又用了一次。
  我的长篇小说《像少年啦飞驰》里出现过一些人物,但是到后来就再也没有交代,为什么?是因为这样体现了人生的飘忽和沧桑,很多生命都像过客一样闪过,都不能在人生里留下痕迹而感到的无奈?
  不是。
  是因为《像少年啦飞驰》是一段一段写的,作者没有打草稿,有些人写到后面就忘了使了。回答“写丢了”一样满分。
  我参加过很多次学校的作文比赛,成绩之差,让人发指。而现在,我基本上能够写我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并且到达爱谁谁的地步,但是当落笔的时候某些词句还是会考虑上面的导师们是否喜欢。这些都是小事,虽然自己心里不是很舒服,可是别人很少能发现,而且不影响到整体的阅读感,就像穿了一双自己极度厌恶的袜子上街一样。不过有时候就会想到我的观点别人是不是喜欢,或者想把观点表达得委婉一点甚至会换一个相去甚远的观点。
  这样写作文真的很累。感觉自己如同一个按摩小姐一样,自己辛苦的同时还要不断察言观色考虑客人舒服不舒服。几场作文比赛下来,一般我的名次是三等奖。不过这完全没有可以伤心的地方,因为你只要看看一等奖的文章,基本上也是属于不知所云感情虚假一类。
  总之我觉得——
  作文是一种独立于文学之外的东西。除非哪天你学校的《学生须知》也能拿诺贝尔文学奖。
  很多人的观点认为,想写好文章一定要多看书,成为大师一定要看过很多书。我想,这话肯定是从来写不出好文章的人说的。这个错误的观点就好比想进国家队一定要多看球赛一样。我敢保证我们的国足们在没有赌球的情况下很少半夜爬起来只为看一场德甲联赛,因为那是球迷的行为。同样的,看很多书也只是文学爱好者的行为,可能知道的东西会很多,甚至了解很多犄角旮旯里的作家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样的,拿过什么犄角旮旯里的奖。又好比是电视转播的球赛里那两个什么都知道胡贫的解说员一样,看到贝克汉姆一脚传球就信口说十三年前的某某某也在某比赛上相同位置传出一个相同的球。真正风光的都在上面踢球呢。
  所以,在文学上,学历越高,看的书越多,到最后能做的只能是个文学评论家。
  虽然这样,我还是建议还没读到大学的学生,无论什么书,能看的还是都要看,因为在那样的岁数里,看多少都不能算是太多的。
  等到我真的写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时,我发现学校除了让我识字以外,初中以上的语文教育,包括无数的名作分析,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帮助。真想写点东西就不再像上学时写议论文那样了,拼命想着要加一点名人小故事或者格言之类的,真正好的文字在说服人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举例子玩数据,更不需要名人名言。名人有的是胡说或者是正儿八经说但是说错了的时候。很多人无论写东西或者辩论什么的时候,特喜欢把一个七八个世纪前就死了的人说的一些话拿出来当法律使。
  有的人在教训我的时候喜欢说:孔子说过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孔子是说过,但孔子说过什么和我要去做什么或者已经做的什么有什么关系吗?先人也很可怜,引用他们的很多话,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尊敬他们,而是凑巧他们和自己想的一样,利用一下这些话,去反驳或者批评一个和自己想得不一样的人罢了。
  总之学校里学的那些行文的模式和思维的方式,也就是为了最终拿张文凭而已。但万一那套观念根深蒂固,就算你是一个博士,也只是比一个普通高中生多考了几次试而已。或者说,你比作者还明白《飘》是怎么写出来的,却怎么也写不出《飘》。我只是希望,每个学生都可以保留自己真实的一面,未必要在很多时候显露。学校所教的事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考虑到人数太多,而对我们来说,自己只有一个。戏结束后人还太入戏,也只能是个戏子。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语文,那时候语文是最重要的学科,其实我们不应该过多地评判小学的语文教学怎么样,一来无论它怎么样,到初中的时候基本上能够认识你能见到的大部分的字,已经很不错了;二来我已经忘了当时是怎么学的。
  可是,中国小学的语文教育模式好像一直沿用至初中高中,初中的语文教育已经显得重要性不大了,到了高中,语文就完全是一个陪衬,属于虽然可有可无但是不能没有的学科。语文从教会人认字之后就完全是一个束缚人的想象力的课程。尤其可笑的是对于一些所谓精彩段落的背诵和默写。
  首先,我觉得那些精彩的段落基本上没有一个是精彩的。其次,就算它是精彩的也没有必要非得把它背出来。
  如果这当作是一种记忆力的训练倒也罢了,可这件事情往往被套上各种理由。这样的背诵其实对于语文或者写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想无论如何,我上文很多话都比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几乎用八百个汉字来形容一棵树的段落精彩,但纵然那样的精彩,我作为作者本人都完全不能背下来。所以可以想象当时的学生要有多么痛苦。
  更加难以理解的是,背诵的内容往往要出现在试卷的阅读分析里,并且故意挖空一些地方让你填词,当然不能自己发挥,哪怕你想到比原话精彩一百倍的语言。不仅是这样,挖空的词语一般更是让人发指:文中画线的地方应填词语是“居然”还是“竟然”。
  我想,在学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培训以后,给一篇背诵的段落在考试的时候“分析”,学生、老师、出参考答案的人甚至弱智的人都能拿高分,唯独原文作者本人不及格。但是因为以后政治课里又加了很多比“一棵树”还要无趣的东西需要背诵,所以语文的背诵内容就被比了下来。
  背诵这个东西没有任何意义和帮助的表现在于,我现在什么都不记得了。不是因为四年没在学校里。我发誓我四年前除了能背出一些公式以外,语文、政治、历史,就完全不记得了。我在考试前背诵了无数某某某是什么时候生的,什么事件是几月几号发生的,在考试后就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周期。不是我记忆力不好或者故意夸张,原谅我真的只记得十月革命是在十月份发生的。
  我想,大部分的人应该和我一样,我们的确是将这些东西背出来了,可是那又代表什么?代表一个礼拜以后又忘记了!包括班长或者什么学习委员都一样,谁都没有把这些东西当作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对待,你我一生最爱的歌曲的歌词,你我第一次向人表白说的话或者第一次被人抛弃时别人的话到现在应该都不会忘。
  记不住的,怎么都记不住。
  语文教师在学校里的地位其实是很值得同情的。因为不要管中高等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对普通人有实际的意义或者是体育在学校的重大规模考试中几乎没有地位,我想若我是语文老师,我肯定会很羡慕数学老师能算出一块不成形物体的面积或者体积,哪怕能很快知道“小明家的母鸡两天下三个蛋,小红家的母鸡六天下九个蛋,过多久两家的鸡可以下一样多的蛋”;或者我会羡慕体育老师可以将如此重的铅球掷出十几米远。但是苦于自己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我总不能当着任何人的面把一篇文章分析了来显示自己。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有一手好字了。
  在很多人的心里似乎语文老师比数学老师和蔼,可能我觉得语文本来就应该是一门宽容度很高的学科,但是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地步,我们不能光说是老师的责任,或者教委的责任,学生一样有责任,还有很多人应该为此负责,因为一件好事情往往是一个人随手一做就可以,但是一件坏事情就需要各行各业的各种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韩寒的作品还是值得一读的

评分

特别喜欢韩寒,这本书对当前中国应试教育提出了质疑,值得阅读。

评分

虽然不是很客观,但说的真干劲

评分

书我十分喜欢 韩寒很用心 也向中国式教育强烈批判 非常真实 就是书的质量有些少许的书页黏连 不过总体还是不错的 推荐

评分

冲韩寒去的 现在他的作品集齐了 希望他赶紧出新书

评分

不错的商品 书也很好 各个方面也很好

评分

到货很快,内容精彩,儿子挑的,喜欢!快递员服务好!

评分

很好的书,返场活动也很优惠。

评分

很好 很好 非常好 很好 很好 非常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