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小淘气尼古拉绝版故事(典藏版)》写的尽是尼古拉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借用一人称把读者引入孩子的视角,语言非常口语化但决不粗俗。细心的读者,完全可能从尼古拉的故事中读到自己的生活。它虽然搞笑而且浪漫,但绝对不失其真实。这是个法国小顽童的故事,但许多中国读者却惊呼“尼古拉就是小时候的我!”身为爸爸妈妈的读者还会读到更多,从尼古拉的身上读到自己的孩子,从尼古拉的爸爸妈妈身上读到他们自己。所以《小淘气尼古拉绝版故事(典藏版)》不但值得孩子们读,更值得大人们读。
作者简介
勒内·戈西尼,生于巴黎。后来他们全家移民到阿根廷,勒内·戈西尼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法国小学和中学上学。1950年初回到法国后,他便创造了一系列传奇人物。与桑贝创造了小尼古拉的形象,他创作的儿童语言后来造就了这位小学生的成功。然后戈西尼与阿尔贝·于得左创造了阿斯特里克这一人物,这个小个子高卢人的名声大振,这套丛书也被译成了107种文字。阿斯特里克的历险记成为世界上阅读很多的著作之一。同时戈西尼与英里斯一起创作了《吕基·律克》,与塔巴里创造了《巴格达怪杰》,与戈特利布创造了《丹哥文件》。作为《飞行员》杂志的主编,他改革了连环画的风格,使之成为“第九种艺术”。戈西尼在电影方面与于得左和达尔戈一起创建了IDEFIX电影摄制公司。他拍摄了一些著名的动画片,包括《阿斯特里克与克娄巴特拉》、《阿斯特里克的十二项壮举》、《戴西城》、《达尔顿兄弟》等。他身后留下的系列电影作品获得了一项恺撒奖。1977年11月5日,勒内·戈西尼逝世,享年51岁。《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埃尔热曾说过:“‘丁丁’在‘阿斯特里克’面前无足轻重。”戈西尼所创造的众多人物使作者永生,而他创作的很多语言已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举枪的速度比他的影子还快”、“取代哈里发成为哈里发”、“小的时候就掉进了神奇汤锅里”、“找到神奇汤”和“这些罗马人真是疯了”,等等。
目录
第一集 要开学喽!
一、要开学喽!
二、无敌英雄帮
三、学校食堂
四、美好而纯真的记忆
五、乔方家的房子
六、假条
七、(1611—1673)
八、可爱的兔子
第二集 科豆过生曰
一、科豆过生日
二、终于有了
三、家教
四、新老师
五、科豆搬家
六、逮人游戏
七、棒棒
八、我们没给父母丢脸
第三集 木皮先生
一、木皮先生
二、“叭!”
三、隔离
四、搭城堡
五、看马戏
六、一只苹果
七、望远镜
八、惩罚
第四集 欧今叔叔
一、欧今叔叔
二、游乐场
三、课外作业
四、洗澡
五、家庭聚餐
六、苹果派
七、有人照管我
八、我送妈妈好多礼物
第五集 新邻居
一、新邻居
二、意外惊喜
三、“嘟嘟!”
四、跳棋与女士们
五、吹喇叭
六、妈妈学开车
七、做作文
八、争取古拉先生
第六集 第一名
一、第一名
二、打槌球
三、西绾
四、收拾房间
五、一头大象
六、好多诚实
七、吃药
八、上街买东西
第七集 外出度假
一、外出度假
二、“上车!”
三、西班牙之旅
四、填字游戏
五、做记号
六、欣赏大自然
七、自己在家
八、乔方的旅游
第八集 爸爸的办公室
一、爸爸的办公室
二、我们的爸爸成了好朋友
三、安森和艾笛·帕沐
四、“喂!”
五、看电影
六、爸爸的生日
七、奖励
八、爸爸病危
第九集 巧克力草莓冰激凌
一,巧克力草莓冰激凌
二、黄柚色
三、去饭馆吃饭
四、意外惊喜
五、动物园
六、伊卓
七、好玩的笑话
八、爸爸发福了
第十集 过家家
一、过家家
二、长大以后干什么
三、小男子汉
四、掉牙
五、这都是闹着玩的!
六、小舅子
七、脏字
八、要过圣诞节喽!
作者生平
一本你不会忘怀的书
快乐的文学——赞《小淘气尼古拉绝版故事》
让笑声响起来
小尼古拉——让每一个人变得更快乐!
搞笑的尼古拉赋予平凡生活高雅的格调
精彩书摘
六、假条如果不想做学校里布置的作业,最管用的是假条。假条就是爸爸写的信或是在名片上写的字,告诉老师如果上学来晚了或者没做作业请不要处分我们。有点儿讨厌的是得让爸爸签字时写上日期,就是说不能随便哪天乱用。老师可不喜欢假条,所以得特别当心,不然就会惹出麻烦。有一次科豆拿来一张用打字机打的假条,结果老师认出了只有科豆才出的拼写错误,把它交给校长。本来校长想开除他,可惜他只被停了几天学。他爸为了安慰科豆就给他买了一辆特帅的消防车,警笛还能出声呢。
老师今天给我们留了一道特难的算术题,就是一个有好多鸡的农场,鸡又生好多蛋。我可不喜欢算术作业,因为一做作业,我们一家人就都不痛快。
“又怎么啦,尼古拉?”我放学回家妈妈问我,“你好像不太高兴啊?”“我明天要交一道算术题。”我回答说。
妈妈叹了一大口气,说老是这样。她让我赶快吃完点心上楼去做作业,说再也不想听我说作业的事了。
“可我不会做这道算术题。”我说。
“什么,尼古拉?”妈妈说,“你可别再给我来这一套。啊?”我哭了起来,我说这不公平,学校老给我们特难的作业题,说爸爸应该去向老师反映一下问题,说我受够了,再给我做算术题,我以后就再也不去学校了。
“听好了,尼古拉,”我妈说,“我还有好多事,没工夫跟你说这些事。你上楼去试着做一做你的算术题。如果做不出来,那就等爸爸回来以后帮你。”我只好上楼了。我一边玩姥姥给我寄来的蓝色新汽车一边等爸爸回来。爸爸一回家我就赶快拿着本子跑下楼。
“爸爸!爸爸!”我叫他,“我有一道算术题!”“好啊!做吧,小儿子,”我爸说,“拿出大小伙子的样子来。”“我不会做。”我跟我爸解释,“你得帮我。”爸爸刚刚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来打开报纸,叹了一大口气。
“尼古拉,”爸爸说,“我已经跟你说过多少次你得自己做作业。你上学的目的是学习,我帮你做作业管什么用?将来你会感谢我这么对你说。你总不至于想当个白痴吧?好了,去做你的作业,让我休息一会儿。”“可妈妈说你可以做的!”我说。
“什么?她这么说来着?那好,你妈她不该这么说!现在让我安静一点儿,懂了吗?”我又哭了起来,我说我不会做题,如果你们不帮我我就去死。
妈妈跑过来了。
“怎么回事,你们?”妈妈叫起来,“我累死了,我本来就偏头痛,你们这么哇哇叫是想让我病倒哇!到底又出了什么事?”“爸爸不想做我的算术题。”我解释说。
“我觉得,”爸爸对妈妈说,“替小孩子做作业这种教育方法不太理想,这样他什么也学不会。我求求你别以我的名义向他许诺任何事情!”“啊,好哇!”妈妈对爸爸说,“现在你在孩子面前对我品头论足起来了!好!好极了!这种教育方法可真是理想极了!”然后妈妈说她对这个家已经烦透了,她全天都在为这个家忙忙碌碌,反而得到的是这个结果,说她想回娘家(就是给我寄蓝色汽车的姥姥家),说她就想图个清静,没别的要求。
爸爸的手在脸上抹了一把,从脑门儿一直到下巴。
“好,好!”他说,“别把事情弄得太复杂。尼古拉,来,给我看看你这道题,以后可再也别跟我提这种事了。”我把本子递给爸爸。他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睁大了眼睛,然后把本子扔到地毯上大叫起来:“什么乱七八糟的!不行,不行,就是不行!我也累了!我也病了!我也一整天都工作来着!我回到家也想静下心待会儿!随你们怎么想,我就是不想做什么算术题!”“那,”我说,“你就给老师写张假条。”“我就等着你这句话呢!”爸爸又大叫,“绝对不写!这也太容易了!你得跟别人一样自己做题!”“我也病啦!”我叫道,“我也特别累!”“看看!”妈妈对爸爸说,“我觉得小家伙是不舒服,他脸色苍白。而且学校留的作业也太多了,他刚得过扁桃腺炎,还没完全好。我觉得他今晚最好休息一下,早点儿睡觉,反正一次不做算术题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爸爸想了想说:“好吧,既然今晚大家都有点儿不舒服就算了。”我特高兴,吻了爸爸,吻了妈妈,又在地毯上翻了个跟头。
爸爸妈妈都笑了。爸爸拿出一张名片,是新的,上面的字还闪亮呢。他写道:“小姐,恕打扰。请原谅尼古拉没有做算术作业。今天他从学校回来时有些发烧,我们让他卧床休息。”“我得警告你,尼古拉,”爸爸说,“这可是今年最后一次写假条!知道了吗?”“噢,当然知道啦!”我说。
爸爸写上日期,签了字,妈妈说晚饭好了。真帅,因为有烤肉和小土豆,大家都很高兴。
今天早上到校的时候,大伙儿都在讨论那道题。
“我是3508只蛋。”乔方说。
欧多听了乔方的话笑得东倒西歪。
“嘿!伙计们!”他叫道,“听见了吗?乔方是3508只蛋!”“我也是。”阿蔫说,他是全班第一名,老师的乖宝贝儿。
然后欧多不再笑,跑到院子墙角去改他的作业。
若奇和麦星星都得出了3.76只蛋。一有难题他们就互相打电话,然后老师就给他俩零分。但这回他们说没问题,因为是他们父亲打的电话。
“你呢,你算出多少?”亚三问我。
“我呀,我什么也没算,”我说,“我有假条。”我把我爸的名片拿出来给伙伴儿们看。
“你可真有运气。”科豆说,“自从我上次被停课以后,我爸就再也不同意给我写假条了。”“我爸也不同意。”鲁飞说,“而且在我家要张假条真麻烦,还不如我自己做题痛快。”“我家也一样。”我说,“而且我爸说今年这是最后一次。”“他做得对。”乔方说,“不能每次都是同一个人拿假条,而且如果大家都在同一天拿假条来,老师肯定也不信。”“这么说,”亚三说,“今天没别人拿假条算你有福气。”然后上课铃响了,大家去排队,校长走过来对我们说:“孩子们,今天是沸……呃,是度泊先生监管你们,因为你们老师生病了,她今天请假。”
……
前言/序言
安妮·戈西尼
我记不清第一次见到让一雅克·桑贝的情形了,其实我从小就认识他。那时我还是个小女孩,桑贝与我父亲交织在一起的笑声铭记在我的记忆深处。因此我可以说,让一雅克·桑贝同小尼古拉一样,是我童年的一部分。
他们俩的交往始于20世纪50年代。桑贝描述道:“有一天,我见到了刚从美国回来的勒内·戈西尼,之后我们马上成了好伙伴儿。”
伙伴,这个关键词就用在他们即将出版的新作之中。
从1959年到1965年,我父亲与桑贝为《西南周日报》每周写一篇故事,其中大部分后来都发表在五卷本的《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当中。
在写作和构思小尼古拉的故事期间,两个人同心协力,不管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是在波尔多,一样的粉笔芳香唤起了各自的童年回忆…一两位作者的天才创作让我们在尼古拉的顽皮生活中感受到了孩提时的快乐。
我父亲还没来得及向我描述他自己的童年,他的去世又过早地结束了我的童年。
1977年11月5日,乌云蔽日,尼古拉、乔方、科豆、沸汤和其他人物的创造者仙逝了。但我相信,创造了这些活灵活现人物的作者是永远不会逝去的。
我由此对尼古拉的天地拥有一种无限的喜爱,这种喜爱来自我们童年生活中真心热爱过的人。而品味这两位魔术大师的幽默会把我带’得很远很远。
父亲去世后,桑贝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我母亲与他保持着深厚的友谊。我们同他共进晚餐时,让一雅克的笑声唤回了我记忆深处的声音。
然而父亲所写的故事并没有全部发表……我的母亲吉尔伯特·戈西尼曾有过一个设想,把关于这个小家伙的另外80个从未公之于世的故事拿出来发表,让读者们再度共享她所钟爱的小尼古拉及其伙伴们的故事。然而上天又一次以另一种方式决定了事情的进程,乌云再次光顾,我母亲没来得及完成她的夙愿。
我同桑贝在圣日尔曼草场的一家饭店见面,我向他展示了父亲的第一版文字,其上饰有桑贝的画。我看着他40年以后面带微笑地重新翻阅他自己的画,那是怎样的微笑啊!他十分高兴地提出与我合作。
我们一起陪着尼古拉上学,我们两人拉着他的手。
在经历了很长的一段休闲期后,这位著名的小学生没有太大的变化,如今80个故事伴随着205幅漫画一起继续讲述他的故事,讲他及他的伙伴们:阿蔫、亚三、鲁飞、欧多、科豆、若奇、麦星星……而乔方在这部著作中可是出尽了风头。乔方就是有一个阔爸爸的小伙伴,尼古拉第一次应邀去他家做客时这样描述乔方的家:“他有个腰子形状的游泳池和一个像饭店一样大的客厅。”
亚三,一个老吃东西的胖家伙,仍然是尼古拉最要好的伙伴。“我跟他说:‘圣诞前夜我家会有我姥姥、我姑姑和我叔叔欧今。’亚三说:‘我家有白肉肠和火鸡。”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母亲的缘故,我觉得是将这些隐秘的财富公之于众的时候了。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外祖父呢?
除了上述个人的原因,出版这些从未发表的故事也是极其自然的事——为了那些曾经喜爱过小尼古拉的读者,也为了刚刚走进校园的孩子们。 这部著作巨大的吸引力不仅限于孩子,也扩及成人的世界。前者从中找到自身的影子,后者则借此回忆往事。
《童年絮语:跨越时代的友谊与成长》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精心选编的儿童文学集,收录了十位享誉文坛的作家创作的短篇故事,旨在探索童年时期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展现孩子们在面对挑战、建立友谊和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蜕变。故事的主角们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却都在成长的道路上发现了共通的人性光辉与挣扎。全书涵盖了从初识友谊的青涩,到面对家庭变故的勇气,再到探索内心世界的迷茫与坚定等多个主题,以富有张力的情节和精准的心理描写,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一面审视自我、理解他人的镜子。 第一部分:初识与懵懂——世界的边界与友谊的萌芽 本部分聚焦于孩童初次感知外部世界广阔性时的体验,以及在学校和社区中建立最初的社会联系。 篇章一:《橡树下的秘密》 故事设定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主人公小杰是一个内向、酷爱观察的男孩,他总是习惯于独处,直到他遇到了新搬来的邻居——一个充满活力的女孩莉娅。莉娅性格外向,对一切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两人因共同发现了一棵百年老橡树下的一个被遗忘的木盒子而结缘。这个木盒子里的物件——一枚褪色的徽章、一张模糊的地图残片和一封未寄出的信——引发了他们对“秘密”和“冒险”的最初想象。作者细腻地描绘了两个性格迥异的孩子如何通过共享一个共同的秘密,从相互试探到建立起一种基于信任和共同探索的深厚友谊。故事探讨了友谊建立的初始阶段,即如何跨越性格的障碍,找到共鸣点。 篇章二:《课桌上的倒影》 聚焦于班级内部的权力结构与个体身份的确认。主角是一个名叫迈克的学生,他成绩中等,不突出也不落后。故事围绕着班级里的“风云人物”马克展开,马克以其出众的才华和略带霸道的行事风格,在班级中拥有绝对的影响力。迈克起初试图模仿马克,以期获得关注和接纳,却在一次集体活动中遭遇了挫折。这次经历让他开始审视自己的优点——比如他出色的逻辑思维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故事的高潮在于迈克通过一次意外的科学展示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而非刻意模仿。它深入剖析了青少年时期对“归属感”的渴望,以及最终认识到自我价值的必要性。 篇章三:《夏日湖畔的约定》 这是一个关于承诺与失信的故事。在炎热的暑假,三个小伙伴——擅长游泳的阿明、热爱绘画的苏菲和总是充满奇思妙想的汤姆——相约在镇外的湖边搭建一个“秘密基地”。他们共同绘制了蓝图,并许下了永不背叛的誓言。然而,随着假期临近结束,汤姆的家庭突遭变故,他不得不提前搬走,却未来得及与朋友好好告别。阿明和苏菲感到被抛弃,这份友谊面临考验。故事通过对等待和猜疑的描写,探讨了面对突发事件时,成年人缺位对孩子情感的影响,以及最终理解“身不由己”这一复杂概念的过程。 第二部分:迷茫与挣扎——家庭的阴影与内心的冲突 本部分的故事转向对家庭环境变化、亲子关系紧张以及青春期内心矛盾的深刻挖掘。 篇章四:《阁楼上的旧留声机》 主角艾米丽的父母正经历一场漫长而痛苦的离婚拉锯战。她感到自己被夹在中间,无所适从。艾米丽开始沉迷于父母婚前那台老旧的留声机,通过聆听那些老唱片中欢快的旋律,试图重现一个她记忆中已不复存在的“完整家庭”。故事的叙事基调略显忧郁,通过艾米丽对音乐的执着,展现了孩子在成人世界的冲突面前所感受到的无助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最终,她明白幸福不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而是需要自己去创造。 篇章五:《灯塔下的独白》 讲述了一个关于“隐形”与“被看见”的故事。主人公李明是一个寄宿在祖父母家的男孩,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很少联系。李明在学校里表现得像一个“影子”,不引人注意,这让他感到自己仿佛不存在。他经常独自走到海边一座废弃的灯塔下,对着大海倾诉。一天,一位路过的老渔夫注意到了他的坚持和沉默,并没有多问,只是递给他一个用海玻璃打磨成的饰品。这个简单的举动,让李明感受到了久违的、不带任何评判的关注,从而开始正视自己的孤独,并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内心和解。 篇章六:《绿格子裙的秘密》 这是一个关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微妙故事。女主角莎拉非常在意自己的穿着和外表,尤其是她最喜欢的一条绿格子裙。她认为这条裙子是她自信的来源。然而,在一次重要的学校演讲前夕,裙子被不小心弄坏了。在极度的恐慌中,她不得不穿上一件平淡无奇的衣服上台。这次意外迫使她将注意力从外在的装饰转移到内在的表达上。故事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揭示了青少年对外貌的过度关注如何掩盖了他们真实的能力和思想,以及最终认识到“内在力量”远胜于“外在包装”的过程。 第三部分:探索与超越——勇气的代价与未来的展望 最后一部分的故事侧重于角色们面对重大挑战时的抉择,以及从失败和挫折中汲取力量,迈向成熟。 篇章七:《风筝的断线》 以一个象征性的事件展开——孩子们在山坡上放风筝。主角王强一直梦想着能放飞一只最大、最漂亮的纸鸢。当他终于实现目标时,却因为一个不慎,风筝线断了,心爱的风筝飞向了远方,似乎再也找不回来了。王强感到极度的失落。故事通过捕捉他追逐断线风筝的整个过程,描述了追求目标失败后的痛苦与不甘。最终,当他放弃追逐,转身向下走时,他看到山脚下有其他孩子在拾起散落的线团。他明白了,重点不是风筝飞得多高,而是放飞的过程以及从中学到的技巧和经验。这是一个关于“放下执念”和“接受失去”的寓言。 篇章八:《博物馆里的时间旅行者》 聚焦于好奇心与规则的碰撞。一群学生被允许在闭馆后的博物馆里进行一次特殊的参观。其中一个叫丹尼斯的男孩,被展柜中一个古老的机械装置深深吸引。他违反了导游的警告,试图触碰它,结果触发了一个小小的连锁反应,虽然没有造成大麻烦,但却引发了他对“规则的意义”的深思。故事探讨了青少年对权威的反叛心理,以及在探索未知时如何平衡好奇心与责任感。丹尼斯最终意识到,真正的探索并非推翻所有规则,而是理解规则背后的保护意图。 篇章九:《最后一场雪的等待》 以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收尾。一群朋友在冬天即将结束的时候,约定要一起见证“本年度的最后一场雪”。他们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但雪并没有如期而至。他们失望地坐在窗边,一起分享了各自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憧憬。故事的高潮在于,他们最终明白,他们所期待的“最后一场雪”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珍贵的是这段共同等待、分享彼此心声的时光。它歌颂了友谊的韧性,以及珍惜“当下”的意义,为这本合集画上了一个温暖而充满希望的句号。 全书的语言风格力求贴近青少年读者的认知水平,同时又不失文学性,通过丰富的人物群像和多样的生活场景,旨在引导年轻读者进行自我认知和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