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物权法的实施:物权的确定(第1卷)》:
《物权法的实施:物权的确定(第1卷)》涉及因为交易造成的物权确定问题、因为历史和其他原因造成的地权确定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法思想方面的政策选择问题,也涉及法技术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物权法的实施:城镇拆迁与物权(第2卷)》:
《物权法的实施:城镇拆迁与物权(第2卷)》就是依据这些法律关系的层层剖析作为基本的思路,对经营土地的法律制度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构,也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构。
作者简介
孙宪忠,1957年生,陕西省长安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中国法学会命名为“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6年成为“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欧洲联盟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德国当代物权法》《论物权法》《中国物权法总论》,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译文十余篇。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在《物权法》2007年颁布之后段时间里,我国上下为宣传该法曾经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这些宣传当然非常重要,但立法功能实现主要并不只靠政治宣传,而是要靠实践中的贯彻实施。像中国《物权法》这样一个对市场体制和人民权利具有重要影响的法律,只有通过贯彻实施,才能够将其功能发挥出来。对此我们遗憾地发现,我国社会对于该法的贯彻实施问题似乎并未深究。我们的研究恰恰是希望从法律规则背后的法思想和适用法律的技术规则两个方面入手,探索《物权法》实施问题,促进该法立法功能尽可能地在我国得以实现。
——孙宪忠
该课题理论与实践并重,比较法与中国法结合好,前瞻性、前沿性突出,能够填补物权立法之不足。总之,该课题问题意识强、选题意义大、理论厚重、实务充分,总结了经验,指明了方向,是非常优秀的科研成果。
——崔建远
目录
《物权法的实施:物权的确定(第1卷)》
前言
一 基本意义和研究思路
二 论述结构及各专题主要内容
三 任务承担者
专题一 物权变动规则一般原理和规则
引言
一 立法的思维逻辑和体系结构
二 公示原则
三 区分原则
四 物权变动规则中的物权行为理论
专题二 《物权法》中的不动产登记问题
引言
一 概念及意义
二 《物权法》确立的不动产登记制度
三 登记基本内容以及登记种类
四 登记机关
五 不动产登记簿和权属证书
六 基本登记程序
七 顺位制度
八 预告登记
九 变更登记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形
十 更正登记和异议抗辩登记
十一 不动产的合并与分立、权利混同
十二 建立中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五统一原则”
专题三 动产交付的理论与实践
一 动产交付的概念与法律性质
二 动产交付的功能和效力
三 动产交付的具体形态
专题四 动产善意取得的法理基础及其适用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关于动产善意取得法理基础的各种观点
三 对“占有公信力说”的质疑
四 德国“铣床案”的启示
五 善意取得等于善意加交付公示力
六 结论
专题五 《物权法》中公有制企业财产权利问题
引言
一 国企权利,问题在哪里?
二 国有企业法律地位观念演进
三 企业财产权利的各种学说
四 《物权法》中公有制企业财产权利规则解读
结语
专题六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难点研究
一 概念含义以及立法意义
二 业主的界定
三 专有部分的界定
……
专题七 中国农村土地权利状况调查
专题八 我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其改革趋势分析
专题九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问题
专题十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所有权问题研究
专题十一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研究
专题十二 权利质权的公示问题研究
专题十三 我国物权法上的占有制度研究
本卷简要总结
术语索引
《物权法的实施:城镇拆迁与物权(第2卷)》
精彩书摘
专题的设置及其简要内容
城镇拆迁涉及的物权法问题的研究,分为八个专题讨论和一个附录案例汇编。其中八个专题的内容是:(1)政府经营土地的法律关系分析;(2)政府经营土地、经营城市中的物权问题研究;(3)“钉子户”现象的物权法分析;(4)拆迁中的公共利益研究;(5)城市房屋拆迁正当程序研究;(6)拆迁补偿研究;(7)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社会保障问题;(8)从拆迁制度看中国社会公权与私权的观念发展变化。以上八个部分,虽然表现为不同的专题,但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为更好地与现实相结合,我们在研究成果的最后,附加了近年发生的一些不同类型的典型拆迁案例,并对这些案例作了简要的分析。
这八个专题设计的基本思考如下。
在拆迁涉及的物权法问题研究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经营制度。因为,土地经营从法律上看,就是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各种物权依据市场规则的运作。中国的城镇土地经营的特点,是由中国特有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决定的。这个特点就是众所周知的城镇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制度。正是因为这一点,城市中的土地经营必须是在“国家”享有所有权的基础上的土地上运作,因此“国家”作为所有权的主体也就成了土地市场的当然参与者。从应然层面而言,城镇土地的国家所有权蕴涵着深刻的社会主义理想,建立这一制度的初衷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国家”经营土地的政策与制度也许不应该受到指责。从物权法的角度看,这一点现在也无法质疑。但是我们要思考和观察的,是“国家”在土地经营过程中的真正角色的发挥情况,而不是基于某种理想或者预先的设定。
……
前言/序言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研究项目“物权法实施中的重大法律问题研究”成果的第一部分,也是这个成果的主报告。我们完成的这个研究成果包括主报告和分报告两个部分,主报告研究的核心是市场交易和民众生活需要解决的“物权确定”这个问题,现在将其作为第一卷出版;分报告研究的核心是“城镇拆迁涉及物权”问题,我们将其编为第二卷出版。这里我们简要介绍一下项目设计的大体情形和第一卷的主要内容,第二卷的内容在它的前言中介绍。
在《物权法》2007年颁布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上下曾经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对该法律进行了宣传。宣传的重点是该法对于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确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这些宣传当然非常重要,该法的出台确实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但立法功能实现主要并不是靠政治宣传,而是要靠贯彻实施。像中国《物权法》这样一个对改革开放、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法律,只有通过贯彻实施,才能够将其功能发挥出来。对此我们遗憾地发现,我国社会包括立法者、司法者、政府官员、法学界以及社会相关者,对于该法的贯彻实施问题似乎不大重视。这一点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法学社会学研究系列:物权法的实施(套装共2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法学社会学研究系列:物权法的实施(套装共2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评分
☆☆☆☆☆
专题的设置及其简要内容
评分
☆☆☆☆☆
专题的设置及其简要内容
评分
☆☆☆☆☆
专题的设置及其简要内容
评分
☆☆☆☆☆
这八个专题设计的基本思考如下。
评分
☆☆☆☆☆
专题的设置及其简要内容
评分
☆☆☆☆☆
城镇拆迁涉及的物权法问题的研究,分为八个专题讨论和一个附录案例汇编。其中八个专题的内容是:(1)政府经营土地的法律关系分析;(2)政府经营土地、经营城市中的物权问题研究;(3)“钉子户”现象的物权法分析;(4)拆迁中的公共利益研究;(5)城市房屋拆迁正当程序研究;(6)拆迁补偿研究;(7)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社会保障问题;(8)从拆迁制度看中国社会公权与私权的观念发展变化。以上八个部分,虽然表现为不同的专题,但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为更好地与现实相结合,我们在研究成果的最后,附加了近年发生的一些不同类型的典型拆迁案例,并对这些案例作了简要的分析。
评分
☆☆☆☆☆
专题的设置及其简要内容
评分
☆☆☆☆☆
在拆迁涉及的物权法问题研究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经营制度。因为,土地经营从法律上看,就是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各种物权依据市场规则的运作。中国的城镇土地经营的特点,是由中国特有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决定的。这个特点就是众所周知的城镇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制度。正是因为这一点,城市中的土地经营必须是在“国家”享有所有权的基础上的土地上运作,因此“国家”作为所有权的主体也就成了土地市场的当然参与者。从应然层面而言,城镇土地的国家所有权蕴涵着深刻的社会主义理想,建立这一制度的初衷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国家”经营土地的政策与制度也许不应该受到指责。从物权法的角度看,这一点现在也无法质疑。但是我们要思考和观察的,是“国家”在土地经营过程中的真正角色的发挥情况,而不是基于某种理想或者预先的设定。
评分
☆☆☆☆☆
城镇拆迁涉及的物权法问题的研究,分为八个专题讨论和一个附录案例汇编。其中八个专题的内容是:(1)政府经营土地的法律关系分析;(2)政府经营土地、经营城市中的物权问题研究;(3)“钉子户”现象的物权法分析;(4)拆迁中的公共利益研究;(5)城市房屋拆迁正当程序研究;(6)拆迁补偿研究;(7)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社会保障问题;(8)从拆迁制度看中国社会公权与私权的观念发展变化。以上八个部分,虽然表现为不同的专题,但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为更好地与现实相结合,我们在研究成果的最后,附加了近年发生的一些不同类型的典型拆迁案例,并对这些案例作了简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