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

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辛志杰 等 著
图书标签:
  • 超硬材料
  • 难磨削材料
  • 加工技术
  • 实例
  • 磨削
  • 切削
  • 材料学
  • 制造工程
  • 表面工程
  • 精密加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67033
版次:1
商品编码:1124096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是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领域,在航空航天工业、模具业、汽车制造业及各种特殊用途产品众多产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主要介绍超硬与难磨削材料的分类、材料特性、切削加工特点及切削加工性的评定,并分类阐述常用的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切削加工技术,包括钛合金、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高锰钢、不锈钢、硬质合金、工程陶瓷、单晶硅、热喷涂(焊)材料、复合材料等。
  《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还针对每种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分别从材料的分类及特性、切削加工特点、刀具及切削参数的选择、磨削加工的特点及磨削方法、磨削工艺参数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及论述。此外,《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还列举了常用超硬与难磨削材料的切削与磨削加工实例应用,包括刀具材料及几何角度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表面质量的控制等内容。
  《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可供广大从事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人员,特别是从事超硬与难磨削材料、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等方面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

目录

第1章 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切削加工性评定
1.1 材料切削加工性概述
1.1.1 切削加工性的概念
1.1.2 常用的切削加工性衡量指标
1.2 影响切削加工性的因素
1.2.1 工件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
1.2.2 化学成分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
1.2.3 金属组织对切削加工性的影响
1.3 改善切削加工性的途径
1.4 超硬与难磨削材料的分类及切削特点
1.4.1 超硬与难磨削材料的分类
1.4.2 超硬与难磨削材料的切削特点
1.5 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性的评定
1.5.1 以加工质量评定切削加工性
1.5.2 以刀具耐用度评定切削加工性
1.5.3 以单位切削力和切削温度评定切削加工性
1.5.4 以断屑性能评价切削加工性

第2章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
2.1 钛合金的材料特性及加工特点
2.1.1 钛合金的分类
2.1.2 钛合金的性能和用途
2.1.3 钛合金的切削特点
2.2 切削钛合金时工艺参数的选择
2.2.1 切削钛合金时刀具材料的选择
2.2.2 金刚石刀具加工钛合金的切削特点
2.2.3 切削钛合金时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2.2.4 切削钛合金时切削用量的选择
2.2.5 钛合金的钻削加工
2.2.6 钛合金的铰削加工
2.2.7 钛合金的拉削加工
2.2.8 钛合金的螺纹加工
2.2.9 切削钛合金时切削液的选择
2.2.1 0切削钛合金时应注意的问题
2.2.1 1切削加工钛合金的实例
2.3 磨削钛合金时磨削力及磨削温度
2.3.1 黏附对磨削力的影响
2.3.2 钛合金磨削力的经验计算式
2.3.3 钛合金的磨削温度
2.4 磨削钛合金时砂轮的选择及磨削用量
2.4.1 砂轮的选择原则
2.4.2 磨削加工用量的选择原则
2.4.3 磨削加工用量和砂轮参数
2.4.4 磨削钛合金时切削液的选择

第3章 高温合金的切削加工
3.1 高温合金的分类及材料特性
3.1.1 高温合金的分类
3.1.2 高温合金的特性
3.2 高温合金切削加工特点
3.3 切削高温合金时刀具及切削参数的选择
3.3.1 切削高温合金时刀具材料的选择
3.3.2 切削高温合金时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3.3.3 车削高温合金时应注意的问题
3.3.4 切削高温合金时切削参数的选择
3.3.5 切削高温合金时切削液的选择
3.3.6 切削加工高温合金的实例
3.4 高温合金的磨削
3.4.1 高温合金磨削的特点
3.4.2 高温合金的磨削力
3.4.3 高温合金的磨削温度
3.4.4 高温合金的缓进给磨削
3.4.5 高温合金的其他磨削方法
3.4.6 磨削高温合金时工艺参数的选择

第4章 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切削加工
4.1 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分类及材料特性
4.1.1 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分类
4.1.2 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材料特性
4.2 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切削加工特点
4.3 切削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刀具及切削参数选择
4.3.1 刀具材料的选择
4.3.2 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4.3.3 切削用量的选择
4.3.4 切削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断屑问题
4.3.5 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钻孔、铰孔和攻螺纹
4.3.6 切削加工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实例
4.4 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磨削
4.4.1 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磨削的特点
4.4.2 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的磨削力和磨削温度
4.4.3 磨削表面质量
4.4.4 磨削工艺参数的选择

第5章 高锰钢的切削加工
5.1 高锰钢的分类及材料特性
5.2 高锰钢的切削加工特点
5.3 改善高锰钢切削加工性的途径
5.4 切削高锰钢的刀具及切削参数的选择
5.4.1 切削高锰钢刀具材料的选择
5.4.2 切削参数的选择
5.5 高锰钢的钻削
5.6 高锰钢的镗削

第6章 不锈钢的切削加工
6.1 不锈钢的特性及切削加工特点
6.1.1 不锈钢的分类
6.1.2 不锈钢的特性
6.1.3 不锈钢的切削特点
6.2 切削不锈钢的刀具及切削参数的选择
6.2.1 切削不锈钢的刀具材料的选择
6.2.2 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6.2.3 切削不锈钢时刀具断(卷)屑槽和刃口形式
6.2.4 切削不锈钢时切削用量的选择
6.2.5 切削不锈钢时切削液的选择
6.2.6 不锈钢的铣削加工
6.2.7 不锈钢的钻孔、铰孔和攻螺纹加工
6.3 不锈钢的磨削
6.3.1 不锈钢的磨削特点
6.3.2 不锈钢磨削的表面质量
6.3.3 磨削不锈钢时工艺参数的选择

第7章 硬质合金的切削加工
7.1 硬质合金的分类及材料特性
7.1.1 硬质合金的分类
7.1.2 硬质合金的材料特性
7.2 硬质合金的切削特点
7.3 切削硬质合金的刀具及切削参数的选择
7.4 硬质合金的磨削

第8章 工程陶瓷的切削加工
8.1 工程陶瓷的分类和特性
8.1.1 工程陶瓷的分类
8.1.2 结构陶瓷
8.1.3 功能陶瓷
8.1.4 工程陶瓷的材料特性
8.2 工程陶瓷的切削加工特点
8.3 切削工程陶瓷的刀具及切削参数的选择
8.4 工程陶瓷的高效切削加工方法
8.5 工程陶瓷的切削加工实例
8.6 工程陶瓷的磨削
8.6.1 工程陶瓷的磨削特点
8.6.2 工程陶瓷的磨削力
8.6.3 工程陶瓷的磨削温度
8.6.4 磨削工程陶瓷时工艺参数的选择
8.6.5 工程陶瓷的高效磨削方法

第9章 单晶硅的切削加工
9.1 单晶硅的特性及切削加工特点
9.1.1 单晶硅的材料特性
9.1.2 单晶硅的切削特点
9.2 切削单晶硅的刀具和切削参数的选择
9.2.1 采用金刚石车刀切削
9.2.2 采用电镀金刚石超薄切割片切削
9.2.3 采用线锯切削
9.3 单晶硅的磨削
9.3.1 单晶硅的磨削特点及磨削方法
9.3.2 单晶硅片超精密磨削技术
9.3.3 磨削单晶硅时工艺参数的选择

第10章 热喷涂(焊)材料的切削加工
10.1 热喷涂(焊)材料的分类和性能
10.2 热喷涂(焊)材料的切削加工特点
10.3 切削热喷涂(焊)材料的刀具及切削参数的选择
10.3.1 刀具材料的选择
10.3.2 切削参数的选择
10.4 热喷涂(焊)材料的切削加工实例
10.5 热喷涂(焊)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
10.6 热喷涂(焊)材料的磨削

第11章 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
11.1 复合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11.1.1 复合材料的定义
11.1.2 复合材料的分类
11.2 复合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11.3 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特点
11.3.1 聚合物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切削特点
11.3.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角对切削性能的影响
11.3.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切削特点
11.4 切削复合材料的刀具及切削参数的选择
11.4.1 玻璃钢的车削加工
11.4.2 聚合物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的切削加工
11.4.3 金属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M)的切削加工
11.4.4 晶须增强复合材料SiCw/6061的平面铣削
11.4.5 复合材料的钻削加工
11.4.6 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实例
11.5 复合材料的特种加工
11.6 复合材料的磨削
11.6.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磨削
11.6.2 碳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的磨削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产品特别是航空航天工业、模具业、汽车制造业、各种特殊用途的产品,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需求,包括材料本身的强度、硬度、比刚度、耐磨性、导热性、耐高温性、切削加工性、可回收性等方面。这些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都很高,属于难加工材料,在切削加工、磨削加工这些材料时,材料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能决定了切削刀具、磨具的选择及切削加工参数的优选。
  本书主要介绍超硬与难磨削材料的分类、材料特性、切削加工特点及切削加工性的评定,并分类阐述常用的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切削加工技术,包括钛合金、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高锰钢、不锈钢、硬质合金、工程陶瓷、单晶硅、热喷涂(焊)材料、复合材料等。本书还针对每种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分别从材料的分类及特性、切削加工特点、刀具及切削参数的选择、磨削加工的特点及磨削方法、磨削工艺参数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及论述。此外,本书还列举了常用超硬与难磨削材料的切削与磨削加工实例应用,包括刀具材料及几何角度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表面质量的控制等内容。
  本书针对常用、具有发展潜力的十余类超硬及难磨削材料的切削加工、磨削加工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材料涵盖面广、内容丰富。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庞学慧、庞俊忠、刘芳、曹敏曼等同仁参加了部分书稿整理和配图等工作,在此谨致衷心感谢。
  本书可供从事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人员,特别是从事超硬与难磨削材料、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等方面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
  由于编者水平和时间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精密与超硬材料高效加工技术》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精密加工与超硬材料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应用,旨在为从事相关行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及研究者提供一份详实而实用的参考。在当前制造业追求更高精度、更复杂结构以及更长使用寿命的趋势下,传统加工方法已难以满足需求,高效、精准地加工各类高硬度、高韧性乃至超硬材料成为关键挑战。 本书从材料特性解析入手,首先详细阐述了陶瓷、碳化物、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工程塑料(如PEEK)以及金刚石、立方氮化硼(CBN)等超硬材料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理解这些材料的独特性质是制定有效加工策略的基础,例如,其极高的硬度、脆性、导热性(或绝缘性)、化学惰性等,都对刀具寿命、加工效率、表面质量以及热影响区控制提出了严峻考验。 接着,本书系统介绍了多种先进的加工技术,这些技术均是为克服上述材料加工难题而开发的。 特种加工技术:重点阐述了电解加工(ECM)、电化学加工(PECM)、电火花加工(EDM)及其变种(如慢走丝、快走丝、三维同步EDM等)、激光加工(包括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熔覆、激光表面改性等)以及等离子体加工。针对不同材料特性,详细解析了各种特种加工的原理、工艺参数选择、设备选型、优缺点比较及其在航空航天、精密模具、医疗器械、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例如,在ECM加工高强度合金时,如何优化电解液成分和电极形状以实现高精度与高表面光洁度;在EDM加工硬质合金或模具钢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和放电参数以平衡加工效率和损耗。 高速切削与精密磨削技术:本书深入分析了金刚石、CBN等超硬材料刀具在高速切削中的应用,包括刀具设计、涂层技术、切削力模型、切削参数优化及刀具寿命预测。同时,对微细粒度磨料磨具、精密无心磨削、成形磨削、超精密磨削等技术进行了详尽介绍。特别是在加工高精密陶瓷部件时,如何通过精确控制磨削砂轮的粒度、速度、进给量以及冷却润滑方式,实现亚微米乃至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此外,还探讨了基于力反馈、视觉反馈的自适应磨削控制技术,以提高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精度。 超精密加工技术:针对要求极高表面质量和形位公差的部件,本书详细介绍了超精密车削、超精密磨削、精密抛光、磁流体抛光(MFP)、化学机械抛光(CMP)等技术。深入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光学元件、集成电路衬底、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精密仪器等领域的应用。例如,在CMP技术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抛光液和抛光垫,精确控制压力和转速,以实现纳米级表面平坦化。 智能化与自动化加工:随着工业4.0的发展,本书重点关注了智能化与自动化在精密与超硬材料加工中的应用。包括基于人工智能(AI)的工艺参数优化、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控与闭环控制、机器人辅助加工以及数字化孪生技术在加工流程设计与仿真中的应用。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海量加工数据,自动生成最优切削参数;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加工状态,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 工艺实例分析:本书提供了大量来自实际生产一线的典型工艺案例,涵盖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高效加工、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关键零部件精密加工、医疗植入物的表面处理、高端模具的精密制造等。每个案例都详细描述了所采用的材料、加工工艺、设备配置、参数设置、加工难点分析、解决方案以及最终达到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这些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为读者提供可借鉴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图文并茂,配有大量的工程图、示意图和实验数据图表,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深刻理解精密与超硬材料加工的内在机理,掌握先进的加工技术与方法,并能有效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材料工程师,长期以来,我们都在致力于研究新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参考。在许多新材料的性能测试和实际应用中,加工性能往往是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例如,我们一直在尝试开发一种新型的耐磨陶瓷材料,用于工业轴承的制造,但其极高的硬度和脆性,使得传统的加工方法几乎无法实现。我记得在一次材料性能评估会议上,大家对于如何实现这种陶瓷材料的精密加工,陷入了僵局,提出的加工方案都存在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甚至损伤材料结构的问题。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超硬材料的加工领域,已经有如此多成熟且高效的技术。书中关于金刚石滚压技术在陶瓷材料表面加工中的应用,以及利用超声波辅助切割技术来提高加工效率的案例,都让我看到了解决我们当前困境的希望。我甚至开始思考,如何将书中介绍的绿色磨削技术,应用到我们新材料的制备过程中,以减少环境污染。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顾问,为我指点迷津,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资料,更像是一个集结了行业智慧的宝库,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探索材料科学的边界。

评分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一直在关注材料科学的前沿进展,特别是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加工技术。《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我们实验室最近在研究一种新型的超硬合金,希望将其应用于高性能切削刀具的开发。然而,这种合金的加工难度非常大,传统的切削和磨削方法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导致刀具断裂。我曾经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看到一位同行展示了他们利用超声波辅助磨削技术,成功加工出高精度硬质合金刀具的案例,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在超硬材料的加工领域,已经有如此多成熟且高效的技术。书中关于电解加工在复杂形状硬质合金零件加工中的应用,以及激光-磨削复合加工的优势,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我甚至开始计划,如何在我们的实验设备上,复现书中介绍的某些加工工艺,以验证其可行性。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生动的实例,引导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我手中的“藏宝图”,指引我发现那些隐藏在材料深处的无限可能。

评分

我是一名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对那些“硬骨头”材料的加工感到好奇,同时也有些畏惧。《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在课堂上,老师们讲授的理论知识,总感觉有些抽象,难以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我曾经在一个实习单位,看到师傅们用传统的方法加工一块硬质合金,过程缓慢且辛苦,让我对这些材料的加工望而却步。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在实际生产中,有如此多先进的技术和巧妙的方法,能够如此高效地加工这些材料。书中关于超声波辅助研磨在陶瓷材料加工中的应用,以及金刚石刀具的优化设计如何提高切削效率的实例,都让我大开眼界。我甚至开始在课余时间,主动查阅书中提到的相关技术文献,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技术。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技师,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将枯燥的技术知识变得鲜活有趣。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修炼手册”,让我看到了在材料加工领域,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克服看似不可能的挑战,从而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憧憬和信心。

评分

在我从事的半导体制造行业,《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解决诸多技术难题的思路。我们知道,半导体器件的制造,对材料的精度和纯度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许多关键的衬底材料和封装材料,都是超硬、难加工的。我曾经参与过一个研发项目,需要对一种新型的氧化锆基陶瓷衬底进行精密研磨,以达到亚微米级的表面粗糙度。当时我们尝试了多种研磨工艺,但都无法满足要求,而且加工过程中的应力损伤也难以控制。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我们对于陶瓷材料的微观加工机理理解得还不够透彻。书中关于化学机械抛光(CMP)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以及金刚石微粉磨削技术的优化,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方向。我甚至开始考虑,是否可以借鉴书中介绍的等离子体抛光技术,来处理我们正在研发的硅碳化物(SiC)衬底。这本书就像一位资深的工艺工程师,用详实的案例,揭示了在半导体材料加工领域,那些鲜为人知的“独门绝技”。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个集结了行业顶尖智慧的“智囊团”,让我能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推动行业进步。

评分

在多年的模具设计工作中,我时常需要考虑材料的加工性能,而《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们经常需要使用到高硬度钢、硬质合金等材料来制造高精度、长寿命的模具。过去,当遇到一些特别硬的材料时,我们往往只能选择常规的研磨方法,但这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难以保证最终的模具表面光洁度和精度。我记得有一次,为一个汽车零部件设计了一套高强度钢的冲压模具,在试制过程中,模具表面出现了严重的磨损,导致产品尺寸不稳定。当时我们尝试了多种热处理和表面强化方案,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可能在于我们对模具钢材的加工方式没有优化。书中关于电火花加工(EDM)在复杂腔体模具加工中的应用,以及结合了微细塑性变形的加工技术,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我甚至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尝试使用书中介绍的离子束抛光技术,来处理一些高精度光学模具的表面,以达到纳米级的粗糙度。这本书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手把手地教导我如何去驾驭那些“难以驾驭”的材料,让我对模具制造的工艺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睿智的导师,启发我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更优质的模具产品。

评分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我曾多次遇到需要处理高强度、高硬度材料的挑战。《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解决这些挑战的希望。我记得在一次关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制造的项目中,客户对材料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当时我们尝试了多种传统的加工方法,但效率低下,且难以满足精度要求。我当时对如何高效地加工这些材料感到非常困惑。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在超硬材料的加工领域,已经有如此多成熟且创新的技术。书中关于电解-磨削复合加工在精密加工中的优势,以及金刚石砂轮的优化设计如何提高加工效率的详细介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甚至开始设想,如何将书中提到的超精密研磨技术,应用到我们公司正在研发的新型高性能轴承的制造中。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用丰富的实例,为我展示了如何应对材料加工中的各种难题。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我手中的“工具箱”,让我能够从中找到应对各种复杂加工场景的有效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

评分

我一直认为,材料的属性决定了其加工的难度,而《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这本书,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但同时也给出了打破这种“难度”的钥匙。在我从事的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耐高温、高强度、耐腐蚀性能有着极致的要求,因此,大量的超硬材料,如碳化钨、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等,被广泛应用于关键部件的制造。然而,这些材料的加工,一直是困扰行业的瓶颈。我曾经在一次项目评审会上,听到的关于“如何经济高效地加工CMCs材料的涡轮盘”的讨论,当时提出的方案,成本高昂且加工效率低下,让在场的专家们都捏了一把汗。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深切体会到,过去我们对这些材料的理解和加工方法,存在着太多的局限性。书中关于激光加工在陶瓷材料精密成型中的应用,以及超声波辅助磨削技术在提高硬质合金切削效率方面的实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利用书中提到的金刚石刀具的特殊涂层技术,来解决钛合金难加工性问题。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分享,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它让我明白,没有绝对“难磨削”的材料,只有我们尚未掌握的加工技术。这本书就像一位远见卓识的先驱,指引着行业前进的方向,让我对未来的材料加工技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着数控机床的研发工作。《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发。我们知道,机床的设计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所能加工的材料范围。当客户提出需要加工超硬材料时,我们往往需要提供更加精密、更加 robust 的机床解决方案。我曾经参与过一个为某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定制数控铣削中心的項目,客户对加工精度和效率的要求极高,特别是对高温合金的加工,一直是技术难题。当时我们提供的方案,虽然可以实现加工,但效率不高,且刀具损耗较大。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我们在机床设计中,对于刀具材料、磨削液、以及加工工艺的配合,理解得还不够深入。书中关于高速切削技术在硬质合金加工中的应用,以及电解-磨削复合加工在精密加工中的优势,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甚至开始设想,如何将书中介绍的智能磨削系统,集成到我们的数控机床中,以实现更智能化的加工。这本书就像一位资深的机床设计师,以丰富的实例,展示了如何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来设计和优化加工方案。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机床与材料协同作战的“秘籍”,让我对未来数控机床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一本名为《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的书,让我对那些曾经束手无策的硬骨头材料加工问题,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曾在一个精密仪器制造企业工作,接触过许多使用超硬合金、陶瓷、硬质合金等材料的零部件。这些材料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但传统的切削、研磨方法往往效率低下,甚至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每当遇到这类加工难题,团队里就弥漫着一股焦躁的气氛,大家绞尽脑汁,尝试各种方法,却常常收效甚微。直到我偶然翻阅了这本书,才意识到,我之前的很多尝试,其实都走进了误区,或者说,根本没有掌握到“门道”。书中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实际的生产车间,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们一起,一步一步地攻克难关。我特别记住了关于立方氮化硼(CBN)砂轮在加工高温合金发动机叶片上的应用案例,详细描述了砂轮的粒度选择、磨削液的配方、磨削参数的优化过程,以及最终如何实现微米级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这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总结,让我受益匪浅。我甚至开始思考,如何将书中介绍的电解磨削技术,引入到我们部门,来解决一些形状复杂、精度要求极高的硬质合金刀具的制造问题。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个细节,让我看到了在加工这些“不可能”的材料时,原来还有如此多的可行路径和创新思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扇开启新视野的窗户,让我对材料加工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我曾在一个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公司工作,负责质量控制和工艺改进。《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这本书,为我解决了很多实际生产中的难题。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各种高强度钢、硬质合金等材料的零部件,这些材料的加工精度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寿命。我记得有一次,我们接到一个订单,需要生产一批高精度齿轮,材料是一种特殊的耐磨合金钢。在加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严重的表面硬化和尺寸波动问题,多次调整工艺参数,效果都不理想,一度面临延误交货的风险。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我们对这种合金钢的加工机理和优化方法了解得不够全面。书中关于磨削液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如何避免热应力损伤的详细阐述,都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的指导。我甚至开始思考,如何将书中介绍的绿色磨削技术,引入到我们的生产线,以提高加工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这本书就像一位资深的工艺工程师,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为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顾问,帮助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流程。

评分

内容比较全面,对工程基数人员很实用

评分

内容比较全面,对工程基数人员很实用

评分

发货比较及时,赞一个!

评分

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是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领域,在航空航天工业、模具业、汽车制造业及各种特殊用途产品众多产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主要介绍超硬与难磨削材料的分类、材料特性、切削加工特点及切削加工性的评定,并分类阐述常用的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切削加工技术,包括钛合金、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高锰钢、不锈钢、硬质合金、工程陶瓷、单晶硅、热喷涂(焊)材料、复合材料等。《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还针对每种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分别从材料的分类及特性、切削加工特点、刀具及切削参数的选择、磨削加工的特点及磨削方法、磨削工艺参数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及论述。此外,《超硬与难磨削材料加工技术实例》还列举了常用超硬与难磨削材料的切削与磨削加工实例应用,包括刀具材料及几何角度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表面质量的控制等内容。

评分

可参考

评分

可参考

评分

好喜欢 好用的东西 值得推荐

评分

很好,给力,下次继续支持京东!!!!!!!!!!!!!

评分

发货比较及时,赞一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