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海上巨舰/武器装备百科典藏
:68.00元
作者:刘青山,杨宇,李元逸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302456070
字数:
页码:3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武器装备百科典藏”丛书从单兵、陆地、海上、空中等领域详细罗列了人类历史上各个重大或偏门的武器装备,内容翔实,方便查找,在尽可能简短的文字中为您罗列尽可能到位的武器情报。“武器装备百科典藏”丛书既可以充当您闲余时间的放松读物,也可以作为军事行业的一套实用工具书进行收藏。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近百种世界大型军舰,从其性能与研发历史、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方位的介绍,让广大读者对军舰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本书还配备了大量的实物图片,能让读者朋友们更全面、直观地去认识各种世界的大型军舰。
本书内容丰富,图例清晰,非常适合军事爱好者阅读,同时也可用作游戏、模型设计相关行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航母
“贝亚恩”号航空母舰2
“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4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6
“兰利”号航空母舰8
“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9
“突击者”号轻型航母10
“约克城”级航空母舰11
“大黄蜂”级航空母舰12
“桑加蒙”级护航航母13
“长岛”级护航航母14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15
“博格”级护航航母17
“独立”级航空母舰18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19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20
“塞班”级航空母舰22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24
“企业”级核动力航空母舰26
“小鹰”级航空母舰28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30
“凤翔”号航空母舰32
“赤城”号航空母舰33
“加贺”号航空母舰34
“龙骧”号轻型舰队航母35
“龙凤”号航空母舰36
“苍龙”号航空母舰37
“千岁”级轻型航母38
“飞龙”号航空母舰39
“飞鹰”级航空母舰40
“瑞凤”级航空母舰41
“翔鹤”级航空母舰42
“大凤”号装甲航母43
“云龙”级快速航母44
“信浓”号航空母舰45
“莫斯科”级航空母舰46
“基辅”级航空母舰48
“库兹涅佐夫元帅”级
航空母舰50
“查克里?纳吕贝特”号
航空母舰52
“胡安?卡洛斯一世”号
航空母舰54
“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号航母56
“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58
“加富尔”号航空母舰60
“光荣”级航空母舰62
“百眼巨人”级航空母舰63
“竞技神”级航空母舰64
“鹰”级航空母舰65
“皇家方舟”级航空母舰66
“光辉”级航空母舰67
“独角兽”号轻型航母68
“怨仇”级航空母舰69
“巨人”级轻型航母70
“尊严”级轻型航母72
“不惧”级航空母舰74
“无敌”级航空母舰76
“辽宁”号航空母舰78
第2章 驱逐舰
1934型驱逐舰82
1936A型驱逐舰83
1936B型驱逐舰84
1936型驱逐舰85
“汉堡”级驱逐舰86
“鲁特金”级导弹驱逐舰88
“布拉克”级鱼雷艇(雷击舰)90
“豺”级大型驱逐舰91
“空想”级大型驱逐舰92
“苏科夫”(T47)级驱逐舰94
“杜皮尔”(T53)级驱逐舰96
“絮弗伦”级导弹驱逐舰98
“图尔维尔”级驱逐舰100
“乔治?莱格”级驱逐舰102
“广开土大王”级驱逐舰104
“忠武公李舜臣”级导弹
驱逐舰106
“世宗大王”级导弹驱逐舰107
“易洛魁人”级驱逐舰108
“班布里奇”级驱逐舰110
“特鲁斯顿”级驱逐舰111
“保尔丁”级驱逐舰112
“史密斯”级驱逐舰113
“卡辛”级驱逐舰114
“维克斯”级驱逐舰115
“克莱门森”级驱逐舰116
“法拉格特”级驱逐舰117
“波特”级驱逐舰118
“马汉”级驱逐舰119
“格里德利”级驱逐舰120
“索莫斯”级驱逐舰121
“本森”级驱逐舰122
“艾瓦兹”级护航驱逐舰123
“弗莱彻”级驱逐舰124
“巴克利”级护航驱逐舰125
“艾伦萨姆纳”级驱逐舰126
“基林”级驱逐舰127
“坎农”级驱逐舰128
“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129
“基德”级导弹驱逐舰131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133
“峰风”级驱逐舰135
“神风”级驱逐舰136
“吹雪”级驱逐舰137
“初春”级驱逐舰138
“阳炎”级驱逐舰139
“秋月”级驱逐舰140
“夕云”级驱逐舰141
“岛风”级驱逐舰142
“松”级驱逐舰143
“山云”级反潜驱逐舰144
“高月”级驱逐舰145
“榛名”级大型驱逐舰146
“太刀风”级导弹驱逐舰148
“白根”级驱逐舰150
“初雪”级驱逐舰152
“朝雾”级导弹驱逐舰154
“旗风”级驱逐舰156
“金刚”级导弹驱逐舰158
“村雨”级大型驱逐舰160
“高波”级驱逐舰162
“爱宕”级导弹驱逐舰164
“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166
“愤怒”级驱逐舰168
“塔林”级驱逐舰169
“克鲁普尼”级驱逐舰170
“卡辛”级驱逐舰171
“无畏”级反潜驱逐舰173
“现代”级大型驱逐舰175
“狮”级驱逐舰176
“勇敢”级导弹驱逐舰177
“德?拉?潘尼”级驱逐舰178
“拉吉普特”级导弹驱逐舰180
“德里”级驱逐舰182
“加尔各答”级驱逐舰184
“莎士比亚”级驱逐舰186
“斯科特”级驱逐舰187
A级舰队驱逐舰188
C/D级舰队驱逐舰189
E/F级驱逐舰190
“部族”级驱逐舰191
“狩猎”I型驱逐舰192
“狩猎”II型驱逐舰193
T级驱逐舰194
S级驱逐舰195
Z级驱逐舰196
“战斗”级驱逐舰197
“兵器”级驱逐舰198
“果敢”级驱逐舰199
“郡”级驱逐舰200
“布里斯托尔”级驱逐舰201
“谢菲尔德”级驱逐舰202
“勇敢”级导弹驱逐舰204
051型导弹驱逐舰206
051B型导弹驱逐舰207
051C型导弹驱逐舰208
052B型驱逐舰210
052C型导弹驱逐舰212
052D型导弹驱逐舰214
第3章 巡洋舰
“俾斯麦”号装甲巡洋舰218
“海因里希亲王”号巡洋舰219
“阿尔伯特王子”级巡洋舰220
“科尼斯堡”级巡洋舰221
“卢恩”级巡洋舰222
“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223
“布吕歇尔”级大型巡洋舰224
“德累斯顿”级轻巡洋舰225
“科尔堡”级轻巡洋舰226
“威斯巴登”级轻巡洋舰227
“埃姆登”级轻巡洋舰228
“德意志”级巡洋舰230
“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232
“莱比锡”级巡洋舰234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
重巡洋舰235
“特鲁安”级轻巡洋舰236
“絮弗伦”级重巡洋舰237
“迪凯纳”级重巡洋舰238
“埃米尔?贝尔坦”号巡洋舰239
“德格拉斯”号巡洋舰240
“圣女贞德”号直升机巡洋舰241
“奥林匹亚”号巡洋舰243
“奥马哈”级巡洋舰245
“彭萨克拉”级重巡洋舰246
“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247
“波特兰”级重巡洋舰249
“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250
“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251
“威奇塔”级重巡洋舰252
“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253
“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254
“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255
“德梅因”级重巡洋舰257
“俄勒冈”级重巡洋舰258
“伍斯特”级轻巡洋舰260
“班布里奇”级核动力导弹
巡洋舰261
“长滩”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262
“莱希”级导弹巡洋舰264
“贝尔克纳普”级导弹巡洋舰266
“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导弹
巡洋舰268
“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导弹
巡洋舰270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272
“天龙”级轻巡洋舰274
“球磨”级轻巡洋舰275
“夕张”号轻巡洋舰276
“古鹰”级重巡洋舰277
“青叶”级重巡洋舰278
“妙高”级重巡洋舰279
“高雄”级重巡洋舰280
“利根”级重巡洋舰281
“上”级轻/重巡洋舰282
“阿贺野”级轻巡洋舰283
“大淀”级轻巡洋舰284
“基洛夫”级轻巡洋舰285
“恰巴耶夫”级轻巡洋舰286
“斯维尔德洛夫”级
巡洋舰287
“肯达”级导弹巡洋舰288
“克里斯塔”I级导弹
巡洋舰289
“克里斯塔”II级导弹
巡洋舰290
“卡拉”级反潜巡洋舰291
“光荣”级攻击巡洋舰293
“阿方索”VII级无防护
巡洋舰295
“玛利亚?特蕾莎公主”级装甲
巡洋舰296
“阿方索”级轻巡洋舰297
“加纳利亚斯”级巡洋舰298
“圣乔治奥”级重巡洋舰299
“塔兰托”级重巡洋舰300
“吉萨诺”级轻巡洋舰301
“扎拉”级重巡洋舰302
“博尔扎诺”级重巡洋舰303
“阿布鲁奇”级轻巡洋舰304
“罗马队长”级侦察巡洋舰305
“安德烈娅?多利亚”级直升机
巡洋舰306
“维内托”级导弹巡洋舰308
“纳尔逊”级装甲巡洋舰310
“伊姆佩利尤斯”级巡洋舰311
“奥兰多”级装甲巡洋舰312
“林仙”级轻巡洋舰313
“豪金斯”级重巡洋舰314
“肯特”级重巡洋舰315
“绿宝石”级轻巡洋舰316
“伦敦”级重巡洋舰317
“约克”级重巡洋舰318
“林仙”级轻巡洋舰(1935)319
“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320
“爱丁堡”级轻巡洋舰321
“斐济”级轻巡洋舰323
作者介绍
刘青山,为《坦克装甲车辆》杂志总编。参编人员为杂志社的知名编辑与众多的知名作者。《坦克装甲车辆》是中国军事杂志,重点介绍世界各国坦克装甲车辆、相关武器及其应用,图文并茂,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颇受专业人士与公众喜爱。
文摘
第1章 航母
n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可以提供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
n航空母舰舰体通常拥有巨大的甲板和舰岛,舰岛大多坐落于右舷。
n航空母舰一般是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舰船,舰队中的其他船只提供其保护和供给,而航母则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打击能力。
n航空母舰有多种分类方式。按舰载机分类,可分为专用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专用航空母舰主要有攻击型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或直升机母舰)、训练航空母舰以及护航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已在二战后全部退役。
n攻击型航空母舰主要载有战斗机和攻击机;按排水量大小可分为大型航母(排水量6万吨以上),中型航母(排水量3万~6万吨)和小型航母(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动力装置可分为核动力航空母舰和常规动力航空母舰。
n发展至今,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战重要的舰艇之一,更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在不依靠当地的机场的情况下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n“贝亚恩”号航空母舰
n“贝亚恩”号原本是“诺曼底”级战舰第5号舰,1914年1月10日开始建造,但因为一战爆发而令大批工人被征召入伍和要优先制造其他军备,“诺曼底”级的建造进度缓慢甚至后来完全停工。一战后由于认为“诺曼底”级的设计已过时,法国军方决定把还未完成的“诺曼底”级战舰报废拆毁,但原本“诺曼底”级战舰第5号舰却被改造成为“贝亚恩”号航空母舰,“贝亚恩”号航空母舰是法国艘航空母舰。
n由于法国并无航空母舰的设计和使用经验,故首先在“贝亚恩”号上加装一条木造跑道,1920年10月20日,首次有飞机在“贝亚恩”号上成功降落,各种有关试验一直至1921年4月,而在同年6月19日决定正式把它称为航空母舰。该舰参加了搜索追杀德国海军“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袖珍战列舰的战斗。因航速较低,不适合飞行作业,后来主要用于运送飞机。
n该舰1966年退役,1967年被解体。
n标准排水量:22501吨 满载排水量:28900吨 全长:182.6米
n型宽:35.2米 吃水:9.3米 定员:865
n动力装置:2台蒸汽轮机,2台往复式蒸汽机;四轴
n功率:22500+15000马力
n高航速:21.5节
n续航力:7000海里/10节
n武备:8×单装155毫米舰炮;6×单装75毫米防空炮;
n16×13.2毫米高射机枪;4×55厘米鱼雷发射管
n舰载机:40架
n“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
n“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是法国的一级航空母舰。它是二战后法国海军自行建造的级航空母舰,也是当时世界能起飞固定翼飞机的中型航空母舰。该级舰共建造2艘,首制舰即“克莱蒙梭”号,于1955年l1月开工,1961年l1月入役。二号舰“福煦”号于1963年7月服役。
n“克莱蒙梭”级航舰属于传统式设计,拥有倾斜度8度的斜形飞行甲板、单层装甲机库,以及法国自行设计的镜面辅助降落装置,两具升降机,两具弹射器,一具在飞行甲板前端,一具在斜形甲板上。烟囱则如同美国航舰一般,结构于上部构造物之中而与舰岛合二为一。
n法国发展了达梭公司的“军旗”和“超级军旗”攻击机,以及布来盖公司的信风式反潜机供“克莱蒙梭”级航舰搭载。而战斗机则采用美国海军F-8E十字军式战斗机。
n标准排水量:22000吨 满载排水量:32780吨 全长:265米
n型宽:51.2米 吃水:8.6米 动力装置:3座锅炉
n推进装置:4台蒸汽轮机,双轴 功率:126000马力 高航速:32节
n续航力:7500海里/18节 武备:2×八联装“响尾蛇”EDIR 对空导弹发射装置
n火炮:4×D 1953型100毫米自动炮;M2 12.7毫米机枪
n雷达:汤姆森-CSFDRBV23B对空搜索雷达;2×DRBIl0对空/海搜索雷达;DRBVl5对海搜索雷达;“台卡”1226导航雷达;2×汤姆森-CSFDRBC32B炮瞄雷达;2ד响尾蛇”导弹制导雷达
n舰载机:40架各类型飞机
n“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n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是法国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和世界上一艘非美国海军隶下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法国海军现役一艘航空母舰,是法国海军旗舰。
n“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标志着法国建立起全欧洲国家中完整的国防工业研发体系,绝大多数关键性武器都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生产。
n“戴高乐”号采用全通式斜角飞行甲板,其上装有两具美制C-13蒸汽弹射器,以轮流运作的方式让舰载机弹射升空。两具弹射器交互使用时,本级舰的飞行甲板每30秒可让一架飞机起飞,并在12分钟内让20架飞机降落。
n“戴高乐”号沿用两部与法国新一代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相同的GEC Alsthom PWR Type K-15核反应堆,但总输出仅76200轴马力,航速太慢,创下了二战以后新造传统起降航空母舰的低速纪录。
n标准排水量:35000吨 满载排水量:42500吨
n全长:261.5米 型宽:64.36米
n吃水:9.43米 定员:1350+600
n动力装置:2×K15压水式核能反应炉
n功率:81600马力 高航速:27节
n续航力:无限
n武备:4×八联装“紫苑”舰空导弹;
n2×六联装法国“西北风”防空导弹;
n8×GIAT 20F2 20毫米机炮
n雷达:DRBJ 11 B三维对空搜索雷达;
nDRBV 26D对空搜索雷达;
nDRBV 15C 低空搜索雷达;
n阿拉贝尔炮瞄雷达
n舰载机:40架各型飞机
n“兰利”号航空母舰
n1913年服役。1920年3月,美国海军用“木星”号运煤船来改装美国艘航空母舰,虽然航速相对较慢,但其船舱深,可为飞机和修理车间提供宽大的飞机库房。诺福克海军船厂承担了改造任务,拆除了上层建筑和装卸吊杆,重新布置了舱室,安装全通式木质飞行甲板。以美国物理与天文学家、航空先驱——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博士的名字命名,重命名为“兰利”号,编号CV-1。“兰利”号于1922年3月改装完毕重新服役,作为航空母舰在役期间进行各项战术训练与演习,为美国海军提供了使用航空母舰的经验以及培训了许多海军飞行员,从而掀开了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历史。
n“兰利”号是美国早的采用电气推进动力系统的舰船之一。1936年,“兰利”号被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母舰(编号AV-3)。太平洋战争期间,1942年2月27日,在向爪哇岛执行运送战斗机任务时,被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击沉。
n标准排水量:11050吨 满载排水量:14700吨 全长:165米
n型宽:18米 吃水:5.8米 定员:468
n动力装置:3座锅炉;2台电动机 功率:7000马力
n高航速:15.5节 武备:4×127毫米舰炮
n舰载机:55架飞机;1部升降机,2部弹射器
n“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
n“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在二战前建造的大型装甲航空母舰,由“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改装而来,本级舰共两艘,首舰“列克星敦”号(CV-2),次舰“萨拉托加”号(CV-3)。本级舰在诞生之时以4.3万余吨的满载排水量成为各国海军中大的航空母舰,在美国海军中的这一纪录一直保持到1945年“中途岛”级航空母舰服役才被打破。
n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和平时期,两舰在美国海军举行的舰队演习中,用来检验航空母舰的战术理论,提供了许多操作使用航空母舰的宝贵经验,尤其是1929年的第9次舰队演习,导致了美国海军以航空母舰为舰队核心的战术出现。
n“列克星敦”号在珊瑚海海战中被日本海军舰载鱼雷机攻击沉没。“萨拉托加”号在战后“十字路口行动”中因核弹爆炸导致舰体撕裂沉于比基尼环礁泄湖。
n标准排水量:37000吨 满载排水量:43746吨 全长:270.7米
n型宽:32.3米 吃水:9.3米 定员:2791
n动力装置:16座锅炉;4台蒸汽轮机——电动机,四轴 功率:180000马力
n高航速:33.25节 续航力:10000海里/10节
n武备:4×双联装203毫米舰炮;123×单装127毫米防空炮
n舰载机:F4F战斗机常用36架+备用3架;SBD俯冲轰炸机常用37架+备用3架;
nTBD攻击机常用18架+备用3架;1部弹射器
n“突击者”号轻型航母
n由于美国海军在2艘“列克星敦”级服役后尚存有69000吨的航母吨位剩余,国会决定自1929年起连续5年给予拨款,建造5艘13800吨级轻型航母。“突击者”号于1931年9月26日在纽波特纽斯船厂开工,这也是美国海军的艘条约型航母。
n作为美国艘从一开始就是按照载机舰标准设计建造的航母,“突击者”号和“列克星敦”级一样具有右舷岛式上层建筑,但体积较小,排烟样式改为设置于飞行甲板尾部的6个小型烟囱,起降飞机时可向舷外放倒。该舰的吨位、尺寸和综合资料介于“兰利”号和“列克星敦”级之间,但舰载机数量和火力已经接近大一倍的“列克星敦”级,是一种较高的设计思路。
n1933年2月“突击者”号下水,1934年6月4日加入现役。
n标准排水量:14810吨 满载排水量:17859吨 全长:234.4米
n型宽:33.4米 吃水:6.8米 定员:2184
n动力装置:6座锅炉;2台蒸汽轮机,双轴 功率:5500马力
n高航速:29.25节 续航力:10000海里/15节
n武备:8×127毫米25倍径防空炮;40×12.7毫米机关枪
n雷达:CXAM-1对空雷达
n舰载机:F4F战斗机常用54架+备用6架;SBD俯冲轰炸机常用18架+备用3架
n航空设施:3部升降机,3部弹射器
n“约克城”级航空母舰
n“约克城”级航空母舰是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航空母舰,前后一共建造3艘。“约克城”级的设计受到了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直接限制。
n比起上一代的“突击者”级,“约克城”级更适用于美国海军的战略及战术运用,既可搭载大量飞机,同时享有优越的速度与续航距离,只是水下防御有所不足。“约克城”级充分吸收了之前美国海军改装、设计、建造航空母舰的经验,该级舰采用开放式机库,拥有3部升降机,飞行甲板前端装有弹射器,紧急情况下舰载机可以通过在机库中设置的弹射器从机库中直接弹射起飞,突出舰载机的出击能力。飞行甲板前后装了两组拦阻索,飞机可以在飞行甲板的任一端降落。从“约克城”级开始,美国航空母舰的岛式上层建筑和烟囱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美国航空母舰的基本形式。
n标准排水量:20100吨 满载排水量:25900吨
n全长:251.38米 型宽:33.38米
n吃水:7.9米 定员:2217
n动力装置:9座锅炉;2台蒸汽轮机;双轴
n功率:120000马力 高航速:32.5节
n续航力:12500海里/节
n武备:8×127毫米38倍径舰炮;4×四联装28毫米75倍径高射炮;24×12.7毫米机关枪
n舰载机:90架
n航空设施:2部弹射器,3部升降机
n序言
第1章 航母
“贝亚恩”号航空母舰2
“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4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6
“兰利”号航空母舰8
“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9
“突击者”号轻型航母10
“约克城”级航空母舰11
“大黄蜂”级航空母舰12
“桑加蒙”级护航航母13
“长岛”级护航航母14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15
“博格”级护航航母17
“独立”级航空母舰18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19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20
“塞班”级航空母舰22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24
“企业”级核动力航空母舰26
“小鹰”级航空母舰28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30
“凤翔”号航空母舰32
“赤城”号航空母舰33
“加贺”号航空母舰34
“龙骧”号轻型舰队航母35
“龙凤”号航空母舰36
“苍龙”号航空母舰37
“千岁”级轻型航母38
“飞龙”号航空母舰39
“飞鹰”级航空母舰40
“瑞凤”级航空母舰41
“翔鹤”级航空母舰42
“大凤”号装甲航母43
“云龙”级快速航母44
“信浓”号航空母舰45
“莫斯科”级航空母舰46
“基辅”级航空母舰48
“库兹涅佐夫元帅”级
航空母舰50
“查克里?纳吕贝特”号
航空母舰52
“胡安?卡洛斯一世”号
航空母舰54
“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号航母56
“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58
“加富尔”号航空母舰60
“光荣”级航空母舰62
“百眼巨人”级航空母舰63
“竞技神”级航空母舰64
“鹰”级航空母舰65
“皇家方舟”级航空母舰66
“光辉”级航空母舰67
“独角兽”号轻型航母68
“怨仇”级航空母舰69
“巨人”级轻型航母70
“尊严”级轻型航母72
“不惧”级航空母舰74
“无敌”级航空母舰76
“辽宁”号航空母舰78
第2章 驱逐舰
1934型驱逐舰82
1936A型驱逐舰83
1936B型驱逐舰84
1936型驱逐舰85
“汉堡”级驱逐舰86
“鲁特金”级导弹驱逐舰88
“布拉克”级鱼雷艇(雷击舰)90
“豺”级大型驱逐舰91
“空想”级大型驱逐舰92
“苏科夫”(T47)级驱逐舰94
“杜皮尔”(T53)级驱逐舰96
“絮弗伦”级导弹驱逐舰98
“图尔维尔”级驱逐舰100
“乔治?莱格”级驱逐舰102
“广开土大王”级驱逐舰104
“忠武公李舜臣”级导弹
驱逐舰106
“世宗大王”级导弹驱逐舰107
“易洛魁人”级驱逐舰108
“班布里奇”级驱逐舰110
“特鲁斯顿”级驱逐舰111
“保尔丁”级驱逐舰112
“史密斯”级驱逐舰113
“卡辛”级驱逐舰114
“维克斯”级驱逐舰115
“克莱门森”级驱逐舰116
“法拉格特”级驱逐舰117
“波特”级驱逐舰118
“马汉”级驱逐舰119
“格里德利”级驱逐舰120
“索莫斯”级驱逐舰121
“本森”级驱逐舰122
“艾瓦兹”级护航驱逐舰123
“弗莱彻”级驱逐舰124
“巴克利”级护航驱逐舰125
“艾伦萨姆纳”级驱逐舰126
“基林”级驱逐舰127
“坎农”级驱逐舰128
“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129
“基德”级导弹驱逐舰131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133
“峰风”级驱逐舰135
“神风”级驱逐舰136
“吹雪”级驱逐舰137
“初春”级驱逐舰138
“阳炎”级驱逐舰139
“秋月”级驱逐舰140
“夕云”级驱逐舰141
“岛风”级驱逐舰142
“松”级驱逐舰143
“山云”级反潜驱逐舰144
“高月”级驱逐舰145
“榛名”级大型驱逐舰146
“太刀风”级导弹驱逐舰148
“白根”级驱逐舰150
“初雪”级驱逐舰152
“朝雾”级导弹驱逐舰154
“旗风”级驱逐舰156
“金刚”级导弹驱逐舰158
“村雨”级大型驱逐舰160
“高波”级驱逐舰162
“爱宕”级导弹驱逐舰164
“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166
“愤怒”级驱逐舰168
“塔林”级驱逐舰169
“克鲁普尼”级驱逐舰170
“卡辛”级驱逐舰171
“无畏”级反潜驱逐舰173
“现代”级大型驱逐舰175
“狮”级驱逐舰176
“勇敢”级导弹驱逐舰177
“德?拉?潘尼”级驱逐舰178
“拉吉普特”级导弹驱逐舰180
“德里”级驱逐舰182
“加尔各答”级驱逐舰184
“莎士比亚”级驱逐舰186
“斯科特”级驱逐舰187
A级舰队驱逐舰188
C/D级舰队驱逐舰189
E/F级驱逐舰190
“部族”级驱逐舰191
“狩猎”I型驱逐舰192
“狩猎”II型驱逐舰193
T级驱逐舰194
S级驱逐舰195
Z级驱逐舰196
“战斗”级驱逐舰197
“兵器”级驱逐舰198
“果敢”级驱逐舰199
“郡”级驱逐舰200
“布里斯托尔”级驱逐舰201
“谢菲尔德”级驱逐舰202
“勇敢”级导弹驱逐舰204
051型导弹驱逐舰206
051B型导弹驱逐舰207
051C型导弹驱逐舰208
052B型驱逐舰210
052C型导弹驱逐舰212
052D型导弹驱逐舰214
第3章 巡洋舰
“俾斯麦”号装甲巡洋舰218
“海因里希亲王”号巡洋舰219
“阿尔伯特王子”级巡洋舰220
“科尼斯堡”级巡洋舰221
“卢恩”级巡洋舰222
“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223
“布吕歇尔”级大型巡洋舰224
“德累斯顿”级轻巡洋舰225
“科尔堡”级轻巡洋舰226
“威斯巴登”级轻巡洋舰227
“埃姆登”级轻巡洋舰228
“德意志”级巡洋舰230
“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232
“莱比锡”级巡洋舰234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
重巡洋舰235
“特鲁安”级轻巡洋舰236
“絮弗伦”级重巡洋舰237
“迪凯纳”级重巡洋舰238
“埃米尔?贝尔坦”号巡洋舰239
“德格拉斯”号巡洋舰240
“圣女贞德”号直升机巡洋舰241
“奥林匹亚”号巡洋舰243
“奥马哈”级巡洋舰245
“彭萨克拉”级重巡洋舰246
“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247
“波特兰”级重巡洋舰249
“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250
“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251
“威奇塔”级重巡洋舰252
“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253
“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254
“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255
“德梅因”级重巡洋舰257
“俄勒冈”级重巡洋舰258
“伍斯特”级轻巡洋舰260
“班布里奇”级核动力导弹
巡洋舰261
“长滩”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262
“莱希”级导弹巡洋舰264
“贝尔克纳普”级导弹巡洋舰266
“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导弹
巡洋舰268
“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导弹
巡洋舰270
“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272
“天龙”级轻巡洋舰274
“球磨”级轻巡洋舰275
“夕张”号轻巡洋舰276
“古鹰”级重巡洋舰277
“青叶”级重巡洋舰278
“妙高”级重巡洋舰279
“高雄”级重巡洋舰280
“利根”级重巡洋舰281
“上”级轻/重巡洋舰282
“阿贺野”级轻巡洋舰283
“大淀”级轻巡洋舰284
“基洛夫”级轻巡洋舰285
“恰巴耶夫”级轻巡洋舰286
“斯维尔德洛夫”级
巡洋舰287
“肯达”级导弹巡洋舰288
“克里斯塔”I级导弹
巡洋舰289
“克里斯塔”II级导弹
巡洋舰290
“卡拉”级反潜巡洋舰291
“光荣”级攻击巡洋舰293
“阿方索”VII级无防护
巡洋舰295
“玛利亚?特蕾莎公主”级装甲
巡洋舰296
“阿方索”级轻巡洋舰297
“加纳利亚斯”级巡洋舰298
“圣乔治奥”级重巡洋舰299
“塔兰托”级重巡洋舰300
“吉萨诺”级轻巡洋舰301
“扎拉”级重巡洋舰302
“博尔扎诺”级重巡洋舰303
“阿布鲁奇”级轻巡洋舰304
“罗马队长”级侦察巡洋舰305
“安德烈娅?多利亚”级直升机
巡洋舰306
“维内托”级导弹巡洋舰308
“纳尔逊”级装甲巡洋舰310
“伊姆佩利尤斯”级巡洋舰311
“奥兰多”级装甲巡洋舰312
“林仙”级轻巡洋舰313
“豪金斯”级重巡洋舰314
“肯特”级重巡洋舰315
“绿宝石”级轻巡洋舰316
“伦敦”级重巡洋舰317
“约克”级重巡洋舰318
“林仙”级轻巡洋舰(1935)319
“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320
“爱丁堡”级轻巡洋舰321
“斐济”级轻巡洋舰323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一直对二战时期的海军历史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横行海上的庞然大物。当我翻开《海上巨舰/武器装备百科典藏》时,仿佛瞬间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书中对每一艘巨舰的介绍都详尽入微,从船体结构、动力系统,到武器配置、火炮口径,甚至连官兵的日常起居都有所提及,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眼见证了这些钢铁巨兽的雄姿。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大和”号战列舰的描写。它不仅仅是一艘战舰,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书中详细阐述了其建造过程的艰辛与宏伟,以及它所承载的日本海军的野心与绝望。看着那些精美的插图和严谨的文字,我能感受到设计师们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技术发展的巅峰。书中对于“大和”号的每一次战斗,每一次命运的转折,都描绘得扣人心弦,让我不禁为它的最终结局感到惋惜。 除了“大和”号,书中对其他著名战舰,如“俾斯麦”号、“衣阿华”号、“企业”号航母等的介绍也同样精彩。每一艘战舰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传奇故事,作者通过严谨的研究和生动的笔触,将这些冰冷的钢铁战舰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武器装备的解析,那些精密的火炮、鱼雷、侦测设备,甚至是舰载机的型号和性能,都描述得十分清晰。这对于我这样对军事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饕餮盛宴。 而且,这本书的设计也非常出色。厚重的纸张,精美的排版,大量的历史照片和细节丰富的插图,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我甚至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次翻阅,都能从中发现新的细节,获得新的感悟。我曾经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仅仅是研究“衣阿华”级战列舰的舰岛结构图,就被其复杂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所折服。 总而言之,《海上巨舰/武器装备百科典藏》是一本内容翔实、图片精美、引人入胜的书籍。它不仅满足了我对海军历史和武器装备的好奇心,更让我对那个时代的造船技术和海战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绝对是我书架上最值得骄傲的一本,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海军史、军事装备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庞大、复杂且充满力量感的机械装置着迷,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立刻被它吸引了。翻开之后,我发现它完全满足了我对“巨舰”的想象,甚至超出了我的期待。这本书不只是简单地列举舰船型号,而是将每一艘巨舰都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来描绘,它们有自己的诞生故事,有自己的辉煌时刻,也有自己的悲壮结局。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舰船设计理念的探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于不同的战略需求和技术条件,会发展出截然不同的舰船设计风格。书中通过对比分析,让我看到了美式海军的实用主义、德国海军的精准严谨以及英国海军的经典传承,这些设计上的差异,往往折射出国家民族的性格和工业发展的特点。 书中对武器系统的剖析也十分到位。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门炮有多大口径,而是详细讲解了其弹道计算、射击控制系统、装弹方式,甚至是对其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表现进行评估。当我看到那些精密复杂的火控雷达、声呐系统以及舰载电子战设备的工作原理时,我不得不感叹人类科技的进步令人惊叹。 我还很喜欢书中对船员生活和训练的描写。那些在狭窄的舰舱里生活的官兵,在炮火硝烟中执行任务的场景,都让我感受到了海军生活的艰辛与伟大。书中对于一些著名海战的战术复盘,也让我对战役的进程和指挥官的决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仿佛我就是其中一名参谋,和他们一起分析战场态势,制定作战计划。 总体来说,这本书是一部关于“力量”的百科全书,它以海上的巨舰为载体,展现了人类在军事技术、工程设计、战术战略以及国家意志等多个层面的探索与实践。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让我对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海上霸主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真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军事技术手册,但没想到它竟然如此有故事性。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我被那些详尽的文字和震撼的图片所吸引。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用他饱经风霜的口吻,娓娓道来一艘艘海上巨舰的传奇人生。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不同时期海军战术演变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罗列舰船数据,而是深入探讨了科技进步、战争形态变化以及地缘政治因素是如何共同塑造了海军的发展。例如,书中对航空母舰的崛起及其对海战模式颠覆性的影响的描述,就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为什么这种“漂浮的机场”会成为现代海军的核心。 再比如,书中关于潜艇战的章节,详细介绍了不同国家潜艇的设计理念、作战方式以及在历次冲突中的作用。我被那些在深海中悄无声息地进行致命打击的“幽灵”们深深吸引,也对潜艇兵所面临的极端环境和巨大压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对一些著名的潜艇战役的复盘,让我惊叹于人类在最艰苦的条件下所能爆发出的智慧和勇气。 此外,书中对海军陆战队以及海军支援作战的介绍,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发现,海战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舰艇对决,而是需要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以及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支撑。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一个强大的海军,其背后蕴含的是一个国家完整的工业、科技和战略体系。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部关于海洋霸权的史诗,它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史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海军发展画卷。它不仅仅是一本“武器装备百科”,更是一部关于战争、技术、战略和国家命运的深刻解读。我从中获得的,远不止是关于舰船和武器的知识,更是一种对历史进程的宏观把握和对人类智慧的赞叹。
评分我收到这本书的那一刻,就被它所散发出的历史厚重感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船舰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海洋力量的演进史。我一直认为,船舰的设计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而这本书恰恰展现了这一点。 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海军发展脉络的梳理,让我对全球海军格局的变化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看到了从风帆战舰到蒸汽动力战列舰,再到航空母舰时代的巨大跨越,以及每一次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战略格局的颠覆。书中对这些变革的阐述,既有宏观的分析,又有具体的舰船案例支持,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技术发展与战争形态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舰船内部结构的细致描绘。它不仅仅停留在外观的展示,而是深入到舰船的“心脏”——动力系统。我学习到了蒸汽轮机、柴油发动机以及核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了解了它们是如何为这些庞然大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的。当我看到那些复杂的管道、齿轮和涡轮时,我仿佛看到了工程师们的智慧在其中闪耀。 另外,书中对各种辅助武器和装备的介绍也十分精彩。我了解到,除了主炮之外,战舰上还装备了大量防空炮、鱼雷发射管、侦测设备等等,这些“小家伙们”同样在海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对这些装备的性能分析,以及它们在实战中的配合运用,让我对海战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军事装备的了解,更是一种对人类工程技术、战略智慧以及国家意志的深刻反思。它让我看到了人类在挑战极限、征服海洋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无穷创造力。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过中最有价值、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本书籍之一。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厚重的体量和精美的封面所震撼。我本来就对海洋和军事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部详实的历史文献,将那些曾经在海洋上留下赫赫战名的巨舰,以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呈现在我眼前。 书中对每一艘巨舰的介绍都极为详尽,从舰船的吨位、长度、宽度,到船体结构、装甲厚度,再到动力系统、航速极限,几乎涵盖了所有你能想到的技术参数。而且,这些参数并非冷冰冰的数字,作者都赋予了它们历史的背景和实际的意义。比如,当读到某艘战舰的装甲有多厚时,书中会告诉你它能抵御何种口径的炮弹,在一次海战中是如何抵挡住毁灭性打击的。 最让我着迷的是书中那些令人惊叹的插图和历史照片。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片,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排版的,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出舰船的宏伟与细节。我经常会花很长时间去研究那些舰首的雕塑、炮塔的细节、烟囱的造型,甚至是对甲板上的细节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些图片让我感觉,我仿佛真的站在了这些巨舰的面前,触摸到了它们冰冷而坚实的船体。 而且,这本书对武器装备的介绍也同样出色。它不仅仅是列举武器的型号和名称,而是深入分析了武器的性能、射程、弹药类型以及其在实战中的应用。对于一些标志性的武器,比如“俾斯麦”号的88毫米主炮,或者“企业”号航母的舰载机群,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让我对它们的威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视觉和心灵的震撼。我从中看到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巅峰,看到了那个时代科技与军事的完美结合。我把这本书当作一本“海洋的史诗”,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与历史进行一次深度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