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选择(珍藏版)

自由选择(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 罗丝·D.弗里德曼 著,张琦 译
图书标签:
  • 自由意志
  • 哲学
  • 伦理学
  • 个人成长
  • 自我提升
  • 经典著作
  • 人文社科
  • 思想启蒙
  • 珍藏版
  • 自由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2278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5809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华章经典·经济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有史以来通俗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全球销量超过百万册
  许小年专文推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自由选择(珍藏版)》是一本探讨自由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经典之作。
  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罗丝·弗里德曼一方面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传统,另一方面继承了“独立宣言”的政治理念,并结合美国的实际对自由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阐释。其中关于市场与政府作用之分野、有限政府、通货膨胀的来源与治理等的论述,都相当精彩。

作者简介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国知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大师,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因“对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而荣获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米尔顿曾经出任罗斯福治下的财政部顾问,而后观点发生改变。在芝加哥执教的30年中,他的主张逐渐与当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相抗衡。后来,他出任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顾问,其主张和理论深深影响了美国及其他国家。在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只有凯恩斯的影响力能与弗里德曼相比。
  200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辞世,享年94岁。
  代表作:《自由选择》《资本主义与自由》《美国货币史》等。

  罗丝·弗里德曼(Rose D. Friedman),杰出的经济学家,与米尔顿·弗里德曼相识于芝加哥大学,此后结为伉俪,终生相伴。与米尔顿合著过许多重要作品,包括《自由选择》。

精彩书评

  ★米尔顿·弗里德曼使广大民众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某些基本理念上,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根本性问题,即如果我们想要保持社会的自由与繁荣,那么它应当如何运作。因此,作者能够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当之无愧的,我们都应当读一读这本书。
  ——《读者文摘》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其思想渊源有二:一是我们早些时候,也就是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二是与本书同名的电视系列片《自由选择》。
  同名电视系列片所讨论的问题与本书完全相同(最后一章除外)……但是,由于节目时间所限,书中探讨的许多内容在电视节目中只能删掉或点到为止。因此,书中的内容系统性更强,也更加全面。
  要说有谁能在一夜之间(或者连续10个晚上,每晚1小时)便被说服,那么他绝不是真的被说服了。因为一旦遇到一个持相反观点的人,两人聊一个晚上,他的观念可能又转变回去了。真正能说服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米尔顿·弗里德曼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一个巨人,在推动美国经济自1940年顺利发展至今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面,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还没有谁可以与他相提并论。
  ——知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他能以简单的语言表达艰深的经济理论。
  ——知名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

  ★弗里德曼重振了自由经济学,在它即将被世人所遗忘的时候。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美国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公民。他的工作证明了自由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他的著作为当今世界各国央行的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帮助央行维持经济稳定,也改善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美国前总统布什

  ★米尔顿·弗里德曼永远属于伟大的经济学家行列,他在经济与政治自由的联系方面的创新理念,为当今世界的繁荣和金融活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保尔森

  ★我最初接触到他有关货币、自由市场以及个人自由的专业著作时,仿佛受了当头棒喝。最后我把他的书及《自由选择》录像带送给数百名朋友及认识的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前州长施瓦辛格

目录

推荐序 作为目的和手段的自由
珍藏版序言
初版序言
引言
第1章 市场的力量
第2章 管理的专横
第3章 危机的解析
第4章 从摇篮到坟墓
第5章 生而平等
第6章 我们的学校出了什么问题
第7章 谁在保护消费者
第8章 谁在保护工人
第9章 通货膨胀的对策
第10章 潮流在转变
附录A 1928年的社会党纲领
附录B 限制联邦政府支出的修正案草案
译后记

精彩书摘

  人们每天都会为了吃、穿、住,或者干脆为了享受而消费数不清的商品和劳务。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想买这些东西就总能买得到,而从未停下来想一想,究竟有多少人为了提供这些商品和劳务,付出了这样或那样的努力。我们从未思考过,街角的小卖店(或今天的超市)如何能将我们想买的物品都摆上货架,也从未思考过,我们大多数人如何能够赚到钱去买这些物品。
  人们很自然地假定,必定有某个人在发号施令,以确保“适当”数量的某种“适当”的物品被生产出来,并摆在“适当”的地点。发号施令确实是一种协调众人活动的方法,通常在军队里就是如此。在军队中,将军下达命令给上校,上校给少校,少校给中尉,中尉给军士,军士给士兵。
  但这种下达命令的方法,仅在很小的群体中才可能成为一种专门的或主要的组织方法。即便是家中最具家长制作风的一家之主,也无法完全通过命令来控制家庭成员的每项活动。也没有哪支庞大的军队可以完全通过命令来运作,军队里的将军显然无法掌握指挥最底层士兵的每一项行动所必需的信息。在军队命令体系的每一环节,下级军人(不论是军官还是普通士兵)都会根据具体的情形做出审慎的判断,而这些关于具体情形的信息,却是下达命令的长官所无法掌握的。命令必须辅之以自愿的配合,这种配合并不是很明显,同时也很微妙,但却是协调众人的活动所必需的更为根本的手段。
  ……

前言/序言

  10年前,《自由选择》一书首次出版时,我们充满了乐观主义情怀,将本书最后一章的标题定为“潮流在转变”。当时我们认为,人们普遍的信念正在从信仰计划经济转向信仰市场经济。但我们未敢奢望这一潮流转变得如此迅猛。
  10年前,世界上许多人认为,计划经济在创造物质财富和增进人类自由方面,是一种可行的,甚至是最有生命力的体制。但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经很少有人这么认为了。当然,在意识形态上信仰计划的情形仍然存在,但仅限于西方世界的一些大学以及其他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当中。10年前,许多人接受这样的观点,即建立在私人自由市场机制上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大有缺陷的制度,它既无法创造出为人们广泛分享的物质繁荣,也无法提供广泛的人类自由。但到了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繁荣和自由。
  既然《自由选择》一书中的主要观点在今天已成为人们惯常的看法,那么本书是否过时了呢?是否没有出版的必要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惯常的看法是改变了,但惯常的做法却仍未改变。
  在过去10年里,尽管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在改变政府过度干预的政策实践(近几十年来涌现出大量这样的实践)方面,各国政府,都进展得十分缓慢。国民收入中用于政府支出(假设这些支出真的是为了公众利益)的份额,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许多国家的这一份额甚至仍在继续上升。就美国而言,这一比例在1980年为40%,1988年为42%,其间的1986年曾一度高达44%。无独有偶,控制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政府管制活动仍然杂芜繁多,并没有多少松动的迹象;《联邦纪事》记录了全部的管制活动,这部文献在1980年新增了87 012页,1988年新增了53 376页。用《独立宣言》中的话来说,我们的政府仍然在继续设立“新官署”,并派遣“大批官员,骚扰我们人民,并耗尽人民必要的生活资料”。
  关于国际贸易的种种限制,我们在《自由选择》第2章中曾经分析过,近来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对价格和工资的管制,尤其是对汇率的管制,目前已经消除或者有所减少,但又增添了其他方面的管制。美国实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其成本更加高昂,因此亟待改革(第4章);对学校教育体制来说也同样如此(第6章)。旨在“保护消费者”和“保护工人”的各种机构,其实际效果还是适得其反,对那些真心实意支持这些机构的人而言,可谓是事与愿违(第7、8章)。在上述这些领域以及其他领域,过去的实践产生了很大的惯性冲力,以致相反的观念和舆论仍然占不到上风。
  要说美国在哪个领域有所进步的话,那就要数通货膨胀了;当然,全世界的通货膨胀率都普遍降低了。就美国而言,通货膨胀率从原来的10%以上降到了5%以下。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认为通货膨胀已经得到了克服,因而,我们在第9章分析过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后果以及治理等内容仍然有意义。要想确保当前的通货膨胀率降低不是昙花一现,很有必要读一读这一章的内容。
  我们目前已取得的各项成就,还谈不上有什么大的飞跃,要说真正的大转变,应该是在未来。自由市场体制在未来几年内的扩张可能要快得多,这在10年前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一部阐述自由市场机制如何运作、自由市场的优势何在、如何消除妨碍其有效运作的障碍的著作,与10年前相比,可能和眼下的关系更为密切。
  本书中引用的某些数据以及参考文献可能已经过时了,但我们认为最好还是不做根本的修改。对这部书进行彻底的修订,并将这一期间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囊括进来,使其与时俱进,这当然是很有意义的,但我们已无力再做这一工作。与其做一些表面上的修订,还不如一仍其旧,原样付印。书中偶有陈旧之处,希望不至于影响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对10年前的读者而言,书中的有些内容像是乌托邦或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但是我们相信,对今天的读者而言,这可能正是一幅指导未来实践的美好蓝图。《自由选择》能够重新出版,我们感到十分高兴。潮流已经转变了,但要想使人类自由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还需要一股更加势不可当的滔滔洪流。
  米尔顿·弗里德曼
  罗丝D. 弗里德曼
  1990年1月4日


《光影流转:电影艺术的百年探索》 一、序言:凝视光影的魔力 自莱昂纳多·达·芬奇绘制草图,到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在巴黎放映活动影像,光影的魔力便被人类捕捉并驯服。电影,这一诞生于十九世纪末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叙事张力和视觉冲击力,迅速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既是冰冷的机械记录,又是火热的人类情感投射,是科技与美学的完美联姻。 本书《光影流转:电影艺术的百年探索》,并非仅仅是一部技术史或编年史,它是一场深刻而细致的智力漫游,旨在剖析自默片时代崛起至今,电影语言如何演变、如何反思社会、以及如何塑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我们将绕开那些耳熟能详的超级英雄史诗和票房奇迹,转而深入那些奠定电影美学基础、挑战叙事边界的经典之作与流派。 二、第一部:默片的无声交响与早期探索(1895-1927) 默片时代,是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语言的奠基期。没有对白,一切表达必须依赖于表情的夸张、景别(Shot Size)的精妙运用、剪辑(Editing)的节奏感以及摄影的构图。 1. 视觉的语法构建:格里菲斯与蒙太奇的革命 我们首先聚焦于D.W.格里菲斯,这位饱受争议的导演,他系统地将镜头语言进行标准化:特写(Close-up)用于强调情感,远景(Long Shot)用于交代环境,交叉剪辑(Cross-cutting)则用于制造悬念。他将原本零散的影像片段,编织成具有逻辑和情感深度的叙事结构。 2. 表现主义的深渊:德国的阴影与几何美学 一战后的德国,社会心理的压抑催生了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便是其中的代表。本部分将详细解析其如何运用非写实的、扭曲的布景设计、强烈的明暗对比(Chiaroscuro),以及非自然的表演风格,来外化角色的内在恐惧与精神错乱。这不仅是美学选择,更是对现实世界的哲学反叛。 3. 蒙太奇的巅峰:苏联学派的辩证法 在苏联,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将剪辑提升到了理论高度。爱森斯坦提出的“吸引力蒙太奇”(Montage of Attractions)认为,画面的并置并非为了连接情节,而是为了在观众脑海中产生新的、辩证的意义。我们深入分析《战舰波将金号》中“敖德萨阶梯”的段落,探讨“知识的冲突”如何超越单一镜头的叙事局限。 三、第二部:有声时代的风格化与类型片的成熟(1927-1950) 有声电影的出现,并未使默片美学消亡,而是促使导演们寻找新的平衡点,并使好莱坞的类型片达到了其艺术的黄金比例。 1. 黑色电影(Film Noir)的都市寓言 黑色电影并非一个官方流派,而是一种弥漫在特定时期(特别是二战后)的基调和主题。本章将探讨其核心元素:宿命论的叙事,都市夜晚的潮湿感,复杂的道德灰色地带,以及“蛇蝎美人”(Femme Fatale)的形象。我们将考察比利·怀尔德和弗里茨·朗等人在处理战争创伤和男性焦虑方面的微妙手法。 2.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纪实伦理 战争的废墟之上,意大利导演们(如罗西里尼、德·西卡)决定将镜头对准贫困、失业与个体尊严的挣扎。他们放弃了摄影棚的虚假布景,转向真实的街道、非职业演员,以及即兴化的叙事。这是一种对传统好莱坞叙事模式的道德抵制,强调了“此时此地”的真实性与人性的韧性。 3. 奥逊·威尔斯与景深的革命 《公民凯恩》的出现被视为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本节将集中分析其在技术上的激进突破,特别是“深焦镜头”(Deep Focus)的广泛运用。深焦镜头允许前景、中景和背景同时清晰成像,迫使观众主动选择关注点,颠覆了传统由剪辑决定的观看路径,增强了叙事的复杂性和环境的压迫感。 四、第三部:战后思潮与反传统的浪潮(1950-1970) 面对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哲学思潮的冲击,电影艺术开始解构自身的传统规则,寻求更直接、更主观的表达方式。 1. 法国新浪潮的作者论(Auteur Theory) 特吕弗、戈达尔等法国青年影评人,通过掌机拍摄,将“作者论”从理论推向实践。他们强调导演是个性化的作者,其作品风格是其人生哲学和美学偏好的体现。本部分将解析戈达尔如何通过打破连续性剪辑、使用跳切(Jump Cut)、直接对镜头讲话(Breaking the Fourth Wall)等手法,来强调电影制作的“人工性”,质疑现实的不可信性。 2. 东欧的寓言与政治的隐喻 在审查制度严格的东欧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的福尔曼和波兰的安德烈·瓦伊达,导演们发展出一种高度风格化的、充满寓言色彩的叙事方式。他们用看似荒诞或历史重述的外壳,来探讨极权主义对个体精神的腐蚀,展现了艺术如何在限制中寻求自由表达的韧性。 3. 日本电影中的禅意与静默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如《东京物语》)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审视世界的方式。他标志性的“榻榻米视角”(Low Angle Shot)和对角线构图的规避,创造了一种近乎祭祀般的仪式感。本章探讨其如何通过对家庭伦理的细致描摹和长时间的静默,来表达“无常”和“物哀”的东方哲学。 五、第四部:后现代的碎片化与影像的自我反思(1970至今) 随着全球化和新媒介的冲击,当代电影开始面对身份的解构和真实性的消融。 1. 电影的元叙事与解构 后现代电影不再试图“再现”一个统一的现实,而是热衷于探讨“电影本身”。我们将分析那些刻意暴露制作痕迹、混杂不同风格和引用历史作品的导演,探讨他们如何通过对经典电影的戏仿和重构,来质疑叙事的权威性。 2. 数字时代的视觉奇观与伦理边界 数字技术彻底改变了电影的生产方式,使得任何想象都能被视觉化。本部分不关注特效的炫目,而是探讨技术如何影响叙事焦点——当影像可以无限完美时,人类情感的“不完美性”是否被稀释?这涉及到对“真实感”的哲学辩论。 3. 当代独立电影的边缘声音 最后,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坚持用极简的手段,探讨边缘群体、身份政治和非主流经验的当代独立制片人。他们的作品往往以粗粝的质感和未经修饰的对白,继续着新现实主义的衣钵,为全球电影语言注入了鲜活的、不可被主流同化的力量。 结语:未完待续的光影实验 电影艺术是一条永不停歇的河流,技术和思想的每一次撞击,都将催生新的水花。本书试图提供一个框架,帮助读者以更具批判性和审美的视角,去欣赏和理解这百年间,人类是如何通过光与影的舞蹈,来记录、质疑和定义自身的存在的。我们所讨论的经典,只是这浩瀚星空中闪烁的少数几颗星辰,真正的探索,永恒地留在了下一次走进黑暗影院的瞬间。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自由选择(珍藏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之前,我总是背负着很多过去的包袱,执着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为曾经的选择而懊悔,为错失的机会而耿耿于怀。这本书却像一位慈祥的长者,温柔地告诉我,过去已经过去,未来才刚刚开始。它并没有回避过去的困难,反而鼓励我从中学习,然后轻装上阵,去拥抱新的可能性。这种对过往的接纳和对未来的期许,让我感到内心无比平静和充实。我不再被过去的阴影所困扰,而是能以一种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这真的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

这部《自由选择(珍藏版)》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绝对是关于“可能性”的认知。在此之前,我总觉得很多事情是既定的,是无法改变的,就像是已经被画好的棋盘,我只能按照规则走。但是,这本书却一点点地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有思维。它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对未知和改变的恐惧,又像是一盏明灯,指引我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原来,选择的权力,一直在我们自己手中。哪怕是在看似最绝望的境地,也总有一扇窗户是敞开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勇气去推开它。这种颠覆性的认知,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选择,也让我对接下来的生活充满了新的期待和勇气。

评分

《自由选择(珍藏版)》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一点,在于它并不空泛地谈论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将书中的情节与自己的经历进行对照,发现原来我曾经遇到的很多困境,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类似的影子,而作者提出的解决思路,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启发。这些案例并非遥不可及,它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每一个平凡人的身上,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非常实用,也让我更加坚信,书中所阐述的道理,是可以切实运用到生活中的,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评分

刚开始读《自由选择(珍藏版)》的时候,我真的被作者的文字功底给深深震撼到了。那种流畅而又充满力量的叙述方式,像一股清泉一样,缓缓地流淌进我的心田,让我完全沉醉其中。每一个词语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宝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组合在一起,竟然能勾勒出如此生动而深刻的画面。我常常会因为某句话而停下来,反复咀嚼,体会它背后的深意。有时候,我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共鸣,仿佛作者正是说出了我一直以来内心深处压抑的想法,又或者是点亮了我一直以来混沌不清的迷茫。这种文字带来的力量,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触动和灵魂的共振,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

评分

哇,拿到这本《自由选择(珍藏版)》的时候,真的是惊呆了!包装就非常用心,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一流,摸起来就像是古老的羊皮纸,散发着一种淡淡的书香,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封面设计也很有艺术感,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而是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深刻的道理。我翻了几页,就被它的排版和字体吸引了,阅读起来特别舒服,眼睛不容易疲劳。而且,这本书的装订也很牢固,一看就知道是能放很久的珍藏品,绝对不是那种随便翻翻就丢在一边的书。我尤其喜欢它那种厚重感,拿在手里就觉得很有分量,仿佛承载着作者多年的心血和思考。送货速度也挺快的,包装完好无损,这点我很满意。总的来说,从开箱的那一刻起,这本书就给我一种“对了,就是它”的感觉,迫不及待想开始我的阅读之旅了。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学问学问,多学多问,这本书对提高专业能力很有帮助。

评分

是正品,非常好!?????好好好好?

评分

很好,便宜,应该是正品

评分

快捷周倒非常完美!

评分

好书推荐大家有兴趣的看一下

评分

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曼的经典,必须要读一读啊

评分

说得好听是写的深入浅出 更适合当作通俗读物 至少在本人看来如此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