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铸成日记

徐铸成日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铸成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37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259044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徐铸成作品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0
字数:2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先后在《大公报》、《文汇报》工作的徐铸成先生,在几十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由于生活颠沛和工作繁忙,他的日记时断时续。这些日记有的在早年的战乱流离中遗失,有的在政治运动中被查抄而未发还。《徐铸成日记》就是从作者现存的日记中选取了1947年、1949年、1951年、1957年、1958年、195年、1966年这七个片段,参与、见证了国共内战、建国大业、朝鲜战争、中苏友好、“反右”运动、整理文史资料和“文革”初期等大事件,具有相当典型的历史代表性。日记原文均据作者手迹实录,不做删改。原文中涉及的人与事,整理者都在可能查找的范围内作了大量注释,使得《徐铸成日记》的资料性和可读性都大大增强,极具史料价值,是读者走进20世纪中国、触摸历史时不可多得的读物。

作者简介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记者、新闻评论家和新闻学家。
  1927年进入国闻通信社从事新闻工作,后在《大公报》任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桂林和上海版总编辑,系上海和香港《文汇报》主要创办人,先后任总主笔、总编辑和社长,是中国现代报业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参与者,亦是半个多世纪政海波澜中许多重要人物及活动的见证人。一生著述颇丰,撰写了大量新闻评论和通讯、游记和杂文,晚年除了撰有不少回忆新闻生涯中亲历亲闻的文字外,还从事传记文学创作,并致力于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兼任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教授,主持创办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对一些新闻理论问题和实践活动做了回顾和总结。

目录

前言

1947年

1949年

1951年

1957年

1958年

1965年

1966年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围绕若干主题的日记摘抄

评分

1938年赴上海出任《文汇报》总主笔,一举成名。1939年7月《文汇报》停刊后,重返《大公报》,先后任港版编辑主任、桂林版总编、沪版总编。1946年3月离开《大公报》,再任《文汇报》总主笔至1947年5月被封。1948年创港版《文汇报》。1949年应邀“知北游”,参与政协会议。随后主持《文汇报》在沪复刊。1957年被打为右派。 1979年起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复旦大学新闻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兼职教授。 1981年,争鸣杂志总编辑温辉与徐铸成合作筹办《争鸣日报》。论著有《报海旧闻》、《旧闻杂忆》(正、续、补三编)、《新闻丛谈》、《张季鸾先生传》等。晚年从事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提倡“新闻烹调学”,强调新闻工作者要讲究新闻工作的艺术,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应有吸引人的内容;新闻写作应准确、生动,同时注意掌握分寸;精心制作标题;版面布局匀称。初到京时,我曾与叶圣陶、郑振铎、宋云彬三位先生一起共酌(我们这四位“酒仙”,照例每人京必聚饮一次的)。宋云彬兄叹气说:“我在杭州已被批过几次,恐怕此次在劫难逃了!”我还宽慰他说:“可能有人真正想反党,你是人所共知的DD的老朋友,如果我们也被打成右派,岂不令人寒心?万一有事,谁还敢挺身拥护党?”云彬只惨然一笑说:“天下已定,以后不会有什么万一了。”叶、郑两位也说:时局真有些看不透,究竟要发展到什么地步?

评分

  第一件是徐铸成在上海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稿,日期当在1958年10月27日后。此时,“反右”斗争已经结束,他在运动后期被定为“右派”,不仅撤销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资格,撤掉了《文汇报》社长兼总编的职务,行政级别也从八级降到了十四级,但被安排列席了这次大会并发言。他开首就说:“我是一个还在改造中的右派分子,这次有机会参加会议,既感激,又悔恨。”随后说明“现在,请允许我把一年多来党如何千方百计教育和挽救我,以及我一年多来思想上的变化经过,简单地向大会汇报”。在发言中,他提到之前参加的一些活动:前一年10月起在民盟市委两个多月集中学习、当年4月底聆听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的报告、7月中加入江苏参观团到农村了解大跃进形势、9月中起到上海郊区颛桥乡劳动五十多天,等等。

评分

此书与《通鉴》、《续通鉴》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编年史的序列。此前的陈鹤《明纪》、《通鉴纲目三编》都十分简略,《明实录》、《国榷》等书,史料丰富,而不便于观览阅读,《明通鉴》却妙得其中,继承了《通鉴》的传统。惟文章稍嫌板滞,与《明朝那些事儿》等现代人所写的通俗史书相比,虽然多了史家的严谨,但人性的关怀却显得颇为不足。寻行数句,栉次考索之间,多正统天命之辩,于重大决策之历程颇少描绘,对政治也缺乏深入刻骨之分析,流于肤泛的诏诰辞令的汇编。   然此系中国古代史籍之通病,不独此书为然。。作者并非缺乏史识,他曾著有《中西纪事》,对当时的世界大势还比较了解,但执笔续作通鉴,似乎不知不觉间受了官修史书风格的影响。      此书之优点,在此书与《通鉴》、《续通鉴》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编年史的序列。此前的陈鹤《明纪》、《通鉴纲目三编》都十分简略,《明实录》、《国榷》等书,史料丰富,而不便于观览阅读,《明通鉴》却妙得其中,继承了《通鉴》的传统。惟文章稍嫌板滞,与《明朝那些事儿》等现代人所写的通俗史书相比,虽然多了史家的严谨,但人性的关怀却显得颇为不足。寻行数句,栉次考索之间,多正统天命之辩,于重大决策之历程颇少描绘,对政治也缺乏深入刻骨之分析,流于肤泛的诏诰辞令的汇编。   然此系中国古代史籍之通病,不独此书为然。。作者并非缺乏史识,他曾著有《中西纪事》,对当时的世界大势还比较了解,但执笔续作通鉴,似乎不知不觉间受了官修史书风格的影响。      此书之优点,在于详略得当,事实丰富。文笔虽与《通鉴》大有差距,但较之《续通鉴》亦不遑多让。总之,夏夑诚《通鉴》之功臣也。于详略得当,事实丰富。文笔虽与《通鉴》大有差距,但较之《续通鉴》亦不遑多让。总之,夏夑诚《通鉴》之功臣也。

评分

这本书读后让我感想颇多,徐铸成1927年进入国闻通信社从事新闻工作,后在《大公报》任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桂林和上海版总编辑,系上海和香港《文汇报》主要创办人,先后任总主笔、总编辑和社长,是中国现代报业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参与者,亦是半个多世纪政海波澜中许多重要人物及活动的见证人。一生著述颇丰,撰写了大量新闻评论和通讯、游记和杂文,晚年除了撰有不少回忆新闻生涯中亲历亲闻的文字外,还从事传记文学创作,并致力于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兼任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教授,主持创办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对一些新闻理论问题和实践活动做了回顾和总结。先后在《大公报》、《文汇报》工作的徐铸成先生,在几十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由于生活颠沛和工作繁忙,他的日记时断时续。这些日记有的在早年的战乱流离中遗失,有的在政治运动中被查抄而未发还。这本《徐铸成日记》,就是从作者现存的日记中选取了1947年、1949 年、1951年、1957年、1958年、1965年、1966年这七个片段,参与、见证了国共内战、建国大业、朝鲜战争、中苏友好、“反右”运动、整理文史资料和“文革”初期等大事件,具有相当典型的历史代表性。日记原文均据作者手迹实录,不做删改。原文中涉及的人与事,整理者都在可能查找的范围内作了大量注释,使得本书的资料性和可读性都大大增强,极具史料价值,是读者走进20世纪中国、触摸历史时不可多得的读物。

评分

杂文的抨击 ,并未完了 ”。①延宕至新时期以

评分

蒋介石年谱(1887-1926)原由蒋介石的训蒙老师兼秘书毛思诚所撰,原题为《蒋公介石年谱初稿》,封面盖有“秘密”字样,是蒋介石亲自审定修改的“原稿秘本”。20世纪30年代以《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为名出版。蒋介石年谱(1887-1926)分为三编:第一编“韬晦时期”(1887年蒋介石出生至1923年12月);第二编“黄埔训练时期”(1924年1月至1925年12月);第三编“北伐开始时期”(1926年1-12月)。蒋介石年谱(1887-1926)根据“原稿秘本”编辑校订,为保持史料原貌,均按原稿照录。对原稿记述上存在的问题,相信读者自有明鉴。蒋介石年谱(1887-1926)原由蒋介石的训蒙老师兼秘书毛思诚所撰,原题为《蒋公介石年谱初稿》,封面盖有“秘密”字样,是蒋介石亲自审定修改的“原稿秘本”。20世纪30年代以《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为名出版。蒋介石年谱(1887-1926)分为三编:第一编“韬晦时期”(1887年蒋介石出生至1923年12月);第二编“黄埔训练时期”(1924年1月至1925年12月);第三编“北伐开始时期”(1926年1-12月)。蒋介石年谱(1887-1926)根据“原稿秘本”编辑校订,为保持史料原貌,均按原稿照录。对原稿记述上存在的问题,相信读者自有明鉴。蒋介石年谱(1887-1926)原由蒋介石的训蒙老师兼秘书毛思诚所撰,原题为《蒋公介石年谱初稿》,封面盖有“秘密”字样,是蒋介石亲自审定修改的“原稿秘本”。20世纪30年代以《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为名出版。蒋介石年谱(1887-1926)分为三编:第一编“韬晦时期”(1887年蒋介石出生至1923年12月);第二编“黄埔训练时期”(1924年1月至1925年12月);第三编“北伐开始时期”(1926年1-12月)。蒋介石年谱(1887-1926)根据“原稿秘本”编辑校订,为保持史料原貌,均按原稿照录。对原稿记述上存在的问题,相信读者自有明鉴。蒋介石年谱(1887-1926)原由蒋介石的训蒙老师兼秘书毛思诚所撰,原题为《蒋公介石年谱初稿》,封面盖有“秘密”字样,是蒋介石亲自审定修改的“原稿秘本”。20世纪30年代以《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为名出版。蒋介石年谱(1887-1926)分为三编:第一编“韬晦时期”(1887年蒋介石出生至1923年12月);第二编“黄埔训练时期”(1924年1月至1925年12月);第三编“北伐开始时期”(1926年1-12月)。蒋介石年谱(1887-1926)根据“原稿秘本”编辑校订,为保持史料原貌,均按原稿照录。对原稿记述上存在的问题,相信读者自有明鉴。蒋介石年谱(1887-1926)原由蒋介石的训蒙老师兼秘书毛思诚所撰,原题为《蒋公介石年谱初稿》,封面盖有“秘密”字样,是蒋介石亲自审定修改的“原稿秘本”。20世纪30年代以《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为名出版。蒋介石年谱(1887-1926)分为三编:第一编“韬晦时期”(1887年蒋介石出生至1923年12月);第二编“黄埔训练时期”(1924年1月至1925年12月);第三编“北伐开始时期”(1926年1-12月)。蒋介石年谱(1887-1926)根据“原稿秘本”编辑校订,为保持史料原貌,均按原稿照录。对原稿记述上存在的问题,相信读者自有明鉴。

评分

评分

徐是一位不可不关注的人物,近来颇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