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庸先生新修定本。
  ★ 精心编校。
  ★ 精美装帧,特色印刷,富有历史感和艺术性。
《雪山飞狐(本书附《白马啸西风》、《鸳鸯刀》)》一书讲述的是闯王李自成四大侍卫胡、苗、范、田后人和闯王军刀的故事。当年闯王兵败九宫山,将藏有复国宝藏的闯王军刀交给四大侍卫之首胡侍卫保管,苗、范、田三位误以为他卖主求荣,将其杀死。百余年来,四家后人不断寻仇和寻宝,却无一能得善终。豪气干云的胡一刀之子“雪山飞狐”胡斐,淡然面对惊世宝藏,只想与意中人苗若兰长相厮守,却又被逼与她的父亲金面佛苗人凤展开生死搏斗,故事结尾留下了巨大的悬念。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一九二四年生。曾任报社记者、编辑,电影公司编剧、导演等。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创办《明报》机构,出版报纸、杂志及书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后撰写武侠小说十五部,广受当代读者欢迎,并兴起海内外金学研究风气。
  曾获颁众多荣衔,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章、英国政府O.B.E勋衔及法国“艺术与文学高级骑士”勋章和“骑士勋位”荣誉勋章,剑桥大学、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北京大学、日本创价大学、台北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名誉教授,并任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兼任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等公职。
  其《金庸作品集》分由香港、广州、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四地出版,有英、法、意大利、希腊、日、韩、泰、越、印尼等多种译文。
  “他把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通俗了,所以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入门书来读。”
  ——著名学者陈平原
  “有一本武侠小说帮了我;金庸的《笑傲江湖》。我喜欢书中英雄的处世方式。”
  ——姚明
  “金庸武侠小说包涵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
  “金庸小说为万千读者争赞,笔触有千军万马之力。”
  ——著名学者余英时
雪山飞狐
鸳鸯刀
白马啸西风
  嗖的一声,一支羽箭从东边山坳后射了出来,呜呜声响,划过长空,穿入一头飞雁颈中。大雁带着羽箭在空中打了几个筋斗,落在雪地。
  西首数十丈外,四骑马踏着皑皑白雪,奔驰正急。马上乘客听得箭声,不约而同的一齐勒马。四匹马都是身高肥膘的良驹,一受羁勒,立时止步。乘者骑术既精,牲口也都久经训练,这一勒马,显得鞍上胯下,相得益彰。四人眼见大雁中箭跌下,心中都喝一声彩,要瞧那发箭的是何等样人物。等了半晌,山坳中始终无人出来,却听得一阵马蹄声响,射箭之人竟自走了。四个乘客中一个身材瘦长、神色剽悍的老者微微皱眉,纵马奔向山坳,其余三人跟着过去。转过山边,只见前面里许外五骑马奔驰正急,铁蹄溅雪,银鬣乘风,眼见已追赶不上。那老者一摆手。说道:“殷师兄,这可有点儿邪门。”
  那“殷师兄”也是个老者,身形微胖,留着两撇髭须,身披貂皮外套,气派是个富商模样,听那瘦长老者如此说,点了点头,勒马回到大雁之旁,马鞭挥出,啪的一声,抽向雪地,待得马鞭提起,鞭梢已将大雁卷了上来,他左手拿着箭杆一看,失声叫道:“啊!”
  三人听到叫声,一齐纵马驰近。那“殷师兄”连雁带箭向那老者掷去,叫道:“阮师兄,请看!”瘦长老者伸左手一抄,接了过来,一看羽箭,大叫:“在这里了,快追!”勒转马头,当先追了下去。这茫茫山坡上一片白雪,四下并无行人,追踪最是容易不过。其余二人都是壮年,一个身高膀阔、坐在一匹高头大马之上。更是显得威武;另一个中等身材,脸色青白,一个鼻子却冻得通红。四人齐声唿哨,四匹马喷气成雾,忽喇喇放蹄赶去。
  这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这日子在江南早已繁花如锦,在这关外长白山下的苦寒之地,却是积雪初融,浑没春日气象。东方红日甫从山后升起,淡黄的阳光照在身上,殊无暖意。
  山中虽冷,但四名乘者纵马急驰之下,不久人人头上冒汗。
  那高身材的男子将外氅脱了下来,放在鞍头。他身穿青绸面皮袍,腰悬长剑,眉头深锁,满脸怒容,眼中竟似要喷出火来,不住价的催马狂奔。
  这人是辽东天龙门北宗新接任的掌门人“腾龙剑”曹云奇。天龙门掌剑双绝,他所学都已颇有所成。白脸汉子是他师弟“回龙剑”周云阳。高瘦老者是他们师叔“七星手”阮士中,在天龙北宗算得是第一高手。那富商模样的老者则是天龙门南宗的掌门人“威震天南”殷吉,此次之事与天龙门南北两宗俱有重大干系,是以他千里迢迢,远来关外。四人胯下所乘都是关外良马,脚程极快,一口气奔出七八里后,前面五乘马已相距不远。曹云奇高声叫道:“喂,相好的,停步!”那五人全不理会,反而纵马奔得更快。曹云奇厉声喝道:“再不停步,莫怪我们无礼了!”
  只听得前面一人舌头打滚,嘟的一声,勒马转身,其余四人却仍是继续奔驰。曹云奇一马当先,但见那人弯弓搭箭,箭尖指向他的胸口。曹云奇艺高人胆大,竟不将他利箭放在心上,扬鞭大呼:“喂,是陶世兄么?”
  那人面目英俊,双眉斜飞,二十三四岁年纪,一身劲装结束,听得曹云奇叫声,纵声大笑,叫道:“看箭!”嗖嗖嗖连响,三支羽箭分上中下三路连珠射到。
  曹云奇没料到他三箭来得如此迅捷,心中微微一惊,马鞭疾甩出去,打掉了上路与中路射来的两箭,接着一提马缰,那马向上一跃,第三支箭贴着马肚子从四腿间穿了过去,相差只是数寸。那青年哈哈一笑,拨转马头,向前便跑。曹云奇铁青着脸,纵马欲赶。阮士中叫道:“云奇,沉住了气,不怕他飞上天去。”纵身下马,拾起雪地里的三支羽箭,果然与适才射雁的一般无异。殷吉沉着脸哼了一声,说道:“果真是这小子!”曹云奇道:“等一下师妹,瞧她更有什么话说?”
  四人候了一顿饭功夫,不听得来路上有马蹄声响。曹云奇焦躁起来,道:“我瞧瞧去!”拍马赶回。阮士中望着他的背影,叹了一口气,说道:“也真难怪得他。”殷吉道:“阮师兄,你说什么?”阮士中摇了摇头,却不答话。
  曹云奇奔出数里,只见一匹灰马空身站在雪地里,一个白衣女郎一足跪在地下,似在雪中寻找什么。曹云奇叫道: “师妹,什么事?”
  那女郎不答,忽然站直身子,手中拿着一根黄澄澄之物,在日光下闪闪发光。曹云奇走近身去,接了过来,见是一支黄金铸成的小笔,长约三寸,笔尖锋利,打造得甚是精致,笔杆上刻着一个小小的“安”字。这支金笔看来既是玩物,却也可作暗器之用,不禁微微皱眉,说道:“哪里来的?”那女郎道:“你们走后,我随后跟来,奔到这里,忽然有一乘马从后追来,那马好快,只一会儿就从我身旁掠过。马上乘客手一扬,抛来了这支小笔,将我……将我……”说到这里,忽然脸上晕红,嗫嚅着说不下去了。
  曹云奇凝望着她,只见她凝脂般的雪肤之下,隐隐透出一层胭脂之色,双睫微垂,一股女儿羞态,娇艳无伦,不由得胸中一荡,随即疑云大起,问道:“你可知咱们追的是谁?”那女郎道:“谁啊?”曹云奇冷冷的道:“哼,你当真不知?”那女郎抬起头来,道:“我怎会知道?”曹云奇道:“是你的心上人。”那女郎冲口而道:“陶子安?”这话一出口,登时满脸红晕。曹云奇眉间有如罩上了一层黑云,叫道:“我一说是你的心上人,你就接口说陶子安!”
  那女郎听他这么说,脸上更加红了,泪水在一双明澄清澈的眼中滚来滚去,顿足叫道:“他……他……”曹云奇道:“他……他怎么?”  那女郎道:“他是我没过门的丈夫,自然是我心上人。”曹云奇大怒,刷的一声,拔出长剑。那女郎反而走上一步,叫道:“你有种就将我杀了。”曹云奇咬着牙齿,望着她微微抬起的脸,心中柔情顿起,叫道:“罢啦,罢啦!”回手一剑,猛往自己心口扎去。
  那女郎出手好快,反手拔剑,回臂疾格,当的一声,双剑相交,迸出了数星火花。曹云奇恨恨的道:“你既已不将我放在心上,何必又让我在这世上多受苦楚?”那女郎缓缓还剑入鞘,低声道:“你早知道,是爹爹将我许配给他,难道是我自己作的主么?”曹云奇双眉一扬,说道:“我愿跟你浪迹天涯,在荒岛深山之中隐居厮守,你怎又不肯?”那女郎叹了一口气道:“师哥,我知道你对我一片痴心,我又不是傻子,怎
  能不念着你的好处。可是你执掌我天龙北宗门户,若是做出这等事来,天龙门声名扫地,在江湖上颜面何存?”曹云奇大声叫道:“我就是为你粉身碎骨,也是甘愿。天塌下来我也不理,管他什么掌门不掌门。”那女郎微微一笑,轻轻握住他手,说道:“师哥,我就是不爱你这个霹雳火爆、不顾一切的脾气呢。”
  ……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我最看重的是故事的节奏感和悬念的设置。一个好的故事必须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让人欲罢不能,哪怕是深夜也舍不得放下书卷。金庸先生的叙事功力炉火纯青,他总能在不经意间埋下伏笔,层层递进,将读者引入一个又一个谜团之中。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感,是阅读体验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他擅长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酝酿着巨大的冲突,让情节的张力始终保持在一个高水准线上。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保证了阅读过程中的流畅性和满足感,让人完全沉浸其中,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只专注于跟随人物的命运跌宕起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纸张的触感细腻,油墨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墨香,翻阅起来,那种实体书独有的仪式感扑面而来。特别是考虑到这是“朗声新修版”,我对其中文字排版的用心程度给予高度赞扬。字体选择恰到好处,大小适中,间距疏朗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对于金庸先生的经典作品,每一次重温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而好的版本能极大地提升这种体验。内页的插图或设计元素,虽然我没有看到具体内容,但单凭对这个系列的整体印象,我相信他们一定在细节上做足了功夫,力求还原金庸武侠世界的磅礴气势与细腻情感。这样的实体书,不仅仅是阅读工具,更像是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每次路过都能感受到那种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对于有收藏爱好的武侠迷来说,这样的精心制作绝对是物有所值。
评分这部作品集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的运用,也常常让我感到震撼。金庸先生总能将真实的史料和虚构的武侠传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作品的骨架坚实而有厚重感。读者在享受武侠故事的同时,也能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斗争乃至风土人情有一个侧面的了解和兴趣的激发。这种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结合,使得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消遣读物。它像是一扇通往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侧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这种将文学想象力建立在坚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的做法,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成为跨越时代的经典。
评分我一直对金庸先生笔下那种快意恩仇、恩怨情仇的叙事结构着迷不已。他的故事,往往不是简单的善恶对立,而是牵扯着家国大义、江湖道义与个人情仇的复杂纠葛。我特别欣赏那种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命运的挣扎与选择,人物的成长轨迹往往伴随着无数的试炼与牺牲。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武功、他们的心性、他们之间的爱恨,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与他们一同经历刀光剑影与爱别离苦。这种深度的刻画,使得故事经久不衰,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感悟。那种对传统文化中侠义精神的诠释和升华,更是让人在热血沸腾之余,思考何为真正的“侠”。这种对复杂人性的挖掘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支撑我不断重温这些经典的重要原因。
评分阅读武侠小说,最核心的魅力之一无疑是那些光怪陆离、令人神往的武功招式和修炼体系。虽然我不能具体描述此书中的武功细节,但金庸先生在构建他的武学世界时,那种严谨的逻辑性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总是令人拍案叫绝。不同的门派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武学精髓,从至刚至柔到阴阳调和,每一种武功似乎都代表着一种人生哲学。我喜欢那种修炼武功不仅仅是力量的增长,更是心性的磨砺过程。每一次对武功的阐释,都仿佛在探讨人性的边界和潜能的极限。这种将武术与哲学、美学紧密结合的叙事手法,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让“武侠”上升到了更高的文学层面,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打斗描写。
评分自由购买!
评分还不错,挺好的,价格便宜!
评分金庸的书基本都齐了,就差这本,可惜就是与已经买的不是一个版本,不然就更好了。
评分雪山飞狐,白马啸西风,鸳鸯刀
评分送货速度快,价格比书店便宜,京东更有会员每月领券,大赞!
评分收藏好久,终于降价了,就尽量给孩子凑齐吧
评分速度快
评分给家人买的,大家用后都说好!!!!!
评分包装很好,跟书店的一样。里面没有破损,儿子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