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琐谈

药性琐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江海涛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药
  • 药理学
  • 传统医学
  • 养生
  • 本草
  • 药物学
  • 中医养生
  • 健康
  • 药性
  • 医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73138
商品编码:11266116517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江海涛 编著 定  价:29.5 出 版 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页  数:249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4673138 上篇药性感悟
从张锡纯用黄芪得到的启示/003
黄芪与表证/005
人参与表证/008
桔梗与载药上行/009
茯苓与猪苓/011
地黄/014
玄参/018
何首乌/019
泽泻/022
石菖蒲/025
补气药物与阴火/026
小议补肾药物/028
麦冬/029
天麻与息风/032
桑白皮与升降/034
杏仁与麻子仁/035
白术/038
半夏/041
半夏与射干的区别/044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目前靠前中药类书籍均以介绍性味、功用、案例等形式为主。本书独辟蹊径,以独特的陈述手法,夹叙夹议,通过对每味药物的性味分析及药性思考,深入探讨药物的性味和使用。全书叙述手法生动,让读者阅读全无乏味之感,对百余味药物都做比较详细的药性分析,每味药物都理出一条主线。本书内容广博、生动、学术性强,将本草类图书新风尚,适合广大中医药界人士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药性琐谈》简介: 这是一部融汇古今、贯通中西,探究人体精微奥秘与自然万物运行规律的著作。它并非专注于某一学科的深耕细作,而是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审视生命现象、物质构成以及能量转化之间的微妙联系,旨在揭示隐藏在日常表象之下的深刻道理。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读者穿越认知边界,体验一场关于物质、生命与宇宙的奇妙旅程。 第一章:物质的低语——从原子到宇宙的宏观视野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一同潜入物质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原子。但我们不会止步于教科书式的原子模型,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下进行审视。原子并非独立存在的粒子,而是遵循着特定的物理规律,在能量的驱动下进行着永不停歇的运动与交互。我们将探讨原子核的稳定与衰变,这对元素的转化和能量的释放有着怎样的影响。从氢的燃烧到铀的裂变,微观粒子世界的剧烈变化,如何驱动着宏观宇宙的演化,例如恒星的诞生与死亡,以及元素如何在宇宙的熔炉中被锻造。 更进一步,我们将目光投向宏观世界。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到浩瀚无垠的星系,宇宙的尺度令人震撼。本书将尝试解析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从大爆炸的余晖到暗物质、暗能量的神秘存在,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仍有许多未知。我们将探讨引力如何塑造星系,黑洞又隐藏着怎样的时空奥秘。同时,我们也会反思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认识到我们自身也是宇宙物质的一部分,与星辰大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章:生命的脉搏——从细胞到生态的生命之歌 本章将聚焦于生命的奥秘。我们从最基本的生命单位——细胞开始。细胞并非简单的“小房子”,而是精密的化学工厂,内部发生着无数复杂的生化反应,如能量的产生(ATP合成)、信息的传递(DNA复制与转录)、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我们将深入了解细胞膜的通透性,它如何调控物质进出,又如何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细胞的生长、分裂与死亡,是生命得以延续和演化的基础。 当细胞汇聚成组织、器官,并最终构成完整的生命体时,生命的复杂度呈几何级数增长。我们将探讨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如呼吸系统如何获取能量,循环系统如何输送养分,神经系统如何感知与响应外界变化。我们还将触及免疫系统的精妙防御机制,以及内分泌系统如何通过激素调节身体的各项机能。 本书并非仅仅局限于个体生命的研究,更将视角拓展至生态系统。每一个生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其他生物以及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生命网络。我们将探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能量流动,以及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从微观的细菌分解,到宏观的森林生态,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将反思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 第三章:能量的低语——从热力学到生命活动的能量转换 能量是驱动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动力。本章将从物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能量的本质和转化规律。我们将从经典的热力学定律出发,理解能量守恒和能量耗散的原理。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揭示了能量转化的不可逆性,以及熵增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宇宙会走向无序,以及生命体如何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自身的有序状态。 我们将探讨各种能量形式,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例如,太阳光能如何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生物体如何通过呼吸作用将化学能转化为ATP,以驱动生命活动。我们还将触及能量在不同尺度上的表现,从宏观的发电厂产生电能,到微观的化学反应释放能量。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重点分析能量在生命活动中的核心作用。生命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系统。我们将深入剖析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关键的能量代谢过程,理解这些过程如何为生命的生长、运动、繁殖以及维持体内环境稳定提供动力。同时,我们也会探讨能量的获取、储存与分配,以及生命体如何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能量的利用效率。 第四章:信息的传递——从基因到行为的信息编码与解码 信息是生命得以延续和演化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本章将从信息论和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信息在不同尺度上的编码、传递和解读。我们将从DNA开始,理解基因如何作为生命的蓝图,储存着遗传信息。DNA的双螺旋结构,其碱基配对的规则,是如何确保信息的精确复制和传递。我们将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即DNA信息如何转化为RNA,并最终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又执行着生命体的各种功能。 信息的传递不仅仅局限于基因层面,还体现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体与环境之间。我们将探讨信号分子的作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它们如何充当信使,在生物体内传递信息,协调各种生理活动。例如,神经冲动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完成信息的快速传播;激素又如何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调控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过程。 更进一步,我们将探讨生物体的学习与记忆机制。生命体如何通过感知和经验,获取信息,并将其储存起来,以便在未来的行为中加以利用。我们将触及大脑的神经网络,以及突触的可塑性,这些都是信息处理和存储的物质基础。本书还会探讨更广泛的信息传递现象,例如动物之间的交流方式(声音、气味、姿态等),以及植物如何感知环境并做出适应性反应。 第五章:互联的体系——从微观粒子到宏观系统的耦合与协调 本章将整合前几章的论述,强调宇宙万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从微观的粒子相互作用,到宏观的生态系统平衡,再到人类社会的运行,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并展现出一定的协调性。 我们将以“耦合”和“协调”为核心概念,探讨不同层级系统之间的联系。例如,微观粒子的电磁相互作用,是如何形成原子,原子如何结合成分子,分子如何构成物质,物质又如何在宏观世界中表现出各种性质。我们将探讨“涌现”现象,即当简单单元组合成复杂系统时,会产生新的、不可预测的性质。例如,水的性质(流动性、表面张力等)并非来自于单个水分子,而是来自于大量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书将进一步深入到生命与环境的耦合。生物体的进化,并非偶然,而是对环境压力的选择性回应。我们将探讨共生关系,如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互利共赢,以及寄生关系,它们都反映了生命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同时,我们也将审视环境变化如何影响生命体的生存和演化,例如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把目光投向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运行,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我们将尝试用更广阔的视角,理解这些不同社会子系统之间的耦合与协调。例如,科技发展如何影响经济模式,经济发展又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本书鼓励读者以一种更加整体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认识到每一个细微的改变,都可能对整个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药性琐谈》旨在打破学科壁垒,用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视角,引导读者去探索科学的深度与广度。它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未知的好奇心,培养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并最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身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药性琐谈》,与其说是一本关于药性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观察”和“体悟”的书。作者的文笔不算华丽,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种沉静和内敛的智慧。他不会去炫耀他知道多少,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匠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去讲述那些他深耕多年的学问。我特别欣赏他对待每一个“琐事”的认真态度,哪怕是对一种最普通的食材,他也能挖掘出其不为人知的药用价值,并且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解释清楚。比如,书中有一段关于“ Garlic”的讨论,它不仅仅是厨房里的调味品,作者从它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讲到它对心血管健康的益处,再到它在民间偏方中的应用,让你不禁感叹,原来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东西,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能量。书中的一些篇章,他还会穿插一些他个人的行医经历,那些鲜活的案例,让药理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变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充满了人情味。读这本书,你会感觉到一种很强的“连接感”,仿佛作者就在你身边,和你分享他的心得,他的思考,他的经验。

评分

这本《药性琐谈》我翻了有一段时间了,怎么说呢,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某个老中医的案头书,随手记下的零散思绪,但里面却藏着不少宝贝。起初我被这个书名吸引,以为是那种系统介绍各种药材药理的书,但拿到手才发现,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有趣。作者仿佛没有固定的章节划分,而是信手拈来,从某种常见草药的炮制方法,聊到一种罕见病症的古法治疗,再到某味药材在不同古籍中的记载差异。有时候,他会突然插入一段关于药材产地气候对药效影响的讨论,有时又会深入挖掘某种食材的药用价值,比如我们平时吃的姜,它在书里就被剖析得淋漓尽致,不单单是驱寒,还有健脾、止呕等多种功效,甚至连生姜和干姜的侧重点都被详细区分。我特别喜欢他那种旁征博引的写法,一会儿引用《本草纲目》,一会儿又翻出一些我从未听过的古籍,让人感觉仿佛穿越了时空,和古人在药房里一起切磋。虽然有时读起来需要点耐心,因为里面涉及的古代计量单位和一些专业术语需要查阅,但那种探索未知、寻根溯源的乐趣,是单纯的科普读物难以比拟的。它没有给我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它在我脑海里播下了无数的种子,让我对身边那些寻常事物,有了更深一层的好奇和敬畏。

评分

刚拿到《药性琐谈》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无数关于中医的画面:那些穿着白大褂、一丝不苟的医生,那些充满神秘感的药柜,还有那些冒着热气的汤药。然而,翻开书页,我发现它更像是一场温和的对话,或者说,是作者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对着窗外的落叶,娓娓道来的故事。他没有急于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也没有试图把你变成一个专业的药师。相反,他更像是在分享他多年来在行医和学习过程中,那些零散的、闪光的思考。比如说,他会花一整页的篇幅,去追溯一种名为“白术”的药材,在不同朝代的称谓和鉴别方法,从它的形态,到它的气味,再到它的生长环境,仿佛一位考古学家在细细描摹一段尘封的历史。还有一些章节,他会从某个病人的故事切入,然后引申出某种药物的独特疗效,这种叙事性的展开,让原本枯燥的药理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欣赏他对于“辨证施治”的精辟解读,他并非简单地罗列药方的组合,而是强调了根据个体情况,灵活运用药物的重要性。有时候,我会觉得作者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用他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养,为我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的新视角,让我明白,即使是最微小的草药,也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智慧。

评分

《药性琐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散”却不“乱”。它没有那种严谨的学术体例,章节之间跳跃性很大,有时候你刚从一种草药的讨论中出来,下一秒可能又被引到另一种食材的食疗价值上。但正是这种“散”,却让它充满了生命力。作者似乎并没有刻意去构建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而是像一位自然观察者,将他所看到、所听到、所思考的,一股脑地倾倒出来。他对待药物的态度,就像对待大自然的孩子,充满了尊重和好奇。我记得有一章,他专门讨论了“蜂蜜”的多种功效,从它润肺止咳,到它外用疗伤,再到它作为天然的能量补充剂,每一项都被他分析得头头是道,而且还结合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民间经验。这种“杂糅”的写作方式,反而让阅读体验更加轻松有趣,不会让人感到枯燥和疲惫。你可以在任何一个碎片化的时间里,翻开它,读上一两页,都能有所收获。它像一本生活百科,让你在不经意间,学到很多关于健康、关于食物、关于自然的小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往往是那些大部头著作里,被忽略或者简化了的部分。

评分

说实话,《药性琐谈》这本书,读起来确实有点“费劲”,但这种“费劲”恰恰是我觉得它宝贵的地方。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快餐式的知识读物,一目了然,读完也就忘了。这本书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陈年老酒,你需要花时间和心思去体会它其中的醇厚。作者在很多地方,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抛出了很多问题,引人深思。比如,他会对比两种性质相似但功效略有差异的药材,然后深入分析其内在联系和细微区别,让你不得不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这种探索式的写作风格,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我记得有一次,他详细阐述了“附子”这种药物的复杂性,从它极强的毒性,到它在某些关键时刻又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中间涉及了大量的炮制方法和用药禁忌,读完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为何古人在使用它时,会如此谨慎。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传统医学的敬畏之心,在书中随处可见。它没有给我一套现成的“说明书”,而是教会了我如何去“辨别”和“思考”,如何从看似平淡的药材中,挖掘出它背后蕴含的独特价值,这种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