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余祖坤编
出 版 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 - 10
装 订:硬精装
开 本:32开
I S B N:9787550618800
内容简介
《历代文话续编(套装全3册)》收录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文话共计二十七种。这些著作,或融会前代理论,或批判前人陈说,具有鲜明的总结性、反思性和创新性。如叶燮《汪文摘谬》选取汪琬的十篇文章,逐段评论,对于古代文章的文本分析很有示范意义;王又朴《史记七篇读法》对《史记》义法的剖析,细致入微,新颖独到;王葆心《经义策论要法》对经义、策、论三种文类的作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总结;吴铤《文翼》、孙学濂《文章二论》对桐城义法说的继承与反思,以及对散体文和骈体文作法的系统总结,不囿陈说,见解独到;高步瀛《文章源流》论述古代文章的体制与源流,考论结合,言必有据,对于文体学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郭象升《五朝古文类案叙例》、《文学研究法》对历代文章创作以及选本优劣的评论,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对古代文章学、尤其是文体学和文章分类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为一名曾经在文学研究领域摸索过的人,我深知搜集、整理、辨析古代文献工作的艰辛。《历代文话续编》能够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绝非易事。这背后,必定凝结了编纂者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心血。我从书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敬意。尤其是其中对于一些被埋没或被低估的文人及其论述的挖掘,更是体现了编纂者广博的学识和独到的眼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更多学者和文学爱好者进行研究和学习的有力工具,也能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评分终于等来了《历代文话续编》!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深厚感情的读者,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一直认为,文话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它以随笔、札记的形式,记录了历代文人对诗文创作、批评、鉴赏的真切体会和深刻见解。前几册《历代文话》早已是我案头常备,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感受到古人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火花。这次的续编,我满怀期待,希望它能延续前作的优秀传统,为我们呈现更多珍贵的文学史料和精辟的文学评论。 全三册的精装本,光是拿到手中就觉得沉甸甸的,充满分量。我特别喜欢这种厚实的纸质和考究的装帧,拿在手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翻开第一册,里面关于诗词格律的讨论,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虽然现代人对格律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深入了解古人在创作时的严谨态度和匠心独运,对于我们理解诗词的韵味和意境至关重要。《历代文话续编》在这方面,显然做了大量的梳理和挖掘工作。我尤其欣赏其中对某些名篇的细致分析,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将之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境遇之中,进行多角度的解读,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学识和功力。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沉浸在古典文学世界的爱好者,我总觉得,那些散落在古籍中的零星论述,如同珍珠般等待着被串联起来。而《历代文话续编》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料堆砌,更是一种有体系、有深度的整理。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文话进行了区分和归类,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脉络。这一点对于想要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特别关注其中关于宋代文话的部分,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人辈出,文学批评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本书能否在这方面提供新的视角和更丰富的史料,我非常期待。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位业余的古文爱好者来说,想要真正理解古人的文学思想,往往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和文献检索。《历代文话续编》的出现,无疑大大降低了这种门槛。它将分散的、不易得见的文话精华汇集一堂,并且配以了必要的注释和引证,使得阅读过程更为顺畅。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师承”和“化用”的讨论,这不仅是文学创作的规律,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传承、发扬光大的精神。我曾对某些古代名篇的灵感来源感到好奇,而这本书中的考证和分析,往往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评分阅读《历代文话续编》的过程,就像是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常常在读到某些精彩的论述时,仿佛能看到作者当时伏案疾书、笔耕不辍的身影。书中对于文学创作的“神韵”、“气度”、“意象”等概念的探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认为,这些抽象的文学术语,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未免显得空洞。但《历代文话续编》通过大量具体的例证和生动的分析,将这些概念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尤其是一些关于如何“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作技巧的讨论,对我个人的写作也大有裨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