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餘祖坤編
齣 版 社:鳳凰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3 - 10
裝 訂:硬精裝
開 本:32開
I S B N:9787550618800
內容簡介
《曆代文話續編(套裝全3冊)》收錄明清和民國時期的文話共計二十七種。這些著作,或融會前代理論,或批判前人陳說,具有鮮明的總結性、反思性和創新性。如葉燮《汪文摘謬》選取汪琬的十篇文章,逐段評論,對於古代文章的文本分析很有示範意義;王又樸《史記七篇讀法》對《史記》義法的剖析,細緻入微,新穎獨到;王葆心《經義策論要法》對經義、策、論三種文類的作法進行瞭深入的理論總結;吳鋌《文翼》、孫學濂《文章二論》對桐城義法說的繼承與反思,以及對散體文和駢體文作法的係統總結,不囿陳說,見解獨到;高步瀛《文章源流》論述古代文章的體製與源流,考論結閤,言必有據,對於文體學研究具有很高的藉鑒意義;郭象升《五朝古文類案敘例》、《文學研究法》對曆代文章創作以及選本優劣的評論,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對古代文章學、尤其是文體學和文章分類學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閱讀《曆代文話續編》的過程,就像是在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常常在讀到某些精彩的論述時,仿佛能看到作者當時伏案疾書、筆耕不輟的身影。書中對於文學創作的“神韻”、“氣度”、“意象”等概念的探討,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認為,這些抽象的文學術語,如果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未免顯得空洞。但《曆代文話續編》通過大量具體的例證和生動的分析,將這些概念具象化,使得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尤其是一些關於如何“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創作技巧的討論,對我個人的寫作也大有裨益。
評分作為一名曾經在文學研究領域摸索過的人,我深知搜集、整理、辨析古代文獻工作的艱辛。《曆代文話續編》能夠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絕非易事。這背後,必定凝結瞭編纂者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心血。我從書中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對文化傳承的敬意。尤其是其中對於一些被埋沒或被低估的文人及其論述的挖掘,更是體現瞭編纂者廣博的學識和獨到的眼光。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更多學者和文學愛好者進行研究和學習的有力工具,也能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和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博大精深。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位業餘的古文愛好者來說,想要真正理解古人的文學思想,往往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識和文獻檢索。《曆代文話續編》的齣現,無疑大大降低瞭這種門檻。它將分散的、不易得見的文話精華匯集一堂,並且配以瞭必要的注釋和引證,使得閱讀過程更為順暢。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師承”和“化用”的討論,這不僅是文學創作的規律,也摺射齣中國傳統文化中尊重傳承、發揚光大的精神。我曾對某些古代名篇的靈感來源感到好奇,而這本書中的考證和分析,往往能給齣令人信服的答案。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沉浸在古典文學世界的愛好者,我總覺得,那些散落在古籍中的零星論述,如同珍珠般等待著被串聯起來。而《曆代文話續編》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資料堆砌,更是一種有體係、有深度的整理。我注意到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文話進行瞭區分和歸類,使得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文學批評思想的發展脈絡。這一點對於想要係統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我特彆關注其中關於宋代文話的部分,宋代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輝煌的時期,文人輩齣,文學批評也達到瞭新的高度。這本書能否在這方麵提供新的視角和更豐富的史料,我非常期待。
評分終於等來瞭《曆代文話續編》!作為一名對中國古典文學有著深厚感情的讀者,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振奮人心的消息。我一直認為,文話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重要形式,它以隨筆、劄記的形式,記錄瞭曆代文人對詩文創作、批評、鑒賞的真切體會和深刻見解。前幾冊《曆代文話》早已是我案頭常備,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感受到古人那些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思想火花。這次的續編,我滿懷期待,希望它能延續前作的優秀傳統,為我們呈現更多珍貴的文學史料和精闢的文學評論。 全三冊的精裝本,光是拿到手中就覺得沉甸甸的,充滿分量。我特彆喜歡這種厚實的紙質和考究的裝幀,拿在手裏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翻開第一冊,裏麵關於詩詞格律的討論,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覺得,雖然現代人對格律的看法不盡相同,但深入瞭解古人在創作時的嚴謹態度和匠心獨運,對於我們理解詩詞的韻味和意境至關重要。《曆代文話續編》在這方麵,顯然做瞭大量的梳理和挖掘工作。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某些名篇的細緻分析,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將之置於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境遇之中,進行多角度的解讀,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學識和功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