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功率理论与电能质量治理
原价:58.00元
作者:(波兰)本尼塞克,(波兰)巴斯科,陶顺,罗超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111442301
字数:247000
页码:1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电能质量的基本问题,尤其专注于有源补偿和基于DSP的控制算法,分章节讨论了如下内容:
①功率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②有源补偿器DSP控制算法的运行原理,引入了很多算例和实验室研究结果;
③控制算法的主要应用范围和对实践方案的建议。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序
作者清单
第1章 概述
1.1 电力系统的构成与基本问题
1.2 电能质量治理的必要性
1.2.1 电能质量问题
1.3 电能质量的治理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章 功率控制原理
2.1 功率理论
2.1.1 传统功率理论评述
2.1.2 Budeanu理论
2.1.3 Fryze理论
2.1.4 Shepherd&Zakikhani;理论
2.1.5 Kusters&Moore;
2.1.6 Czarnecki 理论
2.1.7 优化理论
2.2 瞬时功率理论
2.2.1 pq 理论
2.2.2 改进的pq理论
2.2.3 同步参考坐标变换理论
2.3 基于正交分量的功率理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功率理论在有源补偿控制中的应用
3.1 有源补偿的控制策略
3.1.1 基于Fryze理论的控制策略
3.1.2 基于Budeanu 理论的控制策略
3.1.3 基于Czarnecki理论的控制策略
3.1.4 基于瞬时pq理论的控制策略
3.1.5 基于改进的pq理论的控制策略
3.1.6 基于同步参考坐标变换理论的控制策略
3.2 直流电压的控制
3.3 基于DSP的控制策略实现及实验结果
3.3.1 数字信号控制器
3.3.2 控制策略性能分析
3.3.3 实验结果与性能对比
3.3.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4章 数字控制算法的实现
4.1 电力电子的数字控制电路
4.1.1 多速率数字控制电路
4.2 信号调理与采样
4.2.1 模拟信号采样速率
4.2.2 信号量化
4.2.3 最高信号频率和信号采集时间
4.2.4 多通道系统的采样
4.2.5 有效比特数
4.2.6 同步采样过程
4.3 数据信号处理器
4.3.1 TMS320F28335
4.3.2 SHARC DSP
4.4 数字控制器
4.4.1 并联有源滤波装置的数字控制器
4.4.2 APF的预测控制算法
4.4.3 基于滑动DFT的数字控制算法
4.4.4 滤波器组算法
4.4.5多速率APF的控制算法
参考文献
第5章 并联型有源补偿器的控制与应用
5.1 引言
5.2 基于平均功率法的有源电力补偿器
5.2.1 电压源型补偿器的功率平衡
5.2.2 电流模式下的功率平衡
5.2.3 电压模式下的功率平衡
5.2.4 混合模式下的功率平衡
5.3 研究结果
5.3.1 稳态仿真
5.3.2 暂态仿真
参考文献
第6章 串联有源补偿器的实际应用
6.1 引言
6.2 电压变动量的识别
6.3 串联电压补偿器
6.4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在行业内深耕多年的技术人员,我可以说,GB 50316-2000(2008版)已经成为我工作中的“圣经”。它不仅提供了权威的技术指导,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和设计。书中关于管道系统水力计算的章节,对我来说价值非凡。它提供了多种流体输送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并考虑了流速、压降、能量损耗等因素,这对于选择合适的管道直径、泵的选型以及确保流体输送效率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管道系统的强度和刚度计算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提供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和工程实例,这使得我们的设计更加科学和可靠。我曾在一次关键项目的设计中,正是依据书中提供的计算方法,成功地优化了管道系统的整体布局,显著降低了运行成本,并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工程设计宝典,它将复杂的工业管道设计问题,化繁为简,条理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管道系统布局和走向的原则性指导。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绘制管线,而是要充分考虑流体动力学、设备安装、检修便利性,甚至包括人员的通行空间。书中提到的“避免交叉布置”、“合理安排坡度”、“预留检修通道”等原则,在实际工程中都能够极大地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此外,书中对管道系统的热膨胀补偿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介绍了各种补偿器的类型、选型原则以及安装要求,这对于防止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管道应力和变形至关重要。我曾在一个高温高压的管道项目上,正是因为充分参考了书中关于热膨胀补偿的知识,才确保了整个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评分作为一名有多年行业经验的工程师,我可以说,GB 50316-2000(2008版)的出现,无疑是工业金属管道设计领域的一大里程碑。在我刚入行的时候,虽然也有相关的设计手册,但远不如这本书来得系统和完善。它就像一本武功秘籍,将原本分散的知识点一一串联起来,并且赋予了它们更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更严谨的实践指导。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材料选择的部分,详细列举了各种常用和特种金属材料的性能参数、适用范围以及防腐蚀措施,这对于我们在复杂工况下选择最合适的管道材料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寿命。书中对管道连接方式的论述也十分到位,从焊接、法兰连接到螺纹连接,都进行了详细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控制说明,并配以图示,极大地便利了现场施工人员的理解和操作。另外,对于管道系统中的应力分析和热膨胀补偿,该规范也提供了清晰的设计思路和计算方法,帮助我们有效避免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管道变形和破坏。这本书的发布,不仅提升了国内工业管道设计的整体水平,也为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可靠的实践依据。
评分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时,就被它严谨的逻辑和详尽的内容所震撼。它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而是充满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智慧。例如,书中关于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提供了多种流体输送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并考虑了流速、压降、能量损耗等因素,这对于选择合适的管道直径、泵的选型以及确保流体输送效率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管道系统的热膨胀补偿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介绍了各种补偿器的类型、选型原则以及安装要求,这对于防止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管道应力和变形至关重要。我曾参与过一个高温管道项目,正是因为充分借鉴了书中关于热膨胀补偿的知识,才使得整个系统运行稳定,未出现任何因热胀冷缩引起的问题。
评分对于所有在工业领域从事管道设计、施工、和运维的专业人士而言,GB 50316-2000(2008版)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经典之作。书中对于不同工业应用场景下的管道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指导,例如,化工、石油、电力、食品等行业,其对管道的材质、连接方式、以及安全防护的要求都有所侧重。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腐蚀防护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各种腐蚀的类型、机理,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材料选择、防腐涂层、阴极保护等,这对于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以及保障生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书中还对管道系统的检测和维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无损检测方法、定期检查周期等,这对于保障管道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每次翻阅都能有所收获。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书”。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管道系统接口和连接部分的细节。无论是焊接工艺的参数控制,还是法兰连接的密封面要求,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和明确的指导,这对于确保管道系统的密封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另外,书中还对管道系统的振动控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包括振动的来源、危害以及控制措施,例如,采用合适的支吊架、调整管道走向、安装隔振装置等,这对于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我曾参与过一个大型装置的管道设计,正是依靠书中提供的振动控制方法,才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困扰多年的振动问题。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行业的全貌。它并非那种“速成”的教材,而是需要静下心来,一点点去咀嚼和品味其中的奥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管道布置和走向的原则记忆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管道“画”出来,而是考虑到了流体动力学、热力学、以及设备安装和维护的便利性,甚至还包括了空间利用率和美观性。例如,书中提出的“避免死弯”、“合理设置坡度”、“预留检修空间”等原则,在实际工程中都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再者,对于管道的强度和刚度计算,书中提供的计算模型和方法,都经过了严格的理论推导和工程验证,使得我们的设计更加科学和可靠。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管道附件,如阀门、补偿器、过滤器等的设计选型原则,以及它们在管道系统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这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设计整个管道系统至关重要。可以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完善的思考框架和决策依据。
评分这是一部在工业金属管道设计领域堪称“圣经”级别的著作。在我进行项目设计时,它是我首先会翻阅的参考资料。书中关于管道应力分析的章节,是我认为最精华的部分之一。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应力分析方法,包括静应力、动应力、热应力等,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和软件应用指导。这对于保证管道系统在各种载荷作用下都不会发生变形或断裂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管道支吊架的设计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仅介绍了不同类型支吊架的结构特点和适用范围,还给出了详细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这对于确保管道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曾遇到过一个复杂管道系统,正是依据书中提供的应力分析方法和支吊架设计原则,才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振动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对于像我这样长期在工程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难以用言语来完全表达的。它就像一本“百科全书”,涵盖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中几乎所有的重要方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风险评估和安全设计的章节。它强调了在设计初期就应充分考虑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对于高危介质管道,需要采取特殊的防爆、防泄漏设计,以及设置紧急切断装置等。书中提供的安全设计指南,对于我们确保工程的本质安全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另外,书中对管道材料的腐蚀机理和防护措施的详细阐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了解不同介质对管道材料的腐蚀特性,并选择合适的防腐蚀涂层或衬里,是延长管道使用寿命、降低维护费用的关键。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
评分这是一本在工业领域内极具分量的技术参考书,对于任何从事金属管道设计、施工、以及相关监管工作的人员来说,都可谓是案头必备。初次翻阅,其严谨的结构和详尽的条文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它并非那种可以轻松随意翻阅的读物,而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理解和掌握的专业教材。书中对各种工业管道系统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材料选择、连接方式、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例如,在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强度计算方面,它提供了详细的公式和系数,并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懂。同时,对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下的管道设计,该规范也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涵盖了温度、压力、腐蚀性、流速等关键参数的影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管道支撑、吊架的设计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一点在实际工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却是保证管道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此外,对于一些特殊工况下的管道设计,如高温高压、低温、易燃易爆介质等,规范也提供了专门的章节,确保了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总而言之,这本规范的价值在于其全面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它不仅是一部技术标准,更是一本凝聚了无数工程师智慧和经验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