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
评分六、三郡以外乌桓的衰落、迁徙和融合
评分《东胡史》是继《匈奴史》(1979年再版)和《突厥史》1988年出版)之后,第三本关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的专著,故撰写体例基本上与上述二书同,即为了兼顾学术性、知识性和通俗性,并考虑专业人员与一般读者的不同要求,内容力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以正面介绍知识为主,不作繁琐考证;对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问题虽亦注意辨明,但避免纠缠。
评分东胡族系,源远流长。除两汉时的乌桓和鲜卑外,魏晋以后有由鲜卑分化出的段部(徒何)、慕容(吐谷浑在内)、宇文、拓跋、秃发、乞伏等部;北魏时又有柔然;唐末五代十国时继起的还有契丹、库莫奚、室韦,及辽、金时兴起的蒙古,都是属于东胡一系。本书断限,即上起早期东胡,下讫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蒙古,内容遍及东胡各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文化习俗、部落兴衰、政治演变,及与他族、特别是汉族的关系,均拟作一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叙述,因贯通上下左右,实际上是一部“东胡通史”。
评分这本是关于大明宫建筑复原的一本书,几点说明,此偏于对大明宫重点建筑的复原研究,遗址的发掘介绍比较简单,而且不是综合叙述大明宫布局的书,而是把作者的相关论文做一个串联。其次写本价格比较高,全书使用铜版纸印刷,实际图片质量一般,颇为浪费。
评分总序
评分二、拓跋鲜卑早期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
评分大明宫,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位于唐京师长安城(今西安)城北的龙首原,始建于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作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二百余年。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唐末战乱,大明宫于公元904年毁于战火。期间共有17位皇帝在这里处理朝政。大明宫占地350公顷,是凡尔赛宫的3倍,北京故宫的4.5倍,克里姆林宫的12倍,卢浮宫的13倍,白金汉宫的15倍,拥有50多座殿堂和阁楼,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1]
评分东胡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与匈奴同时兴起于战国末期(公元前三世纪),至汉初(公元前206年)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逃散,其中主要的两支分别逃至乌桓山和鲜卑山,从此便以乌桓族和鲜卑族出现于史册,而东胡之名遂湮没无闻。由于现时留存下来的东胡文献资料奇缺,故历来治东胡者多从乌桓鲜卑开始,对开东胡早期的历史,即被匈奴击破以前的历史,均难于详述。本书根据近三十年来国内考古发现的东胡遗迹,对它进行初步探索,试图把东胡的历史向前追溯到它的起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