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川金絲猴棲息地植物特性和食源植物 [The Plant Composition in the Habitat and Food Resources of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Shennongjia, China]

神農架川金絲猴棲息地植物特性和食源植物 [The Plant Composition in the Habitat and Food Resources of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Shennongjia,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鐵軍 著
圖書標籤:
  • 神農架
  • 川金絲猴
  • 植物學
  • 生態學
  • 食源植物
  • 棲息地
  • 生物多樣性
  • 植物群落
  • 保護生物學
  • 中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林業齣版社
ISBN:9787503870828
版次:1
商品編碼:11313768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The Plant Composition in the Habitat and Food Resources of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Shennongjia, China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神農架川金絲猴棲息地植物特性和食源植物》係統介紹瞭瀕危動物——川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ona)的棲息地植物群落構成、棲息地植物區係特徵、食源植物特點、不同季節棲息地選擇、食物組成、食源植物營養成分及食性選擇等內容,旨在為川金絲猴棲息地群落結構的閤理保護和有效開發提供科學依據和生態學理論基礎。《神農架川金絲猴棲息地植物特性和食源植物》是作者近年來調查研究成果的總結,具有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研究方法有所創新,在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具有原始創新性。
  《神農架川金絲猴棲息地植物特性和食源植物》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植物學、動物學、生態學、林學及相關專業研究生參考教材,也可以作為植物生態學、植物營養學、動物生態學和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科研工作者的參考資料。

目錄

第1章 引言
1.1 金絲猴的分類學研究
1.1.1 科級分類階元
1.1.2 屬級分類階元
1.1.3 種級分類階元
1.2 金絲猴曆史變遷與變遷原因
1.2.1 金絲猴的曆史分布與現今分布
1.2.2 金絲猴變遷特點
1.2.3 金絲猴變遷原因
1.3 金絲猴地理分布與種群數量
1.3.1 滇金絲猴地理分布與種群數量
1.3.2 黔金絲猴地理分布與種群數量
1.3.3 越南金絲猴地理分布與種群數量
1.3.4 川金絲猴地理分布與種群數量
1.4 川金絲猴棲息地研究進展
1.5 川金絲猴行為及生殖生態研究
1.5.1 川金絲猴的行為生態學研究
1.5.2 川金絲猴的社群結構
1.5.3 川金絲猴的生殖生理學
1.6 川金絲猴食性及營養研究
1.6.1 川金絲猴食性研究方法簡介
1.6.2 川金絲猴食物組成及食性研究
1.6.3 靈長類動物的營養需求
1.7 本研究的選題依據和研究內容
1.7.1 選題依據及意義
1.7.2 研究主要內容及技術路綫
1.7.3 本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2章 研究地區自然概況及研究對象
2.1 神農架國傢級保護區自然地理環境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質與地形
2.1.3 氣候
2.1.4 土壤
2.1.5 水文
2.2 神農架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生物資源概況
2.2.1 植物資源
2.2.2 動物資源
2.3 神農架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川金絲猴分布現狀
2.3.1 神農架川金絲猴的種群分布
2.3.2 神農架川金絲猴的種群數量
2.3.3 神農架川金絲猴研究概況

第3章 川金絲猴棲息地植物區係特徵
3.1 研究地基本概況
3.2 研究方法
3.2.1 調查對象的確定
3.2.2 野外調查方法
3.2.3 分布型分析方法
3.3 結果與分析
3.3.1 棲息地植物區係組成
3.3.2 棲息地川金絲猴食源植物組成
3.3.3 棲息地植物地理成分
3.4 討論
3.4.1 川金絲猴棲息地植物區係的特點
3.4.2 川金絲猴棲息地內食源植物資源的特點

第4章 川金絲猴棲息地植被喬木層物種多樣性及結構特徵
4.1 研究方法
4.1.1 樣方設置和調查內容
4.1.2 a多樣性測度方法
4.1.3 優勢喬木的年齡結構分析
4.2 結果與分析
4.2.1 棲息地物種組成及其不同海拔間的分布
4.2.2 棲息地喬木層物種多樣性和結構隨海拔梯度的變化
4.2.3 棲息地優勢種群的動態
4.3 討論
4.3.1 不同海拔棲息地植被類型
4.3.2 不同海拔棲息地喬木層物種多樣性變化對川金絲猴生存的影響
4.3.3 喬木層優勢種群的動態對川金絲猴生存的影響

第5章 川金絲猴棲息地優勢樹種生態位研究
第6章 川金絲猴的棲息地選擇
第7章 影響川金絲猴棲息地選擇的主因素分析
第8章 基於GIS的神農架川金絲猴各季節棲息地選擇變化
第9章 川金絲猴棲息地食源植物組成及食性選擇
第10章 川金絲猴食源植物營養成分分析
第11章 影響川金絲猴取食的主要因素分析及食源植物的評價
第12章 川金絲猴主要食源植物的扡插繁殖
附錄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前言/序言


神農架的綠色脈搏:一份關於川金絲猴生存之道的生態探尋 在中國的腹地,有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神農架。這裏不僅是傳說中神農氏嘗百草、辨五榖的發源地,更是世界自然遺産的璀璨明珠,孕育著無數珍貴的生命。在這片蔥蘢的綠色海洋中,棲息著一群被譽為“中國國寶”的精靈,它們以其金色的毛發、憂鬱的眼神和悠閑的生活方式,吸引著無數探險者和研究者的目光——它們便是神農架川金絲猴。 然而,這群活潑的生靈,其生存的根基,卻深深地紮根於腳下這片土地的饋贈之中。它們的繁衍生息,它們的活動範圍,它們每一個生命律動的節拍,都與這片土地上豐富而獨特的植物群落息息相關。當我們談論川金絲猴,我們不僅僅是在描繪一個可愛的物種,我們更是在探尋一種生態的平衡,一種生命與環境之間深刻而動人的共生關係。 這是一次深入神農架原始森林的生態之旅,一次對川金絲猴生存環境背後隱藏的植物學奧秘的追溯。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層巒疊嶂的山巒,潛入雲霧繚繞的密林,去揭示那些默默支撐著川金絲猴種群繁榮的植物世界。我們不再僅僅是仰望那些在樹冠間穿梭的金色身影,而是要走進它們的“餐桌”,去認識那些構成它們生命能量源泉的植物,去理解那些塑造瞭它們生存空間的山林植被。 本書的研究,聚焦於神農架地區川金絲猴的棲息地植物構成,並深入剖析瞭構成其食源的重要植物種類。這並非一次簡單的物種名錄的匯編,而是一次對特定區域生態係統功能性組件的精細描繪。它旨在構建一個清晰的圖景: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川金絲猴的生存鏈條是如何被植物細密地編織起來的。 首先,讓我們來探究神農架川金絲猴的棲息地植物構成。 神農架,作為一個地理上的獨特存在,其高山地形、復雜的氣候條件以及悠久的地質曆史,孕育瞭極為豐富和多樣的植物區係。從低海拔的常綠闊葉林,到中山地帶的針闊混交林,再到高海拔的針葉林和高山草甸,每一個垂直帶都呈現齣不同的植被景觀。而川金絲猴,作為一種適應高山林地環境的靈長類動物,其棲息地範圍也隨著海拔和植被類型的變化而呈現齣一定的規律性。 本書將詳細考察神農架不同海拔、不同坡嚮、不同生境類型下,川金絲猴活動區域內主要的建群植物種類。我們將識彆齣那些構成川金絲猴主要活動區域的森林類型,例如,哪些樹種構成瞭它們賴以生存的庇護所,提供瞭活動平颱和繁殖場所;哪些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林下層形成瞭它們日常探索和覓食的基底。 我們會詳細介紹這些植物的分類學地位、形態特徵、分布規律以及它們在當地生態係統中的作用。例如,我們可能會發現,某些特定科屬的喬木,如殼鬥科的橡樹,不僅提供瞭遮蔽,其果實和嫩葉也可能是川金絲猴的重要食物來源;而某些針葉樹種,如冷杉或雲杉,可能在鼕季為它們提供相對穩定的庇護。 此外,我們還將關注棲息地植物的結構特徵,如林冠的鬱閉度、林下植被的層次感、以及是否存在關鍵的生境節點(如水源地附近的植被群落)。這些結構特徵直接影響著川金絲猴的活動便利性、躲避天敵的能力以及幼崽的保護。例如,一個結構復雜、林下灌木叢生的區域,可能比單一樹種、林下空曠的區域更能滿足川金絲猴多樣化的生態需求。 其次,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便是深入挖掘構成川金絲猴食源的植物種類。 川金絲猴是典型的植食性動物,它們的食譜廣泛,但卻對特定的植物種類有著明顯的偏好。這種偏好,不僅僅取決於植物的普遍性,更取決於其營養價值、可獲得性以及季節性變化。本書將係統地梳理和分析,在神農架地區,哪些植物是川金絲猴日常飲食的主要組成部分。 我們將從植物的各個部分進行細緻的考察: 嫩葉和芽: 在春夏季節,植物的新生嫩葉和芽是川金絲猴重要的能量和營養補充來源。我們將識彆齣哪些樹種、灌木或草本植物的嫩葉或芽,因其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水分而受到川金絲猴的青睞。例如,某些樺樹、楊樹或薔薇科植物的嫩葉,可能在特定時期成為它們的“主食”。 果實和種子: 鞦鼕季節,成熟的果實和種子則成為重要的能量儲存來源。本書將重點介紹川金絲猴食用的各種漿果、核果、堅果以及其他種子。我們會具體說明這些果實和種子在營養成分上的優勢,以及川金絲猴如何有效地獲取它們。例如,某些山楂、野果或櫟實的成熟果實,對它們而言至關重要。 花朵和花蕾: 在特定季節,花朵和花蕾也能為川金絲猴提供必需的營養。我們將考察它們是否會采食特定植物的花朵,並分析這些花朵可能提供的糖分和蛋白質。 樹皮和枝條: 在食物相對匱乏的季節,樹皮和細嫩的枝條也可能成為它們的補充食物。我們將考察哪些植物的樹皮或枝條,因其適口的質地或潛在的營養成分,被川金絲猴采食。 更重要的是,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列舉植物名稱,而是將深入分析這些食源植物的生態學特性,以及它們與川金絲猴食性之間的動態關係。 季節性變化: 我們將詳細闡述食源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物候變化,即植物在何時發芽、何時開花、何時結果。這些變化直接決定瞭川金絲猴在不同季節的食物來源和覓食策略。例如,瞭解某種漿果的成熟期,就能預測川金絲猴在該時期內的活動區域。 營養價值分析: 對於主要的食源植物,我們將盡可能地探討其主要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閤物、礦物質和維生素。這將有助於我們理解川金絲猴為何會選擇這些植物,以及它們如何通過調整食譜來滿足其生理需求。 可獲得性與分布: 我們將分析這些食源植物在川金絲猴棲息地內的分布密度和可獲得性。一種營養價值再高的植物,如果分布稀疏或難以獲取,也無法成為其主要食源。 植物的防禦機製與川金絲猴的適應: 植物為瞭生存,進化齣瞭各種防禦機製,如毒素、硬殼、尖刺等。本書也將初步探討川金絲猴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是如何逐步適應這些植物的防禦機製,例如,它們可能學會避開有毒植物,或者具備瞭消化某些堅硬種子的能力。 本書的研究方法,將是嚴謹而科學的。我們將結閤野外調查、植物標本采集與鑒定、植物群落調查、以及對川金絲猴食痕的直接觀察與糞便分析等多種手段。通過係統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力求呈現齣神農架川金絲猴與其生存環境植物之間,真實、全麵且深入的相互關係。 本書的意義,遠不止於對一個物種的關注。它承載著對一個獨特生態係統功能的理解,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深刻洞察,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詮釋。通過深入瞭解神農架川金絲猴的植物食源和棲息地構成,我們能夠更有效地製定和實施針對性的保護策略,為這一珍稀物種的未來,為這片古老森林的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寶貴的知識財富。 這本書,將是一扇窗,讓我們窺見神農架深邃的綠色脈搏,感受川金絲猴在山林間的生命律動,理解它們賴以生存的,那片沉默而慷慨的綠色世界。它將為生態學者、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者、以及所有熱愛自然、關注生物多樣性的人們,提供一份詳實而富有啓發性的參考。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片被金色精靈所眷顧的土地,去聆聽植物與動物共同譜寫的,那首關於生存與繁衍的古老歌謠。

用戶評價

評分

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敘事節奏和專業術語的運用,使得它更像是一部教科書的進階篇章,而非一本輕鬆的科普讀物。對於戶外工作者和自然保護區管理者而言,這本書的價值毋庸置疑,它提供瞭一份詳盡的“植物地圖”和“營養路綫圖”。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討論氣候變化對植物群落遷移的影響時所采取的審慎態度,沒有做齣過度誇張的預測,而是基於長期的樣地監測數據來推導潛在的風險。這種腳踏實地的科學精神,讓整本書充滿瞭可靠性。當然,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可能需要一定的耐心去消化其中涉及的植物學拉丁文和復雜的生態學模型,但這恰恰體現瞭其專業壁壘,也保證瞭其在特定領域內的權威地位。

評分

這本關於神農架川金絲猴棲息地植物特性的專著,對於任何一個對靈長類動物生態學或中藥材資源植物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藏。我首先被它嚴謹的科學態度所吸引。作者顯然投入瞭大量心血,不僅對該區域的植被進行瞭地毯式的調查,更是將植物的分布與金絲猴的活動軌跡進行瞭細緻入微的交叉分析。這種將植物群落結構與動物行為學緊密結閤的研究範式,遠超齣瞭普通物種名錄的範疇,它揭示瞭在特定地理環境下,生態係統內部復雜的相互依賴關係。讀完部分章節後,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對於“棲息地適宜性”的傳統理解,意識到僅僅考察植被覆蓋率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在於特定營養源的穩定性和可及性。書中的數據圖錶製作精良,邏輯清晰,即便我並非專業的植物學傢,也能從中領會到生態建模的精妙之處,這無疑提升瞭該書的學術深度和應用價值。

評分

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鏈條可以延伸到更廣闊的應用領域。比如,對於生態恢復和退化林地的重建工作,這本書提供的食源植物清單無疑是極具操作性的參考指南。如果我們要人工輔助金絲猴的棲息地恢復,我們必須知道種植哪些植物纔能在短期內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持,而這本書精確地迴答瞭這個問題。它提供瞭一種基於生態需求的“物種優先排序”機製。此外,對於研究珍稀植物資源保護的人士來說,通過分析哪些植物是被大量取食的,哪些是稀有且關鍵的,可以更有效地製定優先保護名錄。這種將基礎研究直接轉化為保護行動的實用性,是衡量一本科學著作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尺。

評分

這本書對於理解神農架這個特定地理單元的重要性,遠超齣瞭對單一物種的研究範疇。它實質上描繪瞭一幅極其復雜的山地生態係統圖景。通過對棲息地植物的細緻描摹,我們不僅瞭解瞭金絲猴的食物來源,更間接瞭解瞭整個林下植被的健康狀況,以及土壤、光照、海拔等非生物因子是如何共同塑造這個脆弱的生態圈的。特彆是書中對不同海拔帶優勢植物種類的對比分析,讓我對區域生物多樣性的分布有瞭更立體化的認知。它不僅僅是關於一種猴子的書,它是在講述一片山脈如何“養活”它的生命,這種宏觀與微觀交織的敘事方式,展現瞭生態學研究的真正魅力所在。

評分

我必須承認,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最初的期望是能看到一些關於金絲猴日常習性的生動描述,畢竟它們是如此迷人和瀕危的物種。然而,這本書的重點顯然更偏嚮於其“食源植物”的深度剖析,這提供瞭一種截然不同的、更為基礎卻也更為關鍵的視角。作者對於那些被金絲猴采食的特定植物的形態、化學生物學特性,甚至在不同季節的營養價值變化都進行瞭詳盡的記錄。這種詳盡程度,讓我得以窺見這些猴群賴以生存的微觀世界。例如,書中對某些含特定次級代謝産物的植物的關注,暗示瞭它們可能不僅是食物,更可能是用於自我藥療的天然藥物庫。這種對“吃什麼”背後“為什麼吃”的深挖,遠比單純記錄進食行為來得更有啓發性,它為保護工作提供瞭更具針對性的靶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