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寓教於樂的收藏文化讀本
零起點收藏愛好者之必備
清代官窯瓷器特色和鑒彆常識大起底——
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窯究竟有何不同
皇傢文化和古人生活細節大曝光——
看古代文人雅士最愛什麼陳設和物件
內容簡介
《醉文明:收藏馬未都(5)》涉及的收藏知識和文化常識更加豐富和深入。皇帝大婚都用什麼瓷器?慈禧太後的禦用瓷叫什麼?衣冠禽獸一詞的來源,竟然是古代官員朝服上的補子?《醉文明:收藏馬未都(5)》展現瞭清朝康乾盛世時期以及其他主要朝代官窯瓷器的特色,介紹瞭相關的鑒彆知識、古人日常的生活樂趣和各種體育運動,同時對相關常見漢字詞匯的來源做瞭通俗生動的闡釋,讀來妙趣橫生,獨具特色。正如馬先生所說,五韆年文明延續未斷,文化物證隨處可取,生在這樣一塊文化土壤,不知不覺中受到滋養,何其幸也。
作者簡介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曾任中國青年齣版社編輯。馬未都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先後齣版瞭《馬說陶瓷》、《明清筆筒》、《中國古代門窗》等著作。1997年,馬未都在北京創辦瞭新中國第一傢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目前,觀復博物館在全國已開設三傢地方館,分彆為杭州館、廈門館、哈爾濱館。2008年,馬未都在央視《百傢講壇》欄目,講授文物收藏及其背後的曆史、文化知識,並結集齣版瞭《馬未都說收藏》。2009年,為配閤觀復博物館國慶六十周年特展,齣版瞭《坐具的文明》、《百盒韆閤萬和》兩部著作。
內頁插圖
目錄
自 序
1. 且看月湧大江流
2. 雋秀爾雅雍正瓷
3. 華麗繁縟乾隆瓷
4. 盛世遺風嘉慶瓷
5. 崇儉去奢道光瓷
6. 中興流彩同治瓷
7. 曇花一現光緒瓷
8. 撲朔迷離民國瓷
9. 水中冰上話古嬉
10. 剛毅霸氣贊力量
11. 動靜相宜得養生
12. 更快更遠說田徑
13. 自娛自樂話民俗
14. 愉悅身心說球藝
15. 妙趣橫生嬰戲紋
16. 儀態萬方說仕女
17. 閑情逸緻雅士紋
18. 料得梨園處處景
19. 變化萬韆神仙紋
20. 鐵馬金戈說戰爭
21. 瑞由心起瑞獸紋
22. 盛世太平說瑞獸
23. 野闊林深訪獸跡
24. 農耕文化話傢畜
25. 禽戲鳥語紋色裏
26. 怡情逸性說魚趣
精彩書摘
1 且看月湧大江流
瓷器是收藏中最龐雜博大的一支,瓷器一旦被冠以“官窯”的名頭,就會身價倍增。那麼到底什麼是官窯?不同時期的官窯又呈現齣怎樣的風采呢?
官窯的曆史很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唐玄宗時期,“百寶大盈庫”中就有“盈”字款的邢窯作品,這可以視為最早的官窯。“官窯”之所以得名主要源自它是宮廷使用的瓷器,包括唐代晚期的秘色瓷,這是宮廷使用的特殊瓷器。到瞭晚唐五代以至宋代,定窯、越窯生産的瓷器往往都寫有“官”字,代錶瞭早期宮廷用瓷的水平,也可以視為一種官窯。到瞭元代後期,統轄全國貢瓷的官方管理機構——浮梁瓷局作為一種宮廷或者說國傢標準,主要負責設置窯口,這可以說是明清官窯的前身。
進入明代以後,洪武二年就開始設立官窯,從此成為一個製度沿襲下來。我們今天所論的官窯一般情況下都以瓷器的底款為準,曆史上第一次把官窯生産的年代題寫在瓷器上,是在永樂年間。故宮博物院藏有永樂年製的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題款就寫著“永樂年製”,這是官窯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到瞭宣德時期,這樣的題款就十分常見瞭,題寫的位置也比較隨意,有寫在口沿上的,有寫在器底的,也有寫在肩部的,各個部位都可以寫,錶明那時的官窯製度沒有後來那麼嚴格。
進入清代以後,在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這10個時期,都有官窯存世。清代的官窯製度非常嚴格,而且傳世作品非常多。今天老百姓津津樂道的“官窯”,主要就是指明清兩朝的官窯。
順治官窯存世不多,品種比較簡單,我們就從康熙一朝說起。康熙時期是清代打下江山以後的一個初始階段,當時國傢百廢待興,國勢逐漸嚮上走,國力也越來越強。這時就有大量的官窯品種重新齣現,復燒的品種很多。所以康熙瓷器主要以顔色釉的成就為最高,在青花、五彩等其他方麵反而遜色很多。曆史上,燒顔色釉比燒彩瓷要睏難。
康熙時期的顔色釉有很多種,比較著名的有紅釉、綠釉、青釉和藍釉。紅釉中又以郎窯紅著稱,這是以督陶官郎廷極的名字命名的。右麵這件穿帶瓶,顔色亮麗飽滿,口是燈草口,有一圈白邊兒。釉在高溫下是流淌的,郎窯紅的燒製水平極高,能控製釉流淌到足部就不再流,所以叫“脫口,垂足,郎不流”。
紅釉的燒造在曆朝曆代都比較睏難。真正意義上的紅釉,也就是高溫紅釉,應該是指元代燒齣來的釉裏紅,隻是元代燒造的數量不太多。明初宣德時期,紅釉也燒得爐火純青,但是此後一直到明末,紅釉都燒造得不太好。
到瞭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派瞭督陶官郎廷極專門督理陶事,可見宮廷的重視。所有的窯工一起努力,成功創燒瞭“郎窯紅”並風靡天下。在康熙官窯所有的顔色釉當中,紅釉首屈一指。而紅釉中,郎窯紅最為有名。其次是豇豆紅,它的顔色跟郎窯紅比起來,不突齣它的熱烈,而是突齣它的柔婉、柔嫩。和豇豆一樣,豇豆紅的瓷器身上也有斑點,這是很寫實的。此外還有霽紅,它是高溫紅釉,燒製時溫度高達1 300攝氏度,顔色非常沉穩、勻淨。霽紅是很收斂的顔色,它去掉瞭郎窯紅中常見的玻璃感。
這就是一個清康熙時期的郎窯紅盤子。背麵的蘋果青顯得有點兒偏黃,有燈草口,玻璃感很強。郎窯紅的顔色一般不是勻的,勻的反而不好,這上麵的斑點狀像山楂糕。目前所見的郎窯紅以大件器物居多,比如觀音瓶、直頸瓶等,盤子相對來說比較少。20多年前,我在天津的地攤上就看到過郎窯紅的盤子,當時跟人傢砍價(其實也就幾百塊錢)沒砍下來,就沒買著。這是我後來事隔很多年,以地攤上100倍的價格在香港買的。
郎窯紅最初的意圖是仿永宣時期的紅釉,當時的學者稱這種永宣時期的紅釉為“如初凝之牛血”,就是殺死牛以後,牛血接下來剛剛凝固時的顔色。生活中很難看到這樣一種紅顔色,這種東西斑點狀很重,玻璃感很強。300年前的中國人能夠在官方不計成本的支持下,燒造這麼難燒的紅釉瓷器,而且如此精美,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而今天我們的紅釉反而是很勻的、沒有餘地的。
這是一件清康熙時期的官窯作品,其造型是中國瓷器中的第一造型——梅瓶。它的瓷質有極強的玻璃感,顔色非常漂亮,瓶底閃一點兒蘋果青,這就是著名的郎窯綠。郎窯紅當時燒造的數量比較多,相比而言郎窯綠的數量就特彆少。有意思的是,郎窯紅和郎窯綠使用的是同一種呈色劑——銅。瓷器的顔色取決於金屬呈色劑,紅和綠兩種顔色都是用銅燒造齣的,依靠窯工控製窯爐的氣氛來形成。所謂氣氛,就是燒造過程中的含氧量,這會決定成品的顔色,這種技術即便是在今天也是很難的。
郎窯綠的作品並不多,它比郎窯紅更有價值。民國時期有很多藏傢在搜尋綠釉,有個彆的瓷器是用康熙年間的舊胎掛上綠釉重燒的。今天由於化學工業的發達,我們能比幾百年前的人多看到更多種顔色,從某種角度來講,我們是幸福的。但是反過來說,我們又是不幸的,因為這些顔色大部分是化工顔料染齣來的,我們的感官被強烈地刺激過,現在再看古代作品上精湛的工藝就有些麻木。康熙一朝的人們,包括康熙皇帝,看到這麼漂亮的瓶子時,其感受和我們今天的人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文明進程當中,有所得就有所失,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丟掉的東西盡可能撿拾起來,展現給大傢。
2 雋秀爾雅雍正瓷
清代的皇帝多數都是幼年登基,但雍正皇帝登基時已經45歲瞭,他登基晚有一個好處,就是在登基之前有更多的時間培養自己的藝術愛好。所以就藝術修養而論,雍正是清朝“十帝”中修養最高的一位。他登基以後政務繁忙,不巡幸、不狩獵,也不齣宮廷,就在北京待著。他處理政務的壓力很重,業餘生活主要就靠藝術品來調劑。他對藝術品的要求,不僅僅有眼力而且很有耐心,所以雍正時期的藝術品,尤其是官窯瓷器,理論上講是清代藝術的最高峰。
這是一件清雍正時期的玉壺春瓶,尺寸非常大,比一般的玉壺春瓶要大一些。玉壺春瓶是一個經典造型,從宋代就開始有瞭,曆經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延續不斷,造型也越來越優美。雍正年間的玉壺春造型應該是最優美的,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摹古,主要仿造明初永宣時期的器型,另一類就是雍正本朝最精美的器型。這件就是仿造明代的,也就是“官仿官”,所以底款寫著“大明成化年製”。一般“官仿官”都是指清代康、雍、乾三朝仿明朝的官窯。
這件玉壺春瓶的畫法是按照明代的傳統畫法來的,青花有點兒暈散,畫得非常細緻,每一筆都畫到瞭。這種“洞石芭蕉”是官窯中的傳統圖案,從明代永宣時期一直延續到清末。上麵芭蕉的莖和葉子都是有翻轉的,這一點在明代的畫法中往往不夠注意。清代人比明代人多開一分眼界,就是因為西方的繪畫手法進入中國後,中國人看到瞭西方人畫畫的陰陽嚮背,從而學瞭過來。在此之前,中國人對此的感受是不強烈的,都願意很平麵地、平鋪直敘地去錶達。
雍正時期“官仿官”不僅仿永宣時期,也仿宋代的“五大名窯”,比如仿汝釉、仿哥釉、仿定釉,還有仿鈞釉。一句話概括,雍正一朝製瓷的能力在清朝是第一的,所有的東西都可以仿製。
這是一個雍正時期的鬥彩仙鶴盤,上麵畫著12隻仙鶴,盤子雖然很小,但畫得非常精緻。它先是用青花勾綫,然後往裏麵填顔色,填色的時候既注意到瞭色彩的變化,又沒有搶畫麵。雍正瓷通常做得很規矩。這是雍正早期的一件官窯,翻過來看,款是正的,上寫“大清雍正年製”,圖案也是正的。而康熙時期的很多瓷器,畫麵是正的,翻過來的時候有可能款寫得不正,這是由於當時不注重這一點。雍正以後,官窯製度非常講究寫款的方嚮。古代的官窯製度是逐步完善的,品種也是慢慢增加的。雍正時期作為明清兩代官窯中一個很重要的節點,它不僅增加瞭很多品種,更重要的是傳達瞭一個朝代的文化精神。
雍正時期還非常流行淡描青花。這就是一件清雍正時期淡描青花的長頸瓶,上麵全部是用細綫一筆一筆勾齣來的,這需要極大的耐心。它不像康熙時期的濃墨重彩,“墨分五色”,而是講究疏淡的,以少勝多。這件東西遠看效果很好,它修長,顔色是百花錦地;近看也很吸引人,每一朵花都禁得住細看,上麵有蓮花、嚮日葵、芙蓉等等,中間還有一個庭院的開光。從這塊開光的處理可以看齣,它多少受一點兒歐洲的影響。傳統的開光不是圓的就是方的,要不就是倭角或菱形的,總之都是對稱的,因為對稱是中國古典美學的一個基本原則。西方人不講究對稱,而這上麵的開光像雲彩紋,比較隨意。這件東西應該是當時中國人為西方人所做的,就是中國人利用中國的文化元素,又利用瞭西方人對麯綫的喜好,畫瞭這樣一種開光,作為主打的外銷品,為國傢創造利益。這是我們過去憑技術賺錢的一個實例。
……
前言/序言
自序
藉物說古,藉古喻今,講的都是道理。道理有大有小,大至哲學,小至俚俗;大至國傢,小到個人,都對我們有一份滋養,至少平添一份樂趣。做電視節目,其實一開始就本著這個態度,放下架子,與觀眾平起平坐;再把節目匯集成冊,算是摟草打兔子,額外有一份收獲。書有一個好處,隨時隨處可翻。
也許節目中有的話說過,那也不妨再說一遍。知識就是這樣,場閤不同,時段不同,能量就不同。如同有的古詩,每十年一讀,感受就會有所不同。原因也簡單,就是你人生的閱曆經曆所緻。我的人生已過大半,有資格說這帶有總結意味的話。
孔子說過有教無類,電視的氣場是個典型的“有教無類”的場所。站在電視攝像機前,你隻能看見現場觀眾,看不見韆傢萬戶,不知觀眾態度。所以說話就要周全,想到每一個可能,照顧每一位觀眾。實際上,我知道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也要硬著頭皮上。每一場節目後麵都有絞盡腦汁的策劃,都有眾多人員的共同努力,我不過站在颱前而已。
說這話真不是謙虛。在中國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大船小舟都是一片樹葉,能浮是你尊重它,是它接納你;能沉是你適應它,是它教育你,浮沉之間,知微知彰,知柔知剛,焉有不知足者?
《醉文明》一年兩本,已齣四冊。五冊理應作新序,為的是讀者。讀者是我堅持下去的理由,知恩圖報,仁不輕絕。
是為序。
2013.9.14
醉文明:收藏馬未都(5)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醉文明:收藏馬未都(5)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