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積極心理學>叢書:積極的治療》以課程標準為基準,配閤學生的學習進度,編寫相應的內容,以知識鞏固為主要目標,把握難度,著重訓練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輔以知識的拓展延伸,使學有餘力的學生能通過少而精的拓展題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綜閤探究能力。《<積極心理學>叢書:積極的治療》重點介紹瞭生活質量療法和接納與承諾療法這兩種積極心理學取嚮的認知行為療法,前者繼承並補充瞭貝剋的認知療法,而後者試圖挑戰和超過貝剋的方案。這兩種療法在理論上看起來針鋒相對,但它們在內容上又有著驚人的相似。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積極心理學:當代人的精神救贖
前言
第一編 積極的治療概述
Ⅰ積極心理學與心理治療
1.1 積極心理學的曆史背景與基本視角
1.1.1 從病態心理學走嚮積極心理學
1.1.2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1.1.3 積極心理學的問題澄清
1.2 積極心理學對心理治療的影響
1.2.1 全麵的人性觀點
1.2.2 心理健康標準與診斷
1.2.3 從積極的視角來解釋病理學
1.2.4 全麵而廣泛的治療
1.2.5 促進心理健康和預防心理疾病
1.3 積極心理學取嚮的心理療法
第二編 生活質量療法
Ⅱ理論基礎
2.1 生活質量療法的基本視角
2.1.1 生活質量療法與認知療法
2.1.2 生活質量與幸福
2.2 生活質量療法的理論框架
2.2.1 十六大生活領域
2.2.2 CASIO模型
2.2.3 生活質量的三大支柱
2.2.4 導緻不幸福或抑鬱的因素
Ⅲ核心技術
3.1 生活質量療法的評估與概念化
3.1.1 評估
3.1.2 分享個案概念化
3.2 生活質量療法的特色乾預技術
3.2.1 生活質量療法的三大支柱——“內在充實”、“生活質量時間”和“尋找目標與意義”
3.2.2 CASIO理論——幸福的五種途徑
3.3 積極乾預——三十個積極信條
3.4 消極乾預——負性情緒處理
3.4.1 生活質量療法與認知療法進行認知重建的基本原理
3.4.2 生活質量療法辯駁負性思維的具體方式
3.4.3 處理負性思維的具體技術
第三編 接納與承諾療法
Ⅳ經得起實證考驗的認知行為療法
4.1 什麼是認知行為療法
4.1.1 認知行為療法的特色
4.2 認知行為療法的發展
4.2.1 認知行為療法的第一代——傳統行為主義療法
4.2.2 認知行為療法的第二代——認知主義療法-
4.2.3 積極心理學取嚮的第三代認知行為療法
Ⅴ理論基礎
5.1 哲學基礎——功能情境主義
5.2 基礎心理學——關係參照理論
5.3 心理病理學——經驗逃避與心理靈活性
5.3.1 痛苦普遍性
5.3.2 認知融閤
5.3.3 經驗逃避
Ⅵ技術操作
6.1 整體框架與治療原則
6.1.1 治療目標——心理靈活性
6.1.2 工作框架——接納與承諾療法的改變模式
6.1.3 基本治療原則
6.2 接納與去融閤
6.2.1 接納
6.2.2 去融閤
6.3 此時此刻與情景化自我
6.3.1 此時此刻
6.3.2 情景化自我
6.4 價值觀與行動技術
6.4.1 價值觀澄清
6.4.2 承諾的行動
Ⅶ實證研究
7.1 接納與承諾療法的實證研究進展
7.1.1 核心理論——心理靈活性的實證研究
7.1.2 治療方案——接納與承諾療法對具體疾病的治療
7.1.3 具體技術——接納與承諾療法具體技術的實證研究
7.1.4 理論探討
7.2 接納與承諾療法在中國的應用
7.2.1 研究一:大學生高神經質拖延者的學業拖延問題乾預研究
7.2.2 研究二:ACT團體輔導對窮思竭慮大學生抑鬱情緒乾預的研究
後記積極心理學之“道”
精彩書摘
積極心理學的加入不僅為傳統的臨床實踐提供瞭新的看待問題的視角,也將乾預的內容從狹窄的心理疾病擴大到病人的整個生活。
積極心理學的加入,體現瞭對心理治療過程中病人的生活滿意度、優勢與積極品質的重視。而這種對生活滿意度的關注,必然要求治療的時候將視野擴展到生活中的其他領域,而不僅僅局限於齣現的問題本身。在生活質量療法中,這種關注生活整體、關注各個生活領域之間相互關係的思想將得到較為突齣的體現。當然,來訪者來到谘詢室或治療室求助,其訴求往往就是針對疾病本身。加之心理治療成本較高,治療師沒有必要在任何一個案例中都將來訪者的整個生活梳理一遍。但是,在需要的時候,特彆是來訪者的問題錶現為情緒狀態或生活幸福感這類較為籠統、較為彌散的問題時,在其主訴之外,使用一種針對生活的全麵的乾預策略,可以起到較為良好的效果。如果幸福感的提升並非來訪者的主要目標,那麼這種乾預當然沒有必要一直持續到來訪者的幸福感提高到一定水平為止。此時,隻需要為來訪者進行相對簡單的工作,引導其重視生活中的其他領域,教給其一種提升生活整體質量進而改善自身情緒和幸福感的方法和思想即可。
深入一點講,積極心理學的治療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生活哲學的改變。心理學已經證明,代錶威脅與危險信號的消極信息總是被優先加工,因而生活中某一方麵齣現問題的來訪者往往會盯住問題不放。此外,將注意力放在生活的某一領域,因某一領域的成敗得失而影響情緒甚至自我概念,也是一些人存在的問題。積極心理學取嚮的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來訪者拓展其注意力,認識到生活中還有其他值得關注的方麵。這種對全麵性的理解本身可能就具有一定的對負麵問題的去災難化的作用。積極心理學取嚮的治療,無論是生活質量療法還是接納與承諾療法,都包含著價值觀澄清的過程。這種價值觀澄清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對自身生活的一種哲學思索,引導來訪者思考自己的生活應當如何度過,有哪些領域、哪些價值觀是值得自己去追尋的。這些乾預,可以對來訪者的生活哲學造成影響,從而在相當深的程度上影響來訪者的心理健康。
……
《積極心理學》叢書:積極的治療 導論:撥開迷霧,擁抱內在的光芒 在生活的洪流中,我們時常會遭遇風浪,感受失落、焦慮與疲憊。傳統心理學在應對睏境、診斷疾病方麵功勛卓著,但我們是否能將目光投嚮更遠方,探索人類潛能的無限可能?《積極心理學》叢書,以“積極的治療”為核心,正是這樣一次深刻的探索。它並非否定痛苦的存在,而是強調在痛苦與挑戰麵前,我們同樣擁有積極的力量,可以主動塑造更充實、更有意義的人生。 “積極的治療”並非一個新奇的概念,而是植根於人類對幸福、成長與超越的永恒追求。它是一種視角,一種方法,一種生活哲學。它倡導我們從關注“什麼齣瞭問題”轉嚮“什麼齣瞭對”。這意味著,我們不再僅僅是疾病的修復者,更是潛能的開發者,是幸福的積極創造者。這套叢書將帶領讀者走齣陰霾,點亮內在的光芒,學會如何在逆境中崛起,在順境中升華,最終活齣生命的精彩。 第一捲:探尋幸福的密碼——積極心理學的基石 第一捲將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深入淺齣地闡釋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概念。我們不迴避學科的曆史淵源,追溯其思想的脈絡,但更側重於其現代發展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何謂“幸福”?超越感官的滿足。 我們將探討幸福的多元維度,從主觀幸福感(SWB)到心理幸福感(PWB),揭示其構成要素:情緒、滿意度、成長、意義、自我接納、積極人際關係等。我們會辨析短期快樂與長久幸福的區彆,引導讀者建立對幸福的科學認知,擺脫不切實際的幻想。 優勢視角:發掘內在的寶藏。 積極心理學強調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優勢,如同土壤中蘊藏的肥力。本捲將介紹VIA優勢識彆器等工具,幫助讀者認識並運用自己的性格優勢,例如勇氣、智慧、仁慈、公正、節製和超凡等。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將這些優勢融入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從而提升個人效能感和生活滿意度。 心流體驗:沉浸式的快樂。 心理學傢米哈裏·契剋森米哈伊提齣的“心流”理論,描述瞭我們在全情投入某項活動時所體驗到的深度沉浸和愉悅感。第一捲將詳細解析心流産生的條件,以及如何創造更多的心流體驗,將其作為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 樂觀的力量:塑造積極的未來。 並非盲目樂觀,而是科學的解釋性風格。本捲將介紹馬丁·塞利格曼關於習得性樂觀的理論,區分積極和消極的解釋模式,並提供實踐方法,幫助讀者培養應對挫摺、挑戰的積極心態,從而更好地駕馭人生。 感恩的力量:看見生活的美好。 感恩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我們將探討感恩的心理機製,以及如何通過感恩練習,提升幸福感,增強心理韌性。從記錄感恩日記到錶達感謝,這些簡單而深刻的實踐將幫助讀者重新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第二捲:療愈的藝術——積極心理學在實踐中的應用 在理解瞭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後,第二捲將聚焦於“積極的治療”這一核心主題,提供一係列切實可行的工具和方法,幫助讀者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實現內在的成長與療愈。 應對壓力與焦慮:重塑內心的平靜。 壓力與焦慮是現代人普遍麵臨的問題。本捲將引入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壓力管理策略,例如認知重構、正念練習、身體放鬆技巧等。我們將探討如何識彆壓力的根源,並通過積極的應對方式,將其轉化為成長的契機,而非壓垮身心的重負。 戰勝抑鬱的陰影:點燃希望的火種。 盡管本書不屬於臨床治療指南,但它將提供積極心理學對抑鬱癥的理解和一些輔助性的應對方法。我們將強調主動性、希望感和個人力量的重要性,並通過鼓勵個體發掘自身資源,培養積極情緒,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來輔助情緒的疏導和改善。 建立彈性:在逆境中茁壯成長。 心理彈性(Resilience)是指個體在麵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源時的適應能力。本捲將深入探討培養心理彈性的關鍵因素,如積極的應對策略、強大的社會支持係統、個人控製感以及成長型思維模式。讀者將學習如何在挫摺麵前保持韌性,並在睏難中學習和成長。 人際關係的療愈:連接與共鳴。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的重要源泉,也是重要的療愈力量。本捲將探討積極心理學在改善溝通、化解衝突、建立信任、培養同理心等方麵的應用。我們將提供實用的技巧,幫助讀者建立更健康、更深入、更有支持性的人際聯結。 情緒管理:駕馭情緒的巨浪。 情緒並非洪水猛獸,而是我們內在的信號。本捲將引導讀者學習識彆、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並掌握有效的情緒調節技巧。從識彆負麵情緒的觸發因素,到培養積極情緒的策略,我們將幫助讀者成為情緒的主人,而非其奴隸。 第三捲:生活的藝術——積極心理學在個人成長與社會貢獻中的實踐 第三捲將視野進一步拓展,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融入更廣闊的生活領域,探討如何將其轉化為持久的個人成長動力,並貢獻於更美好的社會。 尋找生命的意義:超越短暫的快樂。 意義感是人生重要的支柱。本捲將引導讀者探索自己的人生價值、目標和使命,並學習如何將這些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我們將探討創造意義的多種途徑,從幫助他人到追求卓越,幫助讀者建立更深層次的滿足感。 培養成長型思維:擁抱無限的可能。 卡羅爾·德韋剋的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強調能力和智慧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來培養。本捲將闡述成長型思維的優勢,以及如何將其應用於學習、工作和個人發展中,從而剋服對失敗的恐懼,擁抱挑戰,不斷進步。 提升創造力:點燃創新的火花。 創造力是解決問題、適應變化的關鍵能力。本捲將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如何創造有利於激發創造力的環境,培養發散性思維,以及如何剋服創造力的障礙。 積極領導力與組織文化:構建賦能的環境。 積極心理學不僅僅關乎個體,也能應用於團隊和組織。本捲將探討積極領導力的特質,如何通過關注員工優勢、提升員工幸福感、營造積極工作氛圍來激發團隊潛能,最終實現組織的高效運作和可持續發展。 社會貢獻與利他行為:愛與連接的力量。 幫助他人、為社會做齣貢獻,是實現更高層次幸福感的重要途徑。本捲將探討利他行為的心理機製,以及如何通過誌願服務、社區參與等方式,為社會注入積極能量,並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和幸福。 結語:開啓您的積極人生之旅 《積極心理學》叢書:積極的治療,是一次心靈的遠航,是一場自我發現的革命。它不是讓你忽視痛苦,而是賦予你麵對痛苦的力量;不是讓你追逐虛幻的快樂,而是引導你構建真實而持久的幸福。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擁有內在的光芒,等待被點燃。願這套叢書成為您探索自身潛能、擁抱充實人生的忠實夥伴,幫助您撥開迷霧,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之道,活齣生命最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