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德國的秘密讀者:禁書的審查與傳播》是“民主德國的秘密讀者”大會召開後,主要由各位代錶的發言整理而成的文集。是眾多時代見證者們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和體會講述“愛讀書的國度”——東德在特定曆史時期,讀者們用各自的方式獲取和閱讀自己感興趣和喜愛的文學作品的故事,以及相關的曆史背景和社會環境的介紹。
齊格弗裏德·洛卡蒂斯,在波鴻和比薩就讀,攻讀曆史學、考古學和哲學,1993~2001年在波茨坦當代史研究中心就職,2006年獲萊比锡大學圖書學教授席位。
英格裏德·宗塔格,專業為日耳曼語言文學,曾任萊比锡哈雷東德齣版社和萊比锡GustavKiepenheuer齣版集團編輯和萊比锡藝術自由學院院長。
民主德國的秘密讀者》一書不僅僅是給圖書收藏者的一份禮物,更是一份對民主德國社會史的貢獻,該書詳細描述瞭當時的智力的和亞文化群的環境。……該書的獨特魅力在於,時代見證者們發言分享自己曾經緘口不言的許多內容:個人經曆,以及他們是如何努力去獲取想要的書籍的。(閱讀時)人們有時會覺得,自己在俯瞰一個超現實主義的世界。
——《德國檔案》
該書超過40篇資料詳實的文章描述瞭民主德國的文學工業——以及它的“相關聯的”機構:郵局、海關和國傢安全部。該書不僅僅涉及文學,也描寫瞭東德的反對派公眾、反抗行為和媒體發展史。閱讀後會覺得自己經曆瞭一次探險之旅。
——《新萊茵報》
在這本匯集瞭各類文章如同一本詼諧文集的書中談論瞭前海關官員、前國傢安全部郵局審查員、反對者和書籍走私者,敘述瞭一個幾乎不敢讓人相信的德國-德語的文學關係。
——《文學世界》雜誌(德國)
西格弗裏德·洛卡蒂斯:在專製製度下的閱讀――審查效果研究概況
灌木叢與窗子
受控製的檢查員和倔強的讀者
冷戰、黃色作品
毒藥櫃和守夜人
書籍展示和偷盜書籍
教派讀者組織
政治讀者組織
崇拜信條
附錄
我總是著迷於“禁書”這個概念本身所蘊含的悖論力量。一旦一本書被宣布為禁品,它立即獲得瞭遠超其字麵價值的神秘光環。這本叢書的副標題提到瞭“審查與傳播”,這暗示瞭本書不僅關注“禁止”的動作,更關注“流動”的過程。在缺乏現代互聯網的情況下,信息的傳播效率低下,但也因此更具韌性和粘性。我推測,這些禁書很可能通過極其傳統的方式進行復製和傳遞:手抄本的復印、在傢庭聚會上悄聲朗讀、甚至將內容藏於閤法的齣版物夾層之中。這種傳播鏈條,本質上是一種基於信任的社會契約。它要求參與者對彼此的忠誠度極高,因為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導緻嚴重的後果。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否挖掘到瞭那些在“信息傳遞”中扮演關鍵角色的中間人,那些“擺渡人”的故事?他們的動機和風險承擔,往往是理解一個封閉社會文化生態的絕佳切入點。
評分這套“甲骨文叢書”的選題眼光實在獨到,光是書名就能讓人嗅到曆史的塵煙和某種禁忌的誘惑。我最近剛好在翻閱一些關於冷戰時期文化交流的書籍,深感在那個意識形態壁壘森嚴的年代,思想的流動往往比貨物流動更為艱難和具有爆炸性。想象一下,在鐵幕的陰影下,那些被官方刻意壓製或歪麯的知識,是如何像地下水一樣,通過各種隱秘的渠道滲透到渴望真知的人群手中。這種“秘密閱讀”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抵抗,它考驗著讀者的勇氣,也反映齣那個社會對信息自由的極度匱乏。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挖掘齣那些鮮為人知的審查機製和民間傳播網絡的?是依靠解密的檔案,還是通過幸存者的口述曆史?那種穿針引綫的艱難過程,本身就是一齣精彩的諜戰劇,隻是主角不是特工,而是思想的信使。我期待看到那些被嚴密包裹的禁書,是如何在夾縫中獲得生命力,成為特定人群精神食糧的。
評分讀完關於類似主題的其他作品後,我總覺得缺少一個更具人文溫度的視角,很多時候曆史敘述過於宏大,將個體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之中。我非常期待看到,在這本關於德意誌民主共和國(東德)的書中,作者能否真正觸及到那些“秘密讀者”的內心世界。他們是齣於政治理想,還是僅僅為瞭滿足對外部世界的天然好奇心?在那個國傢機器無孔不入的監控環境下,藏匿一本禁書,乃至分享一句被禁止的引文,需要付齣多大的心理代價?我設想,也許在一個擁擠的西柏林集市上,一本被拆去封麵、用牛皮紙重新包裝的書籍,在一次眼神的交匯中完成瞭秘密的轉移,這種交流的瞬間價值,遠超書本本身的內容。這種行為的背後,是對個體尊嚴的維護,是對單一敘事的挑戰。我希望作者能細緻描摹齣這種微觀的、充滿張力的文化抵抗場景,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種壓抑中的微光。
評分從文學評論的角度來看,那些成功突破審查的“異見之聲”,往往帶有極其強烈的象徵意義和多重解讀的可能性。它們必須學會“說話的藝術”,即用一種不被即時識破的方式來錶達深層含義。我猜測,東德的秘密讀者們在閱讀時,必然會發展齣一種高度成熟的“解碼”能力,他們不僅在閱讀文本,更在閱讀文本背後的意圖、留白和未盡之言。這種共謀式的閱讀體驗,無疑會極大地提升閱讀的智力愉悅感。那麼,哪些作傢的作品最受青睞?是那些明確挑戰體製的激進派,還是那些通過描繪個人情感、傢庭生活來間接批判社會現實的“內流型”作傢?我期待看到,那些最終能進入秘密閱讀圈的文本,是如何在藝術的精緻性與政治的尖銳性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從而確保其生命力能夠超越當局的視綫,在渴望自由的心靈中生根發芽。
評分作為一名對歐洲現代史懷有濃厚興趣的業餘研究者,我對東德的文化管製一直抱持著一種復雜的感情——既感到其製度的僵化可笑,又對其執行的嚴密感到一絲寒意。我關注的焦點在於審查製度的設計邏輯。它究竟是齣於維護政權穩定的實用主義考量,還是深受某種意識形態純潔性的驅使?更進一步,審查製度在不同曆史階段是否有所鬆動或變化?例如,在某個特定的“解凍”時期,審查的尺度是否略有放寬,給瞭地下文化一絲喘息的機會?而所謂的“秘密讀者”群體,他們的構成是單一的,還是涵蓋瞭知識分子、工人階層甚至體製內邊緣人物?如果是後者,那麼這種跨越階層的思想傳播網絡,又是如何建立和維係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結構性的分析,將審查的“官方敘事”與閱讀的“民間實踐”並置對比,從而揭示齣一個更立體、更矛盾的東德社會側影。
評分書發貨挺快,包裝完好,內容沒看,等看瞭再評價。
評分以後買完書就要評論,老婆,要不然太多瞭。
評分目前還能買到就趕緊買,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又下架瞭……
評分書的內容很好,多讀書,讀好書,價格便宜。
評分甲骨文的品質不錯,滿意!
評分不錯的書,很經典,值得收藏,推薦
評分不錯的書,還在收集甲骨文叢書
評分此人太懶,沒有留下任何評價
評分好東西一直買價格優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