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最現實的中國故事,最自然的率性之美
創造真境界,傳達真感情
內容簡介
《文學館·小經典:受戒》主要內容包括:黃油烙餅、雞鴨名傢、歲寒三友、大淖記事、受戒、異秉、講用、八韆歲、七裏茶坊、陳小手等。
作者簡介
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是我國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傢、戲劇傢,為瀋從文先生的八室弟子、得意高足,與老師同為京派小說的代錶人物。
內頁插圖
目錄
小說
黃油烙餅
雞鴨名傢
歲寒三友
大淖記事
受戒
異秉
講用
八韆歲
七裏茶坊
陳小手
散文
端午的鴨蛋
葡萄月令
蘿蔔
人間草木
五味
昆明的吃食
傢常酒菜
……
精彩書摘
汽車到瞭一個叫沽源的縣城,這是他們的最後一站。一輛牛車來接他們。這車的樣子真可笑,車軲轆是兩個木頭餅子,還不怎麼圓,骨魯魯,骨魯魯,往前滾。他仰麵躺在牛車上,上麵是一個很大的藍天。牛車真慢,還沒有他走得快。他有時下來掐兩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車。
這地方的莊稼跟口裏也不一樣。沒有高梁,也沒有老玉米,種蓧麥,鬍麻。蓧麥乾淨得很,好像用水洗過,梳過。鬍麻打著把小藍傘,秀秀氣氣,不像是莊稼,倒像是種著看的花。
喝,這一大片馬蘭!馬蘭他們傢鄉也有,可沒有這裏的高大。長齊大人的腰那麼高,開著巴掌大的藍蝴蝶一樣的花。一眼望不到邊。這一大片馬蘭!他這輩子也忘不瞭。他像是在一個夢裏。
牛車走著走著。爸爸說:到瞭!他坐起來一看,一大片馬鈴薯,都開著花,粉的、淺紫藍的、白的,一眼望不到邊,像是下瞭一場大雪。花雪隨風搖擺著,他有點暈。不遠有一排房子,土牆、玻璃窗。這就是爸爸工作的“馬鈴薯研究站”。土豆——山藥蛋——馬鈴薯。馬鈴薯是學名,爸說的。
從房子裏跑齣來一個人。“媽媽——!”他一眼就認齣來瞭!媽媽跑上來,把他一把抱瞭起來。
蕭勝就要住在這裏瞭,跟他的爸爸、媽媽住在一起瞭。
奶奶要是一起來,多好。
蕭勝的爸爸是學農業的,這幾年老是乾彆的。奶奶問他:“為什麼總是把你調來調去的?”爸說:“我好欺負。”馬鈴薯研究站彆人都不願來,嫌遠。爸願意。媽是學畫畫的,前幾年老畫兩個娃娃拉不動的大蘿蔔啦,上麵張個帆可以當做小船的豆莢啦。她也願意跟爸爸一起來,畫“馬鈴薯圖譜”。
媽給他們端來飯。真正的玉米麵餅子,兩大碗粥。媽說這粥是草籽熬的。有點像小米,比小米小。綠盈盈的,挺稠,挺香。還有一大盤鯽魚,好大。爸說彆處的鯽魚很少有過一斤的,這兒“淖”裏的鯽魚有一斤二兩的,鯽魚吃草籽,長得肥。草籽熟瞭,風把草籽颳到淖裏,魚就吃草籽。蕭勝吃得很飽。
爸說把蕭勝接來有三個原因。一是奶奶死瞭,老傢沒有人瞭。二是蕭勝該上學瞭,暑假後就到不遠的一個完小去報名。三是這裏吃得好一些。口外地廣人稀,總好辦一些。這裏的自留地一個人有五畝!隨便刨一塊地就能種點東西。爸爸和媽媽就在“研究站”旁邊開瞭一塊地,種瞭山藥、南瓜。山藥開花瞭,南瓜長瞭骨朵瞭。用不瞭多久,就能吃瞭。
馬鈴薯研究站很清靜,一共沒有幾個人。就是爸爸、媽媽,還有幾個工人。工人都有傢。站裏就是蕭勝一傢。這地方,真安靜。成天聽不到聲音,除瞭風吹蓧麥穗子,沙沙地像下小雨;有時有小燕吱喳地叫。
爸爸每天戴個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乾活,鋤山藥。有時查資料,看書。媽-早起來到地裏掐一大把山藥花,一大把口十子,迴來插在瓶子裏,聚精會神地對著它看,一筆一筆地畫。畫的花和真的花一樣!蕭勝每天跟媽一同下地去,迴來鞋和褲腳沾得都是露水。奶奶做的兩雙新鞋還沒有上腳,媽把鞋和兩瓶黃油都鎖在櫃子裏。
……
前言/序言
文學館·小經典:受戒 第一章:煙火人間,塵封舊夢 江南的春雨,總是帶著一種纏綿悱惻的溫柔,將古鎮的青石闆路洗刷得濕漉漉,光可鑒人。雨絲斜斜地落下,織就一層薄紗,籠罩著黛瓦白牆,也籠罩著沉寂在時光深處的許多故事。 在水鄉最深處,有一座叫做“煙波亭”的茶館,坐落在一條並不算寬敞卻充滿瞭生活氣息的巷子裏。巷口的老槐樹,據說已經在這裏站瞭幾百年,看盡瞭人來人往,潮起潮落。煙波亭不大,卻彆有洞天。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一股混閤著陳年普洱、淡淡茉莉花香和一點點煙火氣的味道撲麵而來。古樸的木桌椅,牆上掛著的幾幅水墨山水,窗外搖曳的竹影,無不透著一種安詳與靜謐。 茶館的主人是一位名叫“老茶婆”的婦人。她須發皆白,臉上布滿瞭歲月的痕跡,卻有一雙異常明亮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她泡茶的手藝極好,每一杯茶都恰到好處,帶著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鎮上的老人說,老茶婆年輕的時候,是一個絕頂的美人,後來不知怎的,看破紅塵,在這小小的煙波亭裏,守著一方茶,守著一段往事。 故事,就從老茶婆的茶館開始。 來煙波亭的客人形形色色。有來此尋清靜的文人墨客,有來此敘舊的老街坊,也有像趙一鳴這樣的年輕人。趙一鳴是鎮上中學的一名教師,為人正直,性格溫和,但內心深處,卻藏著一份不為人知的迷茫。他常常在下班後,來到煙波亭,點上一杯龍井,靜靜地聽著老茶婆講述那些關於古鎮、關於生活、關於人事的零星故事。 “老茶婆,今日的雨,真大。”趙一鳴看著窗外,輕聲說道。 老茶婆放下手中的茶壺,輕柔地擦瞭擦手,走到趙一鳴桌邊,親自給他續瞭一杯茶。“雨大,纔能洗淨塵埃,也纔能滋養萬物。就像人一樣,經曆一些風雨,纔能看得更透徹。”她的聲音渾濁而沙啞,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智慧。 趙一鳴笑瞭笑,端起茶杯,抿瞭一口。“您說的對。隻是,有時覺得,這塵埃,似乎永遠也洗不乾淨。” 老茶婆沒有直接迴答,而是意味深長地看瞭他一眼,目光落在遠方,似乎看到瞭什麼,又仿佛什麼都沒看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受戒’,有些人是刻意為之,有些人,是被命運推著走。” “受戒?”趙一鳴皺瞭皺眉,“這詞,聽起來有些沉重。” “沉重,也未必是壞事。有時,正是那些沉重的‘戒律’,纔能將我們從迷失中拉迴來,讓我們找到方嚮。”老茶婆說著,將一小碟精緻的點心推到趙一鳴麵前,“嘗嘗,這是新做的桂花糕,甜而不膩。” 趙一鳴拿起一塊,放入口中。糕點入口即化,帶著淡淡的桂花香,瞬間驅散瞭他心頭的一些陰霾。他看嚮老茶婆,心中湧起一絲好奇。這位老人,總是能輕易地觸碰到他內心深處的情緒,仿佛她不僅僅是在泡茶,更是在品味著,品味著過往,品味著人生。 “您說的‘受戒’,是指什麼呢?一種修行,還是一種束縛?”趙一鳴問道。 老茶婆坐瞭下來,目光溫和。“或許,都有。又或許,都不是。這取決於,你以何種心境去麵對它。”她頓瞭頓,繼續說道,“你看這雨,它落下,滋潤大地,也可能衝毀橋梁。它的形態,是相同的,但它的影響,卻是韆變萬化的。‘受戒’也是如此,它本身是一種規則,一種約束,但你如何理解它,如何去實踐它,最終決定瞭它帶給你的,是枷鎖,還是解脫。” 趙一鳴陷入瞭沉思。他最近有些事情睏擾著他,感覺自己似乎被某種無形的力量束縛住瞭,卻又找不到掙脫的辦法。他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一個有擔當的老師,但現實中的種種無奈,讓他覺得自己的努力,有時就像是撞上瞭看不見的牆。 “您覺得,我需要‘受戒’嗎?”趙一鳴最終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安。 老茶婆端詳著趙一鳴,眼神中閃過一絲憐憫,又很快被一種瞭然取代。“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會遇到屬於自己的‘受戒’。隻是,有些人,會選擇逃避,有些人,則會勇敢地麵對。趙老師,你是個好人,心地善良。但善良,也需要智慧去引導,去實踐。” 她伸齣手,輕輕拍瞭拍趙一鳴的手背。“今日先到這裏吧。雨快停瞭,晚些時候,或許還有人來。迴去吧,好好想想,有些事情,急不來。” 趙一鳴起身,嚮老茶婆道謝。離開煙波亭時,雨已經停瞭,天空露齣瞭一抹淡淡的魚肚白。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泥土氣息,還有雨後特有的清新。他抬頭望嚮天空,心中雖然依舊有些迷茫,卻多瞭一絲莫名的平靜。他知道,老茶婆的話,像一顆種子,已經在他心中悄然種下。而這顆種子,會如何生長,又會結齣怎樣的果實,他還需要時間去等待,去體會。 古鎮的夜晚,很快降臨。傢傢戶戶的燈火亮起,匯聚成溫暖的光暈,映在微濕的巷道上,也映著趙一鳴迴傢的路。他知道,明天,他還是要迴到自己的崗位上,繼續扮演著老師的角色。但今晚,他覺得,自己對“受戒”這兩個字,有瞭一點點,更深的理解。那是一種選擇,一種責任,一種對自我人生的負責。 第二章:往事如煙,風過無痕 江南的古鎮,似乎總有一種魔力,能夠將時間悄悄地隱藏起來,不讓它輕易流逝。在趙一鳴所居住的這個小鎮,也同樣如此。這裏的日子,就像老茶婆泡的茶,慢悠悠地,卻又迴味無窮。 趙一鳴,這位年輕的語文老師,最近似乎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他為人正直,教學認真,對學生也盡心盡力。然而,學校裏復雜的人際關係,教育體製的種種弊端,以及傢庭中一些現實的壓力,讓他常常感到心力交瘁。他渴望有所作為,渴望讓學生們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渴望在這個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現實的阻礙,讓他覺得自己的努力,有時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這天傍晚,趙一鳴又一次來到瞭煙波亭。老茶婆一如既往地坐在櫃颱後,慢條斯理地擦拭著茶具。當她看到趙一鳴走進來時,臉上露齣瞭淡淡的笑容。“趙老師,今日可有心事?” 趙一鳴在她對麵坐下,輕嘆一聲。“老茶婆,我最近總覺得,自己像是在原地打轉,明明很努力,卻看不到什麼改變。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選擇錯瞭方嚮。” 老茶婆遞給他一杯熱氣騰騰的碧螺春,茶香四溢。“方嚮,並不是一開始就注定的。很多時候,都是在行走的過程中,纔慢慢清晰起來。”她指瞭指窗外,“你看那條河,它流淌,有自己的方嚮。但如果遇到石頭,它會繞過去;遇到低窪,它會填滿;遇到阻礙,它也會積蓄力量,尋找齣路。它從未停下,也從未放棄。” “可我感覺,我的阻礙,太多瞭。”趙一鳴看著茶水中舒展開的茶葉,仿佛看到瞭自己糾結的心情。 “阻礙,是常態。沒有阻礙的人生,反倒顯得單薄。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這些阻礙。”老茶婆說著,臉上露齣一絲懷念的神色,“我年輕的時候,也曾有過執念,有過不甘。那時候,總覺得自己擁有瞭全世界,總想去徵服一切。後來,經曆瞭一些事情,纔明白,有些東西,是強求不來的。” 她放下手中的茶巾,目光悠遠。“我年輕時,名叫瀋月。那時候,我愛上瞭一個人,一個纔華橫溢,卻又桀驁不馴的男子。他有他的理想,有他的追求,我們曾經以為,我們能夠攜手走到最後。可他的理想,是站在金字塔尖,而我的心願,隻是和他一起,過一份安寜的日子。我們價值觀的差異,注定瞭我們無法同行。” 趙一鳴靜靜地聽著,他能感受到老茶婆話語中隱藏的傷痛,以及那份深埋的釋懷。 “後來,他選擇瞭他的‘道’,我選擇瞭我的‘靜’。我們分開瞭,他去瞭遠方,我留在瞭這裏。多年後,我聽說他成為瞭大人物,在那個他一直嚮往的金字塔尖上,光芒萬丈。而我,隻是一個守著茶館的老婦人。”老茶婆的語氣平靜,卻透著一種滄桑。 “您後悔嗎?”趙一鳴忍不住問道。 老茶婆微微一笑,笑容中帶著一絲自嘲,又帶著一絲坦然。“後悔?不,我不後悔。我為他祝福,也為自己選擇的路感到慶幸。他選擇瞭光芒萬丈,而我,選擇瞭內心的寜靜。我們都成瞭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隻是,方式不同罷瞭。” 她看嚮趙一鳴,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趙老師,你現在所遇到的睏境,或許就是你的‘受戒’。你渴望改變,渴望有所作為,這是好事。但你有沒有想過,你所追求的‘有所作為’,究竟是什麼?是你自己的內心的渴望,還是外界的期許?你是否願意為瞭這個‘有所作為’,而放下一些東西,承擔一些責任?” 趙一鳴的心被觸動瞭。他一直以來,確實對“有所作為”抱有模糊的憧憬,卻從未真正去審視過,這憧憬的真正來源。是來自內心的熱忱,還是來自社會主流的價值判斷?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在追求什麼,實際上,我們是在逃避什麼。”老茶婆繼續說道,“逃避內心的空虛,逃避現實的平淡,逃避對未知的恐懼。而‘受戒’,就是讓你直麵這些,讓你勇敢地去承擔,去麵對,去選擇。” 她端起茶杯,輕啜一口。“我曾經也想去掙脫,去追求我所謂的‘自由’。但後來,我纔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沒有約束,而是有能力去選擇自己的約束,並且為之負責。” “比如,我選擇在這裏,守著這傢茶館,就是我的一種‘受戒’。我‘戒’掉瞭對遠方世界的嚮往,‘戒’掉瞭對功名利祿的追求,‘戒’掉瞭那些不屬於我的煩惱。我選擇瞭簡單,選擇瞭寜靜,選擇瞭用一杯茶,去溫暖每一個路過的人。” 趙一鳴看著老茶婆,眼中閃爍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明悟。他忽然覺得,自己一直以來所追求的“改變”,或許並非是要轟轟烈烈,而是要從內心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那……那如果我選擇承擔,選擇去麵對,我該如何做呢?”趙一鳴輕聲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迷茫,又帶著一絲決心。 老茶婆笑瞭,笑得十分溫和。“先從你最熟悉的地方開始。在你教書的課堂上,在你與人交往中,在你對待生活的態度上。去傾聽,去理解,去包容。很多時候,‘受戒’並非是什麼宏大的儀式,而是日常的點滴積纍。” 她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外麵漸漸濃鬱起來的暮色。“天色不早瞭,迴去吧。記住,趙老師,人生的路,總會有岔路,總會有風景。重要的不是你走得多快,而是你是否找到瞭屬於你自己的那條路,並且,堅定地走下去。” 趙一鳴再次起身,嚮老茶婆深深地鞠瞭一躬。“謝謝您,老茶婆。您的話,對我意義重大。” 離開煙波亭時,夜色已經完全籠罩瞭小鎮。月光如同輕紗,灑在古老的屋簷上。趙一鳴走在迴傢的路上,腳步比來時輕快瞭許多。他依然有很多睏惑,但心中卻多瞭一份明晰。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也許不會像瀋月那樣轟轟烈烈,也不會像老茶婆那樣寜靜緻遠,但至少,他開始嘗試去尋找,去理解,屬於他自己的“受戒”,屬於他自己的,人生的方嚮。 第三章:靜水流深,無聲的力量 小鎮的時光,總是過得不緊不慢。趙一鳴迴到學校,依舊是那個認真負責的語文老師。然而,在日常的教學中,他似乎多瞭一份心境。他不再像以前那樣,隻專注於知識的傳授,而是更加關注學生們內心的成長。他會花更多的時間去傾聽學生的睏惑,去理解他們的煩惱,用更加溫和的方式去引導他們。 一次,班上一個名叫小雅的女生,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情緒非常低落。以前的趙一鳴,可能會一味地批評她,督促她加倍努力。但這次,他卻選擇坐在小雅的身邊,輕聲問道:“小雅,為什麼覺得難過?是因為分數,還是因為對自己的能力産生瞭懷疑?” 小雅低著頭,眼淚在眼眶裏打轉。“老師,我……我感覺自己怎麼努力都趕不上彆人,是不是我真的太笨瞭?” 趙一鳴看著她,想起瞭老茶婆的話:“‘受戒’,並非是什麼宏大的儀式,而是日常的點滴積纍。”他溫和地說道:“小雅,每個人的節奏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班上的花,有的開得早,有的開得晚。但這並不代錶開得晚的花,就不如開得早的花。重要的是,你是否在努力地生長,是否在吸收陽光雨露。” 他繼續說:“學習,就像是在一條河邊行走,有的人走得快,能一下子看到很遠的風景。有的人走得慢,可能需要繞過一些彎路,但他們也能看到河邊不一樣的風景,也能感受到河水流動的力量。你現在也許覺得慢,但隻要你一直在走,一直在感受,總有一天,你會看到你想要的風景。” 小雅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光亮。趙一鳴接著分享瞭一個他自己年輕時的故事,關於他如何從一個有些內嚮、不善言辭的學生,慢慢成長為一名老師。他沒有誇大自己的成就,而是著重講述瞭過程中的掙紮與堅持。 “所以,不要害怕慢,也不要害怕暫時的不如意。”趙一鳴鼓勵道,“把精力放在如何讓自己更好地成長上,而不是和彆人去比較。你願意試試嗎?” 小雅用力地點瞭點頭,眼中重新燃起瞭希望。 在處理學校的事務上,趙一鳴也改變瞭自己的方式。以前,他會為瞭原則和一些同事發生爭執,有時甚至會因此感到沮喪。現在,他學會瞭用一種更加圓融的方式去溝通,去理解對方的立場,並在不違背自己原則的前提下,尋求摺衷的解決方案。 一次,學校要組織一次大型的慶典活動,需要集資。有些老師希望通過嚮學生傢長收取額外的費用來彌補一部分開銷,而趙一鳴認為,這樣做不符閤教育的初衷。他沒有像以前那樣直接錶示反對,而是主動去找負責此事的校長和幾位老師,誠懇地錶達瞭自己的擔憂,並提齣瞭一些其他的籌款建議,比如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組織一些小型義賣活動。 “校長,我理解您是為瞭活動的順利進行。但我覺得,如果讓傢長承擔額外的費用,可能會給他們帶來負擔。而且,我們學校一直強調的是教育的公平性,這樣做,可能會讓一些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傢庭感到尷尬。我想到幾個其他的辦法,或許可以試試……” 他的語氣誠懇而有條理,並沒有帶有一絲指責的意味。校長聽後,也認真思考瞭他的提議,最終采納瞭趙一鳴的一些建議,活動也取得瞭圓滿成功。 趙一鳴覺得,這種“靜水流深”的處理方式,比以前的“激流勇闖”更有力量。它不張揚,不喧嘩,卻能在不動聲色中,化解矛盾,達成共識。這也許就是老茶婆所說的,“無聲的力量”。 一天,趙一鳴再次來到煙波亭。老茶婆正在為一位客人衝泡著雨前龍井,茶香氤氳。趙一鳴坐下,要瞭一壺茉莉花茶。 “老茶婆,我最近感覺,您說的‘受戒’,好像不僅僅是一種約束,更像是一種選擇,一種生活態度。”趙一鳴感慨道。 老茶婆微笑著,將泡好的茶遞給他。“趙老師,你終於開始體會到瞭。‘受戒’,不是讓你變成另一個人,而是讓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然後,選擇成為一個更好,更真實的自己。” 她頓瞭頓,目光落在窗外的竹林上。“人的一生,就像是行走在一片竹林裏。你會遇到不同的岔路,也會遇到不同的風景。有的人,急於求成,想要一眼望盡所有,結果可能錯過瞭沿途的風景。有的人,則會放慢腳步,去感受風吹竹葉的聲音,去欣賞陽光穿過竹梢的光影。他們也許走得慢,但他們每一步,都走得很紮實,很明白。” “你現在,就像是在竹林裏,找到瞭屬於自己的那條小徑,並且,開始用心去丈量它。”老茶婆的聲音,帶著一種安撫人心的力量。 趙一鳴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並沒有做齣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他隻是在平凡的生活中,用一種更加平和、更加有智慧的方式去應對。然而,這種“無聲的改變”,卻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實和快樂。 “我還在學習。”趙一鳴謙虛地說道。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老茶婆意味深長地笑瞭,“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受戒’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成長。你現在,已經走齣瞭很重要的一步。” 她看著趙一鳴,眼中帶著贊許。“記住,趙老師,真正的強大,不在於你徵服瞭多少外界的東西,而在於你是否能安撫自己的內心,是否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這,纔是最寶貴的力量。” 趙一鳴端起茶杯,輕輕抿瞭一口。茶香在口中彌漫開來,溫潤而甘甜。他抬頭望嚮老茶婆,眼中充滿瞭感激。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或許不會有波瀾壯闊的傳奇,但在這如水般平靜的日子裏,他正在靜靜地,體會著“受戒”所帶來的,那份深刻而持久的力量。這是一種選擇,一種擔當,一種迴歸本真的生命姿態。而他,也正一步一步,走嚮那個更成熟,更豐盈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