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
《一念之間:心的境界,就是生命的境界》一切在你自心。覺真法師幫你建立健康的生命內循環: ◎運氣從良好的人際關係中來,運由心生。 ◎未悟時,處處嚮人。若能自嚮,方能自悟。 ◎動力從何處而來?從善根而來,從自身的心靈而來。 ◎人的健康是心安。心安是自淨其意。 ◎有信仰的人,是平靜的人。平靜的人,纔是有力量的人。 ◎什麼是善?善就是對一切生命的尊重,對一切生命的關懷,對一切生命的救護。 ◎嚮無疑處起疑,是聰明;在有疑處斷疑,是智慧。 ◎智慧在哪裏?在你的本性世界、自性世界——心裏。 《大覺歸真:心的管理,就是生命的管理》人生的一切問題,都在於認知的問題。覺真法師教你渡躍心之障礙,抵達智慧彼岸: ◎壓力從何而來,又如何消解? ◎欲望的本質是什麼,它離智慧有多遠? ◎遭遇阻礙時如何從中脫睏? ◎如何從內耗走嚮內聚、內斂、內明? ◎“我執”的錶現是什麼,如何滅除? ◎人極大的誤區是什麼,如何纔能精進? ◎愛有四要素,懼怕愛、懼怕給予的原因是什麼? ◎做生意除瞭賺取利潤,還要賺得什麼? ◎能增值的錢在哪裏? ◎為什麼往往傢有萬金,卻不能稱之為“富”? ◎市場和服務的本質是什麼? ………… |
內容簡介 | |
《一念之間:心的境界,就是生命的境界》當因緣不成熟、客觀條件不充分、環境無法被改變的時候,各種危機就會顯現:矛盾、糾葛、爭鬥、不平衡……這些行為衍生齣來的負麵情緒,有如萬蟻噬心,混淆你對當下的正確判斷,同時羈絆住你前往光明與幸福的腳步。為什麼會這樣?覺真法師在《一念之中》中提到問題的根本所在:一個人,他想什麼,他就會去做什麼。他做什麼,就是他的行為。他的行為,就是他的命。所以,一個人的命運,就是他的所想、所作、所為。如何改變命運?覺真法師在書中將從“生命”“生存”“信仰”三個方麵入手,不但務實且務虛地幫助你認識生命,解答生存方麵的睏惑,更幫你心安之處——信仰:在內心的“天堂”建立健康的生命內視、內循環,這樣便能迴歸本源、本位,獲得生命的大圓滿。《大覺歸真:心的管理,就是生命的管理》煩躁不安、緊張恐懼、空虛失落、迷茫無助……似乎每一個現代人都活在心的衝突、矛盾與危機之中。這些負麵情緒源於壓力。壓力不僅導緻身纍,也讓心失去瞭健康與活力,甚至喪失瞭遠見。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人與人的差距在於認知,所以如何能夠在快節奏、高壓力的氛圍之中擁有心的免疫力,保持高獲取性並找到極高存在度,是每一個人都想要獲得的心的加持。 覺真法師以管理學的視角,從“心”“財”“人”三方麵入手,教會讀者從“滅我執”開始,逐步清理內在垃圾,發現真正的財富,創造利人利己的大格局。正如他在文中所說,管理的學問,就是心的學問。領會到瞭,就會成為高水平企業、集團、單位、群體的心靈領路人。 |
作者簡介 | |
覺真法師(1933—2015年) 前世界佛教論壇總編輯,香港佛教聯閤會宗教事務監督,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副院長,長江商學院、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MBA班講師。 他給世人留下瞭《大覺歸真》《一念之間》《心的大學》《和諧人生》《感知人生》《有容乃大》《享受人生》《當管理遇到佛學》《素往來》等眾多寶貴著作,為讀者驅散世間迷霧,發現澄明的人生真相,找到心的齣路。 |
目錄 | |
《一念之間:心的境界,就是生命的境界》序一:一念之間的因緣 / 008序二:人生難得,佛法難聞 / 014 一念·生命 / 016 當因緣不具備的時候,當客觀條件有許多不可能的時候,當你無力改變環境的時候,你可以改變自心,你可以找到內心的寜靜,你可以在你內心的“天堂”建立一種健康的生命內視、內循環,迴歸本源、本位。一切在你自心。心的境界,就是生命的境界。 生命的智慧 / 018 一個人,他想什麼,他就會去做什麼。他做什麼,就是他的行為。他的行為,就是他的命。所以,一個人的命運,就是他的所想、所作、所為。 ◎用心去認識自己,瞭解生命 / 018 ◎做自己的主人 / 027 ●關於生命、智慧的睿語 / 033 第二章 愛與生命 / 049 人的大盲點,是不懂得生命管理。人的大弱點,是不瞭解生命、 不尊重生命。人的大緻命傷,是缺少生命關懷。 ◎愛的態度與慈悲 / 049 ◎生命的意義 / 050 ●關於愛、生命、慈悲的睿語 / 054 第三章 寬容、放下與忍耐 / 061 有的人隻學會追求勝利,卻沒有學會接受失敗。有的人隻學會得到,卻沒有學會放棄。隻有懂得接受失敗、告彆失敗,懂得放棄、主動放棄,纔能馬上成為轉變命運的贏傢。 ◎善待彆人就是善待自己 / 061 ◎善待彆人,終還是善待自己 / 062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064 ◎一切由緣而生 / 065 ●關於寬容、放下、忍耐的睿語 / 067 第四章 離苦得樂的解脫之道 / 078 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就是真正的危機意識。在利見害,在害見利,就走齣瞭危機,壓力就變成瞭動力,纍就化成瞭輕鬆。 ●關於苦與樂、危機與禍福的睿語 / 082 一念·生存 / 094 人生的本質是苦。可是,人卻容易為樂所迷、為利所惑,不承認苦,或者想盡辦法逃避苦、掩飾苦。隻有當人有瞭苦的覺醒,人纔會去尋找離苦得樂的解脫之道。 第五章 如何麵對壓力、緩解壓力? / 096 人隻有具備輕鬆、自如應付壓力的能力,纔能有快樂、有和諧、有福氣。這纔是生命的質量,健康的質量。 第六章 全球磁變 人心也在磁變 / 101 地磁變化引起自然界眾多災變,但更大的危害,是人心浮躁、情緒不安、容易衝動、發火、暴戾、易患憂鬱癥,我們需要淡定從容、靜心、安心,約束自己內心的躁動。 第七章 人的本質價值與金錢觀 / 106 世上窮的人,不是手中沒有錢的人,而是手中除瞭金錢以外,其他一無所有的人。一個人,即使沒有錢,但他有無窮的動力,有嚮上的動力,有嚮善的動力,那麼,這個人窮而不貧。 ●關於金錢的睿語 / 112 第八章 人,不知道的是什麼 / 123 管好生命,就是要盡責任。盡什麼責任?盡生命角色的責任。所以,管好生命,也可以說首先是管好自己的生命角色。 ●關於心的內在動力的睿語 / 129 一念·信仰 / 146 信是正道。正道是人的立身之本,所以,信仰也是人的立身之本。信仰是黑夜明燈,是苦海舟航,是生命的歸屬,是人生的傢園。有瞭這樣的精神支柱,人格、理想纔有瞭源頭,有瞭根基。 第九章 信仰,信的是什麼? / 148 有人格,有理想,人纔能強大,人纔能提升自己、自己,纔能體現生命的價值。而這兩者,都離不開信仰,也一定離不開信仰。因為信仰是人格和理想的源頭,也是人格和理想的結晶。 ◎什麼是信仰? / 148 ◎人生三大件 / 149 ◎信仰是生命的見證 / 150 ◎信仰是心靈的自覺 / 152 ◎信仰三寶是正信 / 155 第十章 隻知其一,一無所知 / 157 法不孤起,法無自性,自然眾生亦無自性。眾生由緣而生,人亦由緣而生,所以,人也本無自性。既無自性,因為因緣的變化萬端,人的發展成長,就有瞭無限的可能性。 第十一章 信仰創造和諧 / 164 信仰,正是心靈的財富。心靈的財富,纔是人生真正的財富,人生為寶貴的財富。傢庭的和諧,是全傢的幸福。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人的幸福。社會的和諧,是全社會的幸福。 第十二章 佛陀 / 171 佛陀帶給人類珍貴的啓示,簡短地說就是: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覺悟,一切眾生皆可成佛。這在人類曆史上,揭開瞭眾生平等的生命要義。 ◎佛陀的生日 / 171 ◎佛陀的證道 / 172 ◎佛陀的啓示 / 173 ◎佛陀的捨利 / 174 ◎供奉佛指捨利的功德 / 176 第十三章 般若 / 179 般若乾什麼的?般若就是對治煩惱的。般若就是幫助我們消除業障的。般若就是指引我們走齣迷誤的。 ◎什麼是般若? / 179 ◎般若學在中國的弘傳 / 182 ◎般若思想的現代意義 / 187 第十四章 戒與律 / 191 戒,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該做的一定要做到。有所不為——不該做的堅決不去做。律,就是規範化、標準化。 ◎偏見和誤區 / 191 ◎學習和傳播 / 192 ◎戒律的麯解 / 193 ◎對待葷素 / 195 ◎“敬而遠之” / 196 第十五章 同願同行 行願無盡 / 198 佛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對一切眾生的和諧之道。和諧,纔是人生的境界。這樣的境界,能離開行與願嗎?有行、有願,纔有和諧。 《大覺歸真:心的管理,就是生命的管理》序:濟時解睏的心財富 / 05心的管理 / 002 一個人,能管好自己的生命,管好自己的“心”,這是一種責任自覺。有瞭這個“自覺”,什麼問題不能自我解決? 心的管理就是生命管理 / 004 滅“我執”,清“垃圾” / 017 苦精進、勤精進 / 021 喚起愛的能力 / 024 休息,也是緣 / 028 有型有樣,有品有格 / 032 知世知時,有品有德 / 036 從發現到證悟 / 041 學詩學禮,以言以立 / 045 離苦,自能得樂 / 050 禪與心靈世界 / 054 財的管理 / 078 做生意,不是賺取利潤,而是賺得人心。人心嚮你,財自道生。道,就在人心。為什麼人心嚮你?因為你心中有他,他心中也會有你。 內財是真正的財富 / 080 能增值的錢,在哪裏? / 083 隻有利他,纔能利己 / 086 傢有萬金不富 / 090 知之一字,眾妙之門 / 094 人生往來兩條船 / 097 不值之富,不配接受之富 / 100 淡定從容,體悟人生 / 105 把梳子賣給和尚的學問 / 109 高手都在市場上 / 112 道不遠人,道在自心 / 117 掙錢,要找到錢的源頭 / 120 恭喜發財 / 123 人的管理 / 126 以人為本,本在哪裏?佛法做齣瞭Z精到的迴答:本在自心。中國兩韆年來,就有儒傢治國、道傢治身、佛傢治心之說。這個“治”,不就是管理嗎? 一切管理,都是人的管理 / 128 利益Z大化,就是原則 / 137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 140 自他不二,人我一體 / 143 保護關係的微妙性 / 146 弘法利生,做你自己 / 150 大傢平等,彼此平等 / 153 物有所值,“值”在哪裏? / 156 利不在我,利在全局 / 159 於細微處見大局 / 161 淡定從容,活在當下 / 166 為人師錶與“學而優則仕” / 187 身教重於言教 / 191 人生管理,做自己的主人 / 194 傳統與文化 / 208 中國古人Z初提齣“文化”這一概念,原是相對於“武功”而言。“以文化之”,是文化的Z初義、本來義。文化是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夠延續、傳承、發展並自立於人類社會的Z重要的基石。 什麼是文化? / 210 真正的國學在哪裏? / 221 被誤會的國學 / 225 三人行,必有我師 / 233 留與不留,是一種選擇 / 237 愛者,惜也 / 244 “五路財神” / 248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 / 256 有知識,沒常識 / 259 “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 263 |
精彩文摘 | |
《一念之間:心的境界,就是生命的境界》◎善待彆人就是善待自己宰相肚裏能撐船。你對人寬容,歸根究底,就是對自己的寬容。小肚雞腸,你不放過彆人,到頭來也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心結讓你愁腸百轉,心結讓你同彆人仿佛隔瞭一堵牆。人,難解的是心結。隻要解開心結,眼前便是一番新境界。 有緣順緣,無緣隨緣。 世上本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對與錯,都是自己心中的價值判斷。一個處處計較彆人、指責彆人、不能容人的人還能正常生活嗎? 大海所以大,是因為清水可以流進來,濁水也可以流進來;魚龍蝦鱉有,泥沙草石也有。它沒有選擇誰、拒絕誰,所以大海無不容之量。 人可貴的是有一種開放、寬容的襟懷。開放是一種智慧,寬容也是一種智慧。世界本來很開闊、很寬廣,為什麼你的心胸不能開闊、不能開放呢? 天空是開放的,大地是開放的,江河湖海也是開放的,你為什麼不開放?你的心為什麼不開放?真正的開放是心靈的開放。 一個沒有包容心的人,人際關係會很緊張。一個沒有包容心的人,路會越走越窄。包容心是福。量大福大。 一杯清水,可能因為落入一粒泥,水就不能飲用瞭。一對朋友,友誼數十年,可能因為一句傷感情的話,從此成為路人。一個美滿的傢庭,也可能因為某一小小失誤,竟演變至妻離子散,傢破人亡。生活中因小失大的事,太多,太多。 請允許各種存在。該來的就來,該去的就去。瞬息萬變,纔不會僵化、不會凝固、不會死氣沉沉。世事無常,所以纔有希望、纔有未來、纔有發展、纔有偉大的新生。寬容從我們內心開放,智慧就在行為中體現。 人,往往做不瞭自己的主。實際上是自己做不瞭自己念頭的主。人對自己的念頭沒有自由。於是,離奇的、不閤情理的、齣人意外的傻事蠢事,損人不利己的事,害人又害己的事,都會製造齣來。 為什麼?因為人不肯放下。 東南亞有一種捕捉猴子的方法:用一個木箱,將美味的水果放入,箱子上開瞭一個小洞,大小剛好夠猴子的手伸進去。猴子伸進手去,抓住瞭水果,手就抽不齣來,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放下。但大多數的猴子,都不肯把手中的東西放棄,以緻獵人走來,輕易就把它們捉住瞭。像猴子一樣不肯放下的人的悲劇,在生活中還少嗎? 一位老太太被搶匪搶去瞭錢包。迴到傢,她對傢人說,我今天有四件事要感謝上天之恩:以前我沒有碰到過搶匪,今天碰上瞭;雖然他搶瞭我的錢包,但沒有奪去我的性命;雖然搶走瞭我的錢,但數量不多;是人傢搶瞭我的,而不是我去搶人傢的。 怎樣看待不幸?以感恩、贊美來看待,不僅釋懷,而且充滿喜樂。這是真正的放下。 你知道什麼叫“無繩自縛”嗎? 阿秀是個很樸實、很真誠的香港女性。她的同居男友三年前失蹤瞭。阿秀苦苦尋找瞭三年,終於有瞭下落。那男人已去大陸,在大陸住下瞭,身邊有瞭另一個女人。 阿秀受不瞭這一打擊,茶飯不思,無心工作,也無法忘記(早已背叛瞭)她的男友。她不但癡癡地等他迴來,甚至怕他沒錢,寄錢給他,怕他沒有衣服,買瞭新的衣服寄給他。可是,那男人拒絕去取,不接受她的一片真誠。 阿秀瘦瞭,憔悴瞭。她把一腔癡情投嚮瞭毫無迴報的深淵,陷在苦戀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朋友們都為她焦急,卻幫不上她的忙。終,她從八樓跳瞭下去。 阿秀看不到自己的盲點:男人走瞭,說明當初的緣已經散瞭。男人不去取錢、取衣服,說明破鏡重圓的可能性已經消失瞭。 阿秀看來太重感情,然而感情是相互的。對方的感情已經不再存在瞭。為什麼不肯放手這個沒有希望的希望?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命運交給 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為什麼要苦戀一個不值得苦戀的人? 大的迷誤是:該放下的不放下,就隻能自討苦吃,自己虐待自己。 尊嚴比愛更重要。這不是愛,是自投自設的陷阱。這就叫“無繩自縛”。放下就是自在。人,要做自己的主人。 《大覺歸真:心的管理,就是生命的管理》 |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