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以前看唐史总觉得有点头大,因为史书里那些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人名关系总是让人理不清头绪。但读了这本之后,感觉就像有位高人把一团乱麻硬是给你捋顺了。作者的笔法非常细腻,他擅长从宏大的历史背景切入,然后精准地聚焦到具体的事件和关键人物的决策上。比如他对“安史之乱”的分析,就不仅仅是简单地归咎于杨国忠或安禄山,而是深入挖掘了当时藩镇割据的结构性矛盾和唐玄宗晚年的怠政,这种多层次的剖析,让人对历史的理解一下子变得立体起来。而且,作者对当时的社会风貌、经济制度的描述也十分详尽,让你能真切感受到那个“万邦来朝”的雍容气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帝王将相的层面。这套书对于想系统了解唐代历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佳的入门和深化读物。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叙事时所保持的那种审慎的平衡感。他没有过度地美化或丑化历史人物,而是力求还原他们复杂的人性。比如对某些争议性极大的皇帝或权臣,作者会引用不同的史料和观点进行对比,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和思考。这种开放式的叙事,反而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厚度。读到某些关键的转折点时,那种“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的变数”交织在一起的感觉,让人深思。我常常合上书本,在灯下静坐半晌,想象着当时的决策者们在面临绝境时,内心是如何挣扎的。这种与历史的深度对话感,是很多流水账式的历史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它激发了我对历史研究本身的兴趣,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什么”。
评分从装帧和阅读体验上来说,这套书的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适合长时间阅读。更重要的是,它的章节划分逻辑清晰,脉络分明,即便是对军事史不太感兴趣的人,也能顺利地跟上作者对战争局势的描绘。作者对于唐朝的文化成就——诗歌、书法、佛教的兴衰——也给予了足够的篇幅,使得整个唐朝的画卷不再是冰冷的政治史,而是充满了艺术的芬芳和哲学的思辨。特别是他解读那些著名诗篇的背景时,总能联系到当时的政治气候,让你明白为什么那个时代的诗人能写出那样气势磅礴或忧郁低沉的篇章。这套书成功地将“大历史”与“小细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起来酣畅淋漓,毫不拖泥带水。
评分如果非要找个角度来评价,我会说这套书成功地“现代化”了唐史的解读。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文言词汇,语言流畅,即便是现代的普通读者也能毫无障碍地理解。但这种流畅绝不意味着肤浅,相反,它在深入挖掘历史内涵的同时,保持了极强的可读性。作者仿佛站在现代的制高点上,回望千年风云,既有对历史规律的洞察,也有对昔人命运的同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文明的黄金时代有了一种更清晰、更饱满的认知。它不像某些历史读物那样试图贩卖耸人听闻的秘闻,而是脚踏实地,基于史实,构建了一个严谨而又充满魅力的唐代世界。这不仅是一套史书,更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这套《中华史》系列,尤其是关于唐朝的部分,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盛宴。我刚翻开没几页,就被作者那股娓娓道来的叙事力量给抓住了。他不是那种干巴巴地罗列史料的学者,倒像是一位坐在你对面的老者,手里端着一盏热茶,慢慢给你讲述大唐从初唐的青涩蜕变成盛唐的辉煌,再到晚唐由盛转衰的全过程。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尤其生动,像是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李世民的雄才大略,武则天的铁腕手腕,以及杜甫、李白那种诗仙诗圣的傲骨与落寞,都被勾勒得入木三分。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刀光剑影、宫廷秘闻和文人雅士的聚会。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复杂性,在文字中得到了完美的平衡。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感慨,让人不禁思考,这样一个伟大的朝代,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
评分组合买来更划算,非常不错的书
评分书很好。看白话文还是有点小累,不过还是值得看!
评分旧中国,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清政府对外屈辱投降,贪官污吏遍地,人民生活困苦。蔡东藩想找一条出路,为国为民做一点事情,于是去参加优贡的考试。先是省里考,成绩优异,被录取了;接着到北京去参加朝考,被录取在100名之内,属于优等。发榜后,他曾去朝见过皇帝。蔡东藩对孙子说:“说起这件事真好笑,比演戏还不如。为了朝见,花了一大笔钱,去购买了一套绣花衣帽。半夜里就在朝见的殿外等候。等到天将黎明,由太监传出话来,说是朝见皇帝了。于是跟着大家进了殿门,跟着大家跪下叩头,跟着大家叫万岁。这样身不由主地搞了一段时候,总算朝见结束,各自可以回去了。天晓得,不但皇帝的影子没有看到,而且连什么大臣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评分适值这年是乡试之年,蔡东藩的才学在附近有些名气,这时就有人来请他去做“枪手”,就是冒名顶替去考试。他明知干这样的事有着极大的危险,但为了偿还债务,就下决心“铤而走险”,给人家考取了举人,得到了一笔钱,还清了旧债。自那以后好几次乡试(一般每隔三年举行一次),他仍然去做“枪手”,给人家考取举人。过了好几年,蔡东藩在杭州教学的那家人的两个儿子,都已中了秀才。有一年,师生三人同去参加考试。进了试场后,他认真构思,尽力把文章写好。中秋前夜,蔡东藩已把文章写好,誊写清楚,自己看看比较得意。
评分拌棒棒滴
评分蔡东藩被分发到福建省以知县候补。这对他来讲,一方面有些高兴,但另一方面也有些踌躇。他想,到福建去的一切费用如何设法?后经亲友们的帮助,才到了福州。未经仕途的蔡东藩,哪知当时官场的陋俗恶习。一个远道而来的候补知县,在省城里有谁看得起!蔡东藩没有向巡抚、臬台、藩台等衙门的守门人送上钱,连会见这些大官的机会也没有。虽几经周折,能与这些大官相会,他们又哪里把他放在眼里!官场中的应酬,吹牛拍马,尔虞我诈等,天真的蔡东藩都不甚了了,待稍有觉察,也不肯仰人鼻息,轻易折《前汉通俗演义》(附秦朝)100回、《后汉通俗演义》(附三国)100回、《两晋通俗演义》100回、《南北史通俗演义》100回、《唐史通俗演义》100回、《五代史通俗演义》60回、《宋史通俗演义》100回、《元史通俗演义》60回、《明史通俗演义》100回、《清史通俗演义》100回、《民国通俗演义》120回(另外许廑夫续写40回,计160回)共11部,1040回,字数600万左右。总的名称叫《历朝通俗演义》,或叫《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评分从政生涯
评分此后,蔡东藩经友人介绍,到杭州一满族人家做家庭教师。那家有两个儿子要他教学,大的年龄比他稍大,小的也与他差不多。全家人对他都比较尊敬。
评分充当枪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