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钧儒年谱

沈钧儒年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谱,沈人骅 著
图书标签:
  • 沈钧儒
  • 年谱
  • 近代史
  • 人物传记
  • 政治人物
  • 历史
  • 传记
  • 民国史
  • 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ISBN:9787802564893
版次:1
商品编码:1138333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1941年3月,正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国民党独裁统治破坏的危难之际。民盟以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尊重思想自由、提倡依法治国为政治纲领。民盟凝聚了当时绝大多数进步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可谓群贤毕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黄炎培、张澜、沈钧儒、杨明轩、闻一多、李公朴、梁漱溟、史良、胡愈之、楚图南、吴哈、费孝通……这些民盟前辈精英们纵横捭阖、开阔放达,本着知识分子的人文良知和社会责任“奔走国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社会等领域都提出了明确的纲领和主张,将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播撒在中国的土地上。

目录

前言
序言一 孙晓村
序言二 张友渔
序言三 王健
序言四 周秉德
出版说明
1875年(清光绪元年) 诞生
1876年(清光绪二年) 1岁
1877年(清光绪三年) 2岁
1878年(清光绪四年) 3岁
1879年(清光绪五年) 4岁
1880年(清光绪六年) 5岁
1883年(清光绪九年) 8岁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12岁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13岁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14岁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15岁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16岁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17岁
……

前言/序言


《江山万里:近代中国文人与时代变迁》 书籍简介 《江山万里:近代中国文人与时代变迁》是一部深植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与深刻变革之中的历史叙事,它以多维的视角,聚焦于一群在中国近现代转型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的知识分子群体。本书并非聚焦于单一人物的传记式梳理,而是致力于描绘一个时代知识阶层的精神肖像、思想光谱以及他们与宏大历史进程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 全书结构宏大,内容涵盖了从晚清“救亡图存”的思潮萌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再到国民政府时期知识体系的重塑,以及抗战烽火中的民族精神凝聚,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后知识分子的选择与去向。它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那些肩负文化传承与社会启蒙使命的文人,是如何理解、批判、参与并最终被卷入时代洪流的? 第一部分:旧梦的坍塌与新芽的破土 (约 1900-1919) 本部分着重考察晚清至民国初年,传统士大夫阶层在帝国瓦解后面临的身份危机与知识重构。作者细致梳理了留学潮、新式学堂的兴起对传统儒家伦理结构产生的冲击。重点分析了早期翻译文学、新式报刊对民众思想的启蒙作用。 文化保守与激进的拉锯: 书中描绘了以“国粹”维护者为代表的保守阵营,与主张“全盘西化”的激进派之间的思想辩论。这种辩论不仅停留在学术层面,更深刻影响了教育制度和国家认同的构建。 白话文运动的社会基础: 不仅记录了文学形式的革新,更深入探讨了白话文运动如何服务于底层民众的启蒙需求,以及它如何成为打破精英文化壁垒的重要工具。 政治参与的最初尝试: 分析了早期知识分子如何在政治团体、同盟会以及早期的议会实践中,试图将学理与治国方略相结合的探索与挫折。 第二部分:启蒙的喧嚣与理想的重量 (约 1920-1937) 五四运动的高潮与后续发展构成了本书的第二核心部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空前活跃,思想流派纷呈,对国家未来路径的探索达到了白热化。 多元思潮的激荡: 重点剖析了自由主义、激进的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介绍与传播)、实用主义以及文化建构主义等思潮在大学课堂、学术期刊和青年社团中的竞争与融合。作者着力展现了不同学派知识分子在阐释“中国问题”时所采用的独特理论框架。 现代性的困境: 探讨了知识分子在追求个性解放和现代文明的同时,如何处理传统伦理责任、家庭义务以及民族危亡之间的内在矛盾。书中穿插了对当时婚姻家庭观念变革、女性知识分子群体崛起的专题研究。 学术与政治的交织: 考察了国民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规范化努力,以及知识分子群体在学术自由与政治压力之间的微妙平衡。例如,对“整理国故”运动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在试图重塑传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所隐含的时代焦虑。 第三部分:烽火中的抉择与精神的庇护所 (约 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民族命运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知识分子在战争压力下的集体行动、流亡生活以及精神寄托的转化。 文化界的内迁与坚守: 详细描述了西南联大等学术机构在战火中坚持办学的历史壮举,展现了知识分子群体如何将学术精神视为抵抗文化沦陷的最后防线。 宣传、动员与文学的转向: 分析了文学艺术在全民抗战宣传中的功能性转变,从早期的启蒙批判转向了鼓舞士气、揭露日寇暴行的时代主题。深入探讨了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体裁在动员民众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重庆与延安的知识图景对比: 首次将国民政府统治区与抗日根据地的知识分子群体进行并置分析,对比他们在资源获取、思想管制、学术自由度以及服务于政治目标上的差异与共通点。这部分旨在提供一个更具辨识度的知识生态图景。 第四部分:路线的选择与时代的终结 (约 1945-1950) 战后短暂的和平与随之而来的内战,成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最后一次大筛选。 “民主”话语的争夺: 考察了战后知识界围绕“民主科学”口号展开的激烈论战,分析了各党派对知识分子群体争取与拉拢的策略。 知识分子的“去向”: 本部分着重于描绘 1949 年前后,知识分子群体面临的巨大抉择——去留、合作或疏离。这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迁移,更是精神信仰体系的根本性重塑。作者以冷静的笔触,呈现了他们个体在历史岔路口所体现的挣扎、希望与幻灭。 从“文人”到“工作者”的身份转型: 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被纳入国家话语体系,其社会角色和自我认知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为理解后半个世纪的中国知识史奠定了基础。 学术特色与价值 《江山万里》的叙事跨度宏大,但叙事线索清晰。它摒弃了单一的英雄史观,而是将知识分子置于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政治军事斗争的复杂交织网中进行考察。本书的价值在于: 1. 群像构建: 它成功地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作家和科学家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展现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影响与分野。 2. 深度挖掘: 许多章节深入到学术会议记录、私人信件、未刊日记等一手材料,力求还原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真实思想轨迹。 3. 超越意识形态的审视: 旨在客观呈现知识分子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贡献与局限,理解他们的选择并非简单的对错之分,而是时代巨力下的复杂人性投射。 本书不仅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文化史的必备参考,更是一部深刻反思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所应承担责任的史诗性著作。它邀请读者一同走入那段充满激情、理想、妥协与悲剧的“江山万里”的岁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封面的沈钧儒先生画像庄重而富有神采,散发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舒适,印刷清晰,排版疏朗,让人在阅读时心情愉悦。虽然我尚未深入研读,但仅仅是初步翻阅,就能感受到编纂者在细节上的用心。我想,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年谱,其呈现方式本身就带有重要的信息,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人物一生轨迹的视觉化梳理。这种精良的制作,无疑为读者进入沈钧儒先生的世界,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起点。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通过这本年谱,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位民族脊梁的生平事迹,去体会他所处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他在这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种对细节的考究,也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信心,相信它一定是一部严谨而有价值的作品。

评分

从一名对中国近代法律制度发展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的角度来说,《沈钧儒年谱》的价值不言而喻。沈钧儒先生在中国法制建设方面,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希望这本年谱能够为我提供关于他法律思想的形成、他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工作、他对于法律改革的建议以及他与国内外法学界交流的情况等方面的详细记载。对于我而言,了解沈钧儒先生的法律理念和实践,不仅仅是学习历史,更是为理解当下中国的法治进程,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研究沈钧儒先生法律思想的金钥匙,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他为中国法治现代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并从中获得学术上的启发。

评分

我对历史文献的阅读,常常带有探索和求真的心态。沈钧儒先生作为一位在政治、法律、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他的生平事迹无疑是一部生动的中国近代史缩影。《沈钧儒年谱》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种系统性、史料性信息的渴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史实细节,不仅仅是宏大的历史事件,更包括那些构成他人生脉络的日常琐事、学术研究、家庭生活等等。年谱这种形式,最适合用来展现一个人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做出选择。我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深入理解沈钧儒先生的决策背景,他所面临的压力,以及他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这种对历史细节的挖掘,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迪。

评分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位历史人物,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宏观成就的认识上,更需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悲欢离合,去体味他的人生抉择。《沈钧儒年谱》的出现,给了我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作为一位对沈钧儒先生充满敬意的读者,我迫切地想了解他作为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是否也有过迷茫和彷徨?他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是如何调整心态,重拾勇气的?这本书是否会为我揭示他那些不为人知的个人情感,他对家人、朋友的情谊,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热爱?我希望通过年谱的字里行间,能够触摸到那个鲜活的沈钧儒,感受到他作为一个凡人,在伟大事业中的奋斗与担当。

评分

作为一名对近代史,尤其是民国时期风云人物略有关注的普通读者,我对《沈钧儒年谱》的出版感到非常欣喜。沈钧儒先生的名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革命家,更是中国民主运动的重要领导者。然而,相较于一些更为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关于他个人生活的系统性梳理,可能还不是那么普及。因此,一本详实的年谱,对于我这样希望更全面了解这位伟人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他日常生活的点滴,他与同时代重要人物的交往,以及那些在史书上可能被一带而过的个人感受和思考。我相信,通过年谱这种编年体的方式,能够更清晰地勾勒出他思想的演变和行动的轨迹,让我能够更立体地感知他的个性和精神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