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辉三角谈起》:
杨辉是我国宋朝时候的数学家,在他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画了一张表示二项式展开后的系数构成的三角图形,称做“开方作法本源”,现在简称为“杨辉三角”,《从杨辉三角谈起》从分析杨辉三角的基本性质谈起,讨论二项式定理、开方和多种级数,*后以精确估计一个无穷级数的和的值为例,告诉读者近似计算的一种方法。
《对称》:
对称,照字面来说,就是两个东西相对又相称,因此把这两个东西对换一下,好像没有动过一样,《对称》主要介绍有关对称的数学,先讲代数对称,再讲几何对称,*后引出了“群”的概念,“群”的概念在近代数学中是*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不只对于代数学和几何学,也对于数学分析以至于理论物理学都有重大的应用,通过这些内容,作者还企图帮助读者了解:数学理论是由具体实际中抽象出来的,而又有具体实际的应用。
《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
我国古代伟大数学家祖冲之提出的计算圆周率的约率和密率,孕育着用有理数*佳逼近实数的问题,“逼近”这个概念在近代数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从回答为什么前苏联发射的人造行星将于2113年又接近地球,以及天文上的一些有趣现象说起,在*大公约数、辗转相除法、连分数等中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导出了用有理数*佳逼近实数的原理和方法,凡是几种周期的重遇或复迭,都可能用到这一套数学,而多种周期现象经常出现于声波、光波、电波、水波和空气波等的研究中。
《力学在几何中的一些应用》:
数学在力学上的应用是明显的,比如力学上的一些计算就要用到数学.但是力学对于数学,比如在几何中的应用,大家就不一定知道得很多了,其实远在2000年前的阿基米德,就已经应用力学上的物体平衡定律等来证明一些几何命题了,学过物理的中学生,都熟悉物体的重心和力的平衡这些力学概念:《力学在几何中的一些应用》引用了这些力学概念,来举例说明它们如何用来证明一些几何命题.内容只涉及中学课程里的一些物理和几何的知识,不涉及深奥的理论。
《平均》:
《平均》环绕“平均”这个概念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先从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三者的关系讲到它的有趣的应用:解答诸如食品罐头采用什么样的形状*省料、电灯挂在多高照到桌上*亮等实际问题,以及证明了数学上某些有用的不等式.然后进一步推广平均的概念,引进了“幂平均”,把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三者统一起来,并且介绍了有关幂平均的一些性质.*后还讲了“加权平均”,这又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平均值,而这种平均还可以和力学上的重心问题联系起来.书中附有不少习题,通过这些习题,读者可进一步体会书中所讲理论的用处.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套厚厚的“丛书”时,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陈旧或晦涩难懂,毕竟数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读下来之后,我的顾虑完全烟消云散了。这套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并非仅仅罗列公式和定理,而是深入挖掘了数学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其中有几册专门探讨了中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在代数领域取得的突破,那些关于方程求解的技巧,其精妙程度完全不亚于现代的某些方法,读起来简直像是在看一场智力上的巅峰对决。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概率论起源时,那种从赌博问题逐步发展到严密数学体系的论述路径,它让我意识到,最深奥的理论往往诞生于最日常的疑惑之中。编辑的用心还体现在对术语的考究上,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数学名词,在书中都追溯了其拉丁文或希腊文的本源,这让阅读体验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如果你觉得枯燥地背诵定义很无趣,那么这套书会让你明白,数学的魅力在于它的演化史和它背后蕴含的人类智慧。
评分作为一名爱好者,我尝试过很多不同类型的数学读物,但很少有能像这套系列这般,在广度与深度之间取得如此完美的平衡。它的覆盖面广得惊人,从基础的数论、代数,一直延伸到了近现代的群论和集合论的初步概念,几乎描绘出了一幅完整的数学版图。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没有把数学视为一个孤立的学科。在讲解线性代数时,它非常自然地引入了物理学中矢量空间的概念,而在讨论傅里叶分析时,又巧妙地结合了音乐和信号处理的例子。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极大地拓展了我对数学应用潜力的认识。对于那些希望通过数学来理解世界运作规律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多维度的观察视角。每一次合上书本,我都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被重新构建和强化了一遍,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智力上的“健身”体验。
评分这套系列丛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它有一种老派的、值得珍藏的感觉。纸张的质感,字体选择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成功地融入了“讲故事”的艺术。例如,在讲述费马大定理的艰难历程时,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证明的各个阶段,而是将那位孤独的数学家置于历史的背景下,描绘出他与时间赛跑的内心挣扎,这使得那些冰冷的公式背后充满了人性光辉。我发现,当我开始理解这些伟大的数学家们在攻克难题时的心路历程后,我对那些定理的掌握也变得更加深刻和牢固。这套书仿佛是一扇通往数学殿堂的“侧门”,它不要求你先成为专家,而是温柔而坚定地引导你一步步走进那个充满逻辑美和创造力的世界,让人由衷地感到满足和充实。
评分这部作品集简直是为那些对古老文明的神秘符号和数学原理着迷的人准备的宝藏!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沉浸其中,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古希腊的某个学院,听着那些哲学家们在橄榄树下探讨几何的奥秘。每一册都像一个精心打磨的宝石,从欧几里德的严谨逻辑到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再到更深层次的数论探索,作者(或者说编撰者)的功力深厚得令人咋舌。我尤其欣赏它处理复杂概念时那种化繁为简的叙事手法,比如在讲解微积分的雏形时,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极限符号,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具体的物理场景来引导读者构建直观理解。虽然有些章节的证明过程需要反复阅读,甚至需要对照其他参考资料才能完全领悟,但这恰恰是它作为一套“丛书”的价值所在——它不是肤浅的科普读物,而是真正鼓励思考和探索的学习资源。书中的插图和图表设计也十分精妙,无论是那些完美的几何图形,还是复杂的代数结构可视化,都极大地辅助了理解,让原本抽象的数学世界变得触手可及。对于任何想系统性地追溯西方数学思想源流的人来说,这套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这套书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美”的理解。不是那种视觉上的美,而是逻辑结构上的纯粹之美。特别是关于拓扑学和非欧几何的那几册,完全颠覆了我对空间和形状的固有认知。我一直以为几何学是死的、固定的,但阅读这些内容后,我才体会到,数学家们是如何在抽象的维度里构建出比现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的“宇宙”。书里关于“连续性”的讨论,从芝诺悖论开始,层层递进,最终导向现代分析的基础,这个过程的严谨性和逻辑的无懈可击,让人产生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敬畏感。它迫使你慢下来,不仅要问“是什么”,更要问“为什么必须是这样”。虽然我不是数学专业出身,但作者的叙述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总能在关键时刻穿插一些哲学思辨,将纯粹的逻辑推演与人类对真理的永恒追求联系起来,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险的兴奋感。
评分物美价廉,又快又好,还会再来。
评分不错,应该是正版
评分买回来还没时间看
评分大家科普书,讲解通俗易懂。推荐
评分买回来还没时间看
评分有活动时候买的,还可以。
评分介绍数学的书,挺不错的,慢慢吸收
评分质量很好,以后还会继续购买,京东物流确实很快。
评分好书太多,还没看,囤书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