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丛书:梨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

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丛书:梨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江柱,仇贵生 编
图书标签:
  • 梨树
  • 病虫害
  • 诊断
  • 防治
  • 原色图鉴
  • 果树
  • 农业
  • 园艺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识别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877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3910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页数:18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全书精选了393张清晰生态照片及27幅重要病虫的防治技术模式图相配合
2.内容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技术易于操作。
3.一书在手,梨树病虫害一网打尽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总结作者多年科研成果与推广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生产实践经验及素材编写而成。本书分别介绍了梨树上常见的53种病害和27种害虫的症状诊断或危害特点、害虫形态特征、病虫害发生特点或习性及综合防治技术。全书精选了393张清晰生态照片及30幅重要病虫的防治技术模式图相配合,内容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技术易于操作。
本书适合广大农技生产与推广人员,梨树科研人员与种植专业户及农资经营人员等阅读,也可供农业院校果树、植保等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王江柱,河北农业大学科教兴农中心,教授、主任,教授,1985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同年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于植保、果树生产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几年致力于农技推广、植物保护实用技术与科教兴农工作,具有丰富的基层农技推广经验,特别是对落叶果树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调查,多次获邀举行各种农业科技讲座培训。

目录

第一章 病害诊断与防治
根腐病 / 002
白纹羽病 / 003
紫纹羽病 / 005
圆斑根腐病 / 007
根癌病 / 008
腐烂病 / 011
干腐病 / 016
干枯病 / 019
木腐病 / 021
锈水病 / 024
轮纹病 / 026
炭疽病 / 033
霉污病 / 036
套袋果黑点病 /039
褐腐病 / 041
疫腐病 / 043
霉心病 / 046
黑腐病 / 047
果柄基腐病 / 048
红粉病 / 050
青霉病 / 051
灰霉病 / 052
红腐病 / 055
曲霉病 / 056
黑星病 / 057
黑斑病 / 067
白粉病 / 070
锈病 / 072
叶炭疽病 / 075
褐斑病 / 077
轮纹叶斑病 / 080
灰斑病 / 081
花叶病 / 082
黄叶病 / 084
小叶病 / 087
缺硼症 / 088
缺镁症 / 090
红叶病 / 091
果面褐斑病 / 092
裂果症 / 093
洋梨顶腐病 / 094
肥害烧根 / 095
日灼病 / 097
冻害 / 099
冷害 / 101
涝害 / 102
盐碱害 / 104
果锈症 / 104
褐皮病 / 106
黑皮病 / 107
黑心病 / 108
套袋果绿斑症 / 109
药害 / 110
第二章 害虫诊断与防治
桃蛀螟 / 118
梨小食心虫 / 120
梨木虱 / 123
黄粉蚜 / 126
梨星毛虫 / 129
绿盲蝽 / 131
梨冠网蝽 / 133
苹小卷叶蛾 / 136
山楂叶螨 / 139
二斑叶螨 / 142
苹果全爪螨 / 144
梨茎蜂 / 146
梨瘿蚊 / 148
梨二叉蚜 / 150
梨瘿华蛾 / 153
梨缩叶壁虱 / 155
梨叶肿壁虱 / 156
康氏粉蚧 / 159
朝鲜球坚蚧 / 162
草履蚧 / 165
美国白蛾 / 167
苹果金象 / 171
梨虎象 / 173
茶翅蝽 / 175
麻皮蝽 / 177
苹毛丽金龟 / 178
蚱蝉 / 181
参考文献 / 184

前言/序言


梨树的绿色卫士:病虫害的识别、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治策略 梨树,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水果作物,其果实甘甜多汁,深受人们喜爱。然而,梨树的生长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这些病虫害不仅影响梨果的产量和品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给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一套系统、科学、易于操作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指南,对于保障梨树健康生长、实现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书旨在为广大梨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林业工作者以及对梨树病虫害防治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详实的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参考。本书专注于梨树这一特定作物,深入剖析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并重点介绍当前主流的、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我们力求做到内容准确、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真正成为读者手中的“绿色卫士”。 一、 梨树主要病害的“蛛丝马迹”与科学诊断 梨树病害种类繁多,症状也各不相同,准确识别是有效防治的第一步。本书将对梨树上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几种病害进行细致的讲解,包括: 黑星病: 这种病害在潮湿环境下极易发生,表现为叶片、果实和枝条上出现墨绿色至黑色的星点状病斑,后期病斑扩大,甚至导致叶片焦枯、果实畸形、落果。本书将详细描绘黑星病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部位的典型症状,并分析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发生特点,例如,春季低温高湿是黑星病初侵染的高峰期,而夏季的连绵阴雨则会加剧其传播蔓延。我们将通过精美的病斑照片,帮助读者识别早期症状,避免延误治疗。 褐斑病: 褐斑病是梨树叶片上另一种常见的病害,病斑多为圆形或近圆形,初期呈黄褐色,后逐渐变为深褐色,边缘常有细小的黑点(病原菌的子实体)。叶片受害严重时会过早脱落,削弱树势,影响光合作用。本书将区分褐斑病与黑星病等其他叶部病害的细微差异,并提供不同时期褐斑病的表现,比如,春季新叶上的小斑点与夏季成叶上的大块病斑。 轮纹病: 轮纹病主要危害果实,在果实近成熟期表现为暗褐色至褐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上常有轮纹,后期病斑中央可能出现黑色霉层。受害果实容易软化、腐烂,影响商品价值。本书将重点呈现轮纹病在不同品种梨果上的发生差异,以及其与炭疽病等其他果实病害的区别。 炭疽病: 炭疽病对梨果的危害尤为严重,尤其在贮藏期和运输过程中,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颜色从黄褐色逐渐变为深褐色,病斑中央常有明显的黑色小点(病原菌的子实体),后期病果易腐烂、变干。我们将通过对比图,帮助读者区分炭疽病与轮纹病,并强调其在采收前后的防治重点。 白粉病: 白粉病在幼嫩组织上表现尤为明显,叶片、嫩梢、花蕾和幼果表面会出现一层白粉状霉层,后期受侵染的组织会变黄、卷曲,甚至畸形。本书将展示白粉病侵染不同部位的形态,并分析其与蚜虫等危害造成的“白粉”状物体的区别。 溃疡病: 溃疡病是梨树上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病害,主要危害枝干,初期在树皮上出现水浸状斑点,后逐渐扩大,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央会破裂、溢出胶状物,严重时导致枝干死亡。本书将重点描述溃疡病在不同年龄枝条上的症状,并提示其与其他枝干病害的鉴别要点,强调早期发现和彻底清除的重要性。 其他重要病害: 除上述几种主要病害外,本书还将涉及锈病、霉心病、青霉病、枝枯病等梨树上可能出现的其他病害,并对其发生特点和防治要点进行简要介绍。 在每一病害的介绍中,本书都将辅以高清、逼真的彩色照片,真实展现病害在叶片、果实、枝干等不同部位的典型症状,力求让读者“望图识病”,快速准确地诊断出病害种类。同时,我们还将深入分析各类病害的病原菌、传播途径、发生诱因(如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帮助读者从根本上理解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打下基础。 二、 梨树“隐形杀手”——虫害的识别、生活史与危害 除了病害,各种害虫也是威胁梨树健康生长的“隐形杀手”。本书将对梨树上常见且危害大的主要害虫进行详细的介绍: 梨木虱: 梨木虱是梨树上一种严重的迁飞性害虫,若虫和成虫在叶片、嫩梢和果实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变黄、脱落,嫩梢生长停滞,果实畸形。其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本书将重点展示梨木虱在不同发育阶段(卵、若虫、成虫)的形态,并分析其一年中的发生次数和世代重叠情况,强调在若虫期和成虫群集期进行防治的重要性。 蚜虫(如梨蚜): 蚜虫种类繁多,梨蚜是其中一种,它们聚集在嫩梢、叶背、花蕾和幼果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褪绿,生长受阻,花蕾脱落,幼果畸形。同样,蚜虫也会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本书将区分不同种类的蚜虫,并重点介绍其繁殖速度快、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提示在蚜虫初发生期、低密度时进行治理,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卷叶蛾(如梨小卷叶蛾): 卷叶蛾的幼虫是主要的危害阶段,它们取食叶片,将叶片卷曲成筒状,并在其中活动、取食。受害叶片逐渐变黄、干枯,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幼虫还会钻蛀嫩梢和果实。本书将展示卷叶蛾幼虫在叶片上造成的典型卷叶现象,并介绍其不同虫态的识别,以及在越冬代幼虫期进行重点防治的策略。 潜叶蛾: 潜叶蛾的幼虫在叶片表皮下蛀食,形成弯曲、迂回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虫道”,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叶片早枯脱落。本书将清晰展示潜叶蛾的“虫道”形态,并分析其对幼叶的偏好,提示在卵孵化初期、幼虫未进入叶片深层前进行防治。 螨虫(如红蜘蛛): 红蜘蛛等螨类在干旱、高温条件下易爆发,它们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出现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失绿、干枯,甚至脱落。本书将通过显微照片,展示螨虫及其卵、若虫的形态,并强调其体型微小、繁殖迅速的特点,以及在早春萌芽前和高温干旱季节的防治重点。 介壳虫(如梨蚧): 各种蚧壳虫,如梨圆蚧、桑白蚧等,以若虫或成虫聚集在枝条、叶片或果实上,用口器刺吸植物汁液。它们的外表有一层蜡质或介壳保护,防治难度较大。本书将展示不同种类介壳虫的形态和危害特点,特别是其对枝干的危害,以及在若虫孵化盛期和休眠期进行防治的有效性。 金龟子(如丽色丽金龟子): 金龟子的成虫在傍晚或夜间活动,取食叶片、花蕾和幼果,造成缺刻或孔洞。本书将描述金龟子成虫的危害状,并分析其不同种类的发生规律,提示在成虫羽化期和产卵期进行药物或物理防治。 其他重要害虫: 此外,本书还将简要介绍梨星蝽、梨花网蝽、吉丁虫等其他可能对梨树造成危害的害虫,并提供其识别要点和防治建议。 在害虫的介绍中,本书同样注重实际操作性,通过大量写实照片,直观展示害虫在不同生长阶段(卵、幼虫、蛹、成虫)以及其危害症状。我们将详细解析每种害虫的生活史、适生环境、传播扩散方式,以及其不同世代的发生规律,帮助读者准确判断害虫的危害期,并选择最合适的防治时机。 三、 科学诊断与绿色防治的“组合拳”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我们将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治策略紧密结合,强调“科学诊断”是“绿色防治”的前提。 精确诊断工具与方法: 除了依靠照片识别,本书还将介绍一些辅助诊断的简单方法,例如,观察病斑边缘是否有菌丝、叶片背面是否有虫体或虫卵、枝干上是否有病菌分生孢子器或虫粪等。对于一些难以用肉眼准确判断的病虫害,我们也将提及一些简单的实验室鉴定方法(如显微镜观察),为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综合防治(IPM)理念: 我们将重点推广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的理念,强调不应仅仅依赖化学农药。IPM的核心在于“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通过多种防治措施的有机结合,达到控制病虫害、保护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的目的。 农业防治与栽培管理: 这是绿色防治的基础。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合理的修剪(如清除病枝、虫枝,改善通风透光)、清园(清除病叶、病果、落果,减少越冬菌源和虫源)、合理施肥(平衡营养,增强树势)、疏花疏果(减少病虫害发生机会,改善果实品质)、选用抗病虫品种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绿色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介绍梨园中存在的、对病虫害有益的生物,例如,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我们还将介绍一些生物农药,如Bt(苏云金杆菌)制剂、多角体病毒制剂、植物源杀虫剂(如印楝素、鱼藤酮)等,并说明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本书将介绍多种物理防治手段,如: 诱杀技术: 例如,利用黄色或蓝色粘虫板诱杀蚜虫、潜叶蛾等,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夜间活动的成虫。 阻隔技术: 例如,在果实发育期使用套袋技术,有效阻隔病虫害的侵染和危害。 人工捕捉: 对于发生量不大的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式。 温度或湿度调控: 在温室或大棚栽培中,可以通过调控环境因素来抑制病虫害。 化学防治(精准、高效、低毒): 在综合防治中,化学防治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我们强调的是“精准、高效、低毒”。本书将: 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针对每种病虫害,推荐经过实践证明效果好、对环境和人体危害小的农药。 强调农药的合理使用: 包括准确的施药时期、用药量、施药方法(如喷雾、灌根、涂抹等),以及不同农药的轮换使用,以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关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明确告知读者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确保采收的果实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介绍农药剂型和作用机理: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农药,做出更科学的选择。 病虫害发生预警与监测: 本书还将介绍如何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点,定期调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结合气象信息,对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和预警,指导农户适时、主动地开展防治工作。 常见误区与疑难解答: 针对农民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误区,如“一药治百病”、“只打虫不治病”等,本书将进行辨析和纠正。同时,我们还将收录一些常见问题与解答,为读者提供更贴心的指导。 本书的特色: 原色图鉴,直观易懂: 大量采用高清、逼真的彩色照片,将病虫害的症状、形态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方便读者对照识别,大大降低了诊断难度。 内容详实,科学严谨: 严格按照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原理,深入浅出地讲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并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突出绿色防治,倡导可持续发展: 重点介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高效的绿色防控技术,引导读者走向可持续的病虫害管理模式。 实用性强,操作性高: 针对梨树种植的实际需求,提供易于理解和操作的防治措施,帮助读者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涵盖全面,一本解决: 囊括了梨树上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各类病虫害,力求成为读者手中一本全面的“病虫害诊疗手册”。 通过本书,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广大梨农建立起科学的病虫害防治观念,掌握准确的诊断技能,并熟练运用各类绿色防治技术,从而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升梨果的产量和品质,最终实现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坚信,一本好的“工具书”,能够为辛勤耕耘的果农带来丰收的喜悦。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套图鉴系列的整体质量,确实树立了一个行业标杆。无论是从学术严谨性到现场实用性的转化效率,还是从视觉呈现到文字表达的流畅度来看,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精妙,留白得当,阅读起来毫不费力,即使是长时间对照图片和文字进行比对,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诊断流程。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缺乏标准参照系,在判断病害严重程度时过于凭感觉,导致用药过量或不足。这本书用分级的图片和详尽的文字描述,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量化的判断体系,这对于规范化操作至关重要。对于任何一个对果树种植有严肃态度的人来说,这本册子与其说是一本参考书,不如说是一份必备的“上岗证”前的最后一次系统培训资料。它提供的是知识的确定性和操作的可靠性。

评分

我最近在我的小果园里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麻烦,本来已经焦头烂额,正准备求助园艺专家,结果翻到了这本册子。它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提供的解决方案极其具有操作性。比如,对于一些需要精细化管理的虫害,书中不仅列出了化学防治的方案,还详细对比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优缺点,甚至连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用药剂量和安全间隔期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对于我们小规模的种植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特别欣赏它那种“不搞虚头巴脑”的务实精神。很多资料会给你一堆理论让你自己去推导,但这本书直接把“最优解”摆在了你面前,而且这个“最优解”是经过实际验证和市场检验的成熟方案。说实话,以前买过一些同类的书籍,很多配图模糊不清,或者干脆就是用扫描的旧图,让人看了直犯嘀咕,但这本书的图片清晰度,绝对是行业顶尖水平,每一个斑点、每一条虫子的形态都纤毫毕现,极大地降低了诊断的难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内页的纸张选择非常考究,光线好的时候看书,那些色彩的还原度高得惊人,简直就像是把实物搬到了纸面上。我记得我拿到手的时候,只是随便翻了翻目录,就被那种系统性和专业性给震住了。要知道,很多科普读物为了追求“易读性”,往往牺牲了专业深度,但这本书显然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也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大白话手册,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手把手教你辨认和处理问题的实操指南。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一些常见病害的描述,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更深入地讲解了发生的环境条件和生命周期,这种追根溯源的讲解方式,才真正能让人理解“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在预防上更有章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病来了就治”的被动局面。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图鉴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

评分

作为一名热衷于可持续农业的朋友,我对这本书中关于生态友好型防治的论述给予高度评价。它并没有一味地推崇高强度的化学干预,而是花了相当篇幅去介绍如何通过优化土壤结构、合理轮作以及引入有益生物来构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从根本上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这种“治本”的理念,正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书中对于如何自制或者采购一些天然的生物源农药,以及如何利用天敌昆虫的习性进行田间管理,都有非常具体的指导。我特别赞同其中关于“预测性管理”的观点,书中提供了根据气象数据和作物长势来预判潜在风险的实用方法,这比起亡羊补牢式的应对,效率和效益都高出太多了。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了如何“治病”,更是学习了如何“养好地”,提升了整体的农业管理视野。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体现了一种高超的知识管理水平。它不是简单地按照“病”和“虫”来机械分类,而是似乎融入了种植者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的思维路径。你会发现,当你为某个症状感到困惑时,翻开书本,往往能在最容易想到的那个章节或索引中找到对应的诊断入口。这种用户体验设计,比起那些按拉丁文学名排序的书籍,要友好得多。而且,它对一些“疑难杂症”的处理,展现出了足够的耐心和广度。比如,它会专门辟出章节讨论一些复合型侵染或者环境胁迫导致的类似病害症状,这种细致入微的区分,避免了新手在诊断初期的误判,因为一旦误判了,后续的防治措施很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损失。这种对初学者友好,同时又不失专业深度的平衡,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它让我感觉,作者不仅是专家,更是一个懂得教学和沟通的良师益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