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胡治兵语录(黄埔军校版)》本书除了收录黄埔军校版增补本《曾胡治兵语录》的原文,还将之译成现代汉语,并集中放在全书前半部分,方便读者对照阅读。本书还收录了"注释"、"雅趣链接"以及对曾国藩、胡林翼、蔡锷三人的生平介绍文字,进一步增强了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
《曾胡治兵语录》是蔡锷1911年在云南为训练新军,摘取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兵言论,分类编辑成的一本语录体军事著作。原作共12章,每章后附有蔡锷评语。
1917年,梁启超为《曾胡治兵语录》的出版亲自作序推荐。
1924年,蒋介石在原书基础上,除对各章内容略作增补外,另增补《治心》一章。还把它定为黄埔军校的教材之一。
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曾出版《增补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1945年,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部曾翻印。
作为体现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蔡锷等几位军事大家治兵思想精粹的著作,《曾胡治兵语录》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军人的策略取向和军事作为。
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蔡锷,皆是旧学底子深厚,深得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人物,他们的治兵言论可以让我们小中见大,"兵"外悟道。须知人生职场、商场……皆似战场,皆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的论兵之作所凝结的智慧,不仅关乎军事成败、生命得失,亦已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体育等众多领域,其深刻独到的"将材"、"用人"、"战守"、"治心"之术,对普通人修身齐家、规划人生、发展事业也大有裨益,可助你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控大局、克敌制胜。
★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的这些经世阅历之言,都是我想说而未能说出来的话。这些话,语义诚恳,言简意赅,不仅是带兵打仗的至宝,实际也是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良规。希望我校同志,人手一册,勤于研讨,那么将来治军治国就有根本了。
曾、胡二公毕生致力于存诚去伪,松坡在这方面阐述发挥更是不遗余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曾、胡二公经常讲这个道理,松坡也屡屡阐述其要义。松坡死于国事一年后,国人将他生前辑录的《曾胡治兵语录》印行于世。世人都知道松坡的伟大功业,读了这本书,就可以了解到他建功立业的根源了。
——蒋介石于广东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中华民国十三年十月
第yi部分 曾胡治兵语录(今译)
原序/蔡锷
重版序 /梁启超
第yi章 将材
【雅趣链接】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儒将
第二章 用人
【雅趣链接】曾国藩相人
第三章 尚志
【雅趣链接】曾国藩"屡败屡战"的故事
第四章 诚实
【雅趣链接】曾国藩的修身之道
第五章 勇毅
【雅趣链接】湘军军制
第六章 严明
【雅趣链接】曾国藩与《爱民歌》
第七章 公明
【雅趣链接】中国古代封爵制度
第八章 仁爱
【雅趣链接】仁爱之义
第九章 勤劳
【雅趣链接】"八本堂"及曾氏家风
第十章 和辑
【雅趣链接】古代的和谐观
第十一章 兵机
【雅趣链接】兵机
第十二章 战守
【雅趣链接】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
第十三章 治心
【雅趣链接】曾国藩的"忍经 "
第二部分 曾胡治兵语录(原文)
原序 / 蔡锷
重版序 / 梁启超
增补本序 / 蒋介石(存目)
第yi章 将材
第二章 用人
第三章 尚志
第四章 诚实
第五章 勇毅
第六章 严明
第七章 公明
第八章 仁爱
第九章 勤劳
第十章 和辑
第十一章 兵机
第十二章 战守
第十三章 治心
第三部分 附文
旷代硕儒曾国藩
【雅趣链接】曾国藩对后世政治名人的影响
雄才大略胡林翼
【雅趣链接】放浪少年胡林翼
剑胆琴心蔡松坡
【雅趣链接】 传奇女子小凤仙
人才大概有两种:一种官气较多,一种乡气较多。官气较多的人,喜欢讲资格,喜欢摆样子,他们办事没有惊世骇俗的举动,说话也没有彼此冲突冒犯的弊端。不足之处是,缺乏朝气,遇事动口不动手,总喜欢依赖身边的人去办,依靠制发文书来办理,不能做到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其是不能扑下身子,不辞劳苦,亲自去体察实际情况。乡气多的人,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喜欢出新花样,办事光顾及自己,不去了解别人的情况,说话往往前言不搭后语,顾前不顾后。他们不足的地方是,一件事还没办成,各种不同的议论就来了。官气较多与乡气较多两种人的短处一比较,其实都差不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难以避免这两样缺点。我想用“劳苦忍辱”四个字来教导人,所以就不喜欢那些官气较多的人,而喜欢任用那些乡气较多的人。也就是说,一定要任用遇事亲身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的人。
不了解人,就不能恰当地用人;不能恰当地用人,就不能说了解人;不开诚布公地待人,就不能使人为你尽心效力;不能褒奖人家的长处,容忍人家的缺点,就不能使人尽力为你办事;不趁年轻的时候启用人家,就不能使人的才华完全发挥;不能让人才的优势和短处都能各得其所,就不能人尽其用。
选拔人才不能不破格,但是必须名副其实。否则,别人即使没有闲言碎语,而我自己心中先感惭愧了。
古人办事,也有别人牵制阻挠的地方,也有不顺心遂意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世世都有,人人难免。痛恨别人违背自己的心意,一定要别人顺从自己,便设法铲除异己,这是有权势的奸人行径。听任别人违背自己,而隐忍容让,委曲求全,忧国忧民,以除外患保家国为虑,这才是圣贤的用心啊!借助别人的违背,来磨砺我的德性,这还差不多呢!
【雅趣链接】曾国藩与《爱民歌》
曾国藩治军“禁骚扰以安民”,把它列为《劝诫营官四条》的第yi条,后又作《爱民歌》,以简明通俗的语言要求将士搞好军民团结。《爱民歌》这样唱道: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第yi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头,莫踹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莫派民夫来挖壕,莫到民家去打馆。筑墙莫拦街前路,砍柴莫砍坟上树。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无钱莫扯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一个被掳挑担去,一家吓哭不安居。娘哭子来眼也肿,妻哭夫来泪也枯。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
【雅趣链接】“八本堂”及曾氏家风
曾国藩祖祖辈辈都是勤劳节俭的农民。他本人是靠从小半耕半读,发奋苦学才成材的,后因战功封侯拜相,官至极pin。其四兄弟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也很为曾家争气,都做了高官,赢得满族荣华。但曾国藩再三告诫子孙后代须“半耕半读,勤俭持家,以承祖制”,要求他们亲自参加杀草、砍柴、插禾、锄地、收割、捡狗粪等农事劳动,不许仗势欺人,不许使婢差奴。
曾国藩对他爷爷曾玉屏遗下的治家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更是奉为至宝,即坚持做好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八件事情。曾国藩后来把自己的住宅取名“八本堂”,这个“八本”后来又被他扩展内容,成为曾氏家族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规矩,即: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此外,曾氏祖传家风家规还有三不信:不信僧巫(和尚师公),不信地仙(风水先生),不信医药(凡药三分毒);三致祥:孝致祥,和致祥,恕致祥;以及“勤俭孝友”四字要诀: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
这本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翻开第一页就被深深吸引了。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透过泛黄的书页扑面而来。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仿佛置身其中,亲眼见证那些波澜壮阔的往事。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那些名将们在战火纷飞中的决策,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决断,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尤其是书中对于战略战术的分析,深入浅出,既有宏观的战略布局,又不乏微观的战术细节,对于我这样对军事历史充满兴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之前也读过不少关于那个时代的书籍,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和启迪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智慧、关于领导力的教科书。每次读完,都感觉自己的视野开阔了不少,对许多事情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书中的一些观点,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固有看法,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觉,是一种久违的、纯粹的知识探索的乐趣。我并非军事专业人士,但作者用一种非常易懂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军事理论和历史事件展现在我面前。它让我看到了中国近代史上那些伟大的军事家们是如何将思想付诸实践,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寻找到突破口。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考究,那些鲜为人知的轶事,那些被历史洪流掩埋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了生机,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饱满。它让我了解到,历史并非冰冷的数字和事件的堆砌,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所做出的选择和努力构成的。这种对历史的深入挖掘,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军事思想以及人物性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历史对话,在与先贤们交流,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层新的面纱,发现新的惊喜。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我并非军事领域的专家,但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将那些复杂的军事概念和历史背景解释得通俗易懂。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历史时刻,看到了那些伟大的将领们是如何运筹帷幄,如何决胜千里。书中对战术的剖析,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让我对古代军事思想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更喜欢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那些充满智慧的言语,那些充满魄力的行动,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眼前。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军事智慧,不仅仅是关于战术的精妙,更是关于对人性的洞察,对局势的把握,以及对信念的坚持。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为我的知识库注入新的养分,让我对历史和军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作者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审视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脉络,并将其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我之前对这个领域的了解比较零散,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逻辑和联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那种冷静客观的态度,既不回避历史的复杂性,也不回避人物的局限性,而是以一种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方式,去解读历史的真相。书中的一些论述,引发了我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领导力模式的思考,让我不禁联想到历史的经验教训。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军事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和驾驭复杂局势的书。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观点,并尝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思考中。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奇妙的魔力,能够将读者瞬间带入到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军事发展和政治变革非常感兴趣,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探索欲。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堆砌史料,而是将历史事件、人物传记以及军事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多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战役的描写,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那种策略博弈的精彩,都让我看得热血沸腾。它不仅仅是关于战争,更是关于智慧的较量,关于人性的考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那些军事奇迹是如何发生的,更深刻地理解了那个时代背景下,那些人物的思考方式和决策逻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往往就隐藏在那些看似简单的道理之中,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和领悟。
评分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值得细读细品。译文也相当好。
评分好书,这样才像京东的东西。
评分值得细读细品。译文也相当好。
评分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值得细读细品。译文也相当好。
评分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值得细读细品。译文也相当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