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畅销90年的投资经典著作
文笔备受赞誉的简体中文译本
收录杰西·利弗莫尔的真实生平细节
一部充满哲理智慧和趣闻轶事的作品,一次迷人的阅读体验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早于1923年出版,由新闻记者兼小说家埃德文.拉斐尔经过数周的专访。
其实,拉瑞.利文斯顿的人物原型名叫杰西.利弗莫尔,是20世纪初华尔街上非常具传奇色彩的操盘手,他曾几度破产,又几度东山再起,在1929年的大萧条中因为做空而使个人资产达到1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非常富有的人之一。不过仅仅4年之后,他再度破产。1940年,杰西.利弗莫尔在一家酒店的卫生间里饮弹自杀。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操盘手的人生哲学,看到一个大时代的缩影,看到股票交易的本质和交易者的内心世界。
内容简介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超值畅销版)》系由《华尔街日报》很有名的记者根据连续采访整理而成,以拉瑞·利文斯顿的人称撰写,记述了这位20世纪20年代华尔街的风云人物在股票交易方面的传奇经历和感悟,探讨了股票市场的本质、股票交易的原则以及参与各方的心理与策略。
出版90多年来,《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超值畅销版)》一直是金融从业人员以及股市参与者必读的经典作品之一。
作者简介
埃德文.拉斐尔(Edwin Lefevre),1871-1943,非常有名的记者、作家和政治家,以报道华尔街上的商业故事著称于世。
生于1871年1月23日,在19岁时成为一名记者,先后为多家报社工作和撰写专栏,一生共有8部著作出版,本书是其中非常受人喜爱的一本。
1922年,拉斐尔对杰西·利弗莫尔进行了数周的采访,之后将采访内容整理成为12篇系列报道,发表在《星期六晚报》(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上。第二年,这一系列报道被编辑成精装本图书出版。
秦凤鸣,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1996年-1997年在美国约翰斯.霍布金斯大学国际研究院做访问学者18个月。
2006年-2007年作为富布莱特研究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访学一年。
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金融、国际财务管理、比较金融制度以及美国经济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曾在《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贸易》、《中国日报》等各类报刊发表中英文文章60余篇。
曾出版专著《金融大震——全球金融制度变迁》、《金融全球化与银行业重构》;出版译著《商务外交经典案例》、《后危机时代的增长与发展——20国集团发展纲要》。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一部充满哲理智慧和趣闻轶事的作品,一次迷人的阅读体验。
——《理财周刊》
★人们都说,凡事都有两面性,但是股市却只有一面,既不是多头的一面,也不是空头的一面,而是正确的一面。
——杰西;利弗莫尔
★放弃抓住行情后的1/8美元——或者行情起初的1/8美元。这两头的1/8美元是世上很昂贵的1/8美元。
——杰西·利弗莫尔
★公众的目光大多都盯着股市一周的行情,却对正在逼近的危险毫无察觉。精明的股市操盘手目光所及的则是一年的行情。这就是差别。
——杰西·利弗莫尔
★价格就像其他事物一样,会沿着阻力非常小的路线变动。无论出现什么状况,价格都是按简便的路线行进。因此,上行阻力比下行阻力小时,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亦然。
——杰西·利弗莫尔
★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都会远离公众,被小心谨慎地掩盖起来。
——杰西·利弗莫尔
目录
1 第一桶金
2 "交易神童"
3 一个人的游戏
4 挑战对价商号
5 重返华尔街
6 哈丁兄弟公司
7 静观其变
8 时机之锁
9 市场之王
10 投机者的天敌
11 人类的本性
12 免疫力
13 道义的代价
14 债务缠身的日子
15 非预期事件
16 贴士
17 "黑猫"
18 市场操作者
19 逼空行为
20 战略与战术
21 完美的操盘手
22 "狗咬狗"
23 内部人交易
24 公众
附录 一个真实的大作手--杰西·利弗莫尔和他生活的时代
前言/序言
资本迷宫的掘金者:探寻市场深处的财富逻辑 本书聚焦于全球金融市场中那些最激动人心、也最令人血本无归的财富角力。它不是一本关于技术指标的书,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人性、策略与市场结构演变的编年史。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资本驱动的世界,股票、债券、期货、期权,这些金融工具如同看不见的神经系统,支配着全球经济的脉搏。然而,在这场永不停歇的博弈中,绝大多数参与者只是随波逐流的“韭菜”。真正的赢家,那些能够穿越牛熊周期,实现财富指数级增长的少数人,他们依靠的是什么?是内幕消息?是超前的技术预测?还是更深层次的、对人类行为模式的洞察? 本书将带您走进一个由精英交易员、长期投资者以及市场操纵者构筑的隐秘世界。我们不提供保证盈利的“圣杯”,而是致力于揭示市场运行的底层逻辑和永恒不变的心理陷阱。 --- 第一部分:时代的风暴与财富的起源 金融市场的每一次剧变,都与宏大的历史叙事紧密相连。从两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再到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巨大的财富转移。 1.1 工业革命的金融回响:铁路时代的投机狂潮 在蒸汽机和钢铁巨兽的轰鸣声中,现代资本市场初具雏形。本书将详细考察十九世纪末期,美国“强盗大亨”们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绝对控制权,构建起庞大的金融帝国。这不是简单的商业经营,而是一场关于垄断、杠杆与政治游说的精密计算。我们将剖析早期证券交易所的混乱与规则的建立,探讨早期金融家如何定义“价值”与“泡沫”。 1.2 战后黄金时代的繁荣与隐忧 二战结束后,全球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战后金融体系(如固定汇率制)如何催生了特定的投资机会。重点分析了那些抓住战后重建红利,通过长期持有优质工业股实现稳健增长的机构和个人。同时,我们也审视了当时过度乐观情绪下埋下的隐患,以及对“永不衰退”神话的盲目崇拜。 1.3 黑色星期一的教训:系统性风险的初次亮相 1987年10月19日,全球股市在一天内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暴跌。本书将详尽梳理这次事件的成因,特别是程序化交易和风险模型在未经充分压力测试下被大规模应用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不仅仅是一次市场回调,它标志着量化风险管理时代的开启,也让监管者第一次正视市场互联性带来的系统性传染风险。 --- 第二部分:人性的阴影与交易心理学 市场价格的波动,归根结底是群体情绪的体现。贪婪与恐惧,是驱动价格上蹿下跳的两股原动力。成功的交易者,无一不是控制自己情绪的大师。 2.1 恐惧的定价:恐慌性抛售中的机会识别 人类对损失的厌恶远超对同等收益的渴望。本书通过多个历史案例,展示了在市场极度恐慌时,优质资产是如何被以非理性的低价抛售的。关键在于,如何区分“暂时性的恐慌”与“基本面永久性衰退”。我们将探讨“情绪指标”在辅助决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建立一套不被短期噪音干扰的投资心锚。 2.2 贪婪的陷阱:追逐热点与“博傻游戏” 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出现一种被市场集体追捧的“热门资产”,从郁金香球茎到科技股,再到如今的某些加密资产。本书详细分析了“博傻理论”(Greater Fool Theory)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运作机制。我们探讨了散户与机构在追逐热点时的心理差异,以及如何识别市场狂热情绪达到顶峰的微妙信号。 2.3 纪律:超越直觉的执行力 伟大的交易者与普通赌徒的区别,在于其对既定规则的绝对服从。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制定交易计划的艺术——如何设定止损点、如何量化头寸规模,以及最重要的,在市场波动剧烈时如何坚持既定策略。我们考察了那些在重大亏损后能够迅速反弹的交易员,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交易过程的结构化管理,而非对结果的过度关注。 --- 第三部分:从分析到执行:策略的演变与应用 金融市场提供了无数种赚钱的方式,从价值投资到高频交易,每一种策略都有其特定的适用环境和盈利窗口。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宏观的策略框架,而非具体的买入卖出建议。 3.1 价值投资的现代诠释:护城河的深度与广度 价值投资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随着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寻找“被低估的宝石”难度陡增。本书侧重于解读现代企业价值的构成要素——知识产权、网络效应、品牌忠诚度等“无形资产”如何构成企业的“护城河”。我们研究了那些长期持有并见证企业价值爆炸性增长的投资者案例,分析他们如何应对周期性低谷期,并保持对基本面的信心。 3.2 周期性投资:宏观经济信号的捕捉 理解经济周期是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的基础。本书将宏观经济学理论与实战操作相结合,解析了利率、通货膨胀预期、货币供应量等关键指标如何影响股票、债券和商品市场的相对吸引力。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收益率曲线倒挂”等传统信号来预测经济衰退,并据此调整投资组合的防御性。 3.3 量化思维的崛起:计算机时代的交易革命 随着计算能力的指数级增长,纯粹基于数学模型和数据的量化交易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本书不会深入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聚焦于量化策略背后的核心思想:寻找那些在统计学上长期有效的、微弱但稳定的市场异象(Anomalies)。我们会探讨高频交易(HFT)如何改变了市场微观结构,以及普通投资者应如何在高频噪声中保持清醒。 --- 第四部分:市场的黑暗面与监管的边界 任何一个巨大的金融市场,都伴随着不为人知的灰色地带和潜在的操纵行为。了解这些黑暗面,是保护自身资产的第一道防线。 4.1 内幕交易的诱惑与后果 内幕交易是金融市场永恒的道德困境。通过分析历史上的重大内幕交易案件,本书揭示了信息优势是如何被系统性地转化为巨额利润的,同时也阐述了监管机构如何追踪这些行为。这部分强调了维护市场公平性的重要性,以及任何试图走捷径的代价。 4.2 市场操纵的艺术:拉高出货与洗盘 从早期的“泵与倾销”(Pump and Dump)到现代针对小型股票或新兴资产类别的复杂操纵手法,市场操纵者总能找到新的漏洞。本书旨在教会读者识别那些人为制造出来的交易量和价格走势,理解庄家构建虚假繁荣或制造恐慌的意图,从而避免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4.3 金融自由与监管的永恒博弈 金融创新总是走在监管的前面。本书探讨了监管机构在应对新兴金融工具(如衍生品、跨境资本流动)时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分析了历次金融危机后,监管体系如何调整以增强韧性,同时也反思了过度监管可能扼杀市场活力的悖论。 --- 总结:持续学习,保持谦逊 本书最终的结论是:市场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进化的生态系统。过去的成功经验可能会成为未来的陷阱。真正的财富创造者,是那些具备深厚历史认知、坚不可摧的心理素质,并且愿意终身学习、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资本游牧者”。 阅读本书,您将获得的是一套分析市场、理解人性和管理风险的通用框架,帮助您在瞬息万变的金融迷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清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