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金融的视角解读了中国近现代史。在前两部《货币战争》分别解读了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发展史之后,宋鸿兵终于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以鸦片战争为起点,开始了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探究和解密。国近百年的历史,从金融的视角看就是,谁能控制金融高边疆,谁就拥有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而金融高边疆的崩溃最终必将导致政权的崩溃。国家的边疆,不仅是由陆疆、海疆、空疆(包括太空)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未来还需要包括第四维:金融高边疆。
《货币战争3》以近现代的中国为焦点,从货币的角度观察中国近代的沉沦与抗争,论述了近代中国货币突破各国金融与战争的干涉,一步步艰难建立独立体系,创造奇迹的过程。
作者以鸦片战争为起点,探究和解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指出从金融的视角看,谁能控制金融高边疆,谁就拥有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而金融高边疆的崩溃最终也必将导致政权的崩溃。
国家的边疆,不仅是由陆疆、海疆、空疆(包括太空)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未来还需要包括第四维:金融高边疆。
宋鸿兵,国际金融学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概念——“货币战争”一词的首创者,曾被商业杂志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9年中国*具影响力的40人”之一。
2007年出版《货币战争》,成功预测了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引发全球关注,持续畅销10年。“货币战争”系列著作垄断中国财经图书畅销榜多年,被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海外。2010年以来,“货币战争”一词被各国政要、媒体广泛引用,世界货币战争的爆发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作者*早提出的“剪羊毛”“次贷地震”“金融海啸”“金融高边疆”等词语皆成为流行词汇。
自?序 // VII
第一章
金融高边疆的陷落
“猎杀”胡雪岩 // 004
洞庭山帮:暗算胡雪岩的幕后黑手 // 008
鸦片贸易:金银本位的大决战 // 014
东印度公司:一个银行家的帝国 // 017
沙逊家族:东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 022
汇丰银行:你的地盘我做主 // 024
票号钱庄:为什么没能发展为国际金融帝国 // 029
洋买办:中国的特殊现象 // 035
第二章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
王政复古与金钱崛起 // 041
井上馨:日本开国金融元勋 // 045
三井家的大掌柜 // 047
日本控制了金融高边疆 // 050
明治维新为什么没有向外国“招商引资” // 054
日元信用保卫战 // 056
明治维新对战洋务运动 // 060
金融毒奶喝残了汉冶萍公司 // 062
命运的裂变 // 067
第三章
“四一二”政变:蒋介石的“投名状”
进军沪宁,蒋介石的犹豫 // 075
3 000万金卢布打造的北伐战争 // 078
蒋介石抱上了更粗的大腿 // 082
虞洽卿与蒋介石:不得不说的故事 // 085
“四一二”政变背后的金融势力集团 // 089
蒋介石的“再融资” // 091
“宁汉合流”背后的“资本重组” // 093
财阀董事会炒掉了胡闹的首席执行官 // 099
蒋介石终于上了“创业板” // 101
第四章
红色中央银行
毛泽民的金融“空城计” // 109
巴黎公社,守着金饭碗挨饿 // 112
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 // 116
世界上*小的中央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 119
红色货币的诞生 // 122
人民的货币,为人民服务 // 125
贸易“特区”和苏区“央企” // 130
钱袋子支持枪杆子 // 134
“扁担中央银行”和13天的“红军票” // 137
红色货币的传说 // 139
第五章
蒋介石的金权天下
“剿共”缺钱,蒋介石“暴打”宋子文 // 145
中央银行对决中国银行 // 148
改组与染指 // 153
官股与商股的金权博弈 // 155
蒋介石的金融集权:“废两改元”与“四行两局” // 158
卖给你个大王八! // 163
白银风潮:第一次中美汇率战争 // 165
法币改革:日本侵华战争的导火索 // 169
黄雀在后,美国人笑到*后 // 174
第六章
皇权与金权
日元脱离金本位,财阀中计 // 181
木户侯爵家的秘密会议 // 183
“大正政变”与皇权失势 // 186
天皇之梦:皇权的东山再起 // 189
三井跟天皇叫板,落入“美元套利陷阱” // 194
“一·二八”淞沪抗战:日本发动的“假战争” // 197
暗杀的国度 // 202
皇权战胜了金权 // 206
第七章
金陵梦断
银行家之死 // 215
外汇平准基金:第二中央银行 // 220
孔祥熙的美元横财 // 224
金融版“潜伏” // 229
法币破产:外汇自由化的恶果 // 233
金圆券的*后挣扎 // 237
为什么蒋介石输掉了货币战争 // 240
第八章
人民币的诞生
边区的财神爷 // 247
边区货币的艰难重生 // 250
“物价本位”的北海币:山东根据地的金融创新 // 255
“战略物资”与贸易战 // 259
人民币的横空出世 // 262
银元之战 // 266
棉布之战 // 270
人民币:为人民服务的货币 // 274
第九章
金融高边疆与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战争:历史的轮回 // 281
人民币的困境 // 284
广义物价本位:人民币的另类选择 // 288
好货币的重要特点 // 291
窝囊的债权人与嚣张的债务人 // 293
清算中心:金融网络的“路由器” // 296
人民币的全球金融网络 // 300
金融高边疆的基础设施隐患 // 304
货币“春秋战国”时代的来临 // 305
第十章
白银的光荣与梦想
2008年9月18日下午2点,世界金融体系几乎崩盘! // 313
白银:曾经的世界货币 // 317
美元纸币能保值吗? // 320
美联储的“妙计”:放手让黄金暴涨 // 324
黄金与白银1∶16的历史超稳定结构 // 329
双肩挑的白银:既是货币金属也是工业金属 // 332
白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 333
2017年,259亿个RFID芯片将使用白银 // 334
未来美国木材防护领域每年将消耗2 400吨白银 // 335
服装应用将是白银*大的未来需求之一 // 335
“价格发现”了什么 // 337
白银市场:1个瓶盖与100个瓶子的游戏 // 343
白银操纵调查 // 346
挤兑危机之下的白银市场 // 350
美元的长期贬值与白银的历史机遇 // 354
致谢与感悟 // 359
2014年年初,美联储开始逐步退出持续了五年之久的货币宽松政策,全球经济面临金融生态环境巨变的严峻考验。金融危机以来,廉价美元充斥世界,在各国货币刺激的大潮中,债务脱缰,泡沫奔腾,资产价格高悬,与此同时,实业复苏疲软,财富分裂加剧,就业增长滞后,消费需求萎靡。导致旧危机的痼疾远未根治,而货币宽松政策所产生的新挑战已迫在眉睫。当世界货币扩张的总源头美联储开始踩刹车时,新兴市场国家从亢奋的资产升值幻梦中清醒过来,在高负债的压力之下纷纷发生金融内爆,股票市场大幅暴跌,债券市场满地鸡毛,汇率一泻千里,房地产拐点骤现。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新的危机已不再遥远。
人们终将承认,货币宽松解决不了问题,货币宽松本身才是问题!
国家有界,金钱无疆。货币主导国家总是能够通过控制世界储备货币的资金成本,左右其他国家汇率的波动、资本的流向和信用的稀缺,从而影响别国的经济繁荣、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货币从来就不是一种中性的经济要素,货币发行乃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权力之一。恰如美国货币史学家杰克·韦瑟福德所言,“控制货币是一场伟大的斗争,控制货币的发行和分配,就是为了控制财富、资源和全人类。”
不仅现实如此,历史也是如此;不仅西方如此,中国同样如此。
货币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远不如政治、文化和军事的地位显赫。人们往往熟知历朝历代帝王的文韬武略,对将相名臣的事迹如数家珍,文人墨客的诗歌趣闻更是代代相传,而货币却鲜有抛头露面的机会。货币在中国似乎是一个被遗忘已久的领域。
本书将沿着金钱的主轴,逐步展开中国近代史的画卷。一幅幅熟悉的图像经过货币“显影液”的透视效果,将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脉络风格。为什么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只在中国发生?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会失败?为什么蒋介石拿着苏联的卢布完成了北伐,却会突然变脸反共?为什么国共两党都要“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为什么蒋介石能够统一货币却不能维护货币主权?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改革激怒了日本,引诱着英国,却*终扑入美国的怀抱?为什么日本会存在皇权与金权之争?为什么日本军队总是发生“下克上”?为什么日本政变不断、刺杀成风?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改革刺激了日本,并加速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终走向崩溃,而共产党的人民币却能横空出世?
这些历史疑问迫使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逐渐认识到货币发行权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巨大影响力。而构成和行使货币发行权,则需要一整套体系架构来支撑,这是我在这本书中对货币发行权的一种新的认识,我将这一体系称为“金融高边疆”。
“高边疆”理论是美国陆军中将格雷厄姆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国家安全新思维,他继马汉的“海权论”和杜黑的“空权论”之后,提出太空也是主权国家必须捍卫的“高边疆”,并形成了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理论基础。
在研究欧、美、中、日等地区和国家的金融史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金融是一个主权国家必须要捍卫的“第四维边疆”。主权国家边疆的概念,不仅仅包括陆疆、海疆、空疆(含太空)所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还需要包括新的一维:金融。在未来国际货币战争阴云密布的时代,金融高边疆的重要性将日趋凸显。
从欧美各国金融进化的路径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货币本位、中央银行、金融网络、交易市场、金融机构与清算中心共同构成了金融高边疆的体系架构。建立这一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货币对资源调动的效率和安全。从中央银行创造货币的源头,直至*终接受货币的客户终端,从货币流动的绵密网络,到资金汇划的清算中心,从金融票据的交易市场,到信用评估的评级系统,从软性的金融法律制度监管,到刚性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庞大的金融机构,到有效的行业协会,从复杂的金融产品,到广泛的投资工具,金融高边疆保护着货币血液从中央银行心脏流向金融毛细血管,乃至整个经济体的所有细胞,并*终流回中央银行循环系统的效率与安全。
这就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仅是将人民币放出去进行体外循环这样简单,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放开资本项目管制、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货币互换以及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建设,仅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这些工作必须与一整套体系配合才能达成预期效果。人民币要走出去,更要看得见,还要管得着。未来不管在世界的任何地点,只要有人民币存在的地方,都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必须进行有效和可靠地监控,以确保这些海外流通的人民币处于“合法”使用的范畴。
在本书中,贯穿始终的一条暗线就是白银。白银作为通货,在*近500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它曾是真正的世界货币,在推动东西方贸易的400年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它又是被广泛使用的工业金属,并将在未来美元日薄西山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大的金融与工业的双重功能。物以稀为贵乃是投资的天道,而白银完美符合这一原则。
在本书第一版创作的两年里(2008年秋到2010年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白银价格一度跌至9美元(每盎司,下同),并在之后大部分时间里稳定在15美元左右,由此我判断银价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建议读者应该考虑白银投资。在本书2010年秋完稿之后,银价即从18美元开始一路剧烈攀升,并在2011年夏一度逼近50美元。当然,投机性狂热很难持久,银价*终回到了20~25美元的稳定区间。考虑到全球货币超发的现状和未来通货膨胀的隐忧,加之白银开采成本的显著上升,我认为白银已经又一次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在未来的价值发现过程中,白银将再度引发世人的关注。
研究货币历史的目的,在于看清货币的现状,以及洞察货币的未来。金融危机结束5年以来的全球货币宽松政策,制造的危险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它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经济复苏,反而将世界推向了下一次危机的边缘。
货币的命运*终也代表着国家的命运,货币走向何方,将标志着世界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宋鸿兵
2014年年初,美联储开始逐步退出持续了五年之久的货币宽松政策,全球经济面临金融生态环境巨变的严峻考验。金融危机以来,廉价美元充斥世界,在各国货币刺激的大潮中,债务脱缰,泡沫奔腾,资产价格高悬,与此同时,实业复苏疲软,财富分裂加剧,就业增长滞后,消费需求萎靡。导致旧危机的痼疾远未根治,而货币宽松政策所产生的新挑战已迫在眉睫。当世界货币扩张的总源头美联储开始踩刹车时,新兴市场国家从亢奋的资产升值幻梦中清醒过来,在高负债的压力之下纷纷发生金融内爆,股票市场大幅暴跌,债券市场满地鸡毛,汇率一泻千里,房地产拐点骤现。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新的危机已不再遥远。
人们终将承认,货币宽松解决不了问题,货币宽松本身才是问题!
国家有界,金钱无疆。货币主导国家总是能够通过控制世界储备货币的资金成本,左右其他国家汇率的波动、资本的流向和信用的稀缺,从而影响别国的经济繁荣、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货币从来就不是一种中性的经济要素,货币发行乃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权力之一。恰如美国货币史学家杰克·韦瑟福德所言,“控制货币是一场伟大的斗争,控制货币的发行和分配,就是为了控制财富、资源和全人类。”
不仅现实如此,历史也是如此;不仅西方如此,中国同样如此。
货币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远不如政治、文化和军事的地位显赫。人们往往熟知历朝历代帝王的文韬武略,对将相名臣的事迹如数家珍,文人墨客的诗歌趣闻更是代代相传,而货币却鲜有抛头露面的机会。货币在中国似乎是一个被遗忘已久的领域。
本书将沿着金钱的主轴,逐步展开中国近代史的画卷。一幅幅熟悉的图像经过货币“显影液”的透视效果,将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脉络风格。为什么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只在中国发生?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会失败?为什么蒋介石拿着苏联的卢布完成了北伐,却会突然变脸反共?为什么国共两党都要“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为什么蒋介石能够统一货币却不能维护货币主权?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改革激怒了日本,引诱着英国,却*终扑入美国的怀抱?为什么日本会存在皇权与金权之争?为什么日本军队总是发生“下克上”?为什么日本政变不断、刺杀成风?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改革刺激了日本,并加速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终走向崩溃,而共产党的人民币却能横空出世?
这些历史疑问迫使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逐渐认识到货币发行权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巨大影响力。而构成和行使货币发行权,则需要一整套体系架构来支撑,这是我在这本书中对货币发行权的一种新的认识,我将这一体系称为“金融高边疆”。
“高边疆”理论是美国陆军中将格雷厄姆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国家安全新思维,他继马汉的“海权论”和杜黑的“空权论”之后,提出太空也是主权国家必须捍卫的“高边疆”,并形成了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理论基础。
在研究欧、美、中、日等地区和国家的金融史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金融是一个主权国家必须要捍卫的“第四维边疆”。主权国家边疆的概念,不仅仅包括陆疆、海疆、空疆(含太空)所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还需要包括新的一维:金融。在未来国际货币战争阴云密布的时代,金融高边疆的重要性将日趋凸显。
从欧美各国金融进化的路径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货币本位、中央银行、金融网络、交易市场、金融机构与清算中心共同构成了金融高边疆的体系架构。建立这一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货币对资源调动的效率和安全。从中央银行创造货币的源头,直至*终接受货币的客户终端,从货币流动的绵密网络,到资金汇划的清算中心,从金融票据的交易市场,到信用评估的评级系统,从软性的金融法律制度监管,到刚性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庞大的金融机构,到有效的行业协会,从复杂的金融产品,到广泛的投资工具,金融高边疆保护着货币血液从中央银行心脏流向金融毛细血管,乃至整个经济体的所有细胞,并*终流回中央银行循环系统的效率与安全。
这就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仅是将人民币放出去进行体外循环这样简单,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放开资本项目管制、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货币互换以及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建设,仅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这些工作必须与一整套体系配合才能达成预期效果。人民币要走出去,更要看得见,还要管得着。未来不管在世界的任何地点,只要有人民币存在的地方,都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必须进行有效和可靠地监控,以确保这些海外流通的人民币处于“合法”使用的范畴。
在本书中,贯穿始终的一条暗线就是白银。白银作为通货,在*近500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它曾是真正的世界货币,在推动东西方贸易的400年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它又是被广泛使用的工业金属,并将在未来美元日薄西山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大的金融与工业的双重功能。物以稀为贵乃是投资的天道,而白银完美符合这一原则。
在本书第一版创作的两年里(2008年秋到2010年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白银价格一度跌至9美元(每盎司,下同),并在之后大部分时间里稳定在15美元左右,由此我判断银价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建议读者应该考虑白银投资。在本书2010年秋完稿之后,银价即从18美元开始一路剧烈攀升,并在2011年夏一度逼近50美元。当然,投机性狂热很难持久,银价*终回到了20~25美元的稳定区间。考虑到全球货币超发的现状和未来通货膨胀的隐忧,加之白银开采成本的显著上升,我认为白银已经又一次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在未来的价值发现过程中,白银将再度引发世人的关注。
研究货币历史的目的,在于看清货币的现状,以及洞察货币的未来。金融危机结束5年以来的全球货币宽松政策,制造的危险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它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经济复苏,反而将世界推向了下一次危机的边缘。
货币的命运*终也代表着国家的命运,货币走向何方,将标志着世界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宋鸿兵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节奏感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让你一口气读完的爽文,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咀嚼和思考的哲学著作。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适应作者那种时而急速推进、时而又戛然而止的叙事风格。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某些特定历史时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描写,那种如同精密仪器般运作的画面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似乎对“权力”二字有着独特的痴迷,他笔下的世界充满了角力、博弈与妥协,即便只是讨论一个看似简单的贸易协定,也能被渲染出刀光剑影的气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抬头看看窗外,试图将书中的理论模型与现实世界进行对照和印证。这种反复的内省和审视,是很多同类题材书籍无法给予的。我特别欣赏那种对“信息不对称”的深刻剖析,它揭示了在信息垄断面前,个体力量的渺小与无助。虽然有些论断显得过于绝对和悲观,缺乏温和的中间地带,但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立场,才使得全书的观点更加鲜明和有力,具有极强的冲击性,让人无法轻易忽略。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基调是沉郁而警醒的,它不太鼓励盲目的乐观主义,反而更倾向于揭示体系中固有的脆弱性和潜在的风险点。我发现自己阅读完某些章节后,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焦虑感,这种焦虑并非源于无端的恐慌,而是源于对某种“必然趋势”的清醒认知。作者在论证其核心观点时,大量引用了古典学派的观点,并将其与现代的金融工具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这种古典与现代的交织,让论述显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对当下局势的敏感性。行文的逻辑推进往往是层层递进的,每引入一个新概念,都似乎是为了支撑起之前建立起来的某种宏伟结构。尽管某些推理路径的严谨性可能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但这不妨碍它作为一本普及性和警示性的读物所发挥的作用。它成功地激发了读者对“什么是真正的财富”以及“我们所处的金融环境是否安全”的深层次反思,读完之后,看待日常的新闻报道都会多了一层审视的滤镜。
评分这本所谓的“新版”书籍,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扑朔迷离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对宏大的叙事和那些隐秘的权力运作抱有极大的好奇心,所以毫不犹豫地翻开了扉页。最初的几章,作者似乎在铺陈一个极为宏大的世界观,大量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学名词像潮水一样涌来,读起来像是在啃一块硬骨头,需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去梳理那些复杂的脉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早期金融体系起源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致入微的考据功夫,那种将枯燥的数字和事件赋予生命力的笔触,着实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冷冰冰地陈述事实,而是更像在讲述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只不过主角是那些无形的金钱流动和幕后的操盘手。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突然被赋予了一副可以看穿表象的眼镜,开始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背后,那些看不见的规则是如何被制定和执行的。虽然有些地方的逻辑跳跃性很大,需要读者自行脑补一些中间环节,但这反而给了我一种参与解谜的快感,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名穿行于历史迷雾中的侦探。整体而言,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却又引人入胜的,它成功地调动了我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迫切地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会如何发展,那些被深埋的真相究竟藏在何处。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极其凝练和有力的,它不屑于用华丽的辞藻去修饰那些冰冷的事实,而是直接用精准的词汇去构建场景。我个人对那种夹杂在理论分析中的轶事和人物侧写非常着迷,它们就像是冰冷数据中的一抹亮色,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例如,书中对某个关键人物的几次公开露面与私下决策的对比描写,简直像是一部精彩的舞台剧,将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在宏大叙事中插入微观个体故事”的技巧,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金融概念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戏剧张力。不过,我也必须承认,这本书的专业门槛不低,对于不熟悉相关经济史背景的读者来说,初读可能会感到吃力,甚至产生被作者带着跑的眩晕感。但只要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作者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导你穿过层层迷雾,最终看到一个更清晰的布局。它提供的视角是批判性的,它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这种挑战本身就是阅读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一点是它对“看不见的网络”的构建能力。它描绘的不是单一国家或单一事件的影响,而是将全球的金融网络视为一个有生命的、相互连接的有机体。阅读时,我感觉自己正在追踪一根横跨大洋的无形丝线,它连接着不同时区的市场、不同的政治决策者以及无数的金融工具。作者擅长用一种近乎侦探小说般的悬念来串联起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比如某个看似偶然的股市波动,在作者的笔下,往往能被追溯到更深层次的政策意图或利益集团的协调行动。这种多层次的因果链条的梳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系统思维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涉及的领域过于宽泛,有些章节的深入程度略显不足,更像是点到为止的概览,留给读者的更多是启发而非详尽的解答。这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张引导我们去探索更深知识领域的“地图”,而不是最终的“宝藏”。整体上,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世界远比你想象的复杂”的震撼感。
评分这一方面导致现在的心情去迎接新娘结婚敬酒服晚礼服
评分京东的服务一向很赞 快递给力 送货员也很认真负责。会一直支持京东!京东的服务一向很赞 快递给力 送货员也很认真负责。会一直支持京东!
评分宋老师的大作,早就想入手购买了,值得一看
评分还不错,可以推荐。还不错,可以推荐。还不错,可以推荐。还不错,可以推荐。还不错,可以推荐。还不错,可以推荐。还不错,可以推荐。还不错,可以推荐。
评分收到货品,准备开始看第二本。
评分揭开经济世界和政治迷局中的货币战争
评分我连忙解释到: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五杀了你吃惊不?美女说:不吃!
评分`ヽ、ヽ`ヽ`、ヽ``、ヽ、``、 ` 、ヽ``、 、ヽ ` ヽ`、`、、ヽヽ``、 、ヽ ` ヽ`、ヽ``、ヽ`ヽ`、、ヽ `ヽ 、ヽ``ヽヽ`ヽ、ヽ`ヽ`、ヽ``、ヽ 、`、ヽ一场雨把我困在这里` ヽ`ヽ、ヽ `、ヽ``、ヽ、``、`、ヽ``、 、ヽヽ`、`、、ヽヽ、``、 、ヽ `ヽ``、ヽ``、``ヽヽ`ヽ、ヽ`ヽ`、ヽ``、ヽ、``
评分经济史比较难讲,涉及许多术语、概念……从货币的角度看待世界经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