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的鄰邦、曾經堅如磐石的第1個社會主義國傢——蘇聯,於1991年以和平的方式解體。這一變故有如晴天霹靂,令世人目瞪口呆。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剋宮內幕:蘇聯的神話與現實》所收文章,從多方麵、多角度介紹蘇聯的政治經濟情況,其中關於農業集體化、蘇聯政治演變等方麵的文章,更對蘇聯解體的原因等問題進行瞭初步探討。
作者簡介
述弢,1938年生於四川邛峽。多年從事翻譯工作,譯作有:亞曆山大·雅科夫列夫著《霧靄·俄羅斯百年憂思錄》,《赫魯曉夫迴憶錄》(選編本),羅伊·梅德韋傑夫著《赫魯曉夫政治生涯》,謝爾蓋·赫魯曉夫著《赫魯曉夫下颱內幕》,安德烈·格拉喬夫著《戈爾巴喬夫之謎》等。另有隨筆、散文多篇。
目錄
序
神話的破滅
赫魯曉夫一語道破天機
蓋達爾的盛世危言
蘇聯農業集體化:遲到80年的現場報道
中蘇交惡之由來與發展
剋裏姆林宮醫生案件
斯大林之死
斯大林與阿利盧耶娃
1941年夏天蘇聯軍隊慘遭敗績的不解之謎
斯大林長子雅科夫的悲劇人生
貝利亞遭遇“滑鐵盧”
蘇共二十大秘密報告齣颱的前前後後
蘇共二十大與列昂尼德的失蹤
1956年匈牙利事件始末
新切爾卡斯剋的噩夢
赫魯曉夫與尼剋鬆的“廚房辯論”
十三天——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
赫魯曉夫遭遇“宮廷政變”
赫魯曉夫迴憶錄的命運
赫魯曉夫之死
衛士眼中的赫魯曉夫
蘇聯內部書趣談
戈爾巴喬夫機遇
戈爾巴喬夫入主剋裏姆林宮的來龍去脈
戈爾巴喬夫:從中央書記到總書記
1991年蘇聯八·一九事件始末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傢遇害始末
受命於危難之際的普京
且看蘇俄領導人如何“為國操勞”
鮮為人知的“剋裏姆林宮第一夫人”
剋裏姆林宮的公主
精彩書摘
【精彩篇章】
集體化成瞭地地道道的針對農民的種族滅絕,而且受害者是農村的最優秀部分,即最富裕、最富首創精神、最能乾和子女最多的農民。布爾什維剋的政策首先使俄羅斯民族的遺傳基質遭到無法彌補的損失。農民這個世世代代形成的特殊的俄國農村居民類型,從此徹底絕跡。代之而起的是集體農莊莊員,這種人對自己的勞動毫無興趣,像農奴一樣從屬於集體農莊。
集體化前和集體化後的蘇聯農村,儼然兩個世界。原本豐衣足食,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頗有“君子國”之風;後來卻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偷盜成風,世風日下,甚至餓殍遍地,慘不忍睹。
對於集體化引起的消極後果,高層不可能全然不知,為何還要一意孤行?自有其深意存焉。因為隻要消滅瞭經濟上獨立的農民,就實際上去除瞭任何民間反抗、尤其是1918年以來那些讓布爾什維剋十分惱火的暴動的根子。此外,集體化還解決瞭令當局感到非常頭痛的交公糧問題。集體農莊成瞭以強製的超經濟手段“解決糧食問題”的工具,實際上就是無償奪走糧食的工具。也不必利用經濟杠杆去促進城鄉之間的商品交流瞭,一切都變得更加簡單:集體農莊的主要任務,就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交公糧計劃,以及交售五花八門的産品和原料。
斯大林在集體化運動中不把人當人,把農民當成會說話的工具,剝奪瞭他們的一切權利,包括生存權;把真正的莊稼把式、種田能手斬盡殺絕,而那些對農業生産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則成瞭集體農莊的當傢人,他們隻知對上級唯命是從,充當剝奪農民的幫凶,想指靠他們來振興農業,無異於緣木求魚。事情發展到瞭連種糧人自己都吃不飽肚子甚至活活餓死的地步,還談何養活整個國傢?這種完全違背客觀規律的倒行逆施,給蘇聯農業以至蘇聯經濟埋下瞭禍根。
斯大林去世後留下的爛攤子,隻有靠繼任者來收拾。1953年農業産量僅為1940年水平的104%,而城市居民則比1940年要多得多,且必須增加嚮其他社會主義國傢齣口的糧食。尚未復興的農業生産則正在迅速崩潰,兩三年內就會引發實實在在的糧食危機和全國性的飢荒。
赫魯曉夫已經意識到蘇聯存在“沒有社會主義——有土豆;社會主義建成——沒有土豆”這樣的怪圈。上颱執政之初,他雄心勃勃,試圖根本扭轉農業的落後狀態。以大大降低農民傢庭副業的稅負為突破口,並輔之以其他有力措施,收到瞭立竿見影的效果,農民負擔減輕,收入增加,乾勁倍增。再加上開墾荒地,擴大播種麵積,全國糧食産量從1953年的近8000萬噸猛增到1958年的近13600萬噸。然而,由於意識形態的局限性,赫魯曉夫在農業方麵的改革始終在所謂社會主義的框架內進行,不敢越雷池一步,無法解決深層次的問題。改革也半途而廢。1958—1962年農産品增長率僅為6��6%。1963年收成不好,蘇聯首次動用寶貴的黃金儲備到國外購買糧食,從此一發而不可收。1972年爆發瞭比1963年更為嚴重的農業危機。這一年,蘇聯到國外采購糧食將近3000萬噸,一舉打破世界的糧食平衡。這次采購導緻美國的糧食、農産品、飼料和肉類的價格大幅上漲,並且引發美國國民的不滿和全球糧食價格上漲。曾幾何時,世紀之初全球最大的糧食齣口國已經淪落為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作為世界上耕地麵積最大、發展農業和齣口農産品的條件也最好的國傢,不但不齣口糧食,反而要靠進口糧食來養活本國人民,這本身就是對所謂“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絕妙諷刺,同時也宣告瞭布爾什維剋農業政策的徹底破産。有論者認為,社會主義是短缺經濟。說得準確點,蘇聯式社會主義纔是短缺經濟。
好在蘇聯國土遼闊,資源豐富,上個世紀60年代在西伯利亞又發現瞭多處大型石油天然氣産區。於是齣口石油天然氣賺取外匯,再用這筆錢在國外購買糧食,便成為蘇聯此後若乾年解決國內糧食問題的主要途徑。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蘇聯石油産量和齣口量快速增長,石油價格高企,尚可勉強維持。詎料後來油價狂跌,用石油換糧食也漸漸難以為繼。80年代中期蘇聯遭遇嚴重的收支平衡和財政體係危機,進而發展為全麵經濟危機。至1991年春天,何處可以搞到購買糧食的外匯幾乎已成為蘇聯總統的第一要務。時任蘇聯總統助手的切爾尼亞耶夫,就曾有過開著轎車跑遍莫斯科大大小小的麵包店、最終空手而歸的經曆。同年12月,曾經輝煌70年的蘇聯宣告解體。
曆史真會作弄人:明明是老大哥已經走過的彎路,偏偏有後來者幾乎是亦步亦趨地又走瞭一遍。1949年以後的中國,原本也是欣欣嚮榮,國泰民安。土地改革之後的農村更是一派升平氣象:“辛勤愉快地耕種著政府分給的十多畝水田,鞦收後交瞭兩雞公車公糧後,剩下的榖子裝瞭幾拌桶,新糧蓋舊糧,年年吃不完。過年瞭,傢中還殺年豬,全傢都縫新衣、做新鞋。”(與新中國同齡的四川崇州市何學嘉語)
然而性急的領導人並不滿足於“鞏固新民主主義的秩序”,決心帶領全國人民快馬加鞭,奔嚮社會主義;迫不及待地把農民組織起來,從互助組再到初級社、高級社,短短幾年就完成瞭“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那麼,集體化是否有利於生産力的發展,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呢?中國的農業集體化同蘇聯的農業集體化相比,究竟孰優孰劣?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還沒有來得及歸納總結,領導人又“高瞻遠矚”,發動瞭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大煉鋼鐵,大修水利,大辦公共食堂,“吃飯不要錢”,仿佛共産主義就在眼前瞭。誰知這樣的“大手筆”竟造成瞭大災難,全國農村非正常死亡人數高達八位數。此後多年農村“左禍”肆虐,為害甚烈。請看當年農村狀況的生動寫照:“漢陰有個太平村,窮在山腰少人問,勞力日值六分錢,半數人傢短油鹽。”(陝西漢陰縣太平村李傢富語)
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以農村改革作為突破口。80年代初農村土地承包後,“地還是那些地,人還是那些人,但不知道咋冒齣那麼多糧食。傢庭聯産承包責任製成瞭農民的救星。”(李傢富語)我國也從此逐漸告彆瞭短缺經濟。
……
前言/序言
unll
剋宮內幕:蘇聯的神話與現實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剋宮內幕:蘇聯的神話與現實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博覽群書、學習曆史、提升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評分
☆☆☆☆☆
如果綫條能更清晰,筆體再好一點,就可以瞭,價格有點貴
評分
☆☆☆☆☆
不錯.............................
評分
☆☆☆☆☆
幫彆人買的
評分
☆☆☆☆☆
【精彩篇章】
評分
☆☆☆☆☆
斯大林去世後留下的爛攤子,隻有靠繼任者來收拾。1953年農業産量僅為1940年水平的104%,而城市居民則比1940年要多得多,且必須增加嚮其他社會主義國傢齣口的糧食。尚未復興的農業生産則正在迅速崩潰,兩三年內就會引發實實在在的糧食危機和全國性的飢荒。
評分
☆☆☆☆☆
斯大林去世後留下的爛攤子,隻有靠繼任者來收拾。1953年農業産量僅為1940年水平的104%,而城市居民則比1940年要多得多,且必須增加嚮其他社會主義國傢齣口的糧食。尚未復興的農業生産則正在迅速崩潰,兩三年內就會引發實實在在的糧食危機和全國性的飢荒。
評分
☆☆☆☆☆
斯大林去世後留下的爛攤子,隻有靠繼任者來收拾。1953年農業産量僅為1940年水平的104%,而城市居民則比1940年要多得多,且必須增加嚮其他社會主義國傢齣口的糧食。尚未復興的農業生産則正在迅速崩潰,兩三年內就會引發實實在在的糧食危機和全國性的飢荒。
評分
☆☆☆☆☆
東西挺不錯的,價格也還算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