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最详实、叙述最严谨的北洋国会史
对民国初年宪政实践失败的系统分析和反思
《民国初年的国会政治》以民国初年的临时参议会和两次国会为研究对象,以扎实的历史资料还原民初国会的运作状况,并以政治学的视角讨论国会政治与其他制度的互动关系,反思民国初年民主实践的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希望能够打破人们对民初国会政治的符号化认识,重现其复杂的内部纷争和政治处境,为今日中国的民主宪政转型提供历史之镜。
严泉,1973年出生,法学博士,现执教于上海大学。代表作有:《失败的遗产:中华首届国会制宪,1913—1923》、《现代中国的首次民主转型:民国初年的宪政试验》、《民国国会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台湾的中产阶级》等。
由于政治的变动,20世纪的历史叙事至今没有完全走出成王败寇的模式。最应让中国人自豪的“民主初春”,反而成了西方民主政治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例证。其实,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是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历程中最具活力、最像模像样的时期。看看那时的国会议员怎样开会,怎样议政,怎样监督政府,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人的民主素养、政治能力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成熟的民主体制下的公民媲美。
所幸的是,虚无的、被妖魔化或者说被政治化的历史,终究经不起时间的检验。这段宪政史正在被重新书写。学者严泉以丰富的史料、严密的逻辑、清新的文字,重现了那段令人神往的历史真实,为我们提供了更客观的思考维度。
——马勇
目录
自序 民国国会的百年纪念
引言 国会议场上的质询场景
第一章 民国临时参议院
一、中国第一个共和制议会
二、参议院权力有多大
三、参议院的立法特色
四、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
第二章 第一届民国国会
一、第一届国会的历程
二、国会是如何开会的
三、立法过程的透视
四、财政监督权的尝试
五、议会质询权的行使
六、议会查办权的运作
七、议会弹劾权的行使
八、内阁同意权的运用
九、“三公”支出的公开
第三章 第二届民国国会(安福国会)
一、安福国会的起始
二、委员会的立法运作
三、议案是如何审议的
四、行政监督权的实施
五、文官制度的立法
六、立法运作的保守主义特色
第四章 民初国会的选举政治
一、临时参议员的产生
二、选举制度的创立
三、选举是如何筹备的
四、国会选举的顶层设计
五、选举舞弊与国会竞选
六、民初上海的议员选举
第五章 国会与民初宪政选择
一、《临时约法》与政体选择的失败
二、《天坛宪法草案》与“超议会制”
三、内阁制的初创:年民国宪法草案
四、联邦制度的中国特色:年民国宪法
第六章 政党政治与第一届国会制宪
一、年:政治对抗模式与制宪
二、—年:政治协商—对抗模式与制宪
三、—年:政治协商模式与制宪
四、政治发展视野中的政党政治
第七章 国会政治试验与民主转型
一、国会政治的历史评价
二、国会政治失败的外因论
三、国会政治与民主化经验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演变,必须深入其政治制度的根基。而对于民国初年这样一段充满剧烈变动的时期,其政治制度的探索与实践,尤其是国会的形式,更是理解其历史走向的关键。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细节,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生动而具体的民国国会图景。我看到了不同政治力量如何争取话语权,如何利用规则进行博弈,以及他们在面对国家危难时所展现出的复杂心态。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对政治事件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影响这些政治运作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因素。这种跨学科的分析,使得我对民国初年国会政治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上的匠心独运,他能够将枯燥的政治斗争变得引人入胜,让读者在阅读中不断产生思考和疑问。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的记录,更是关于政治智慧、权力运作和历史必然性的探讨,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评分这本著作的出现,让我对“国会”这两个字在民国初年的具体形态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以往,我们更多的是从宏观的历史叙事中了解到一些关于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的片段,但对于这个时期具体政治机构的运作,尤其是其内部的权力结构、议事规则以及各方势力的制衡关系,了解并不深入。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那个未知领域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像是一份详实的政治档案,记录下了那个时期国会议员们的言论、决策,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作者在文献考据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使得书中的论述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复杂政治关系时的条理性和深度,他能够将繁杂的事件抽丝剥茧,呈现出清晰的逻辑脉络,让我能够理解不同政治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民国初年的政治走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面向广大读者的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历史普及,让我切实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评分初读此书,便被其厚重的史料感和鲜活的叙事风格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民国初年国会政治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将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那个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势力的交织与碰撞,从新生的共和力量到旧势力的残余,再到各种思潮的涌动,它们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独有的政治图景。作者在对史料的梳理和分析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性和敏锐度,他能够从海量的文献中提炼出最具价值的信息,并将其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清晰而富有逻辑的论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具体事件的深入剖析,例如围绕着宪法、选举制度等核心问题的争论,以及这些争论背后所代表的不同政治诉求。这本书让我对民国初年政治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那个时期政治探索的艰难与不易。它不仅是一次学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让我对中国近代政治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理解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那个旧秩序崩塌、新政权蹒跚起步的十字路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涌现出了一批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的智慧、野心、妥协与抗争,共同谱写了一段跌宕起伏的篇章。我尤其对书中对于那些政治博弈的细致描绘感到印象深刻,那些在会议室里唇枪舌剑的辩论,那些在幕后纵横捭阖的较量,都仿佛呈现在眼前。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复述,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派系之间的利益纠葛、思想碰撞以及权力争夺,使得整个叙述充满了张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那些政治家们一同呼吸,一同思考。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梳理,更是对权力运作机制、政治生态演变的一次深刻反思,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近代政治转折点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它拓展了我对那个时期社会肌理和政治生态的认知,让我对民国初年那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政治图景有了更为鲜活和立体的感受。
评分坦白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于民国初年的国会政治并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在我脑海里,那或许只是一个模糊的政治符号,代表着一种尝试,一种尚未成熟的民主实践。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近乎“亲历者”的口吻,将那些陈旧的历史档案重新赋予了生命。我感受到了会议厅里弥漫的烟草味,听到了激烈的辩论声,甚至能体会到那些政治家们内心的挣扎与权衡。书中对于不同政治派别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国家前途和个人利益之间摇摆的描写,尤其令人触动。我看到了共和理念的萌芽,也看到了封建残余的顽固;我看到了改革者的雄心,也看到了投机者的狡猾。这本书没有回避那个时代的黑暗与不完美,反而以一种客观而又富有同情心的笔触,展现了那个时期中国政治的真实面貌。它让我明白,任何一场伟大的变革都非一蹴而就,都充满了荆棘与挑战。读完这本书,我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辛历程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评分民国时期,国会政治,这个话题不错,可以了解很多新鲜内容。其实,我对民国元年的国民政府机构很有兴趣,只是一直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想要了解也无从下手啊。一般都是从袁世凯时期开始,但临时政府那会儿,究竟都有哪些部长、部员到任,有没有相关的资料?
评分不错的购物经验。喜欢。
评分很好的书,读起来很舒服。
评分不适合非研究人员阅读,,,
评分还好吧 还好吧
评分法律总是正义的吗?你们所有人都要说不,即便你们并没有实例来证明这一点。我们本能地对法律心存疑虑,大家都感到,如果正义的观念、正义事物的观念与法律混淆了,某些东西就失去了黏连。几个月之后,法国将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目前还没有人遵守。
评分让“正义(juste)”回到我称之为的“道德”层面上,也就是说,它与非正义相反。我想,你们很多人都会同意,正义的(juste)事物,是同正义(justice)相一致的事物。在给这次讲座命名的时候,我们已经选择了“正义,非正义”,正义(juste)是正义的(/正确的)事物,归属于正义(justice)的性质,不正义的(/不正确的)事物是与正义相反的。一个小小的困难马上出现了,虽然不过是语言上的一个小小的困难,但它毫无疑问地打开了别的问题。当我谈论“正义”,你们中的许多人会联想到法院吧?众所周知,法院是一个举行裁决的地方,有法官出席并处理诉讼。一些人可能遭到控告,然后被裁判,有律师为他们辩护,而我们所说的诉讼的最终结果,要么是定罪,要么是被控告者的无罪释放。在“正义”这个词的一般用法中,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作为构成国家重大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正义,有司法部和司法部长。然而,在法院或法庭中,需要运用法律,而且是靠法官、律师、被告自身,或者控告人的阐释。这种正义,作为制度的正义,并不等于正义的事物的性质,法庭上的正义是在运用法律的制度。
评分民国初年的国会政治,一般般,老是重复一个观点
评分北洋的政治,往往经过两重的隔膜。现在我们对于民国对于宪政,下结论很容易,感情的宣泄更是畅快,但是回到历史本来面目的梳理却很难得。这不是一本休闲的文学历史书,而是一本严肃的历史著作,当然也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