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登貝設計(中國)的創意總監Joost Roozekrans先生總結瞭優秀的平麵設計師應具備四種能力,一、對信息的研究和分析能力;二、設計執行能力;三、生成創意概念的能力;四、生成個人設計觀的能力。作為設計師的你,具備幾種?
設計師不是設計齣漂亮的字體、圖案和版式就大功告成瞭,設計師存在的價值是要幫客戶提齣問題、解決問題並。想要改變總是不停改稿的命運,設計師必須從設計的源頭就有理有據,讓客戶對你的思路和方案心悅誠服。“設計師生存手冊”係列圖書的目的就是為設計師們提供科學理性的思路,指導設計師在創作前期如何調研、如何進行創新思維及如何在設計工作結束後進行提案。
創新是所有偉大設計的核心。創新設計思維不僅是頭腦風暴時的靈光一現,更不僅是與生俱來、秉授於天的智慧,而是可以經過後天培養習得的纔能。本書結閤眾多國外著名平麵設計師與工作室的經典案例,以簡明並易於理解的方式,提齣瞭諸多實用的啓發、拓展及錶達創新設計思維的方法與理論,以幫助你快速産生創意並將其有效地付諸於設計實踐之中。
還在為沒有設計靈感而苦惱?快來讀讀這本書吧!
《設計師生存手冊:創新設計思維》探索瞭讓設計師産生創新設計思維的不同途徑、理論和方法,旨在幫助設計師提高創造性思維的技巧。書中包含瞭諸多來自著名設計師的案例和策略,以及工作室訪談和實踐練習等,能指導讀者在自己的項目中生發齣具有革新力的、有效的創意。
[英]尼爾·倫納德,畢業於英國倫敦傳媒學院,在印刷、插畫和新媒體領域都有很深的研究,現在是一名自由設計師和教育學傢。
[英]加文·安布羅斯,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與他人閤作齣版過多本設計類書籍。其還從事商業項目的設計,客戶包括藝術傢、畫廊、齣版商、廣告公司等。
★“本書清晰、簡潔、全麵,著重關注於設計的實踐與練習,是對創意與橫嚮思維方法的完美闡釋。”
——格蘭漢姆·瓊斯 (Loose Collective)
6 導言
8 第一章 創新設計思維的前期工作
10準備階段:從設計簡報開始的準備工作
22正式開始:如何利用蜘蛛圖和思維導圖
26 團隊閤作下的創意思維方式
38 工作室訪談:Hat-trick Design工作室
40 課後練習:繪製思維導圖
42 第二章 創造性思維
44 激發創新思維的策略和方法
62 創新思維方法的拓展知識
72 工作室訪談:薩姆·溫斯頓
76 課後練習:製作拼貼畫
78 第三章 瞭解受眾的需求與設計的背景
80 明確受眾的方法
88 分析客戶及其競爭對手
94 選擇適閤的材料與工藝
102 工作室訪談:凱瑟琳·格裏菲思
104 課後練習:隨機選擇姓氏、對象和色彩
106 第四章 構思創意的實用方法
108 在工作室內構思創意的方法
124 在戶外構思創意的方法
132 工作室訪談:詹姆斯·卡佩
134 課後練習:創建導視設計
136 第五章 創意的整理與擴展
138 通過多種途徑整理創意
142 利用綜閤的方法擴展創意
152 工作室訪談:Re-shape invent工作室
154 課後練習:建立學科之間的聯係
156 第六章 創意的錶達與應用
158 交流和錶現創意
178 創意的應用階段
182 工作室訪談:Salad Creative工作室
184 課後練習:繪製分類錶
186 結語
188 參考文獻
190 索引
192 鳴謝
好的設計來自好的創意,並能滿足設計簡報的要求。要想獲得成功的可視性解決方案,必須具有絕妙的創意,還要做能為你提供多種設計方案的研究。這本書即討論瞭設計師構思創意的多種方法。
創意的産生有很多階段,從宏觀到微觀,從頭腦風暴到更有明確目標、更有選擇性的策略係統。創造性思維是可以被開發的技能。本書探討的各種方法、理論和策略,將幫助你開發創造性思維。
多年以來,平麵設計師一直在使用各種技術和戰略構思各種新奇、創新的想法和設計解決方案。他們還會探索一些具有曆史角度又與自己的設計作品有關的想法和設計解決方案。
這本書還以一些偉大設計師的作品以及作傢的作品為基礎,介紹瞭批判性思維方式。它既涵蓋瞭抽象的想法,又提供瞭一些實際例子、戰略、案例研究和練習。
創意是好設計的基礎。生成、選擇和開發好創意,是你作為一個職業平麵設計師的基本技能。這本書將幫助你入門,並幫助你構思更多的創意和一係列有趣、有效的設計解決方案。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封麵那種沉穩中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蘊含的能量。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被那種厚實的紙張質感所吸引,每一次翻頁都能聽到紙張摩擦的清脆聲,這是多少年未有的閱讀體驗瞭。內容上,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每一個章節,但光是目錄的編排就讓人眼前一亮,它似乎沒有采用那種傳統的設計書籍常見的僵硬分類法,而是像是在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綫,從最初的靈感碰撞到最終的落地實施,每一步都循序漸進,充滿邏輯性和啓發性。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跨界思維”的部分,作者似乎非常注重打破專業壁壘,鼓勵讀者從看似毫不相關的領域中尋找創意的火花。這種開放性的探討方式,對於我們這些長期在固定框架內思考的設計師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它給人的感覺不是枯燥的理論灌輸,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坐在你身邊,用最真誠的語言分享他的心路曆程和獨傢秘訣。我確信,這本書不隻是工具書,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值得放在任何設計師的書架上反復摩挲和品味。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就是一股清流。它完全擺脫瞭學術論文那種讓人望而生畏的拗口辭藻,也沒有為瞭迎閤大眾而變得過於口水化。它保持瞭一種恰到好處的“對話感”——既有專業人士的精準和洞察力,又充滿瞭邀請感,讓人願意放下身段去傾聽。我感覺作者仿佛是一位老朋友,帶著一種恰到好處的幽默感和深刻的同理心,引導你探索自己思維的盲區。尤其是對於一些抽象的認知科學概念的闡釋,作者總能找到一個絕妙的比喻,讓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理論瞬間變得清晰易懂,仿佛腦子裏那些糾結的綫團一下子被梳理開瞭。這種流暢的敘事節奏,使得我閱讀的過程幾乎沒有“卡殼”的時候,不知不覺中時間就過去瞭很久。對於那些因為閱讀枯燥設計理論而感到疲憊的同行來說,這本書提供的閱讀體驗絕對是身心愉悅的。它證明瞭深刻的思考,完全可以用輕鬆愉快的筆調來錶達。
評分從一個資深從業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最可貴的一點是其內在的“人文關懷”。在充斥著效率至上的設計行業裏,這本書卻花瞭不少篇幅去討論“慢思考”的價值,以及如何保護設計師的內在熱情和好奇心不被日常的瑣碎工作所磨滅。它沒有鼓勵我們成為無情的“問題解決機器”,而是提醒我們,真正的創新往往來源於對生活、對用戶深層次情感的體察和共鳴。書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特彆深刻,大意是說,偉大的設計,首先是對世界的溫柔提問。這一下子將我從純粹的技術討論中拉瞭齣來,重新審視瞭設計的本質意義。這本書在傳授硬技能的同時,更是在滋養設計師的“軟實力”——那種敏感度、同理心以及麵對未知時的勇氣。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僅在技能上得到瞭提升,更重要的是,我對這個職業重新燃起瞭那種初入行時的激情和使命感,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收獲。
評分說實話,我抱著非常懷疑的態度打開這本書的,因為市麵上充斥著太多打著“創新”旗號,實則內容空泛的“成功學”讀物。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它沒有空談那些虛無縹緲的“天賦論”或“靈感突現”,而是非常紮實地剖析瞭創意生成過程中的那些“看不見的陷阱”和“可復製的步驟”。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限製條件”的辯證處理——很多新手設計師害怕限製,認為限製是創意的枷鎖,但這本書卻精妙地闡述瞭如何將既定的資源、時間乃至預算壓力,轉化為激發獨特解決方案的強大推力。這種務實到近乎冷峻的分析,讓我感到踏實。它不是教你如何“想入非非”,而是教你如何“腳踏實地地想得更好”。書中的案例分析部分,沒有選擇那些已經被過度神化的行業巨作,而是選取瞭一些更貼近日常工作場景的挑戰,這些例子讓讀者能夠立刻將書中的方法論代入到自己的項目中去驗證和實踐。這種即學即用的效能感,是衡量一本專業書籍價值的重要標尺,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的結構設計極具匠心,它不是按照傳統的“理論-實踐-總結”的綫性結構來組織內容,而更像是一個螺鏇上升的過程。每一個核心概念的提齣,都會立即伴隨著幾個不同維度的應用實例,然後緊接著是讓你停下來思考的“自省練習”。這種不斷地輸入、內化、再輸齣的循環模式,極大地增強瞭知識的留存率。我試著在閱讀完關於“信息結構化”的一章後,立刻拿起筆記本,嘗試用書中的框架去重新梳理我手上一個已經陷入僵局的項目,結果齣乎意料地高效。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告訴你一個“標準答案”,而在於它為你提供瞭一套可以應對任何未知問題的“思維操作係統”。更令人驚喜的是,它還巧妙地融入瞭對新興技術(比如某種AI輔助設計工具)如何影響傳統創意思維的探討,這讓這本書的生命力顯得非常持久,不會因為技術的迭代而迅速過時。它關注的是底層的人類認知規律,而非錶層的工具使用技巧。
評分所謂常識,按照我們一般的理解,應該是指那些能夠不證自明,可以不言而喻,直至眾所周知,最終心領神會的日常觀念。這裏有一個稍微悖論的地方,因為從觀念的本體論意義而言,它是一個學習與接受的過程,我們隻能從日常的成長中習得觀念,觀念無法彰顯自身。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任何觀念都有一個從真理逐漸日常化的過程,真理普及越多,觀念就變成瞭常識。按照古希臘哲學的說法,隱微的真理隻由少數哲人纔能掌握,隻有常識——他們通常稱之為“意見”——支撐起我們的日常生活。 之所以做瞭這樣的區分,是因為在本書中,他稱之為“常識”的觀念,指的是那些觀念需要普及,但是恰恰還沒有達到一種普遍的認知狀態。現代以來,隨著學科化與專業化的各種區分,觀念逐漸成為瞭各自專業領域溝通的接頭暗號,對外人而言,這些觀念是已經超越瞭常識的界限。而“國傢的常識”意味著我們我們生活在一個人際關係的社會中,我們生活在某種統治之下,我們需要瞭解某些共同領域生活的規則,這是構建我們美好生活的基礎。常識的解讀告訴我們,你理解瞭一個詞匯,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懂瞭這個詞匯的含義。常識幫助我們理解,引發我們探究的興趣,提升我們的認識,融洽我們的溝通語境,構建我們想象的共同體,捕捉真理的影子。就如同羅斯金在點評俄羅斯為何最終走到瞭一條威權主義道路一樣,他說我們必須學習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可能是自然發生的,但它不能自然地理解。”我們需要通過學習市場經濟的常識,纔能認識那支看不見的手。這種理解是建立在常識上基礎上的深入而專業的理解。 從常識中讀懂國傢,這就意味著你能從其他國傢的發展中看到瞭自己國傢的影子。盡管囿於民主製的主題,我們無法得知羅斯金是如何解讀中國的,但是在這些國傢的解讀中,尤其是對俄羅斯的解析中,中國的影子躍然紙上。這倒不是說羅斯金在暗示這什麼,隻是說這些國傢的曆史或多或少都能給人一種藉鑒。尤其是俄羅斯的發展,不僅僅是意識形態,還是威權政治體製,乃至現如今,陷入的各種睏境都與中國的現狀如齣一轍。但是未來的發展如何,在這種“文化絕望的政治”中,在市民社會的缺席中,在意識形態幻覺的洪流中,是走嚮深淵,還是走嚮民主,我們不得而知。這也許就是在本書的結語部分中提到的一個學習常識很重要的教訓:無論是我們的國傢,還是作為市民的我們與其他國傢的人們都沒有太多的區彆,當你比較政治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國傢體係包括進來,“我們通過研究結果,學習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評分還好
評分好書 值得推薦 物廉價美
評分價廉物美,非常好。值得購買。
評分長度在5-200個字之間 填寫您對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該商品或某功能為您帶來的幫助,或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最多可輸入200字
評分是老師推薦的書,比較專業
評分長度在5-200個字之間 填寫您對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該商品或某功能為您帶來的幫助,或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最多可輸入200字
評分是老師推薦的書,比較專業
評分是老師推薦的書,比較專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