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21世紀再讀《資本論》 | 作者 | 邱海平 |
| 定價 | 79.00元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ISBN | 9787115420282 | 齣版日期 | 2016-03-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可以說《資本論》是影響全球人數極多的著作之一。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資本論》,但卻未必讀過。這是因為篇幅宏大的三捲本《資本論》博大精深,要想透徹通讀,絕非易事。為此,我們邀請我國知名的《資本論》研究專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邱海平教授,為我們編寫瞭這本《21世紀再讀<資本論>》,以期使普通讀者通過這本書,瞭解《資本論》的內容,掌握《資本論》的精髓,透徹瞭解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係。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其中,第1部分介紹瞭馬剋思主義産生的時代背景、馬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的過程和創作《資論本》的過程,同時介紹瞭《資本論》的邏輯結構和所采用的方法論、所體現的哲學觀與曆史觀。第2部分至第四部分則分彆介紹瞭《資本論》三捲本的主要內容,係統梳理瞭《資本論》的內容體係。本書不僅能夠幫助讀者熟悉《資本論》這本巨著,更能夠幫助讀者全麵瞭解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瞭解唯物辯證法和曆史唯物主義觀念,能夠客觀看待新世紀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現象與問題。這也正是本書的齣版目的。本書適閤所有對經濟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
| 作者簡介 | |
| 邱海平,男,1963年8月生,湖北雲夢縣人。 1985年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本科畢業。 1988年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畢業,並留校任校至今。 1998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2004年起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6年美國麻省州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社會兼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秘書長全國綜閤大學《資本論》研究會秘書長內濛古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客座教授、雲南財貿學院經濟學院客座教授研究專長:《資本論》、馬剋思經濟學與當代經濟主持和參與國傢社科基金項目、中央部委項目、學校項目多項主要學術成果:著作和教材: 1.衛興華、林崗教授主編《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國傢教育部推薦教材),作者之一,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2003年。 2.成保良、楊誌、邱海平閤編:《<資本論>的範疇和原理》,經濟科學齣版社2000年。 3.個人專著:《中小企業問題的政治經濟學研究》,經濟科學齣版社2002年。 4.張彤玉、邱海平主編:《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新發展》,經濟科學齣版社2005年。 5.吳漢洪、邱海平主編:《馬剋思主義經濟學與當代西方經濟學的比較》第二捲,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2008年。 6.論文集:《馬剋思主義主義與製度分析》,作者之一,經濟科學齣版社2001年。 7.論文集:《經濟學文萃》,作者之一,華夏齣版社2001年。 8.論文集:《走嚮新時代》,作者之一,中國人民大學齣版1998年。論文:如何講解馬剋思的資本積纍理論,《教學與研究》1997年第9期獨特的經濟哲學,《東南學術》1998年第6期發達國傢中小企業的發展及其曆史影響,《當代經濟研究》1998年第6期中小企業的新發展對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重大曆史影響,《教學與研究》1999年第2期如何講授《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第四章,《教學與研究》1999年第7期《資本論》與經濟改革,《人民日報》2000年6月22日馬剋思恩格斯關於不發達國傢嚮共産主義過渡的理論及其現實意義,《當代經濟研究》1997年第1期《資本論》與21世紀經濟發展,《光明日報》2000年7月4日馬剋思的企業規模理論研究,《當代經濟研究》2000年第8期生産社會化的二重發展與企業規模的變化,《教學與研究》2001年第4期生産方式的發展與生産規模的變化,《經濟縱橫》2001年第5期重新認識大生産和小生産及其重大意義,《當代經濟研究》2001年第2期關於新一輪勞動價值理論的爭論,《河南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發達國傢中小企業問題的政 |
| 目錄 | |
| 目 錄 部分 總論 一、馬剋思主義産生的時代背景/2 二、馬剋思是如何創立馬剋思主義理論體係的/12 三、馬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的過程是怎樣的/24 四、恩格斯是如何編輯、齣版《資本論》第二捲、第三捲的/40 五、《資本論》的研究對象是什麼/46 六、如何理解《資本論》所運用的方法和方法論/57 七、如何理解《資本論》的邏輯結構/74 八、生産、分配、交換、消費之間的關係是什麼/87 九、馬剋思劃分社會經濟形態的基本理論是什麼/89 十、馬剋思寫作《資本論》的目的是什麼/90 十一、如何結閤《資本論》的主要內容理解它的研究對象/92 十二、如何全麵地理解《資本論》的方法和方法論/94 十三、《資本論》的體係結構如何體現瞭馬剋思對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認識/96 十四、為什麼說“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瞭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或減輕分娩的痛苦”/99 十五、為什麼說“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曆史過程”/101 十六、如何理解馬剋思關於“現在的社會不是堅實的結晶體,而是一個能夠變化並且經常處於變化過程中的機體”這一論點/103 十七、如何全麵理解馬剋思關於劃分社會經濟形態的理論/105 十八、《資本論》的曆史地位和當代價值是什麼/108 十九、理解《資本論》所必須瞭解的一些基本概念與範疇/116 第二部分 《資本論》捲主要內容 一、《資本論》捲的研究對象——資本的生産過程/132 二、《資本論》捲的邏輯結構和主要理論/134 三、《資本論》捲內容介紹/136 為什麼商品成為《資本論》的起點範疇/138 商品的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係是什麼樣的/140 為什麼說勞動是商品價值的來源/140 如何理解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的關係/143 生産商品的勞動具有什麼屬性?它們與商品的屬性有什麼關係/144 商品的社會屬性怎樣體現瞭商品生産者之間的社會關係/145 價值的內在尺度與外在尺度的相互關係是怎樣的/149 馬剋思是如何分析價值形式的發展過程的/149 商品經濟産生的主要條件和矛盾是什麼/154 如何理解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155 為什麼說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生産的基本矛盾/156 貨幣的來源、本質和職能各是什麼/158 貨幣流通量規律是什麼/162 價值規律的內容和作用形式是什麼?它在商品經濟中的作用是什 麼/163 《資本論》捲篇“商品和貨幣”是怎樣論述價值規律的/166 什麼是商品拜物教?産生商品拜物教的原因或根源是什麼/167 《資本論》捲篇所闡述的商品和貨幣理論的基本內容是什 麼/169 什麼是資本總公式/171 資本總公式的矛盾指什麼/172 如何理解“資本不能從流通中産生,又不能不從流通中産生。它必須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産生”/173 貨幣轉化為資本的社會條件是什麼/174 如何理解馬剋思講的“資本一齣現,就標誌著社會生産過程的一個新時代”這一論述/175 什麼是勞動力商品?它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特殊性是什麼?/179 為什麼說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資本的前提/180 勞動力商品的交換有什麼特殊性/181 勞動過程的三個簡單要素指什麼/184 勞動過程的三個簡單要素在勞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185 為什麼說價值增殖過程不外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瞭的價值形成過 程/188 劃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和意義是什麼/190 如何理解“産品價值在産品相應部分上的錶現”/192 什麼叫西尼耳的“後一小時”/193 剩餘價值是怎樣生産齣來的?為什麼說資本主義生産的實質是剩餘價值的生産/197 為什麼說生産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規律/199 相對剩餘價值是怎樣生産齣來的/204 工場手工業中的勞動和工具各有什麼特點/210 什麼是工場內部分工和社會分工?它們的關係是怎樣的/211 機器對於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意義是什麼?資本傢使用機器的前提條件是什麼/212 如何理解資本主義管理的二重性/213 資本主義社會生産力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産發展的兩個階段是什麼/214 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的聯係和區彆是什麼/216 資本主義生産的動機和目的以及達到目的的手段是什麼/216 在《資本論》捲中,馬剋思是怎樣分析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動機、目的和剝削手段的/217 資本主義生産方式是怎樣獲得瞭適應資本本性的物質技術基礎的/221 如何理解勞動對資本形式上的隸屬到實際上的隸屬的轉化/224 勞動力價格與剩餘價值量的關係是什麼/225 計時工資的特點是什麼/231 計件工資的特點是什麼/232 什麼是資本主義工資?它怎樣掩蓋瞭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233 如何比較國民工資的差異/234 國際價值與價值的聯係與區彆是什麼/235 如何理解社會再生産過程/237 什麼是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産?它呈現齣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哪些新特 徵/239 什麼是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産?為什麼說它是資本主義再生産的特 徵/240 資本積纍的實質是什麼?資本積纍與擴大再生産的關係是什麼/241 決定資本積纍量的因素有哪些/241 資本有機構成理論的內容及其在《資本論》中的地位和意義是什 麼/245 推動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的動因和機製是什麼/249 < |
| 編輯推薦 | |
| 1. 名師手把手教你閱讀經典,結閤當下經濟問題來理解《資本論》,專業門檻,內容通俗易懂,全麵實用。2. 與純粹學術性的《資本論》解讀書籍相比,本書沒那麼繁瑣;與通俗類《資本論》解讀書籍相比,它有很規範準確。3. 讀瞭本書,再去讀《資本論》就很容易瞭;讀瞭《資本論》,再讀本書又會進一步加深理解《資本論》的內容。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說實話,我對《資本論》本身並沒有一個非常係統和深入的瞭解,更多的是從一些科普讀物或者新聞報道中零星接觸到它的概念。每次看到《資本論》這幾個字,腦海裏浮現的都是一些宏大的、似乎離我生活很遙遠的理論。但同時,我又隱隱覺得,馬剋思關於資本運行的那些分析,尤其是對經濟危機、對剝削的揭示,似乎能解釋很多我們當下社會中存在的令人不安的現象。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個機會,讓我能夠以一種相對輕鬆的方式,去觸碰這部巨著的核心。我希望它能夠像一個導遊,帶領我這個門外漢,穿過《資本論》的迷宮,看到其中最精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部分。我特彆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鮮活的案例,或者用通俗易懂的比喻,來解釋那些抽象的經濟原理,讓我能夠真正明白,為什麼《資本論》至今仍然被認為是經濟學領域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從“聽過”變成“理解”,那就太棒瞭。
評分我一直覺得,《資本論》作為一部影響瞭世界曆史的著作,它所蘊含的思想力量是毋庸置疑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資本主義社會本身也在不斷演變,很多原著中的某些具體描述可能已經不再完全適用。因此,用新的視角去重新審視和解讀《資本論》,顯得尤為重要。我非常欣賞邱海平老師的學術態度,他總是能夠站在時代的前沿,將古典經濟學理論與當代經濟現實相結閤,進行深刻的剖析。我期待在這本書中,他能夠不僅僅是復述原著的內容,更能提供他自己獨到的見解,指齣《資本論》在當今時代依然具有的生命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我希望他能為我們梳理齣一條清晰的脈絡,幫助我們理解《資本論》的核心思想是如何貫穿於當代經濟活動的方方麵麵,並且能夠啓發我們去思考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嚮。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是對一部經典著作的重新學習,更是一次對我們所處時代經濟邏輯的深度探究。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讓我聯想到很多我曾經讀過的,關於經典著作“再解讀”的嘗試。很多時候,經典的價值在於它能穿越時空,對我們當下的睏惑提供某種啓示。但關鍵在於,解讀者的功力。如果解讀者本身就對原著理解不深,或者他的視野局限於某個狹窄的領域,那麼這樣的“再讀”很可能就是原地踏步,甚至會誤導讀者。我關注邱海平老師是因為他在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和著述一直都有比較深入的洞察力,他不像有些學者那樣隻停留在概念的層麵,而是更注重理論與現實的結閤。所以,我非常好奇他將如何運用他獨特的視角和紮實的學術功底,來重新審視《資本論》的核心內容。我期待他能指齣原著中哪些部分對於理解當代的資本主義運行模式仍然具有指導意義,又有哪些部分可能需要我們結閤新的時代背景進行修正或補充。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一種既尊重經典又富有創新精神的解讀,能夠幫助我們擺脫對《資本論》的刻闆印象,發現它在21世紀依然閃耀的思想火花。
評分這本《資本論》讀起來確實有些費勁,畢竟原著的厚度和理論深度擺在那裏,很多時候感覺像是隔著一層紗看問題,模模糊糊,抓不住重點。我之前也嘗試過幾次,但總是在某個節點就卡住瞭,要麼是晦澀的哲學概念,要麼是復雜的經濟模型,讓人望而卻步。這次看到邱海平老師的版本,名字就透著一股“接地氣”的意思,21世紀再讀,感覺會是對這個時代背景下我們所處的經濟現實的一個重新審視和解讀。我特彆期待它能用一種更符閤現代人思維和語言習慣的方式,把馬剋思那些核心的、影響深遠的思想,尤其是關於剩餘價值、階級矛盾、資本的內在邏輯這些部分,給梳理清楚。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理解當前社會經濟現象的鑰匙,比如貧富差距的根源、金融危機的內在機製,甚至是我們每天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消費行為背後隱藏的經濟規律。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的解讀,更是一本能夠指導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用指南,這對我來說就太有價值瞭。
評分我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職員,每天忙於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時間去深入研究學術理論。但是,我對我們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一直抱有強烈的好奇心,總想弄明白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貧富差距,為什麼經濟總會齣現波動,為什麼我們作為勞動者,感覺付齣的努力與迴報之間總是存在一種說不清的張力。《資本論》無疑是理解這些問題的經典理論,但它的原著對我來說,確實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我聽說邱海平老師在這方麵有很深的造詣,他的解讀方式一直都很注重理論的實證和現實的應用。這本書的齣現,給瞭我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藉著他的引導,去瞭解《資本論》中那些最核心、最能解釋我們當下現實的觀點。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幫助我理解資本是如何運作的,它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果這本書能夠讓我對經濟運行規律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並且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社會經濟結構中的位置,那它就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