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认为人事的兴衰可以在占卜的过程中被捕捉到。我国的占卜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八卦、天干、地支、历法等基础上的庞大学问。《占卜的故事》为你展示了历史上那些关于占卜的奇闻异事。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文王占卜得姜尚
得贤姜尚
武王伐纣
灵公因梦舍男宠
分桃之爱
史鱼进谏
重耳即位的星占
骊姬之乱
重耳逃难
里克除奸
文公复国
五星聚与刘邦起义
刘邦起义
聚兵灞上
鸿门之宴
拜将韩信
楚汉战争
垓下悲歌
吕后专权与星占家预言
结发刘邦
人质生涯
夺嫡风波
计杀韩信
吕后专权
汉文帝占卜入长安
母亲薄姬
入主长安
文帝之治
钩戈夫人传奇
巧遇武帝
生子弗陵
神马当从西北来
乌孙良马
汗血宝马
王莽迷信威斗的悲剧
王莽篡汉
王莽之死
张华力主平吴
力主平吴
出镇幽燕
二度出山
张华之死
皇后褚蒜子干政
皇后之路
垂帘听政
归政退隐
二次垂帘
三次垂帘
诸葛亮卒于军营的占例
隆中献策
赤壁之战
刘备托孤
七擒孟获
泪斩马谡
最后北伐
苻坚淝水之战的悲剧
苻坚登基
励精图治
淝水之战
身死国灭
彗星入北斗与刘裕篡位
推倒桓玄
刘裕北伐
自立为帝
萧衍占星成霸业
少年英才
拥立萧鸾
代齐建梁
和尚皇帝
侯景之乱
太白经天与李世民执政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太子之争
李淳风占辞与武则天篡位
才人封后
废子自立
女皇治国
立储让位
刘基星占辅佐朱元璋
出身布衣
平陈友谅
刘基之死
精彩书摘
羊祜边听边点头,最后信赖地对张华说:“将来能实现我平吴心愿的,必定是您!”时过不久,羊祜就去世了。临终前举荐与自己平吴主张一致的左将军杜预接替他的职务。
公元279年,张华向武帝奏称:吴主孙皓越来越暴虐了,如果自己高兴就滥赏无功之臣,如果自己不高兴就滥杀无辜,前后杀掉的贤良之臣也有四十多个了,吴人没有不感到恐怖的,人人思乱,暴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那些能征善战的老将也都死了,军中已经没有能打仗的人了,这是灭吴的极好时机啊。
益州刺史王浚也上表劝武帝尽快发兵,不要错过大好时机。在张华等一再促请下,武帝下了决心,传令调军征吴。刚下达旨意,侍中王浑就急急地前来奏报,说:“我听说孙皓已决定北犯了,军马器械都已经齐备,声势很大,现在与孙皓争锋是很难取胜的,不如延后一两年,等对方疲惫后再大举进攻不迟。”
就在这个时候,张华突然站起,拱手说:“陛下圣明,此前川蜀那样险峻,我们不也攻破了嘛?孙皓荒淫残暴,远远超过当年的刘禅,国内危机四伏,不战自乱。而我大晋国富民强,朝野安定,士马强盛,陛下一声令下,天下呼应,东吴可一鼓荡平。若此时还不进军,实在太可惜了!”
武帝沉吟了一阵说:“你三番五次劝我伐吴,可算是苦口婆心。今天对敌我形势又洞察如此透彻,我还有什么可再忧虑的呢?”于是在279年11月,晋大举进攻吴国。晋军进犯的消息传人了吴国都城建业后,孙皓急忙调兵遣将,命令各军分头抗击。
晋军全线进攻后,开始进展得比较顺利,很快进入吴国境内。但是吴军很快调整部署,在一些战略要处凭着险要的地势相守,攻防之间双方相持不下。当时正值长江流域雨水不断,导致江水泛滥。丞相贾充看到情况就派人表奏说:“东吴发展也已经百年,是难以用一场战争来摆平的。我们现在已经打了很久了,还没有结果,而且夏天就要临近了,兵士大多水土不服,如果长久拖下去,必然会招致瘟疫流行,请求皇上立刻把军队召回去,然后等时机成熟再谋进攻。”
张华立即上表抗争说:“现在军队士气正旺,而且已经深入到吴国的腹地,敌军上下无不胆寒,很快就会土崩瓦解的,不出一个月我们必然会攻下吴国都城。现在如果轻易就召回大军,等于是前功尽弃,后果不堪设想。”
贾充又上奏说:“张华不懂得军务,也不知道天时地利之说,却一再怂恿讨伐吴国,无非是想邀功请赏。这使得前方战士流血牺牲,国家也因此动摇根基。这种祸国殃民的人,留下来将是朝中的祸害,我请求将张华腰斩以谢天下,再下令召回各路军队。”一批跟随贾充的大臣也都随声附和,认为即使斩了张华也不足以谢天下。武帝虽然荒淫寡道,然而好大喜功,在灭吴的统一问题上还有些先见之明。他说:“伐吴是我的本意,张华不过是意见与我的一致而已。”这样,这些大臣才无话可说。
晋军将领见武帝伐吴的心意非常坚定,于是军队奋进,士气大振。吴军见敌方攻势越来越强盛,知道自己很快就抵挡不住,于是纷纷抛戈弃甲,望风而逃,全线溃败。守军见对方势大,也都大部分逃跑了。吴主孙皓见再也没有办法维持下去,只得命人抬着棺材,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来投降,吴国灭亡。平定吴国后,晋武帝大赏功臣,张华以首功受到隆重褒赏。
两晋仅用4个月时间就灭掉了东吴。这样,从公元190年关东军讨伐董卓起,经90年的割据混战,分裂的自此中国又重新统一了。
……
前言/序言
原始民族对于事物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常常根据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行动。但自然征兆并不常见,必须要以人为的方式加以考验,占卜的方法便应运而生。占卜是由外界事物的动向和变化向非人的灵体探询想要知道的事物。它和预言不同的地方在于,占卜通常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答案,让占者去找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占”的意思是观察,“卜”是以火烧龟壳,人们认为火灼龟壳后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福祸。它通过研究观察各种征兆来判断未知事物或预测将来。占卜所需的物质材料分两类,一类是显示卜兆及刻辞用的载体,即龟甲、兽骨等;另一类是整治甲骨及刻辞用的工具,有锯、凿、钻、刻刀等。
占卜作为一种预测吉凶、沟通神人关系的手段,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古文献和民族志中,占卜多次被记载,并且种类繁多,方式多样。而从考古资料来看,在我国,占卜主要分为龟卜、蓍卜、星占、梦占等。
龟卜,是通过烧龟甲,看龟甲上的裂纹,来揣摩吉凶祸福,预测事情走向。蓍卜,用蓍草来卜问决疑。对于蓍卜方法,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相传,太昊伏羲氏曾用蓍草来卜卦,不少典籍中多有论述。《易经·系辞》中也说蓍草能反映事物的变化,并能预示吉凶祸福。“蓍草”在中国文化中被誉为“神蓍”“灵物”“神物”……就连自命为“真命天子”的历代帝王,也要对其刮目相看,每年春秋二季派大员来太昊伏羲陵祭拜时,返京也都要取回一束“蓍草”,以作信物。
星占是根据星象具体占释人事吉凶的一种方法。梦占则是根据梦象具体占释人事吉凶的一种方法。星占、梦占在中国古代源远流长,影响十分广泛。在漫长的岁月中,除公开表现出来的迷信活动之外,还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
几千年来,星占、梦占首先是历代帝王论证“受命于天”和欺骗群众的一种方法。一方面用星占、梦占欺骗别人,同时自己也陷入星占、梦占的欺骗之中。秦始皇曾梦见海神如人,并与之交战。占梦官说海神以大鱼蛟龙为化身,于是他凡见大鱼、巨鱼都对它们击射。秦二世梦见白虎咬他的马,也忧心忡忡。
公元前178年,日月无光,文帝立即下诏自责,认为这是天对自己的警告。汉元帝时,先后出现过“日月无光”、“陨石和日食”、“荧惑守心”等不吉利的星象。为了避灾免祸,元帝曾三次借此罢免丞相,最后竟逼得丞相翟方进不得不自杀,结果他自己也在沉重的心理压力之下很快丧了命。
一些阴谋家、野心家和各种政治力量,也竞相利用这种社会心理蛊惑人心,自欺欺人。袁绍以财货贿赂星占家为他“伺望祥妖”、选择吉日,推动其军事兼并活动。安禄山叛乱后,到处宣传他梦见“衣袖长至阶下”,以附会“垂衣而天下治”,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这种对于星占和梦占的迷信以及社会心理在政治上是消极的、落后的、愚昧的。但是星占和梦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星占家和梦占家长期积累的大量的星象资料和梦象资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历史财富。他们无意中的许多发现,尽管经过了歪曲,仍对科学研究具有借鉴和启示的意义。
迷雾之境:一部关于古老技艺与现代灵魂的史诗 作者:林溪 出版社:青石文学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 --- 内容简介: 《迷雾之境》并非一部简单的冒险小说,它是一场深入人类心智与历史回响的宏大探索。故事以一个被时间遗忘的欧洲小镇——卡尔斯塔特——为起点,揭开了一个关于失落艺术与无形遗产的神秘画卷。 第一部:被尘封的图谱 故事的主人公,伊莱亚斯·凡·德·维尔德,是一位在维也纳声名鹊起的古典修复师,他以对古老油画中颜料配方的精准还原而著称。然而,伊莱亚斯内心深处始终被一种难以言喻的空虚所困扰。这种空虚源于他童年时期目睹的一场家族惨剧——他的祖父,一位著名的钟表匠,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中丧生,留下的唯一遗物,是一个刻满了晦涩符号的黄铜齿轮。 一次偶然的机会,伊莱亚斯在整理一批来自波西米亚的私人藏品时,发现了一卷用特殊羊皮纸绘制的、名为《星轨图谱》的卷轴。图谱上绘制的并非星辰轨迹,而是一套复杂的机械结构与天文观测相结合的蓝图,其复杂程度远超他所知的任何文艺复兴时期的精密仪器。很快,伊莱亚斯意识到,这套图谱与他祖父留下的黄铜齿轮有着惊人的契合度。 深入研究后,他发现这图谱指向的并非物质财富,而是一种失传已久的“时间校准艺术”——一种声称能够精确感知和微调“事件发生概率”的理论体系。 第二部:卡尔斯塔特的回响 为了追寻图谱的源头,伊莱亚斯回到了祖父生活过的小镇卡尔斯塔特。这个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脉阴影中的小镇,以其持久的迷雾和保守的居民而闻名。镇上的生活似乎停滞不前,历史的痕迹被厚厚的苔藓覆盖,但每当夜幕降临,小镇中心那座废弃的、形似天文观测台的钟楼便会散发出一种奇异的、低沉的嗡鸣声。 在卡尔斯塔特,伊莱亚斯遇到了本地的植物学家,艾米莉亚·霍夫曼。艾米莉亚并非本地人,她来到此地是为了研究一种只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才会盛开的、被当地人称为“午夜之泪”的稀有兰花。她性格坚韧,对小镇的历史抱持着科学的审视,却也对那些无法用逻辑解释的现象保持着必要的警惕。 两人合作,开始拼凑起卡尔斯塔特被遗忘的历史碎片。他们发现,这座小镇曾是18世纪一群被称为“逻辑建筑师”的秘密团体的聚集地。这些“建筑师”相信,宇宙并非由随机性主宰,而是由一系列可以被观测、计算,甚至“微调”的周期和频率构成的。他们试图通过极其复杂的机械装置,来捕捉这些周期,以期达到“最优解”的人生路径。 伊莱亚斯祖父的死亡,也因此变得疑点重重。他似乎并非死于意外,而是卷入了一场关于“校准”权力的内部纷争。 第三部:精密与混沌的交锋 随着伊莱亚斯和艾米莉亚的调查深入,他们发现《星轨图谱》的最终目标是修复一座名为“调音器”的巨大装置——一座位于小镇地下深处的,由上千个精密度极高的齿轮、水晶透镜和水银液柱组成的巨型机械。 然而,他们并非唯一的探索者。一股来自现代金融界的势力,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名,渗透到了小镇。这股势力由冷酷的商业战略家,维克多·施耐德领导。施耐德的目标截然不同:他并不关心“校准”艺术的哲学意义,他渴望获得的是控制“概率”的能力,以便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中,将风险降至零,实现绝对的财富积累。 故事的高潮在于伊莱亚斯和施耐德在“调音器”核心室的对决。这不仅仅是意志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技术伦理的辩论:当人类掌握了预测和微调事件发生率的能力时,自由意志是否依然存在?如果所有的选择都可以被计算为“最佳路径”,那么生活本身是否失去了意义? 伊莱亚斯必须决定,他是应该利用祖父留下的知识,去修复一个被设计为控制世界的精密仪器,还是选择破坏它,让世界回归到它那美丽而不可预测的混沌状态。艾米莉亚则利用她对自然界微妙平衡的理解,帮助伊莱亚斯找到了一个关键的平衡点——一个既能阻止施耐德的滥用,又不至于彻底摧毁那份失传知识的解决之道。 主题与风格: 《迷雾之境》融合了蒸汽朋克式的精密机械美学、哥特式的神秘氛围和哲学思辨的深度。小说细致描绘了古老钟表、精密仪器制作的工艺细节,探讨了宿命论与自由意志的永恒冲突。它是一曲献给那些痴迷于秩序与完美的人的挽歌,同时也颂扬了人类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所展现出的勇气与创造力。这不是关于预言的故事,而是关于人类如何试图理解和驾驭自身命运轨迹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