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最佳实践

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最佳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国辉 著
图书标签:
  • 安防监控
  • 视频监控
  • 高清视频
  • 智能安防
  • 网络视频
  • 监控系统
  • 安防技术
  • 视频分析
  • 图像处理
  • 安防天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56257
版次:1
商品编码:11472972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8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随着云计算/存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推进,安防领域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版创造了“安防领域*书”的口碑,4年过去,仍然保持火热销售态势,然而,如前所述,安防领域的技术有了很多革命性突破,为此,本书针对*前沿、*实用的新技术、新方案,并添加了作者*近4年积累的*新案例,同时删除了一些过时的内容及案例,形成了这本《安防天下2》。无论从技术上、思维上还是高度上,都比本书上一版有了质的飞跃。希望能为本行业的读者提供实实在在的参考。

内容简介

  《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佳实践》是具有多年行业经验的安防专业人士呈现的“诚意之作”,其目的在于和行业朋友分享、交流、探讨“智能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原理、应用、产品、技术发展趋势等。本书的内容涉及了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编码压缩、DVR、DVS、IPC、NVR、视频分析、高清IP摄像机、视频传输、CMS、视频存储、解码显示、大屏幕、PSIM、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高清摄像机、模拟高清摄像机、镜头等各个方面,并辅有大量的相关应用案例供读者参考,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佳实践》共分19章,第1章是概述部分,第2章简单介绍了模拟电视监控系统,第3~7章分别介绍了编码压缩技术、DVR技术、DVS技术、NVR技术、IPC技术,第8章介绍了高清监控系统,第9章介绍了视频内容分析技术,第10章介绍了网络传输系统,第11章介绍了CMS技术,第12章介绍了存储系统,第13章介绍了解码显示,第14章介绍了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战应用,第15章是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相关案例的介绍,第16章介绍了PSIM技术,第17章介绍了物联网相关技术,第18章介绍了云计算相关技术,第19章介绍了大数据相关技术及其与视频监控的结合应用。
  《安防天下2: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原理精解与*佳实践》适合初学者或者有一定行业经验的读者阅读,特别适合“弱电、安全防范、视频监控、物联网”相关从业人员作为入门及深入学习的参考。

作者简介

  潘国辉,网名“西刹子”,现居北京,国家一级建造师,2000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具有13年安全防范与视频监控从业经验。曾经服务于SIEMENS、TYCO、NICE等公司,具有大量的机场、铁路、地铁、平安城市、智能楼宇等安防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调试/服务经验,目前在一家跨国公司任职高级安防经理,全面负责公司安防系统规划、设计、运维、管理、应急响应、风险控制、培训等。),口号是“安防天下、服务万家”,旨在与业内朋友分享、交流、探讨安防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

目录

第1章 视频监控技术概述 1
1.1 引子 2
1.1.1 安全防范的雏形 2
1.1.2 网络视频监控 2
1.1.3 智能视频识别 2
1.1.4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 3
1.1.5 高清视频监控 3
1.1.6 云视频监控 4
1.2 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过程 4
1.2.1 模拟视频监控时代 5
1.2.2 数字视频监控时代 7
1.2.3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时代 8
1.2.4 高清视频监控时代 9
1.3 视频监控的核心技术 9
1.3.1 光学成像器件 9
1.3.2 视频编码压缩算法 10
1.3.3 视频编码压缩芯片 10
1.3.4 视频管理平台 11
1.4 视频监控的发展方向 11
1.5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概念 13
1.5.1 本书内容、范围说明 13
1.5.2 本书术语、缩写说明 13
1.5.3 本书内容拓扑结构图 15
第2章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17
2.1 模拟监控系统的构成 18
2.2 视频采集设备 19
2.2.1 摄像机相关技术 19
2.2.2 镜头相关介绍 24
2.2.3 防护罩 28
2.2.4 云台及解码器 29
2.2.5 一体球型摄像机 30
2.3 信号传输设备 33
2.3.1 视频信号的传输 33
2.3.2 视频分配器 35
2.3.3 控制信号的传输 35
2.3.4 系统供电 35
2.4 矩阵控制设备 36
2.4.1 矩阵工作原理 36
2.4.2 矩阵的主要功能 37
2.4.3 PTZ控制原理 38
2.4.4 控制键盘介绍 38
2.5 显示与录像设备 39
2.5.1 多画面处理器 39
2.5.2 图像显示设备 41
2.5.3 长延时录像机 42
2.6 夜视技术及应用 42
2.6.1 主动红外摄像机 42
2.6.2 激光夜视技术 44
2.6.3 被动红外夜视 45
2.6.4 透雾摄像机 46
2.7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计 47
2.7.1 系统需求分析 47
2.7.2 摄像机的选型 49
2.7.3 镜头的选型 51
2.7.4 矩阵的选型 51
2.8 本章小结 52
第3章 视频编码压缩技术 53
3.1 多媒体技术基础 54
3.1.1 图像的色彩模型 54
3.1.2 图像的色彩空间变换 57
3.1.3 图像的基本属性 58
3.1.4 图像的格式与质量 59
3.1.5 数据压缩方法 60
3.2 静态图像压缩技术 64
3.2.1 色相变换过程 65
3.2.2 区块切割与采样 66
3.2.3 离散余弦(DCT)变换 68
3.2.4 量化过程介绍 69
3.2.5 Z字形编码过程 71
3.2.6 DC系数及AC系数编码 72
3.2.7 熵编码介绍 73
3.2.8 JPEG数据流介绍 73
3.2.9 JPEG解压缩过程 73
3.3 视频(动态图像)编码压缩 74
3.3.1 视频压缩的必要性 74
3.3.2 视频压缩的可行性 75
3.3.3 图像格式说明 75
3.3.4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 79
3.3.5 帧率、码流与分辨率 80
3.3.6 视频编码模型 81
3.3.7 运动补偿技术介绍 82
3.4 主流视频编码技术 83
3.4.1 MJPEG编码压缩 84
3.4.2 MPEG-1技术介绍 85
3.4.3 MPEG-2技术介绍 90
3.4.4 MPEG-4技术介绍 91
3.4.5 H.264技术说明 96
3.4.6 H.265编码技术 98
3.4.7 视频编解码技术应用 103
3.5 本章小结 105
第4章 硬盘录像机(DVR)技术 107
4.1 DVR产品介绍 108
4.1.1 DVR发展历史 108
4.1.2 DVR工作原理 109
4.1.3 软压缩与硬压缩 110
4.1.4 DVR芯片介绍 111
4.1.5 DVR的录像文件管理 113
4.1.6 DVR配置及接口 114
4.1.7 DVR的关键技术 117
4.1.8 DVR术语介绍 118
4.2 DVR软硬件构成 119
4.2.1 嵌入式DVR 119
4.2.2 PC式DVR 122
4.2.3 嵌入式对比PC式DVR 123
4.3 DVR应用软件功能 125
4.3.1 设备配置及管理 126
4.3.2 录像管理 126
4.3.3 报警管理 127
4.3.4 视频存储与备份 127
4.3.5 视频浏览与回放 128
4.3.6 设备网管维护 129
4.3.7 用户的管理 129
4.3.8 用户操作日志审计 130
4.4 DVR的应用架构 130
4.4.1 单机工作模式 130
4.4.2 模数混合架构 131
4.4.3 多机联网模式 132
4.5 DVR的亮点功能 136
4.5.1 DVR的多码流技术 136
4.5.2 视频分析技术应用 138
4.5.3 混合DVR技术 139
4.5.4 智能检索与回放 140
4.5.5 场景重组技术 141
4.5.6 视频加密技术 142
4.6 DVR产品选型 142
4.7 DVR的常见故障 145
4.7.1 PC式DVR的常见故障 145
4.7.2 嵌入式DVR的常见故障 145
4.8 DVR应用案例 146
4.8.1 DVR带宽设计 146
4.8.2 DVR存储设计 148
4.9 DVR设置与操作 148
4.9.1 DVR的系统设置 149
4.9.2 DVR的应用操作 153
4.10 DVR的远程访问 155
4.10.1 流媒体服务 156
4.10.2 DVR的公网配置 158
4.10.3 DVR的转码应用 161
4.11 本章小结 162
第5章 视频编码器技术 163
5.1 DVS产品介绍 164
5.1.1 DVS发展历程 164
5.1.2 DVS对比DVR 165
5.1.3 DVS的工作原理 166
5.2 DVS产品软硬件构成 168
5.2.1 DVS硬件构成 168
5.2.2 DVS软件构成 169
5.3 DVS系统应用架构 172
5.3.1 矩阵+DVS混合架构 172
5.3.2 DVS+NVR架构 173
5.4 DVS的亮点功能 174
5.4.1 DVS的ANR技术 174
5.4.2 DVS冗余技术 176
5.4.3 DVS的多码流技术 177
5.4.4 DVS的PoE技术 178
5.4.5 DVS的音频功能 179
5.4.6 DVS组播应用 180
5.4.7 带视频分析功能的DVS 181
5.5 DVS产品选型 182
5.5.1 DVS的主要参数 182
5.5.2 DVS产品的架构 182
5.5.3 编码压缩方式 182
5.5.4 视频分析功能 183
5.5.5 各类接口资源 183
5.5.6 标准化与开放性 184
5.5.7 设备的稳定性 184
5.6 DVS的集成整合 185
5.6.1 DVS的SDK集成 185
5.6.2 DVS的SDK功能 186
5.7 DVS设置与应用 187
5.7.1 DVS工作流程 187
5.7.2 DVS码流分析 188
5.7.3 DVS主要参数说明 189
5.7.4 DVS配置过程 190
5.8 SDI-DVS产品介绍 192
5.9 DVS常见故障及公网接入 193
5.10 本章小结 194
第6章 网络录像机(NVR)技术 195
6.1 NVR产品介绍 196
6.1.1 NVR的功能角色 196
6.1.2 NVR的功能模块 197
6.1.3 NVR对比DVR 198
6.1.4 PC式与嵌入式NVR 200
6.2 NVR的技术指标 202
6.2.1 NVR的平台需求 202
6.2.2 NVR的瓶颈分析 203
6.2.3 NVR的软件功能 205
6.2.4 NVR的兼容性 212
6.3 NVR产品亮点功能 212
6.3.1 视频中间件技术应用 212
6.3.2 ANR技术 214
6.3.3 NVR冗余技术 215
6.3.4 视频标签功能 216
6.3.5 带视频分析功能的NVR 216
6.3.6 软件的进程隔离技术 216
6.3.7 软件定制化设计 217
6.4 NVR产品选型要点 217
6.4.1 NVR典型参数 217
6.4.2 NVR产品选型 217
6.5 NVR应用案例分析 219
6.5.1 需求分析 219
6.5.2 网络带宽设计 221
6.5.3 NVR存储设计 222
6.6 NVR的ONVIF接入 223
6.7 本章小结 225
第7章 网络摄像机(IPC)技术 227
7.1 IPC产品介绍 228
7.1.1 IPC的定义 228
7.1.2 IPC的主要功能 229
7.1.3 IPC的分类 230
7.1.4 IPC的优势 231
7.1.5 IPC的常用术语介绍 234
7.2 IP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35
7.2.1 IPC的硬件构成 235
7.2.2 IPC的软件构成 238
7.2.3 IPC的工作原理 239
7.3 IPC数据的网络传输 239
7.3.1 网络传输协议介绍 240
7.3.2 视音频流的传输 241
7.3.3 控制信号的传输 242
7.4 IPC的核心技术 242
7.4.1 光学成像技术 243
7.4.2 视频编码算法 243
7.4.3 编码压缩芯片 244
7.4.4 视频分析技术 244
7.5 IPC的亮点功能 246
7.5.1 IPC的3G/4G功能 246
7.5.2 PoE技术 247
7.5.3 本地缓存功能 248
7.5.4 DDNS支持 248
7.5.5 IPC的安全通信 249
7.5.6 报警改变帧率技术 250
7.5.7 IPC的多码流技术 251
7.5.8 视频质量控制QoS 252
7.5.9 视频移动探测 253
7.6 IPC的选型要点 253
7.6.1 IPC的主要参数 253
7.6.2 图像质量 253
7.6.3 网络适应性 254
7.6.4 编码压缩算法 254
7.6.5 系统安装与升级 254
7.6.6 产品许可授权方式 255
7.6.7 二次开发与集成 255
7.6.8 厂商产品线考察 255
7.7 IPC的应用设计 256
7.7.1 需求分析 256
7.7.2 系统架构 258
7.7.3 带宽与存储设计 258
7.7.4 系统的主要功能 259
7.8 IPC的参数设置 260
7.8.1 设置前的准备工作 260
7.8.2 IP地址设置 261
7.8.3 视频流参数 262
7.8.4 摄像机图像参数设置 263
7.8.5 事件参数设置 264
7.8.6 系统设备维护功能 265
7.9 本章小结 266
第8章 高清视频监控技术 267
8.1 高清监控概述 268
8.1.1 高清监控目前格局 268
8.1.2 IP高清与HD-SDI对比 269
8.2 960H高清技术 271
8.2.1 EFFIO方案介绍 272
......

精彩书摘

  15.1 高铁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15.1.1 高铁项目简介
  首先看看关于“高铁”的定义。国际通常将高速铁路定义在时速200公里以上,我国的高铁,即CRH(China Railway High-speed),时速也定义在200公里以上。另外,我国又增加了“客运专线”的等级,客运专线是以客运为主的快速铁路,时速为200~350km/h。
  高速铁路不同于一般的铁路系统,是一个系统化、集成化的大型工程,仅通信部门就涉及到10多个子系统,包括有线、数据、传输、调度、应急通信、视频监控等。高铁与普通铁路或地铁区别很大,例如地铁通常时速在60公里左右,列车间隔在3分钟左右,而高铁时速可能达到300公里,但时间间隔可能与地铁差不多,这就对高铁的通信指挥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设施,对视频监控系统的相关要求也非常高。
  15.1.2 高铁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
  高铁的视频监控系统,要求采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技术,基于铁路系统的IP网络,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分布式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满足公安、安监、客运、调度、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供电等业务部门及防灾监控、救援抢险和应急管理等多种需求,实现视频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
  高铁的视频监控系统通常采用先进的视频编码及视频分析技术,实现低码流下高清晰视频图像采集、编码、传输、录像、转发及自动报警功能。指挥人员和警务人员通过自己工作区域内的大屏幕或电脑工作站可清楚地了解辖区和全线车站、区间、桥梁、路基、机房等重点区段和设备的情况,并迅速、准确地处置突发事件。
  1. 高铁视频监控主要需求
  路基、路口、桥梁、隧道、公跨铁、咽喉区的视频监视,保证车辆安全运行。
  车站广场、站台、候车大厅、旅客通道等人流密集区域视频监视,了解旅客情况。
  无人值守变电站等重要配电设备集中监控,及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对出现的紧急状况,如暴风雪、泥石流、洪水、交通意外等远程了解并及时反应。
  应急指挥监控,将突发紧急事件的视频通过无线传输到控制中心。
  高铁视频监控应用的具体设备包括摄像机(多数是室外PTZ云台摄像机及室内外快球一体摄像机)、编码器、硬盘录像机(DVR)、网络录像机(NVR)、中央管理平台(CMS)、视频分析设备(VCA)、解码显示及存储设备。
  对高铁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要求是:安全、可靠、开放、可扩充等。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2. 高铁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难点
  视频监控点位通常比较分散、跨度比较大,一般几百甚至上千公里。
  视频监控摄像机需要户外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
  监控点多为室外高杆或钢架上安装,施工难度比较大。
  视频采集、编解码及部分存储设备分散分布在无人值守机房,安装调试成本高。
  用户数量众多,系统需要有良好的权限管理、视频流并发访问及转发能力支持。
  视频分析环境复杂,风、霜、雨、雪、雾、摄像机抖动、灯光等干扰因素可能导致误报警。
  3. 高铁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应用主要包括:运营调度视频监控、公安视频监控、通信/信号视频监控、牵引供电视频监控、电力供电视频监控等。并预留客运服务视频监控和防灾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具体业务和功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运营调度视频监控
  实现对全线“公跨铁”立交桥的全天候远程实时监控,对落物发现、人员入侵、设备遗失等异常情况实施全天候监控,防止影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各车站咽喉区实施视频监控,全天候监视列车进出站情况,对咽喉区的异物入侵、设备丢失等情况进行主动警示;对各车站行车情况实施视频监控。
  通信/信号视频监控部分
  对各车站通信/信号室、各信号中继站、GSM-R基站、维修工区的通信室等无人值守机房进行视频监控,通过与相关系统的配合,实现告警后触发相关视频的动作及联动。
  变配电站视频监控
  对全线开闭所、牵引变电所、AT所/分区所等无人值守场所进行视频远程监控;对10kV配电所无人值守设备工作状态及场所进行远程视频监控。
  客运服务视频监控
  对全线车站重点场所以及其他相关场所进行视频监控。
  15.1.3 高铁视频监控系统层次
  高铁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决定了“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最好的选择。通常,高铁视频监控系统分成三级节点,核心节点在铁道部(或路局),有视频监控调用、汇总的需求;二级节点在各个路局/客专调度,主要为分散分布的网络录像机(NVR)、硬盘录像机(DVR)、存储转发设备,同时也有大屏监控、网管、流媒体转发等需求;三级节点为各个车段/站,负责视频的前端采集、编码等。
  高铁视频监控系统层次结构如图15.1所示。
  图15.1 高铁视频监控系统的层次结构
  (1) 设备接入
  视频采集、接入设备主要是指各类摄像机,一般机房监控、客运监控等场所为室内环境,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安装一体球型摄像机或固定摄像机;而室外环境包括大桥、隧道、铁路沿线等,通常环境非常恶劣,自然现象风、霜、雨、雪及高速列车带来的巨大震动等因素,都对摄像机质量、工艺、安装方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远距离信号一般采用光纤传输。
  (2) 三级节点
  在各个站点,车辆段,安装部署编码器、硬盘录像机,实现视频的编码压缩和部分本地存储功能。由于前端设备分布广,因此系统稳定性是第一要素,系统的不稳定将会给后期维护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另外,设备需要具有远程维护能力,如远程升级,远程备份,远程启动等。对于变电机房、一般部署PTZ摄像机,可联动温感、烟感、水淹、门磁等探测器,对机房实施全面保护,因此,编码器或DVR的输入输出节点数目、联动功能都是需要考虑的。
  (3) 二级节点
  二级节点主要为铁路局,不同于三级节点单独的视频采集和简单视频浏览功能需求,二级节点存在大量的用户,对本区段的视频资源进行调用、回放、PTZ控制等。通常,在路局节点,一般设置多个客户端工作站、存储阵列、存储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解码器、电视墙等终端,是系统真正的主干,也是应用的核心。二级节点是视频存储和视频流转发的核心环节,通常采用大规模的集中存储设备,如FC SAN和DAS等;而部署流媒体服务器实现对来自三级节点的视频流向上转发功能。
  (4) 一级节点
  一级节点是系统的数据核心节点,注意是“数据核心节点”,而不是应用核心节点。一级节点一般在铁道部的数据中心(或路局中心),相当于平安城市的城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一级节点会连接各个高铁、铁路的视频系统,并根据需要,可有选择地调用、控制、回放各个铁路线的视频资源,一般设置中心管理服务器、工作站、归档备份服务器等。
  15.1.4 高铁视频监控系统拓扑
  典型高铁视频监控系统拓扑结构如图15.2所示,整个系统基于网络,实现视频的采集、编码压缩存储、转发及虚拟矩阵的功能。摄像机采集到视频信号,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到DVR或编码器,实现视频的采集、编码压缩和传输,PTZ摄像机的控制信号通过RS485进行传输;编码器将视频流通过网络发送到NVR进行集中存储备份;存储服务器可以将DVR或NVR的视频资料进行归档备份;流媒体服务器可以在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时进行视频转发而减少网络及前端设备的压力;解码器与电视墙连接,实现视频的集中大屏幕显示。
  图15.2 典型高铁视频监控系统架构拓扑
  另外,视频监控系统还需要与防灾系统、动力、环境检测等其他系统进行必要的联动集成功能,其他系统可以以干接点或API接口的方式,实现与视频监控系统的集成报警联动。相关系统报警发生后,视频监控系统接收到该告警信息,可按照预先设置好的联动程序,完成自动启动录像、改变录像帧率或分辨率、告警视频画面自动弹出、PTZ预置位调出、触发继电器输出驱动灯光、警铃设备等动作。
  ……

前言/序言

  《安防天下》第一版于2010年2月出版发行,累计加印6次,印数超过20000册,引起较大的行业反响。4年过后,很多新技术、新应用涌现,,如云计算及大数据等,《安防天下2》于是基于第一版读者的反馈,进行了的优化调整:去掉了一些产品,增加了参考案例及配置应用等,增加了物联网、PSIM、大屏幕、HD-CCTV、高清镜头、虚拟化、云计算、智能检索等内容,以期更加全面地覆盖智能高清应用。
  本书是一名具有多年行业经验的"草根"级安防人士的"诚意之作",其目的是与行业中的朋友们分享、交流、探讨"智能网络着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原理、产品、应用、技术发展趋势等。本书的内容涉及了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编码压缩、DVR、DVS、IPC、NVR、视频分析、高清摄像机、视频传输、CMS、视频存储、解码显示、PSIM、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各个技术环节,并辅有大量的相关应用案例供读者参考,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属于"安全防范系统"的一个分支,它与光学技术、传感技术、芯片技术、编码压缩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电气技术等密切相关,任何相关行业的技术突破与革新都可能会给"视频监控系统"带来新的思路、新的模式甚至是颠覆性的变革。作者从事"安防视频监控"工作13年,经历了视频监控系统从"模拟时代"、"DVR时代"到"智能网络&高清时代"的演进全过程,深知需要不断学习方可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节奏,作者自认为本书是其多年来不断学习过程中的积累而已。
  也许正因为上面的原因,目前市场上此题材的"贴近实际、与时俱进"的图书或教程十分短缺,很多朋友也跟作者探讨过这一问题。考虑再三,作者决定将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知识积累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很显然,要编写这样一本书,难度是非常大的,不仅因为它所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专业性很强,更重要的是编写者要有非常全面、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要对安防所涉及的各种工程技术、产品有全面和深入的掌握。
  当然作者在这方面也同样存在许多不足:专业积累和沉淀不够,对各个底层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文字组织能力还不够强……,因此本书也必然会有很多纰漏和错误,诚愿各位读者和专家发现后及时与出版社或作者本人联系,在此对支持本书的读者表示最真挚的谢意。
  1. 本书内容
  本书共分19章。
  第1章是概述部分,第2章简单介绍模拟电视监控系统,第3~7章分别介绍编码压缩技术、DVR技术、DVS技术、NVR技术、IPC技术,第8章介绍高清监控系统,第9章介绍视频内容分析技术,第10章介绍网络传输系统,第11章介绍CMS技术,第12章介绍存储系统,第13章介绍解码显示,第14章介绍了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战应用,第15章介绍IVS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第16章介绍了PSIM技术,第17章介绍了物联网相关技术,第18章介绍了云计算相关技术,第19章介绍了大数据相关技术及其与视频监控的结合应用。
  本书主体内容的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本书各个章节的安排基本上就是"视频监控"行业发展的历程,通过各章之间有机结合,给读者一个全面、系统的介绍。
  2. 本书特色
  本书的特色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3点:
  图文结合、便于阅读--全书配有大量插图,对知识点进行文字阐述之后,利用插图进行更深入的说明。尤其对于设备原理、系统架构、数据流等内容进行介绍时,插图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会有助于读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阐明理论的同时辅以相应的实际应用案例,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设计、应用、维护案例参考,让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新技术、新产品、新案例--本书对网络高清监控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最新的视频分析技术、高清监控、中央管理平台、存储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都有很多阐述;有针对性地精选了行业主流厂家的设备,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产品,其中对产品的介绍客观、公正;各个案例,如机场、铁路、平安城市,都是非常"新鲜"的素材。
  3. 关于作者
  潘国辉,网名"西刹子",现居北京,国家首批一级建造师,2000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具有13年安全防范与视频监控从业经验。曾经服务于SIEMENS、TYCO、NICE等公司,具有大量的机场、铁路、地铁、平安城市等安防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调试/服务经验,目前在一家国际公司任职安防经理,全面负责公司安防系统规划、设计、运维、管理、应急响应、风险控制等。曾先后在国内多个主流安防杂志上发表过大量论文,个人博客(www.sas123.cn),取名"安天下",口号是"安防天下、服务万家",旨在与业内朋友分享、交流,探讨安防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
  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若遇到疑问或难题,或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可以发送E-mail至xichazi@126.com,或者登录www.sas123.cn进行讨论或寻求支持。
  西刹子微信号:xichazi
  安天下微信公众号:
  西刹子新浪微博:http://weibo.com/xichazi
  安天下技术交流群(QQ群):116982193
  《安防天下2》读者服务群(QQ群):147341910
  《安防天下2》课件下载地址:http://qun.yunpan.360.cn/12098046
  4. 读者群
  行业初学者或者有一定从业经验的朋友,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个人知识点的不系统及经验的不够连续,本书将有助于读者将行业知识与经验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并能帮助读者解决以前曾经困惑过的一些问题。本书特别适合"弱电、安全防范、视频监控、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人员作为入门及深入学习的参考用书。由于作者既非专家又非学者,而是业内的普通实践人士,因此,建议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多加思考,对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与作者本人或其他业界人士探讨,相信这样可以更有收获。
  5. 鸣 谢
  董波(EMC)
  冯程(东方网力)
  韩曦(BOSCH)
  何智勇(广州睿捷)
  栾大成(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丽(中天恒)
  刘宝林(海康威视)
  吕洋(TYCO)
  马晓东《中国公共安全杂志》
  彭真《安全自动化杂志》
  彭志远(朗驰欣创)
  沈滢章(NICE)
  孙胜利(EMC)
  魏宏(CRSC)
  王伟(AVIGILON)
  汪怡平(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王海增(中星电子)
  席旸(CICC)
  徐荟云(MAGAL)
  杨勇《安防经理杂志》
  杨哲红(SIEMENS)
  张淂福《安全自动化杂志》
  张冬《大话存储》作者
  张新房(Honeywell)
  曾遂全《中国安防杂志》
  张增锁(JohnsonControls)
  以上排名按照姓氏字母。
  6. 品牌声明
  本书内容包括模拟监控、DVS、DVR、IPC、CMS、NVR、高清监控、视频存储、视频内容分析、网络传输、解码显示、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每个部分都独立成章。为了让读者更好地对相关内容进行理解,本书在各个章节之后精选了一些行业主流厂商的相关产品进行深入介绍,以期读者可以将相关技术和产品结合应用。
  本书参考如下公司产品资料(按字母排序) :
  作者重点关注并参考如下公司产品(按字母排序) :
  本书中各个章节对以上公司的产品所做的介绍,仅仅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技术,作者已经尽力去保证其完整、客观、中立,其中大部分资料由各个公司提供,少量资料来源于相应公司的公开产品资料或网站资料,一切产品图片、公司LOGO、技术规范等知识产权均为各个公司所有,各个公司保留因产品升级而变更设计的权利。虽然所有资料均经过仔细核对,力求准确,但仍可能产生误差。如有设计、投标、采购、应用等具体需求请务必与相关厂商联系以做进一步了解和确认,本书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后果。
  必须提到的是,当作者将"在各个章节之后加入厂家产品"的想法与相关厂商交流的时候,几乎得到大多数厂家的绝对信任和鼎力支持。需要注意的是,作者有言在先,要求各家提供的资料必须"真实、客观、无主观倾向",而这个要求也得到他们的完全理解和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次"视频监控产品"的集体"亮剑"。
  7. 参考资料声明
  为了顺利地展开主题,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的相关技术文章、资料、图片,并引用、借鉴了其中的一些内容(见书后的"参考资料")。由于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因此无法一一查明原创作者、无法准确列出出处,敬请谅解。如有内容引用了贵机构、贵公司或您个人的文章、技术资料或作品却没有注明出处,欢迎及时与出版社或作者本人联系,我们将会在博客或相关媒体中予以说明、澄清或致歉,并会在下一版中予以更正及补充。

《警视无界:从基础到前沿的智能安防系统构建指南》 内容简介: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安全已成为保障生活、工作乃至国家命脉的关键。从城市管理、交通枢纽到企业运营、家庭防护,高效、可靠的安全监控体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警视无界:从基础到前沿的智能安防系统构建指南》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的智能安防系统构建知识体系,涵盖从基本原理的理解,到先进技术的应用,再到系统设计与实施的最佳实践。我们不局限于单一技术的讲解,而是着眼于整个安防系统的联动与协同,致力于帮助您打造一个真正“无界”的安全屏障。 第一部分:智能安防系统概览与核心理念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智能安防的广阔天地,理解其发展历程、核心价值以及未来趋势。我们将深入探讨“智能”在安防领域的真正含义,并非简单的视频录制,而是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主动预警、精准分析、智能决策与高效响应。 第一章:智能安防的演进与生态系统 从模拟时代到数字高清,再到如今的智能化、网络化,安防技术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传统安防与智能安防的关键区别是什么?智能化为安防带来了哪些质的飞跃? 构建一个完整的智能安防生态系统需要哪些关键要素?(硬件设备、软件平台、通信网络、数据分析、用户交互等) 不同行业(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零售、智慧工业、智慧家庭)对智能安防的需求有何差异? 我们将引入“主动安全”与“被动警戒”的概念,阐述如何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御。 第二章:智能安防的核心价值与设计原则 为何需要智能化?智能安防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性? “无死角监控”、“事件驱动”、“数据驱动”等核心理念的解析。 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强调“可扩展性”、“可靠性”、“易用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性。 如何平衡成本与效益,为不同规模的安防需求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我们将探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确保安防系统不仅高效,更能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 第二部分:智能安防的关键技术解析 本部分将聚焦于构成智能安防系统的核心技术,逐一剖析其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我们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三章:高清成像技术与前端感知 从CCD到CMOS,传感器技术的演进如何推动高清图像的诞生? 分辨率、帧率、感光度、宽动态(WDR)、降噪(DNR)等关键成像参数的深入解读。 不同镜头类型(定焦、变焦、鱼眼、全景)及其应用场景的分析。 低照度、红外夜视、热成像等特殊环境下的成像技术。 我们将介绍智能编码技术(如H.265+),如何在保证画质的同时,显著降低带宽和存储需求。 第四章:视频分析技术——智能的眼睛 视频分析(VA)与计算机视觉(CV)的关系。 目标检测与识别: 如何区分人、车、物?面部识别、车牌识别、行为识别的应用。 行为分析: 异常行为检测(如徘徊、奔跑、跌倒、攀爬)、区域入侵检测、人群密度分析。 场景理解: 烟火检测、车辆违停检测、垃圾检测、物品遗失检测。 AI算法在视频分析中的作用: 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核心算法的简要介绍。 我们将详细讲解不同算法的优势与局限,以及如何选择最适合的视频分析技术。 第五章:智能存储与数据管理 从NVR、DVR到云存储,存储技术的演进与选择。 存储容量计算与优化策略:如何根据录像帧率、分辨率、编码方式和存储时长进行精准估算? RAID技术在保证数据冗余与可靠性方面的作用。 智能搜索技术:如何快速从海量视频数据中检索到目标事件?(如基于时间、区域、事件类型、人脸/车牌信息等)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数据脱敏等。 我们将探讨分布式存储与边缘存储的优势,以及如何构建高效、可靠的视频数据管理平台。 第六章:智能网络传输与通信协议 从局域网到广域网,安防系统如何实现远程访问与互联互通? TCP/IP协议栈在安防网络中的应用。 PoE(Power over Ethernet)技术如何简化布线,降低安装成本? 4G/5G、Wi-Fi、LoRa等无线通信技术在安防场景下的应用与选择。 数据加密传输:SSL/TLS、VPN等技术如何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我们将介绍ONVIF等行业标准协议,如何实现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 第三部分: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本部分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带领读者从零开始,一步步构建一个完整的、高效的智能安防系统。我们将强调系统设计的全局观和实施过程中的细节把控。 第七章: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如何进行详尽的现场勘察与风险评估? 明确监控目标、布点规划、覆盖范围、关键区域的界定。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摄像机、存储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确定所需的智能分析功能,并评估其精度与性能要求。 绘制详细的系统拓扑图与布线图。 我们将提供不同场景下的典型方案设计案例,供读者参考。 第八章:系统集成与部署 硬件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摄像机安装高度、角度、防护要求,网络设备的配置。 软件平台的部署与配置:录像管理软件、视频分析平台、用户管理系统等。 网络连接与配置:IP地址规划、子网划分、防火墙设置。 系统联调与测试:确保各子系统协同工作,实现预期的功能。 我们将强调施工规范与安全操作规程,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第九章:系统优化与维护 如何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如调整录像策略、优化算法参数、网络带宽管理) 日常维护与故障排查:定期检查设备状态、日志分析、系统更新。 安全加固: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更新安全策略。 系统升级与扩展:如何随着业务发展,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或扩容? 我们将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统维护流程,帮助您保障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第四部分:智能安防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本部分将跳出当前的技术范畴,展望智能安防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探讨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十章:前沿技术与未来趋势 边缘智能(Edge AI): 计算能力下沉,实现更低延迟、更高隐私的本地分析。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 将安防与物联网设备深度融合,构建更智能的联动系统。 大数据与深度分析: 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实现预测性安全。 5G技术在安防中的应用: 高带宽、低延迟带来的新机遇。 多模态融合: 结合视频、音频、传感器等多源信息,实现更全面的感知与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NLP)与语音识别: 如何让安防系统更“懂”人类的指令与意图。 我们将探讨无人机、机器人巡检等新型安防模式。 第十一章:挑战与机遇 数据隐私与伦理问题: 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尊重个人隐私? 技术壁垒与成本问题: 如何让先进技术惠及更广泛的用户? 网络安全风险: 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 标准与互操作性: 如何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实现真正的开放生态? 人才培养与技术迭代: 如何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安防专业人才? 我们将呼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迎接智能安防新时代的到来。 《警视无界:从基础到前沿的智能安防系统构建指南》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套解决安全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指南。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深刻理解智能安防的原理,掌握系统设计的精髓,并能独立或指导团队构建出安全、高效、智能的安防系统,真正实现“警视无界”,为社会安全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种“技术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家里的监控系统是个“黑盒子”,但又想了解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尤其是有孩子在家,总担心他们的安全。这本书完全没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一步步带你走进视频监控的世界。它从最基础的光线如何变成电子信号讲起,然后到怎么把这些信号变成数字,再到怎么把这些数字打包传输,最后怎么在你手机上看到清晰的画面。每一步的讲解都配有形象的比喻和图示,即使是对技术完全不懂的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我尤其喜欢它关于“画质”的章节,解释了什么是分辨率、帧率、码率,以及它们之间是怎么相互影响的,以前总觉得分辨率越高越好,看完才知道原来并不是那么简单。而且,它还讲了怎么去判断一个监控摄像头的好坏,不是光看参数,而是要看实际的成像效果,还提供了很多自己在家就能进行的测试方法。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去理解和评估家里的安防设备了,真的很有成就感。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行安防技术不久的工程师,之前在学校学的是一些基础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但对于视频监控这块的专业知识还比较薄弱。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安防监控核心技术,并且结合实际应用的书籍。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恰到好处。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高清视频采集、编码传输、存储管理、以及智能分析等关键技术环节,很多我之前只听过概念的东西,在这本书里都有了清晰的脉络。例如,关于视频编码标准,它详细对比了H.264和H.265的优劣,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对于智能视频分析,它不仅介绍了算法的原理,还讨论了实际部署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比如环境光线变化、遮挡物影响等,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很多都是现实项目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也非常实用,能够直接借鉴应用。此外,这本书在网络安全方面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探讨了如何保障视频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这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至关重要。整体而言,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技术书籍,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

作为一名物联网领域的开发者,我一直关注着智能安防的最新发展。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及时的技术视角。它不仅关注了传统的视频监控技术,更重要的是,它将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理念深度融合,展现了智能高清视频监控的未来发展趋势。书中关于AI在视频分析中的应用,例如行为识别、目标跟踪、事件检测等,都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并且结合了最新的技术进展。特别是关于算法的优化和部署,以及如何在大规模监控系统中实现高效的智能分析,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开发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这本书还涉及到了边缘计算在安防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协同联动,这些都是当前物联网安防领域的热点话题。作者在“最佳实践”部分,也给出了很多关于系统集成、性能调优、以及成本控制的宝贵经验,这对于我们进行产品研发和项目落地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集前沿技术、实战经验于一体的优秀参考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智能安防的发展脉搏。

评分

这次真是淘到宝了!我一直对智能家居安全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尤其是摄像头这块,感觉技术发展得飞快,很多名词都听得云里雾里。最近家里装修,想给老人和孩子装一套监控系统,但又怕自己什么都不懂,被忽悠了。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虽然书名听起来有点专业,但翻了几页发现写得真是太通俗易懂了,而且案例分析特别多。它没有一开始就讲一堆晦涩的理论,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安防痛点入手,比如“为什么有时候画面会卡顿”、“夜视效果不好怎么办”等等。然后循序渐进地讲解背后的原理,比如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图像压缩的算法,以及不同分辨率对画质的影响。书里还详细介绍了各种智能识别技术,像是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甚至是异常行为检测,讲得都很透彻,并且提供了很多实际场景的应用建议。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最佳实践”的部分,不是简单地堆砌产品型号,而是教你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从多个维度去选择和部署监控系统,考虑到了防水、防尘、供电、网络传输等等细节。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对安防监控的理解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再也不怕和商家交流了,甚至还能给他们提点建议。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各种高科技产品都充满了好奇,特别是那些能够提升生活品质和安全感的东西。家里的安防设备也是我关注的重点,但很多时候,我只是觉得“它好像很好用”,但并不知道它好用在哪儿。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安防百科全书”,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把复杂的安防技术变得生动有趣。它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干巴巴的,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场景模拟,让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技术带来的改变。比如,它会讲到在复杂天气条件下,如何通过特殊的镜头和算法来保证画面的清晰度;或者是在低照度环境下,如何通过红外和星光夜视技术来捕捉细节。最让我惊喜的是,书里还提到了如何构建一个“主动式”的安防系统,不仅仅是被动地记录,而是能够通过智能识别,主动预警,甚至联动其他设备,实现全方位的安全防护。我尤其喜欢关于“人性化设计”的部分,探讨了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兼顾用户的操作便利性和隐私保护,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书。

评分

方便购物,比较实惠,销量大,值得购买。

评分

很不错,发货快,包装好

评分

还好

评分

这本书写的真是太好了。

评分

书很厚,但物流太慢了

评分

很厚实得一本书,内容都很现代化

评分

啊吧啊啊啊啊啊吧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吧把啊啊吧啊啊啊擦擦擦吧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

还不错,老公买的,内容还不错。以后再买吧!

评分

书不错很实在 内容由浅入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