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第二版)

无线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Ulrich,L.,Rohde(乌尔里奇,L.,罗德) ... 著,张玉兴 译
图书标签:
  • 射频电路
  • 微波电路
  • 无线通信
  • 电路设计
  • 射频设计
  • 微波设计
  • 无线应用
  • 电子工程
  • 通信工程
  • 高频电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31230
版次:01
商品编码:1147344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外信息技术精品智汇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页数:7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无线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的第二版。全书共6章。第1章概述了调制类型和无线收发系统。第2章深入讨论二极管、双极晶体管和各类场效应管的模型和参数提取。第3章讲解了射频微波电路中应用最广泛的“放大器设计”,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涉及噪声、宽带匹配、高功率、线性化等放大器的诸多知识点和设计方法。本版增加了放大器线性化方案和射频CMOS放大器的内容,以适应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第4章详细分析了无源和有源混频器。第5章阐述了射频振荡器原理,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相位噪声的产生机理,并且讨论高Q振荡器,还给出了大量成熟的实际电路。第6章讲述了射频微波频率合成器,重点阐述整数N分频PLL频率合成,对分数N分频PLL方法和DDS也有一定深度的分析。

作者简介

张玉兴,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赛英公司法人代表、专家。 1965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留校任教至今。1985-1987 年赴美国休斯敦大学任访问学者。现为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学科负责人。

目录

第1章 无线电路设计基础 1
1.1 概述 1
1.2 系统功能 2
1.3 无线信道和调制要求 5
1.3.1 引言 5
1.3.2 信道冲激响应 7
1.3.3 多普勒效应 11
1.3.4 传递函数 12
1.3.5 信道冲激响应的时变特性和传递函数的时变特性 12
1.3.6 研究总结 14
1.3.7 无线信号举例:GSM中的TDMA系统 15
1.3.8 从GSM到UMTS再到LTE的发展 25
1.4 关于比特、符号和波形 26
1.4.1 引言 26
1.4.2 数字调制技术基础 33
1.5 无线系统分析 45
1.5.1 模拟与数字接收机设计 45
1.5.2 发射机 54
1.6 框图组成 71
1.7 系统性能及其与电路设计的关系 75
1.7.1 系统噪声和噪声基底 75
1.7.2 系统的幅度特性和相位特性 79
1.8 测试 99
1.8.1 引言 99
1.8.2 发射和接收质量 99
1.8.3 基站仿真 108
1.8.4 GSM 109
1.8.5 DECT 109
1.9 C/N或SNR到Eb/N0的变换 110
参考文献 111
推荐读物 112
第2章 有源器件模型 114
2.1 二极管 115
2.1.1 大信号二极管模型 115
2.1.2 混频二极管和检波二极管 118
2.1.3 PIN二极管 125
2.1.4 变容二极管 139
2.2 双极型晶体管 173
2.2.1 晶体管的结构类型 173
2.2.2 双极晶体管的大信号性能* 175
2.2.3 正向有源区的大信号晶体管 187
2.2.4 采用异质结构提高射频性能 193
2.2.5 集电极电压对BJT管正向有源区的大信号特性的影响 195
2.2.6 HBT处于正向有源区时集电极的电流和电压对大信号特性的影响 196
2.2.7 饱和区和反向有源区 199
2.2.8 自热 203
2.2.9 双极型晶体管的小信号模型 205
2.3 场效应管 207
2.4 结型场效应管的大信号性能 213
2.4.1 JFET的小信号特性 217
2.4.2 MOSFET的大信号特性 221
2.4.3 MOS场效应管处于饱和区时的小信号模型 227
2.4.4 场效应管的短沟道效应 230
2.4.5 MOSFET场效应管的小信号模型 234
2.4.6 III-V材料的MESFET场效应管和HEMT场效应管 249
2.4.7 GaAs MESFET和HEMT的小信号模型 258
2.5 有源器件的参数提取 283
2.5.1 概述 283
2.5.2 典型的SPICE参数 283
2.5.3 噪声建模 285
2.5.4 器件模型的缩放因子 292
2.5.5 建立“参数提取”的数据库 293
2.5.6 结论 309
2.5.7 器件库 310
2.5.8 MESFET管的物理模型 310
2.5.9 实例:改进BRF193W模型 313
参考文献 314
推荐读物 316
第3章 基于BJT与FET的放大器设计 317
3.1 放大器的特性 317
3.1.1 引言 317
3.1.2 增益 321
3.1.3 噪声系数(NF) 325
3.1.4 线性特性 348
3.1.5 自动增益控制(AGC) 359
3.1.6 偏置和电源电压与电流(功耗) 365
3.2 放大器的增益、稳定性和匹配 368
3.2.1 S参数关系 369
3.2.2 低噪声放大器 373
3.2.3 高增益放大器 404
3.2.4 低电压集电极开路设计* 411
3.2.5 灵活匹配电路 418
3.3 单级反馈放大器 419
3.3.1 无损耗或无噪反馈 423
3.3.2 宽带匹配 424
3.4 两级放大器 424
3.5 三级或多级放大器 433
3.5.1 多级放大器的稳定性 437
3.6 一种压控调谐滤波器的新方法及其CAD确认 437
3.6.1 二极管性能 437
3.6.2 VHF例子 440
3.6.3 HF/VHF压控滤波器 442
3.6.4 改善VHF滤波器 444
3.6.5 总结 445
3.7 差动放大器 446
3.8 二倍频器 449
3.9 有自动增益控制(AGC)的多级放大器 453
3.10 偏置 455
3.10.1 RF偏置 462
3.10.2 直流偏置 463
3.10.3 集成放大器的直流偏置电路 465
3.11 推挽/并联放大器 466
3.12 功率放大器 468
3.12.1 实例1:输出为7W的1.6GHz C类BJT功率放大器 476
3.12.2 例子:高效率3.5GHz逆F类GaN HEMT功率放大器* 486
3.12.3 线性放大器系统 495
3.12.4 用于射频功率晶体管的阻抗匹配网络 503
3.12.5 实例2:使用分布元件的低噪声放大器 520
3.12.6 实例3:用CLY15的1W放大器 525
3.12.7 实例4:430MHz、90W推挽BJT放大器 530
3.12.8 能改善线性度的准并联晶体管 531
3.12.9 分配放大器 533
3.12.10 功率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 533
参考文献 540
推荐读物 543
第4章 混频器设计 546
4.1 概述 546
4.2 混频器的性质 548
4.2.1 变频增益(损耗) 548
4.2.2 噪声系数 550
4.2.3 线性 556
4.2.4 本振激励电平 558
4.2.5 端口间隔离度 558
4.2.6 端口VSWR 559
4.2.7 直流失调 560
4.2.8 直流极性 560
4.2.9 功率消耗 560
4.3 二极管混频器 560
4.3.1 单二极管混频器 560
4.3.2 单平衡混频器 569
4.3.3 二极管环形混频器 572
4.4 晶体管混频器 587
4.4.1 BJT希尔伯特单元 587
4.4.2 带反馈的BJT希尔伯特单元 590
4.4.3 FET混频器 597
4.4.4 MOSFET希尔伯特单元 601
4.4.5 GaAs FET单栅开关-阻性混频器 601
参考文献 622
推荐读物 623
第5章 射频无线振荡器 624
5.1 频率控制概述 624
5.2 背景 624
5.3 振荡器设计 626
5.3.1 振荡器基础 626
5.4 振荡器电路 638
5.4.1 Hartley(哈特利) 638
5.4.2 Colpitts(科耳皮兹) 638
5.4.3 Clapp-Gouriet(克拉普-考瑞特) 639
5.5 射频(RF)振荡器设计 639
5.5.1 晶体管振荡器总体构思 639
5.5.2 双口微波/射频振荡器设计 643
5.5.3 陶瓷谐振器振荡器 646
5.5.4 使用微带电感作为振荡器的谐振器 649
5.5.5 哈特利微带谐振器振荡器 655
5.5.6 晶体振荡器 655
5.5.7 压控振荡器 658
5.5.8 调谐二极管谐振电路 661
5.5.9 实用电路 664
5.6 振荡器中的噪声 669
5.6.1 振荡器相位噪声计算的线性化方法 669
5.6.2 基于反馈模型的相位噪声分析 675
5.6.3 AM-PM转换 678
5.6.4 数值优化振荡器 685
5.7 实际使用中的振荡器 690
5.7.1 振荡器的指标 690
5.7.2 更实际的电路 692
5.8 集成和毫米波振荡器相位噪声的改善 698
5.8.1 概述 698
5.8.2 噪声分析回顾 699
5.8.3 工作环境 700
5.8.4 减小闪烁噪声 702
5.8.5 集成振荡器的应用 702
5.8.6 总结 706
参考文献 706
令人感兴趣的专利 707
推荐读物 708
第6章 射频频率合成器 710
6.1 引言 710
6.2 锁相环(PLL) 710
6.2.1 PLL基础 710
6.2.2 相位频率比较器 712
6.2.3 提供电压输出的鉴相器的滤波器 722
6.2.4 基于电荷泵的锁相环 725
6.3 应用CAD进行实际的PLL设计 732
6.4 分数N分频锁相频率合成 736
6.4.1 分数N分频原理 736
6.4.2 杂散抑制技术 737
6.5 直接数字合成 745
参考文献 749
令人感兴趣的专利 750
推荐读物 752

前言/序言


《无线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第二版)》—— 探索无线通信的奥秘与前沿 在当今信息爆炸、万物互联的时代,无线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无线网络到卫星通信、雷达系统,乃至日新月异的5G、6G以及物联网设备,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射频(RF)和微波(Microwave)信号的精确控制与高效利用。而要实现这些卓越的无线功能,背后离不开深厚理论知识与精湛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 《无线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第二版)》正是这样一本旨在为读者深入剖析无线通信领域核心技术、引领跨入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殿堂的权威著作。它不仅是电子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理想教材,更是每一位投身于无线通信系统研发、产品设计及技术创新工程师不可或缺的参考指南。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性、前沿的技术视野和丰富的工程实践案例,致力于构建一套系统、全面且深入的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知识体系,帮助读者理解无线世界的底层逻辑,掌握设计复杂无线系统的关键技能。 贯穿全书的核心理念:从基础到精通的循序渐进 本书内容的设计理念,是力求做到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支撑,又能紧密结合最新的工程应用。它并非简单罗列各种电路单元,而是通过逻辑严密的章节安排,引导读者逐步建立起对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的全局观。 第一部分:奠定坚实理论基础,理解信号的行为 在深入电路设计之前,对射频与微波信号本身的特性以及它们在传输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本书的开篇,便致力于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电磁场与传输线理论: 射频与微波信号的本质是电磁波,其行为与低频电路有着显著的区别。本书将深入剖析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详细阐述均匀传输线和非均匀传输线的特性,包括特性阻抗、传播常数、损耗等关键参数。读者将学习到如何使用史密斯圆图这一强大的工具,来分析和求解传输线上的阻抗匹配问题,理解驻波比(VSWR)、回波损耗(Return Loss)等指标的物理意义,并掌握如何通过匹配网络来优化信号传输效率,减少能量损耗。这部分内容是理解后续所有高频电路设计的基石。 S参数分析: 在射频与微波领域,S参数(Scattering Parameters)是描述线性无源和有源网络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本书将详细介绍S参数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其物理意义,并展示如何利用S参数矩阵来分析多端口网络的特性,如增益、隔离度、输入输出回波损耗等。读者将学会如何解读厂商提供的S参数数据,并将其应用于电路仿真和设计验证中。 第二部分:核心电路单元的设计与分析,打造高性能组件 在掌握了基础理论后,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射频与微波电路的核心设计环节,逐一剖析构成复杂无线系统的关键电路单元。 匹配网络设计: 阻抗匹配是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的永恒主题。任何一个功率或信号传输的环节,都必须实现最大功率传输和最小反射。本书将系统介绍各种匹配网络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L型匹配、π型匹配、T型匹配网络,以及基于史密斯圆图的匹配设计技巧。读者将学习如何根据实际的阻抗需求,设计出满足特定带宽要求的匹配电路,从而有效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 低噪声放大器(LNA)设计: 在接收端,低噪声放大器是第一个信号处理单元,它的噪声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接收机的灵敏度。本书将深入探讨LNA的设计原理,包括噪声系数(Noise Figure)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最小噪声系数(MNC)的计算。读者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有源器件(如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如何设计输入匹配和输出匹配网络以同时实现低噪声系数和良好的增益,以及如何进行稳定性分析和寄生参数的补偿。 功率放大器(PA)设计: 在发射端,功率放大器负责将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功率水平。PA的设计目标是高效率、高输出功率以及良好的线性度。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PA(如A类、B类、AB类、C类、D类、E类、F类等)的工作原理、设计特点和应用场景。读者将学习如何进行功率匹配,如何计算和优化PA的效率,如何处理非线性失真(如谐波、互调失真),以及如何进行热设计以保证PA的可靠运行。 混频器与频率合成器设计: 混频器是实现频率转换的关键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超外差接收机和发射机中。本书将介绍混频器的不同类型(如平衡混频器、无源混频器、有源混频器)及其工作原理,分析其噪声和失真特性。频率合成器则是产生稳定、精确载波信号的核心模块,本书将探讨锁相环(PLL)技术在频率合成中的应用,包括VCO、PLL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设计挑战以及如何在宽频率范围内实现高精度频率合成。 滤波器设计: 滤波器用于选择或抑制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是抑制干扰、提高信噪比的关键。本书将涵盖各种类型的射频与微波滤波器,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读者将学习不同滤波器类型(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椭圆函数滤波器)的幅度和相位响应特性,以及如何基于集总参数或分布参数元件(如传输线、耦合线)实现这些滤波器。 振荡器设计: 振荡器是产生固定频率信号的源,对于通信系统的载波生成至关重要。本书将深入研究各种振荡器类型,如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微带振荡器等。读者将学习影响振荡器频率稳定性和相位噪声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设计具有低相位噪声和高频率稳定性的振荡器。 第三部分:系统集成与实践应用,展望未来技术 在掌握了各个基本单元的设计后,本书将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将这些单元有机地组合成完整的无线系统,并介绍一些前沿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高频PCB设计考虑: 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设计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日益显著。本书将详细阐述在高频PCB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如走线阻抗控制、信号完整性、串扰、地弹效应、电源完整性等。读者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PCB板材,如何进行合理的走线布局和布线,以及如何处理过孔和连接器等细节,以避免高频效应带来的性能下降。 电磁兼容性(EMC)与电磁干扰(EMI)设计: 在一个复杂的无线系统中,电磁兼容性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本书将介绍EMC/EMI的基本概念、标准和设计原则,指导读者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屏蔽、滤波和接地技术,来最小化电路产生的电磁辐射,并提高其抗外来电磁干扰的能力。 射频与微波系统设计流程: 本书将系统地梳理从需求分析、系统规格定义、模块划分、单元电路设计、仿真验证、PCB设计、样机制作到测试验证的完整无线系统设计流程。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读者将对整个设计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学会如何协同各个环节,最终实现高性能的无线产品。 新兴技术与未来展望: 紧跟技术发展潮流,本书将对一些当前热门和未来极具潜力的无线技术进行介绍,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系统、大规模MIMO、波束赋形、毫米波通信、射频前端模块化设计(FEM)、软件定义无线电(SDR)等。这部分内容旨在激发读者的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指明方向。 本书的独特价值与学习体验: 《无线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第二版)》之所以能在众多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学习体验: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和仿真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读者不仅能理解“为什么”,更能学会“怎么做”。 详实的数学推导与清晰的物理解释: 对于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模型,本书都会提供详尽的推导过程,并辅以直观的物理意义解释,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内在逻辑。 丰富的图表与仿真截图: 为了便于理解,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示意图、电路图、S参数曲线、史密斯圆图等,以及常用仿真软件(如ADS、AWR)的截图,直观地展示了电路的行为和设计结果。 前沿的行业洞察: 本书紧密追踪射频与微波通信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确保读者学习到的知识与行业前沿保持一致。 结语 在这个无线通信日益成为核心驱动力的时代,《无线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第二版)》为您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通过系统学习本书的内容,您将能够深刻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原理,掌握各种核心射频与微波电路的设计方法,具备独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为未来在5G、6G、物联网、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的设计与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您是初涉此领域的学生,还是寻求技术提升的资深工程师,这本书都将是您宝贵的良师益友。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五段评价: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实践指导意义。而《无线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第二版)》正是这样一本难得的佳作。它在理论阐述的同时,非常注重与实际工程设计的结合。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微波器件的选型和应用分析,比如对于不同损耗因子、介电常数等参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这让我能够更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设计的微波元件,避免走弯路。书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射频电路的仿真和优化技巧,虽然没有深入到具体的软件操作,但其背后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论,对我非常有启发。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电路的稳定性分析和如何提高电路稳定性的一些建议印象深刻,这对于确保射频电路在实际工作中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此外,它还涵盖了对一些常见的射频集成电路(RFIC)的设计思路和挑战的探讨,这让我对未来集成化、小型化的射频系统设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框架,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应对无线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的挑战。

评分

第三段评价: 作为一名有一定经验的射频工程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射频电路中关键参数的“内功心法”的书籍。《无线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第二版)》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惊喜。它不仅仅停留在“如何设计”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为何如此设计”的根源。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寄生效应、损耗以及非线性效应的详细讨论。这些看似微小的因素,在射频电路中往往能决定电路的成败。例如,它对分布参数效应在PCB布局布线中的影响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来降低这些不利影响,这对于我以往的设计经验来说,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和提升。书中关于微带线、带状线等传输线模型的讲解,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也让我对高频信号的传播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它还对射频测量中的一些关键指标,如S参数、噪声系数、三阶互调失真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这对于我们进行电路性能评估和故障诊断至关重要。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拨云见日”式的顿悟,让我对射频电路的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第四段评价: 坦白说,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我对射频微波领域涉猎不深,担心内容过于晦涩。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和讲解风格,却意外地让我感到亲切和易于理解。作者在介绍基本概念时,总是循序渐进,用很多形象的比喻和实际的例子来辅助说明。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时,对各种拓扑结构,如甲类、乙类、AB类放大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的对比分析。这让我不再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是能够根据实际的性能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放大器类型。书中关于阻抗匹配网络的设计,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并详细讲解了它们的优缺点,这为我处理实际设计中的各种匹配难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参考。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射频开关和滤波器的一些介绍,虽然篇幅不算特别大,但足以让我对这些在通信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器件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像我这样希望跨入射频领域,但又担心门槛过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分

第一段评价: 我最近刚入手了这本《无线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第二版)》,说实话,我被它深深吸引住了,尤其是在电路设计这部分。作为一名正在努力提升射频技能的研究生,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讲解复杂电路原理,并且能提供实际工程参考的书籍。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罗列公式和理论,更侧重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电路实现。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匹配网络设计时的思路,从阻抗匹配的基本原理出发,层层递进,引入了多种实用的匹配技术,并配以清晰的图示和详细的参数分析。每当遇到实际设计中的难题,我都会翻开这本书,总能从中找到启发。作者在描述放大器设计时,对噪声系数和增益的权衡分析也相当透彻,这对于我们实际工作中追求高性能和低功耗的设计至关重要。而且,它还涉及了滤波器的设计,各种滤波器类型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劣势分析,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优化,这对于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严谨,但又不失逻辑清晰,读起来不会感到晦涩难懂。即使是对于初学者,只要有一定电路基础,也能通过这本书逐步建立起对射频微波电路设计的信心。

评分

第二段评价: 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尤其是它对无线通信系统整体架构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一直侧重于某个特定的射频模块,但对于整个通信系统的协作和影响了解不够深入。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宏观视角,它详细阐述了从信号的产生、传输到接收的整个链路,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调制解调方式在射频前端设计中的影响分析印象深刻,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实际系统中要选择某种特定的射频架构。此外,它在介绍天线设计的部分,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天线理论,而是结合了实际应用的需求,讨论了不同类型天线在小型化、宽带化、多极化等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我一直觉得天线是整个无线系统的“点睛之笔”,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这部分深入了解的渴望。书中对无源器件,如耦合器、功率分配器/合成器等的设计原理和应用场景的讲解也非常到位,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基础器件在复杂射频电路中的作用。整体而言,这本书就像一个通往无线世界的指南,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

评分

好书,相信会受益匪浅的

评分

很厚的一本书,有的看了

评分

书很好,可以当成工具书一直查看

评分

总体来说,这本书还不错。内容很丰富,涵盖面很广,由于我是学通信的,所以最喜欢第一章,把移动通信技术中应用射频的部分都进行详细的讲解,后面的涉及对混频器,高频小信号放大的具体深入讲解,对有硬件兴趣的同学是本不错的书。

评分

很好很强大,实用,自我学习提升。

评分

东西感觉挺好的,还算满意吧!!!!!!!!!!!

评分

无线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第二版)无线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第二版)无线应用射频与微波电路设计(第二版)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经典教材,有理论有实例,循序渐进!适合大家买来学习!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