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外治疗法治百病丛书:刃针疗法》是刃针微创治疗术(刃针疗法)发明人田纪钧及其弟子们多年以来使用刃针治疗各类疾病的经验总结,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主要介绍刃针疗法的理论体系、技术要点、注意事项;下篇是关于各类疾病治疗的各论,包括骨伤科、内外科、妇科、男科等疾病,共有28个病种。《中医外治疗法治百病丛书:刃针疗法》内容规范,条理清晰,详尽描述了刃针治疗疾病的方法、特点、适应证,可以作为学习使用刃针技术治疗疾病的参考书,适合各科医师、实习生阅读。
作者简介
田纪钧,男,1943年出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前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病区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中医微创类技术编委。北京出版集团健康专家宣讲团专家,北京特色东方医药研究院院长,北京东方特色医药培训学校校长,国际华佗中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原北京首都知名中医专家特诊部主任,中华刃针学会会长,中国民间中医药协会手法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骨伤人才学会、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1962年师从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专家刘道信先生,成为刘氏少林骨伤流派传承人,1968年师从北京中医医院骨科主任成业田先生,并多年受教于鹿焕文和陈正光师兄,从医45年,从教22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教学经验,创立现代手法和刃针微创治疗术,方法独到,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和学生拥戴。近年,田教授致力于研究软组织损害与人体“亚健康”状态的关系,并一直运用现代手法治疗术、刃针微创治疗术、“错骨缝”及“筋出槽”矫正治疗术等,综合治疗脊椎和四肢的软组织疾患,是一位在临床上和学术界都颇有影响和建树的骨伤科专家。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刃针疗法概说
第一节 刃针疗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第二节 刃针疗法的特点
第二章 刃针疗法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刃针疗法的中医传统理论学说
第二节 动态平衡失调说
第三节 无菌性炎症致痛说
第四节 静态残余张力性损伤说
第五节 关节微小移位的病理改变
第六节 脊椎相关病变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说
第七节 局部切割的机制
第八节 经络系统实质学说
第九节 信息医疗学
第三章 刃针疗法的治疗作用
第四章 刃针疗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第一节 刃针疗法的适应证
第二节 刃针疗法的禁忌证
第五章 刃针的操作
第一节 治疗点的选择
第二节 刃针的进针方法
第三节 进针层次
第四节 针法
第五节 刃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 辨证要领
第一节 辨证总要
第二节 疼痛、压痛以及感觉异常鉴别要点
第三节 软组织异常改变的鉴别要点
第四节 肢体功能障碍鉴别要点
第五节 慢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辨证思路
下篇 各论
第七章 骨科疾病
落枕
颈椎病
肩胛提肌损伤
斜方肌(颈段)损伤
菱形肌损伤
急性腰扭伤
慢性腰肌劳损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椎管狭窄症
肩周炎
肩峰下滑囊炎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冈上肌肌腱炎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内上髁炎
腕管综合征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
腕背伸肌腱鞘炎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臀大肌挛缩症
臀大肌损伤
臀中肌损伤
梨状肌综合征
髂胫束损伤
臀上皮神经损伤
……
精彩书摘
十二经脉:也叫十二正经,即手三阴(肺、心包、心),手三阳(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胃、胆、膀胱),足三阴(脾、肝、肾)经的总称。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濡养全身的作用。脏腑有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亦有相应的表里相合关系。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肺经与大肠经、心包经与三焦经、心经与小肠经、脾经与胃经、肝经与胆经、肾经与膀胱经互为表里。十二经脉按照一定的次序流注,其流注次序为:起于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最后又回到肺经,周而复始,环流不息。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就是别行的正经。有离、入、出、合于人体表里之间的特点,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故有“六合”之称。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
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任、督脉在躯干前后分出的一络和脾在躯干侧部分出的大络,共十五条,称为十五络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紧密联系。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故称“奇经”。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溢蓄、调节作用。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为诸条阴经交会之脉,故称“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的作用。督脉行于背部正中,为诸阳经交会之脉,故称“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为“十二经之海”,十二经脉均与其交会,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约束诸经。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阴维脉、阳维脉分别调节六阴经和六阳经的经气,以维持阴阳协调和平衡。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阴跷、阳跷脉共同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的开合功能。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所联系的筋肉系统,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外周连属部分。狭义的筋,是肌肉的总称。广义的筋,指包括皮肤、肌筋膜、肌肉、肌腱、韧带、滑膜、关节囊、椎间盘、软骨、神经、血管等一切软组织的总称。十二经筋各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部,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的外行部分相类。阳经之筋分布在肢体外侧,分为手足三阳;阴经之筋分布在肢体内侧,并进入胸腹腔,但不联络脏腑,不像经脉有脏腑络属关系。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经筋的活动有赖于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脏腑经脉的疾病可以在十二经筋上反映出来,同样,十二经筋功能障碍,也会影响脏腑经络的功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刺激十二经筋,可以达到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的作用,从而治疗疾病。现代医学研究人体的肌肉和力线的关系,同中医学经筋理论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素问·皮部论》指出:“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范围为依据的。十二皮部位居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功能。当机体卫外功能失常时,病邪可通过皮部深入络脉、经脉以至脏腑。反之,当机体内脏有病时,亦可通过经脉、络脉而反映于皮部,根据皮部的病理反应而推断脏腑病证,同时可以通过皮部治疗经络脏腑的疾病。
3.腧穴概述
(1)腧穴定义: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2)腧穴的分类:腧穴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
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腧穴。经穴有具体的穴名,有固定的定位,有明确的主治病证,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经穴总数共361个。
奇穴:凡未归人十四经穴范围,而有具体的位置和名称的经验效穴,称为奇穴。奇穴有具体的穴名,可一名一穴,也可一名多穴。奇穴也有固定的定位,有的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的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奇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一,但有特殊疗效。
阿是穴:是指既无具体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治疗部位的腧穴。阿是穴以痛为腧,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位置,多在病变附近。阿是穴补充了经穴和经外奇穴的不足。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特定穴是治疗疾病的常用穴位。主要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交会穴。
五输穴: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五输穴有五行属性,对于阳经,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为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对于阴经,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为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
前言/序言
中医外治疗法治百病丛书·刃针疗法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医外治疗法治百病丛书·刃针疗法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