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火之源:二戰武器製造商大觀

軍火之源:二戰武器製造商大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鐵血圖文 著
圖書標籤:
  • 二戰
  • 武器
  • 軍火
  • 曆史
  • 軍事
  • 工業
  • 製造商
  • 戰爭
  • 技術
  • 經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53535
版次:01
商品編碼:11482397
包裝:平裝
開本:小16開
齣版時間:2014-05-01
頁數:24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軍火之源:二戰武器製造商大觀》著重介紹美國、英國、法國、前蘇聯、德國和日本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參戰國的兵工廠,包括輕武器公司、軍用車輛公司、航空公司和艦船公司等。每個公司的誕生曆史、戰時經曆和當前狀況等都進行瞭詳細講解,對其代錶性産品也有簡要介紹。全書圖文並茂,文字通俗易懂,可讓讀者全麵深入地瞭解兵工廠這個戰爭的幕後推手。
  《軍火之源:二戰武器製造商大觀》適閤軍事愛好者閱讀並收藏,對廣大喜歡軍事的青少年亦有裨益。

內頁插圖

目錄

目 錄

第1章 美國武器製造商 7
柯爾特製造公司 8
史密斯·韋森公司 14
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 17
溫徹斯特公司 20
通用汽車公司 25
福特汽車公司 32
剋萊斯勒汽車公司 43
波音公司 48
麥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 56
北美航空公司 62
洛剋希德·馬丁公司 69
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 76
雷神公司 82
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 85
布魯剋林造船廠 91

第2章 英法武器製造商 95
英國皇傢軍械公司 96
德·哈維蘭公司 100
勞斯萊斯汽車公司 103
施耐德公司 109

第3章 前蘇聯武器製造商 119
伊熱夫斯剋兵工廠 120
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 127
聯閤航空製造公司 129
紅寶石海洋機械中央設計局 139

第4章 德國武器製造商 145
剋虜伯公司 146
瓦爾特公司 152
毛瑟公司 156
萊茵金屬公司 160
大眾集團 162
保時捷汽車公司 171
寶馬汽車公司 176
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 185
邁巴赫汽車公司 191
梅塞施密特股份公司 197
容剋斯飛機與發動機製造廠 202
亨剋爾飛機製造廠 207
威廉港戰爭海軍造船廠 210
布洛姆-福斯造船廠 216

第5章 日本武器製造商 223
三菱重工 224
富士重工 229
吳海軍工廠 232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會社 236

前言/序言


《戰火鑄就:工業巨擘與現代戰爭的黎明》 簡介 這是一部關於工業革命深刻改變戰爭麵貌、塑造現代國傢格局的宏大史詩。它不聚焦於硝煙彌漫的戰場,而是將目光投嚮那些在曆史洪流中默默驅動戰爭機器運轉的幕後英雄——那些偉大的工業傢、敏銳的工程師、以及他們的鋼鐵洪流。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十八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那個風起雲湧的變革時代,深入探究工業力量如何從涓涓細流匯聚成磅礴巨浪,最終重塑瞭人類文明的進程,尤其是在軍事領域。 一、蒸汽時代的覺醒:工業革命的火種如何點燃戰爭的引擎 故事始於英國,那片曾被薄霧籠罩的島國,卻孕育瞭改變世界的力量。詹姆斯·瓦特對蒸汽機的改良,如同潘多拉魔盒被開啓,釋放齣前所未有的能源,也為戰爭帶來瞭全新的維度。本書將細緻描繪蒸汽機如何在礦業、紡織業等領域引發革命,進而如何被迅速應用於軍事。 陸地的鐵騎: 早期的蒸汽動力車輛,雖然笨重,但其潛在的軍事價值不容忽視。從最初的拖拽火炮的設想到簡陋的裝甲試驗,我們將追溯這些早期探索的艱辛與遠見。那些緻力於將陸地交通工具軍事化的先驅者們,他們的名字或許不如戰場上的將軍那樣響亮,但他們的創新,為日後鋼鐵巨獸的誕生埋下瞭伏筆。 海洋的咆哮: 蒸汽動力在海軍領域更是掀起瞭巨浪。鐵甲艦的齣現,標誌著風帆時代徹底落幕。本書將深入探討,哪些鋼鐵巨艦首次裝備瞭蒸汽引擎,它們如何改變瞭海戰的戰術,以及那些默默無聞的造船廠如何成為海上霸權的搖籃。從“勇士號”的突破到“全防護巡洋艦”的崛起,每一個進步都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與汗水。 工廠的軍歌: 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升瞭武器的生産效率。火槍、大炮、彈藥的産量得以指數級增長,為軍隊的擴張和遠徵提供瞭堅實的物質基礎。那些曾經以手工為主的兵器製造作坊,如何一步步蛻變為流水綫作業的大型兵工廠?本書將呈現這一轉型過程中,技術革新者、資本注入者以及勞工之間的復雜互動。 二、鋼鐵的洪流:第二次工業革命如何驅動全球性的衝突 當世界還在消化蒸汽時代帶來的變革時,第二次工業革命如期而至,以電力、內燃機、化工和冶金技術的飛躍,將工業的力量推嚮瞭新的巔峰。這股力量,既帶來瞭前所未有的物質繁榮,也為即將到來的世界大戰埋下瞭伏筆。 內燃機的野心: 汽車與飛機的誕生,徹底改變瞭陸地和天空的戰爭形態。本書將重點介紹那些憑藉內燃機技術,迅速崛起的汽車巨頭和航空先驅。他們的工廠如何從生産民用車輛轉嚮生産軍用卡車、坦剋和飛機?從最早期的試飛員到第一架投入實戰的飛機,再到劃時代的坦剋設計,我們將看到這些創新者如何挑戰人類的極限。 化學的魔力與恐怖: 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化學工業領域取得瞭輝煌成就,這股力量同樣被應用於戰爭。染料、化肥的生産技術,被巧妙地轉化為製造炸藥、毒氣的關鍵。本書將探討,那些早期緻力於化學研究的科學傢和企業,如何無意中為戰爭提供瞭緻命的武器。他們對元素的探索,最終成為瞭改變戰場局勢的關鍵。 冶金的堅韌: 更堅固、更輕便的鋼鐵材料,為武器的設計提供瞭無限可能。從早期粗糙的裝甲到能夠抵禦重炮轟擊的復閤裝甲,每一次冶金技術的進步,都直接轉化為軍事優勢。本書將剖析,那些在鋼鐵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工程師和企業,他們的創新是如何被軍事部門迅速采納,並應用於艦船、火炮和坦剋的製造。 三、工業巨擘的時代:那些奠基性的企業與他們的時代印記 本書將聚焦於那些在這一轉型時期湧現齣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工業巨頭。他們不僅僅是資本的擁有者,更是技術創新的推動者,是國傢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跨國軍工企業的雛形: 從剋虜伯的火炮到巴蒂爾的裝甲,從施耐德的軍艦到齊柏林飛艇,本書將詳細梳理這些早期跨國軍工企業的發傢史。他們如何憑藉技術優勢,在全球範圍內爭奪訂單?他們的擴張,又如何與國傢間的地緣政治角力緊密相連? 發明傢與企業傢: 我們將深入探究那些傑齣的發明傢和富有遠見的企業傢。是他們,將實驗室裏的奇思妙想轉化為量産的武器裝備。他們的成功,既有技術上的天賦,也有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更有與軍事部門協同閤作的智慧。 工業與國傢的共生: 在這個時代,工業力量與國傢命運緊密相連。國傢對軍事工業的支持、訂單的傾斜、以及科研的投入,直接影響著工業企業的發展。反過來,強大的工業基礎也成為瞭國傢進行擴張和抵禦外敵的堅實後盾。本書將分析,國傢政策如何塑造瞭這些工業巨頭的命運,又如何引導瞭他們的發展方嚮。 四、和平的代價:工業化戰爭對人類社會的長遠影響 工業化戰爭,是以往任何戰爭都無法比擬的。其巨大的破壞力、慘烈的人員傷亡,以及對社會結構的深刻改變,都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生産力與毀滅力: 工業的飛速發展,不僅意味著生産能力的巨大提升,也意味著毀滅能力的空前增長。本書將通過具體的例子,展示工業化武器如何改變戰爭的規模和烈度。 經濟與社會轉型: 戰時工業生産的巨大需求,極大地刺激瞭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加速瞭社會的轉型。勞動力結構的改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新的社會階層的形成,都是工業化戰爭帶來的深遠影響。 和平的思考: 戰爭的殘酷性,也迫使人們開始反思工業力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對和平的渴望,以及對戰爭根源的探究,將在工業化浪潮的衝擊下,成為新的時代命題。 《戰火鑄就:工業巨擘與現代戰爭的黎明》並非一本講述戰役細節的書,它是一幅更加宏大的畫捲,描繪瞭工業革命如何成為現代戰爭的驅動力,以及那些在幕後默默奉獻的工業巨頭,如何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鑄就瞭我們今天所知的世界。它將帶領讀者,從生産綫上、從設計圖紙上、從資本的湧動中,去理解戰爭的本質,去認識工業化時代對人類文明的深刻影響。本書希望通過對工業力量在戰爭中的角色的深入剖析,為讀者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曆史的進程,以及那些塑造瞭我們世界的無名英雄。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對二戰曆史有著近乎癡迷般的關注者,我總覺得那些宏大的戰役和閃耀的將領背後,往往隱藏著更為基礎但同樣關鍵的力量——那就是武器的研發與生産。這本書的標題——“軍火之源”——立刻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它承諾要深入剖析那些武器製造商,這正是我想瞭解的。我不是那種隻滿足於知道“虎式坦剋有多厚”或者“噴火戰鬥機有多快”的讀者,我更想知道的是,這些武器是怎麼被設計齣來的?是哪些工程師在夜以繼日地攻剋技術難題?是哪些工廠在晝夜不停地生産?這些製造商是如何在戰時如此高效地運作的?戰爭的殘酷和緊迫,勢必會給工業生産帶來巨大的壓力,也可能激發前所未有的創新。我非常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關於這些企業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剋服睏難的策略、以及它們所作齣的權衡。例如,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它們是如何選擇優先生産哪種武器?在技術不夠成熟時,它們又是如何通過創新來彌補不足的?更進一步,我也好奇這些武器製造商的競爭與閤作關係,它們之間是單純的對手,還是在國傢需要時也能形成某種程度的協同?這本書如果能做到這些,那它將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武器的書,而是一部關於工業史、科技史,甚至可以說是關於人類在極端壓力下智慧與毅力的史詩。

評分

對於一個熱愛軍事曆史,並且對工業製造同樣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軍火之源:二戰武器製造商大觀》這個名字簡直是一種召喚。我總覺得,任何一場戰爭的勝負,除瞭戰略戰術,更離不開強大的工業基礎作為後盾。這本書,我想它會帶我走進那些被曆史忽略但又極其重要的領域:那些日夜不息運轉的兵工廠,那些在圖紙上揮灑汗水的工程師,以及那些將工業實力轉化為戰爭機器的幕後英雄們。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不同國傢的武器製造商是如何在國傢機器的驅動下,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的。例如,德國的剋虜伯、萊茵金屬,美國的波音、通用汽車,蘇聯的烏拉爾車輛製造廠等等,這些名字背後一定隱藏著無數值得挖掘的故事。這本書若能深入到它們的技術發展脈絡、生産模式的演變、甚至是它們在戰爭初期和後期策略的調整,那就太精彩瞭。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武器,而是能夠講述這些武器“從何而來”、“如何被創造”以及“為何如此”的故事,從而讓我對二戰的理解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評分

我總是覺得,瞭解戰爭,不僅僅要看前綫的廝殺,更要看到後方的支撐。而“軍火之源:二戰武器製造商大觀”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力量和深度。我設想,這本書不會僅僅是簡單地列舉各種戰機、坦剋、艦船的名字和參數,它應該更像是深入一傢傢曾經輝煌過、又或者在戰爭中銷聲匿跡的工業巨頭內部的導覽。我想看到,在那冰冷的鋼鐵和機器轟鳴聲背後,有哪些鮮活的人物,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決策,他們的犧牲,最終鑄就瞭那些我們今天在博物館或電影中看到的武器。這本書或許會描繪齣不同國傢工業體係的差異,比如美國龐大的流水綫生産模式,德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或是蘇聯在極端條件下催生齣的簡易高效的設計。我特彆想瞭解,在戰爭的巨大需求下,這些製造商是如何調整生産策略的?他們是如何從民用到軍用的快速轉型的?又是在怎樣的壓力下,他們纔研發齣瞭那些顛覆性的武器?我想象這本書會充滿著曆史的細節,那些關於材料、工藝、設計理念的討論,甚至可能是企業高層在戰爭陰影下的權謀和抉擇。如果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工業界的脈搏,感受到那些為戰爭機器提供動力的無數雙手,那它就真正稱得上是一本優秀的軍史著作。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我長久以來在軍事曆史題材中一個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空白。我一直對二戰期間那些默默無聞,卻又至關重要的武器製造企業和工匠們抱有濃厚的興趣。想象一下,在硝煙彌漫的戰場背後,有多少工程師、技師、甚至是普通的流水綫工人,他們的汗水和智慧,匯聚成瞭那些改變戰爭進程的鋼鐵巨獸。這本書,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那個時代工業心髒的窗戶。它不單單是羅列各種武器的性能參數,更重要的是,它應該會深入挖掘這些武器誕生的背景,探討企業如何剋服資源匱乏、技術瓶頸,甚至是在戰爭壓力下進行技術革新。我尤其期待能瞭解不同國傢的武器製造商之間存在的差異,以及它們各自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軌跡。例如,德國在戰前憑藉其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嚴謹的製造工藝,生産齣瞭令人聞風喪膽的坦剋和飛機,而美國則以其驚人的生産能力和快速的科技轉化,成為瞭“民主的兵工廠”。蘇聯的武器製造業,在嚴酷的環境下,如何展現齣其獨特的實用主義和韌性,也同樣是我好奇的焦點。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軍火”二字,它承載的是一個時代工業精神的縮影,是科技與戰爭相互激化、催生的偉大與悲壯。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曆史的迷霧,去探尋那些塑造瞭現代戰爭麵貌的工業巨人。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於二戰的理解,總覺得缺少一個重要的維度,那就是作為戰爭硬件支撐的工業力量。這本書的齣現,恰好能彌補這個缺失。《軍火之源:二戰武器製造商大觀》這個書名,就讓我聯想到無數的工廠、實驗室,以及在那裏麵忙碌的身影。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是哪些企業,如何憑藉其獨特的技術、組織能力和戰略眼光,成為瞭戰爭的“生命綫”。我希望它能夠深入地剖析不同國傢在武器製造上的優劣勢,以及它們是如何在戰時剋服重重睏難,不斷地推齣新型武器,甚至是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快速的改進。我想知道,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這些製造商是如何保持創新活力?他們是否曾經麵臨過專利的糾葛,技術的壁壘,或者資源的短缺?這本書如果能提供這些層麵的信息,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武器的書,而是一部關於工業智慧、科技競爭和國傢實力的生動寫照。我希望它能描繪齣,那些在幕後默默奉獻的工程師、工人和管理者的形象,他們的努力和智慧,同樣是贏得戰爭的關鍵因素。

評分

很少有這方麵的資料!!!!!!!!!!

評分

書不錯,送的也挺快的

評分

2 圖書質量不錯。

評分

《軍火之源:二戰武器製造商大觀》適閤軍事愛好者閱讀並收藏,對廣大喜歡軍事的青少年亦有裨益。

評分

軍火之源:二戰武器製造商大觀

評分

《軍火之源:二戰武器製造商大觀》適閤軍事愛好者閱讀並收藏,對廣大喜歡軍事的青少年亦有裨益。

評分

yun@4655921

評分

不錯,繼續購買

評分

《軍火之源:二戰武器製造商大觀》適閤軍事愛好者閱讀並收藏,對廣大喜歡軍事的青少年亦有裨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