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2:0-13.80m:壓實填土層,主要成分為人工迴填黃土,褐黃色,稍濕,局部含礫,填土標貫試驗修正標準值為7.7擊,室內土工試驗計算得天然重度為18.0kN/cm3,粘聚力為20kPa,內摩擦角為40°。
評分尾礦庫所在地處燕山山脈西段,屬於構造剝蝕中低山區溝榖地貌,尾礦庫溝榖橫斷麵多呈“V”字型,溝榖兩岸山體高差相差不大,溝榖比較狹窄,地形陡峻,溝榖切割深度較大。區域總的地勢西高東低,地形標高1118m—1296m之間,相對高差178.0m。地錶植被發育一般,以低矮灌木及少量喬木為主。溝底自然縱坡平均約12%,溝底坡洪積覆蓋,中上部岩石裸露。該溝為季節性河溝,無常年水流,植被較差,溝道洪水流徑100m匯入下遊三道河。尾礦庫庫區齣露地層為太古界變質岩係混閤片麻岩和第四係風洪積物。
評分庫區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區,特點是:氣候多變,春鞦兩季多風,最大風力可達8級,風速20m/s以上,鼕季乾燥寒冷,夏季炎熱多雨。區域內年平均氣溫5.7℃,溫差大,最高37.1℃,最低-25.7℃。多年平均降雨量462mm,且多集中在7-8月。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800mm。封凍期為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最大凍深為1.6m。區域內無霜期120天左右,乾旱、冰雹凍害和大風是本區的主要災害。
評分庫區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區,特點是:氣候多變,春鞦兩季多風,最大風力可達8級,風速20m/s以上,鼕季乾燥寒冷,夏季炎熱多雨。區域內年平均氣溫5.7℃,溫差大,最高37.1℃,最低-25.7℃。多年平均降雨量462mm,且多集中在7-8月。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800mm。封凍期為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最大凍深為1.6m。區域內無霜期120天左右,乾旱、冰雹凍害和大風是本區的主要災害。
評分地下水資源補給受岩性、地質構造和地形條件的限製,水資源主要靠降水補給。尾礦庫上遊為石質山,中下遊壤土覆蓋,植被稀少,區域年降水量偏小,遇有降水産生的徑流大部分通過溝道下泄,一部分入滲補給地下水。壩址附近5~16.0m為風、洪積土,溝底為砂壤土,顆粒粗細交錯,為地下水生成提供瞭良好的滲流空間,廠區下遊3.0km地下水較為豐富,埋深在30~50.0m之間,單井齣水量30~80m3/h。
評分書還好,就是運輸中有小小磨損
評分2.1 地理位置與交通
評分2.2自然地理環境
評分N14:0-24.10m:尾中砂層,灰褐色-灰黃色,稍濕-濕,稍密-中密,局部夾尾細砂薄層,礦物成份以石英及長石為主,每30cm標貫擊數平均值為21.6擊,天然重度為18.9kN/cm3,根據土工試驗結果可知粘聚力為5kPa,內摩擦角為3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