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字典收字多,涵盖了古代汉语常见之字。内容规范准确、简洁清晰,体例科学严谨。功能齐全,将词性标注、注音释义、古籍书证以及字源探微、字形演变等融为一体,搜罗宏富,新颖完备。版面图文并茂、清新疏朗,装帧精美典雅。
该字典收字18 000多个,涵盖了古汉语中的所有常用字和部分难字。提供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形体,揭示字的演变过程。分析了汉字的形体,说明字形跟字义、字音的关系,提示古今字传承和用法的重要变化。阐释了字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阐明字义的发展脉络。标注了词性,便于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各义项的含义和用法。列有书证,以先秦、两汉经典和唐宋名篇为主,内容准确而专业。选配了精美图片500多幅,形象、直观地体现字义、词义。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该会成员为古代汉语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的专业辞书编辑。
使用说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表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正文
附录
汉语拼音方案
天干地支和干支次序表
中国历代纪元表
中国历代度量衡简表
节气表
修 订 说 明
《古代汉语字典》自2004年出版以来,以其功能丰富、特色鲜明而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为吸收语言文字研究新成果,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我们在第1版的基础上,历时两年,对字典进行了全面修订。
这次修订全面贯彻执行了国家语言文字法令、法规以及有关标准。在加强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我们对字头、注音、古文字、字源、释义、书证等内容做了较为全面的修改和调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梳理了字头的简繁、正异关系,增补了部分单字,共收各类单字18 000多个。
(2)梳理了字的读音,按照本义——引申义的顺序调整了多音字的读音。归整了多音字的个别读音。
(3)调整了多音字字头后的古文字和字源,一般将其置于本义所在的读音下。
(4)核查了古文字形,修改了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根据文字研究的新成果增补了部分古文字形。
(5)梳理了字源的阐释文字,修正了部分错误。完善了字源的行文模式,使其具有系统性。
(6)增补了部分字头的义项,使释义更为全面。
(7)对相关联的字做了封闭处理,增补了字头的相关义项(如表示五音、八音、五行、八卦、二十八宿等字的义项)。
(8)统一了相关字的释义模式,体例上更加完善。
(9)统一修订了释义提示词(如“比喻”“形容”“指”等),并修改了释义中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使其更完善。
(10)复查了词类标注,将象形词统一改为拟声词,并在保持原有标注体系的基础上,对少数不够准确的地方做了修订。
(11)复查并统一了引书体例,增补了部分遗漏,修正了部分错误。
(12)增删和修改了部分书证,使其更好地配合释义、体现用法。
(13)配合释义重新绘制了插图,共500余幅。
(14)重新制作了《使用说明》,更为清晰和实用。
(15)根据有关标准重新编制了检字表,改“单开门”为“多开门”,检索更为方便。
(16)根据新的研究成果修订了附录,增加了《中国历代度量衡简表》。
从使用的手感和耐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字典的装订工艺实在令人放心。我个人习惯于将工具书放在书桌上,需要时随时翻阅,而且有时还会边阅读边做笔记,这对手册的“耐造度”是个极大的考验。这本缩印本的纸张选择非常讲究,它既保持了良好的不透光性,确保了双色印刷的清晰度,又不会因为太厚重而使整本书过于笨拙。书脊的胶合非常紧实,即便是频繁翻阅到字典的尾部或者头部那些不常查阅的偏僻字条,也没有出现任何松动或脱页的迹象。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其实是尊重读者的使用习惯。毕竟,一本频繁使用的工具书,如果三天两头就要担心它散架,那学习的连贯性就会被大大破坏。看得出,出版社在选择印刷和装订合作伙伴时,是下了真功夫,确保了它能伴随使用者走过多年的学术旅程。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字典的整体价值,我会选择“桥梁”——它有效地搭建了现代认知与古代语境之间的一座坚实桥梁。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提供规范的字义,更在于它系统地梳理了古代汉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语音流变和语法习惯。例如,在查阅一些特定时代的用词时,它会附带简要的词类活用或者特殊的句法结构说明,这对于理解那些结构相对复杂的文言句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许多人觉得古文难懂,往往不是难在生僻词汇本身,而是难在句法结构和虚词的特殊用法上。这本字典在这些“软性”知识点的讲解上,没有采用那种冰冷的条目式罗列,而是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大量的对比实例,将那些抽象的语法规则变得直观可感。这种由表及里、由字及法的编纂思路,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查字工具,更像是一部兼具字典和语法手册特性的复合型学习资源,极大地拓宽了普通学习者深入古代文献的视野。
评分这本工具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精致的质感,拿在手里分量十足,立刻就能感受到它内在知识的厚重。虽然是缩印本,但不得不说,在排版上下的功夫可见一斑。字体选择上,那份恰到好处的宋体或者类似风格的字形,阅读起来既有古籍的韵味,又不至于因为字体太小而让人费神去猜。更值得称赞的是“双色”的运用,这可不是简单的红黑交替,而是非常巧妙地将重要的注释、引文或者特殊释义用另一种颜色区分开来,极大地提高了查阅效率。试想一下,在浩如烟海的古文海洋中,需要快速定位一个生僻词的详细用法时,这种色彩的引导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记得有一次深夜研究一篇先秦散文,遇到一个反复出现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微妙不同,如果不是有清晰的双色标记,我恐怕得耗费双倍时间去核对上下文的细微差别。这种细节上的打磨,体现了编纂者对使用者实际需求的深刻理解,绝非应付了事的一般工具书所能比拟。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最看重的就是其释义的深度和广度。很多入门级的工具书,往往只给出一个简单粗暴的现代汉语解释,但对于理解古代的文化内涵,尤其是那些承载着特定时代背景的词汇,那是远远不够的。这本字典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不仅仅告诉你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更会告诉你这个词“是如何演变的”,甚至会引用数个经典例句来展示其在不同时期的语义漂移。举个例子,某个描述德行的词汇,在新版中会详细标注出它在儒家典籍和道家典籍中的侧重点差异,这简直就像是给每一个词汇配备了一个微型的文化背景介绍手册。这种对语境和历史脉络的关注,使得我们在阅读诸子百家或唐诗宋词时,能够更深层次地体会到古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避免了现代语感对古文的过度“污染”。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最新修订版”这几个字抱持着审慎的态度,毕竟很多修订版只是换汤不换药,甚至有时候为了赶进度反而引入了新的疏漏。但是,翻阅这本字典,尤其是对照我家中那本已经有些年头的旧版,那种细微却关键的更新立即可见。首先是收录的新词条,尤其是在一些近些年出土文献的释读成果,或者在古文字研究领域有了新共识的部分,都有所体现。比如,某个字形在甲骨文或金文中的新发现如何影响了它在后世典籍中的理解,新版在这方面做了及时的补充和修正。再者,对于一些历史遗留的争议性解释,新版似乎也采取了更为谨慎和审慎的态度,倾向于罗列主流学界的最新观点,并在必要时注明不同学派的侧重,这种客观和包容的态度,对于深度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建立了一个更贴近前沿研究的知识框架,而不是固步自封于某一代学者的定论。
评分包装精美值得买质量好
评分书品质不错,孩子携带方便
评分挺好的 ...挺好的 ...
评分昨晚下单,今天早上就收到了,超快的
评分很好!
评分好?1111111
评分很好,字小了点,不过作为不常用的工具书还是可以的。
评分物品已收到,女儿学校用的满意
评分正版,缩印,方便携带,发货速度快,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