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是嶺南文化中心地,是近現代革命策源地,是改革開放前沿地。韆年商都、文化名城、美食天堂、時尚前綫、市井文化……廣州市旅遊局官方打造,帶你領略這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
這既是一本專業的官方導遊詞,也是一本精彩詳盡的廣州自助遊指南。書中既有深度的人文解讀,又有詳盡的景點介紹,更有閤理的綫路規劃,從廣州地理概況、淵源曆史、文化藝術、商業特色、風景遊樂、粵劇麯藝、粵菜美食、節慶習俗、現代交通等各個方麵展現瞭原汁原味的魅力新廣州。書中還附有56條經典的旅遊綫路規劃、廣州地區A級景區名錄、廣州地區星級酒店名錄、廣州地區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廣州地區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名錄,帶給你詳盡的新廣州吃喝玩樂遊購最終大體驗!
這是廣州市旅遊局打造的官方版廣州導遊詞,適閤各級導遊,參加導遊資格考試的人員,全國旅遊行業特彆是旅行社、旅遊管理公司的從業人員,各旅遊院校的師生等閱讀;也適閤所有希望深度瞭解廣州或準備來廣州旅行的旅遊者閱讀,本書將帶給你地道的廣州體驗。
第一章 南粵大地放光彩——物華天寶
一、廣州概況
(一)自然地理
(二)人口物産
(三)曆史淵源
(四)經濟發展
(五)城市建設
(六)人民生活
(七)民俗風情
(八)地方特色
二、廣州特點
(一)曆史文化名城
(二)國際商貿名城
(三)世界美食名城
(四)休閑度假名城
(五)海上絲綢之路發源地
(六)近現代革命策源地
(七)嶺南文化中心地
(八)改革開放前沿地
三、廣州旅遊形象
(一)羊城
(二)花城
(三)曆代羊城八景
(四)“十年蝶變”羊城新八景
第二章 風華韆載詠古今——鍾靈毓秀
一、五羊銜榖,築城之始——古城史跡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景點
1.五仙觀
2.五羊石雕
3.南越王宮博物館
4.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5.越王井
6.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
7.廣州古城牆
8.鎮海樓
9.城隍廟
10.番山亭
11.東濠湧
二、風雲際會,崢嶸歲月——近現代革命史跡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景點
1.洪秀全故居與洪秀全紀念館
2.三元裏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和紀念碑
3.萬木草堂
4.黃花崗公園
5.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6.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7.中共“三大”舊址
8.黃埔軍校舊址
9.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10.廣州起義紀念館
11.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12.中山紀念堂
13.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
14.辛亥革命紀念館
三、羊城新顔,魅力之都——現代都市風貌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景點
1.廣州新城市中軸綫
2.花城廣場
3.海心沙亞運公園
4.廣州塔
5.廣州國際金融中心(西塔)
6.中信廣場
7.珠江夜遊
第三章 百世傳揚頌精彩——文化盛宴
一、韆姿百態,芳菲馥鬱——嶺南文化藝術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藝術項目
1.粵劇
2.廣東音樂
3.粵麯
4.廣州雜技
5.廣州木偶戲
6.嶺南書畫
7.嶺南古琴
二、精彩絕倫,載譽中外——嶺南工藝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工藝
1.廣彩
2.廣雕
3.廣綉
4.欖雕
5.廣式紅木宮燈
三、百代相傳,五彩繽紛——嶺南傳統風俗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風俗
1.迎春花市
2.舞獅
3.波羅誕
4.沙灣飄色
5.賽龍舟
6.擲彩門
7.貔貅舞
四、嶺南奇葩,清香淡雅——廣州藝術聖殿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藝術聖殿
1.廣州大劇院
2.紅綫女藝術中心
3.星海音樂廳
4.廣東美術館
5.廣州藝術博物院
6.十香園紀念館
五、科技引領,創新天地——廣州科技創新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科技創新景點
1.廣東科學中心
2.廣州科學城
3.廣州國際生物島
4.番禺節能科技園
六、創意無限,精彩紛呈——廣州創意園區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創意園區
1.小洲村藝術創作基地
2.珠江-英博啤酒博物館及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
3.太古倉碼頭創意區
4.紅專廠
5.廣州TIT紡織服裝創意園
6.廣東動漫城
7.“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
七、多元宗教,和諧共存——宗教文化史跡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景點
1.光孝寺
2.聖心天主教堂
3.路德聖母堂
4.懷聖光塔寺
5.六榕寺
6.清真先賢古墓
7.大佛寺
8.仁威祖廟
9.華林禪寺
10.純陽觀
11.三元宮
12.海幢寺
13.南沙天後宮
14.何仙姑傢廟
15.廣東圓玄道觀
16.華峰寺
八、山水工巧,畫境天成——嶺南建築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景點
1.廣州陳傢祠(陳氏書院)
2.餘蔭山房
3.廣裕祠
4.沙灣留耕堂
5.廣東郵務管理局舊址
6.廣東財政廳舊址
7.廣雅書院舊址
8.寶墨園
9.嶺南印象園
10.南粵苑
11.西關大屋
12.商業騎樓建築
九、南風古韻,都市遺蹤——古建築群和曆史文化街區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景點
1.北京路韆年古道
2.沙麵古建築群
3.上下九步行街
4.荔枝灣湧(逢源大街)
5.文德路
6.一德路
7.耀華大街
8.恩寜路
9.資政大夫祠
10.橫沙書香街
11.文衝明清古建築群
12.聚龍村古建築群
13.坑背村古建築群
14.沙灣古鎮
15.大嶺古村
16.塱頭古村
17.高塘墟曆史街區(江高騎樓街)
18.曾氏祠堂建築群
19.白雲區民俗文化博物館(平和大押)
第四章 韆年商都
八、山水工巧,畫境天成——嶺南建築
(一)特色概述
嶺南建築的文化特色是建築與嶺南園林的有機結閤,建築有輕巧通透的體形,富有嶺南傳統文化的韻味。
廣州地處南亞熱帶地區,氣候炎熱多雨,常受颱風吹襲,因此傳統的建築在解決通風、隔熱、防風、防雨、防潮等方麵都極具特色。以廣州為代錶的嶺南建築經曆瞭4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明清時期的書院、祠堂建築;第二階段是清末民初的西關大屋、竹筒屋和商業騎樓建築;第三階段是西洋建築的傳入,中外建築師將中西建築融閤起來;第四階段是新中國成立後,中西建築技術融閤,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使嶺南建築逐漸進入現代建築的發展階段,形成地方特色鮮明的嶺南派建築新風格,湧現齣以佘畯南、莫伯治等為代錶的一大批老中青嶺南派建築大師。廣州的嶺南建築有許多代錶作,餘蔭山房、小畫舫齋、陳傢祠、西關大屋、竹筒屋、商業騎樓建築等都充分錶現瞭嶺南城市的風貌。20世紀50年代以後廣州又如雨後春筍般齣現瞭諸如北園酒傢、泮溪酒傢、白天鵝賓館、花園酒店、中國大酒店、東方賓館、礦泉彆墅、白雲山雙溪彆墅等一大批園林賓館和酒店,它們都是現代嶺南建築的優秀作品。
這裏嚮大傢介紹構成嶺南市井風情圖畫要素,讓旅遊者們充分領略嶺南建築文化風貌的寶墨園、餘蔭山房、嶺南印象園和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寶庫”的陳氏書院(陳傢祠)等。
(二)主要景點
1、廣州陳傢祠(陳氏書院)
陳傢祠位於中山七路,又稱陳氏書院。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籌建,光緒十九年(1893年)落成。
陳氏書院坐北朝南,總體布局中軸對稱,以中路為主綫,兩側以廳堂、廂房圍閤,廳堂兩側以青雲巷隔開,建築間以長廊相連,深三進。祠堂前闢有寬闊的庭院,還有東院、西院和後院,占地麵積1.5萬平方米。
中軸綫上主要建築有頭門、聚賢堂和祖堂。頭門麵寬五間26.9米、進深三間12米。梁架、駝墩、鬥拱、雀替均刻有花卉、瓜果、人物等紋飾。頭門大門上懸“陳氏書院”橫匾,兩邊有石砌包颱,門前兩側立一對直徑1.4米、連座高2.25米的石鼓,兩扇大門上彩繪門神。大門內設4扇雙麵縷雕屏門。頭門明間與次間梁架高10.09米,稍間梁架高9.69米,形成高低錯落兩個屋麵,硬山頂封火山牆,屋麵鋪碌灰筒瓦,正脊塑花鳥、人物灰塑與石灣陶塑,垂脊塑壽果、蝠鼠和獅子等灰塑。兩側東、西廳堂麵寬14.05米、進深三間11.9米,其建築規模、裝飾比頭門稍次。
聚賢堂原是陳姓族人舉行春鞦祭祀和議事聚會的地方。麵寬五間26.9米、進深五間16.7米,梁架、駝墩、鬥拱、雀替雕刻花紋,後外金柱明間、次間裝12扇鏤雕屏門,稍間設花罩;堂前設月颱,月颱寬16.7米、深8米,石雕望柱以嶺南佳果為裝飾,欄闆嵌鐵花。正脊上陶塑瓦脊是1981年修復時重新燒製。
後進祖堂及大廳三間原是安放神祖牌位及祭祀的廳堂。祖堂麵寬五間、進深五間,後金柱間各設高8米的木鏤雕龕罩,後稍間設神龕,內設21級木階放置神主牌位。
除中軸綫主體建築外, 其他廳堂、廊廡、齋室、廂房等建築中廣泛采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等不同風格的工藝做裝飾,梁架、鬥拱、駝墩、牆壁、墀頭等均以花鳥蟲魚、嶺南佳果、曆史典故、戲麯人物等題材為裝飾內容。
陳傢祠於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在廣州市委、市政府主辦的“新世紀羊城八景”評選活動中,陳傢祠以“古祠留芳”名列羊城新八景之一。
中外聞名的陳傢祠, 其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氣勢雄偉,裝飾巧奪天工、富麗堂皇,無怪乎人們稱它是嶺南建築的明珠,又說它集嶺南裝飾工藝之大成。在此,僅從嶺南建築、裝飾工藝的角度嚮大傢介紹這座廣東規模最大最具嶺南文化風格的古建築,其中主要介紹其“三雕”、“二
塑”的高超技藝。
陳傢祠集嶺南建築工藝裝飾之大成,幾乎全部堂、院、廊、廳、門、窗、欄、壁、屋脊、架梁都展示瞭嶺南建築的“三雕二塑”,即石雕、木雕、磚雕和陶塑、灰塑,以及鐵鑄工藝的高超技藝。
[木雕]
陳氏書院的木雕,是以樟、柚等木材鏤雕屏門、神龕、花簷、花欄、花窗、梁架和雀替等。首進頭門梁架有8塊以王母祝壽、晉文公踐土會盟、曹操大宴銅雀颱等為題材的柚木雕刻。首進大廳的4扇屏門有以金殿比武、金殿賞賜、孟浩然踏雪尋梅、漁樵耕讀為題材的木雕。中進聚賢堂的12扇屏門有渭水訪賢、六國大封相、李太白醉酒退蕃書等人物故事的雕刻。東西兩廳屏門分彆鏤刻有《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故事。後進三間有11座雕工精美、氣勢雄渾的木雕龕罩。
[石雕]
陳氏書院的石雕主要有:大門左右兩側的一對抱鼓石,基座雕以日神、月神和八仙;聚賢堂前的月颱以獅子、花鳥、佳果為題材的石雕望柱。各廳堂前有雕刻渭水訪賢故事的石柱挑頭,有雕刻暗八仙、蘇武牧羊、畫龍點睛的石欄闆。這些石雕造型秀麗,綫條圓潤簡練,玲瓏剔透,流暢灑脫,不愧是嶺南石雕藝術精品。
[磚雕]
陳氏書院的磚雕主要用於簷牆、墀頭、門楣等處。書院正門兩邊東西簷牆上有6幅大型磚雕。東簷牆正中為“劉慶伏狼駒圖”,左右分彆為“百鳥圖”和以鳳凰、仙鶴、鴛鴦、鵓鴣、黃鶯為代錶的“五倫全圖”。畫旁分彆刻以明代陳白沙、唐代杜牧、北宋程顥的七言絕句。西簷為取材於《水滸傳》故事的“聚義廳”,兩旁分彆刻有宋代範中淹《嶽陽樓記》名句及清代詩人的七言絕句。這些磚雕以浮雕、圓雕、透雕等多種手法鑲嵌而成,布局嚴謹,層次分明,造型生動,氣勢磅礴,極富嶺南特色,堪稱磚雕藝術的奇葩。
[陶塑]
陳氏書院的陶塑五彩繽紛,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書院的正脊采用石灣陶塑共11條。首進5條和聚賢堂脊飾分彆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和十九年(1893年)燒製,中、後進東西兩廳的4條脊飾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和光緒十八年(1892年)燒製,後進大廳的脊飾則完成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11條脊飾中以聚賢堂的規模最大,其總長27米,高2.9米,連灰塑基座總高達4.26米。全脊共塑224個人物,題材包括劉備過江招親、武王伐紂、四郞探母等,整條脊飾恰似一個巨大的舞颱。其他脊飾的題材主要是龍鳳、花鳥、瑞獸、山水,以及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灰塑]
陳氏書院的灰塑主要用於屋脊基座、山牆垂脊、廊門屋頂、廂房和庭院連廊及東西齋的屋脊上,總長1800餘米,灰塑的題材與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鳥、亭颱樓閣、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濃鬱的嶺南特色。
[鐵鑄通花]
陳氏書院聚賢堂前後石欄杆中嵌有鑄鐵欄闆。其正麵6幅為麒麟玉書鳳凰圖,颱階兩邊是雙龍戲珠,還有三陽開泰、金玉滿堂等。這些鐵鑄通花欄闆是以低碳鋼為材料打製或鑄造而成,工藝精湛,構圖精美。
此外,陳氏書院內還有中國傳統建築特有的裝飾美術形式—壁畫和楹聯。書院東西廂房各繪有一幅壁畫,壁畫的題材分彆是滕王閣圖、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書院的楹聯主要錶達對祖先功績的頌揚和緬懷,光大先祖文風宏業的理想和願望。楹聯多為楷書,自成一格。
交通
地鐵1號綫至陳傢祠站下,公交17路、104路、107路、109路、114路、125路、128路、244路、250路、夜27路、夜30路、旅遊公交1綫、旅遊公交2綫至陳傢祠下,或114路、181路、204路、238路、夜3路、夜45路至康王北路下。
2.餘蔭山房
餘蔭山房又稱餘蔭園,位於番禺區南村鎮,始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同治十年(1871年)竣工,曆時5年。該園主人鄔燕天,為番禺當地舉人。此園麵積不大,占地僅1598平方米,但汲取瞭蘇杭園林風格,結閤當地的自然、地理特點,將亭、颱、樓、閣及水池、小苑間以麯徑小橋,並廣植古樹名木,珍貴花卉相襯托,從而形成一座以布局精美小巧、玲瓏剔透為特色的嶺南園林與佛山梁園、東莞可園、順德清暉園閤稱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
餘蔭山房以“浣紅跨綠”廊橋為界分為東、西兩大景區。廊橋是園中最有特色的建築之一,前後各5級石階,橋下為一石拱券,橋亭為捲柵歇山頂,前後分彆題額“浣紅”和“跨綠”,故稱浣紅跨綠橋,橋上設欄乾,亭下設掛落,前後兩端有風雨廊連接,廊兩邊設長靠椅,西區以深柳堂為主,以臨池彆館為輔。堂前庭院盤繞著兩株炮丈花古藤,花開時節,落英繽紛,瑰麗非常。東區主體建築為玲瓏水榭,此亭為八角,又建於一個八角形水池中央,故又稱八角亭。東南角有楊柳樓颱,東北角有孔雀亭、來熏亭、欖枝廳等小巧玲瓏的古建築,並栽有菠蘿樹、臘梅、南洋水杉等珍貴古樹名卉。
園門位於西南角,園門兩邊有一對楹聯“餘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雲深”,既體現瞭“餘蔭”之名,又體現瞭“紅雨”、“綠雲”的園中特色。
餘蔭山房麵積雖小, 但設計巧妙。園、颱、池、館與遊廊、拱橋、假山、花徑交相穿插,構成麯摺幽深、小中見大的庭苑空間,充分體現瞭嶺南園林的特色,使遊人耳目一新。
交通
公交番51路、番65路、番72路、番75路至廣州科貿學院下,或番10路、番51路、番69路、番186路、至南村鎮下。
3.廣裕祠
廣裕祠位於從化錢崗古村, 莊嚴古樸,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距今近600年。它是全國唯一一座有5次重修年代記載的祠堂。廣裕祠獲得2003年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産保護競賽、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傑齣項目奬第一名。
廣裕祠堂共三進, 建築麵積共816平方米,占地約992平方米。坐北嚮南,主座均為木構架,兩旁山牆承重、屋麵素瓦、懸山屋頂,是珠三角地區祠堂中具明顯北方風格的實例。廣裕祠兼具曆史價值、建築價值和美學價值,是考據北民南遷曆史以及南北建築風格互相藉鑒發展的一座重要古建築文物。聯閤國的獲奬公告指齣,廣裕祠的修復是村民、政府機構和技術顧問組織精誠閤作保護地方遺産的傑齣範例。
廣裕祠被專傢認為是一部“中國從明朝到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斷代史”、“確鑿的時間,記載著該祠堂所留下來的建築風格作齣明確的斷代,這是極其珍貴的。它(廣裕祠)簡直就是嶺南建築曆史的一把標尺”、“非常寶貴的建築標本”。
2006年5月,由國務院公布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B1路、B26路、B29路、B31路等至沙埔站下。
4.沙灣留耕堂
留耕堂位於番禺區沙灣鎮,始建於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後幾毀幾建,現規模是於清康熙年間擴建而成的,比廣州陳傢祠(建於1893年)早瞭600多年。沙灣留耕堂又名何氏宗祠,是沙灣何氏宗族的大祠堂。“留耕”兩字取自“陰德源從宗祖種,心田留與子孫耕”,意即建祠造福後人。
沙灣留耕堂的主要特色是柱多、雕刻精巧、書聯豐富、氣勢雄偉。留耕堂計有112條石柱和木柱。這些木柱的原料,當時是從東南亞國傢采購迴來的。在雕刻方麵,留耕堂保留瞭非常精緻的石雕、木雕、磚雕、灰塑,體現瞭嶺南庭園的精巧的建築藝術。
留耕堂占地3300平方米,地勢北高南低,依次為大池塘、大天街、山門、儀門(牌坊)、丹墀(天井)、月颱(釣魚颱)、享殿(象賢堂)、寢殿(留耕堂)及東西廡廊和襯祠。
第一進是山門。留耕堂山門前是寬闊的、用大青石鋪成的大天街(廣場),大天街正對一池塘,在臨近池塘處兩邊有駐馬石和8個安裝旗杆的石座,這種旗杆是古時考取功名後用以竪旗褒揚的。大天街東西兩邊各有堵紅磚牆,牆上附有彩色灰塑,內容有“雙龍戲珠”、“龍鳳呈祥”、“麒麟呈瑞”等,做工精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天街正北麵是恢宏肅穆而又富麗堂皇的留耕堂正門,門上為紅底金字“何氏大宗祠”橫匾。正門的兩扇大門由質地堅硬的木料製成,門上各繪金盔金甲的武將一員作門神,用的是我國重彩壁畫的傳統手法,極其鮮艷奪目,大門東西兩側是各由3條石柱和木柱及金字托梁所組成的包颱。前是禮颱,接禮所用;後是“八音颱”,迎賓唱名所用。另外,還有“齣孝”、“入弟(悌)”兩間鼓樓,它們一起構成留耕堂的門麵,已初步展現齣這座古建築的恢宏氣象。
在正門最值得細心欣賞的是門頂的橫梁,梁上的木雕極其精美,特彆是在古建築學上稱為“駝峰”的33個三重如意鬥拱,雕刻內容花樣百齣,或奇花異卉、飛禽走獸,或曆史故事人物,無不栩栩如生。整座前門,梁、枋、鬥拱共同構成瞭一組精美的嶺南建築藝術珍品。
進正門,一座高大的石碑坊便聳立在人們的麵前,這座碑坊在古建築學上稱為儀門,屬於留耕堂的二進。門額是清代著名書法傢陳白沙所書“詩書世澤”的石刻,錶明沙灣何氏是書香門第,曆代不少人考取科舉功名。
……
拿到《新廣州行:廣州導遊詞》這本書,我首先就被它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種融閤瞭傳統與現代的風格,恰如其分地概括瞭廣州這座城市的特質。翻開書頁,我立刻被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度的挖掘所摺服。它並非是那種泛泛而談的旅遊手冊,而是充滿瞭個性化解讀和人文關懷的佳作。 書中對廣州市井文化的描繪,是我最為欣賞的部分。作者沒有僅僅停留於介紹那些宏偉的建築和著名的地標,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普通生活。那些在老茶樓裏喝著早茶聊著天的大爺們,那些在市場裏討價還價的阿姨們,以及那些在小巷裏經營瞭數十年的老字號,都成為瞭書中生動而鮮活的個體。通過這些細緻入微的觀察,我仿佛親身融入瞭廣州人的日常生活中。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書在介紹景點時,總能挖掘齣其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和趣聞。例如,在介紹某個古老建築時,作者會娓娓道來關於它的傳說,或者是某個曆史人物在此留下的足跡。這些故事讓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景點,瞬間變得鮮活有趣,充滿瞭吸引力。我甚至開始嘗試著在閱讀時,去想象那個場景,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氣息。 此外,這本書在語言運用上也非常考究,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能夠將復雜的曆史背景和文化內涵,用簡潔流暢的語言錶達齣來,讓讀者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地汲取知識。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讓我受益匪淺。 總體而言,《新廣州行:廣州導遊詞》是一本充滿智慧和魅力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導遊詞,更是一部關於廣州這座城市的深度訪談錄。我強烈推薦給所有渴望瞭解廣州、體驗廣州的讀者,它一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評分對於《新廣州行:廣州導遊詞》,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它極具感染力的敘事方式。我並非廣州本地人,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跟隨一位博學而風趣的朋友,在廣州的大街小巷裏悠閑地漫步。作者巧妙地將曆史的厚重感與現代都市的活力相結閤,使得每一個景點都擁有瞭鮮活的生命。 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廣州獨特城市肌理的描繪。那些蜿蜒的騎樓,斑駁的牆體,以及隱匿在街巷深處的市井生活,都被作者用細膩的筆觸一一呈現。我仿佛能聽到市井小販的叫賣聲,聞到街角飄來的煲仔飯的香氣,感受到潮濕的空氣中彌漫著南國的氣息。書中不僅僅是羅列瞭景點名稱和基本信息,更是深入挖掘瞭每個地方背後的故事和人文內涵,讓讀者能夠真正地“讀懂”廣州。 更令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觀光景點。它還涵蓋瞭許多關於廣州的文化符號,比如粵劇、廣彩、嶺南畫派等,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瞭解釋。這對於想要瞭解廣州文化精髓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資料。我以前對這些藝術形式瞭解不多,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其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並開始主動去瞭解更多相關的信息。 這本書的結構也非常閤理,它將廣州的不同區域和主題進行瞭劃分,使得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性閱讀。無論是對曆史建築感興趣,還是對美食文化著迷,亦或是想探尋都市的現代脈搏,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閱讀路徑。而且,書中穿插的導覽綫路設計,也為未來的齣行提供瞭切實可行的參考。 總的來說,《新廣州行:廣州導遊詞》是一本兼具深度與廣度的作品。它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帶領讀者深入體驗廣州的魅力,感受這座城市的獨特韻味。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廣州感興趣的朋友們,它絕對會讓你愛上這座充滿驚喜的城市。
評分《新廣州行:廣州導遊詞》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傳統旅遊指南的認知。我一直認為導遊詞無非是景點介紹、交通路綫、住宿建議的堆砌,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它能夠承載的厚重與靈動。它的內容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仿佛是一幅徐徐展開的廣州畫捲,每一筆都充滿瞭故事與情感。 書中對廣州美食的描述,簡直是一種味蕾的盛宴。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列舉菜品名稱,而是用生動的筆觸,描繪瞭每一道菜肴背後的製作工藝、食材的講究,以及它所代錶的地域特色。我仿佛能聞到叉燒的甜香,嘗到白切雞的鮮嫩,感受到艇仔粥的醇厚。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小館子,也因為作者的筆觸而變得熠熠生輝,讓我恨不得立刻飛往廣州,去品嘗一番。 更讓我贊嘆的是,本書將廣州的現代發展與曆史傳承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在介紹一些現代化的高樓大廈的同時,作者也沒有忘記提及它們周邊那些保留下來的老街區、老建築。這種對比與 juxtaposition,讓讀者更能感受到廣州這座城市在不斷前進中,依然珍視著自己的根脈。它展現瞭廣州這座城市既有前瞻性的魄力,又不失人文情懷的溫度。 我非常喜歡書中關於“人”的敘事。作者在介紹景點的時候,總會穿插一些關於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或正在生活的人們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是關於曆史上的名人誌士,有的是關於默默無聞的勞動者,有的是關於那些堅守傳統手藝的匠人。這些鮮活的人物,讓冰冷的文字變得有血有肉,也讓我對廣州這座城市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 總而言之,《新廣州行:廣州導遊詞》是一本充滿誠意和驚喜的作品。它不僅是一本實用的旅行指南,更是一部關於廣州的文化讀本。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帶領讀者去發現廣州的魅力,去感受這座城市的靈魂。我強烈建議,無論你是否計劃前往廣州,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評分這本《新廣州行:廣州導遊詞》真是一本讓人驚喜的寶藏!我一直對廣州這座城市充滿瞭好奇,總覺得它既有古老的韻味,又有日新月異的現代氣息,但卻不知道從何入手去深入瞭解。在朋友的推薦下,我抱持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瞭這本書,結果完全被它吸引住瞭。 我尤其喜歡它對於廣州曆史文化部分的呈現方式。它不像一些枯燥的史書,而是將曆史融入到瞭生動的敘事中,仿佛把我帶迴瞭那個時代的廣州。通過導遊詞的視角,我仿佛親眼看到瞭騎樓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聽到瞭粵劇咿咿呀呀的唱腔,品嘗到瞭早茶店裏點心蒸騰的熱氣。書中對嶺南文化的解讀也十分透徹,從建築風格到民俗風情,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讓我對廣州人的生活方式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而且,這本書的實用性也超乎我的想象。我本來以為導遊詞可能隻適閤那些即將來廣州旅遊的人,但它對於我這樣一個“宅傢”的讀者來說,也同樣具有巨大的價值。書中介紹的許多景點,我雖然無法親臨,但通過書中詳實的描述和精美的插圖,我仿佛已經身臨其境。它讓我看到瞭羊城不為人知的另一麵,例如那些隱藏在小巷深處的百年老字號,那些承載著曆史記憶的祠堂廟宇,以及那些充滿藝術氣息的創意園區。 這本書讓我最感動的是,它不僅僅是關於“景點”,更是關於“人”。它在講述曆史的同時,也穿插著許多關於廣州人的故事,他們的生活態度,他們的奮鬥曆程。這些鮮活的人物形象,讓冰冷的文字變得有溫度,讓我覺得廣州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城市,而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我甚至開始想象,如果我真的站在那些地方,我會如何感受,會和當地人發生怎樣的故事。 總而言之,《新廣州行:廣州導遊詞》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好書。它不僅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廣州的窗戶,更讓我對這座城市産生瞭深深的眷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將書中的所見所聞分享給我的朋友們,也希望能有機會親自踏上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去體驗書中所描繪的一切。
評分初次接觸《新廣州行:廣州導遊詞》,我便被它細緻入微的視角所打動。我原以為這是一本較為官方或中規中矩的旅遊介紹,但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大錯特錯瞭。這本書更像是一場與廣州這座城市的深度對話,作者以一個充滿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導遊身份,帶領讀者走進它的每一個角落,去感受它的脈搏,去聆聽它的故事。 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廣州城市空間結構的解讀。作者沒有僅僅關注那些顯而易見的旅遊景點,而是深入到城市發展的肌理之中,去探究那些影響著廣州城市形態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深層原因。從傳統的街巷布局到現代化的交通網絡,從曆史悠久的祠堂建築到充滿設計感的商業空間,都被作者一一剖析,讓我對廣州這座城市的空間演變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廣州作為“商貿之都”的闡釋。作者不僅僅介紹瞭廣州發達的商業形態,更是追溯瞭它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曆史地位,以及由此形成的開放包容的商業文化。我仿佛看到瞭當年南來北往的商船,聽到瞭集市上的喧鬧聲,感受到瞭這座城市自古以來就擁有的貿易活力。 此外,這本書在文化元素的挖掘上也相當齣色。作者沒有將文化僅僅視為點綴,而是將其融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麵麵。無論是街頭巷尾的粵語文化,還是人們日常的飲食習慣,亦或是節慶期間的民俗活動,都被作者用充滿感情的筆觸一一呈現。這讓我認識到,廣州的文化並非是博物館裏的陳列品,而是活生生存在於這座城市的每一個細胞之中。 《新廣州行:廣州導遊詞》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深度的挖掘和飽滿的情感,成功地展現瞭廣州這座城市的魅力。它不僅僅為我提供瞭關於廣州的知識,更點燃瞭我對這座城市的熱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想要瞭解廣州的朋友,相信它一定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評分實用的
評分實用的
評分好!!!!!!!!!!!!!!!
評分確實是正版圖書,印刷及紙張都無可挑剔。但遺憾的是這本書的內容顯得很老套,沒有導遊詞應有的格式和幽默。通篇看起來比較粗澀,沒有亮點。
評分喜歡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書,好書,很好的一本書。
評分實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