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广州行:广州导游词

新广州行:广州导游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广州市旅游局 编,林帝浣,杨和平,陈友善,全景网 摄影
图书标签:
  • 广州
  • 旅游
  • 导游
  • 文化
  • 历史
  • 风俗
  • 美食
  • 城市漫游
  • 岭南
  • 粤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ISBN:9787807667377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570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38
字数:406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是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是改革开放前沿地。千年商都、文化名城、美食天堂、时尚前线、市井文化……广州市旅游局官方打造,带你领略这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内容简介

  

这既是一本专业的官方导游词,也是一本精彩详尽的广州自助游指南。书中既有深度的人文解读,又有详尽的景点介绍,更有合理的线路规划,从广州地理概况、渊源历史、文化艺术、商业特色、风景游乐、粤剧曲艺、粤菜美食、节庆习俗、现代交通等各个方面展现了原汁原味的魅力新广州。书中还附有56条经典的旅游线路规划、广州地区A级景区名录、广州地区星级酒店名录、广州地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广州地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名录,带给你详尽的新广州吃喝玩乐游购最终大体验!
  这是广州市旅游局打造的官方版广州导游词,适合各级导游,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人员,全国旅游行业特别是旅行社、旅游管理公司的从业人员,各旅游院校的师生等阅读;也适合所有希望深度了解广州或准备来广州旅行的旅游者阅读,本书将带给你地道的广州体验。

作者简介

广州市旅游局

目录

第一章 南粤大地放光彩——物华天宝
一、广州概况
(一)自然地理
(二)人口物产
(三)历史渊源
(四)经济发展
(五)城市建设
(六)人民生活
(七)民俗风情
(八)地方特色
二、广州特点
(一)历史文化名城
(二)国际商贸名城
(三)世界美食名城
(四)休闲度假名城
(五)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
(六)近现代革命策源地
(七)岭南文化中心地
(八)改革开放前沿地
三、广州旅游形象
(一)羊城
(二)花城
(三)历代羊城八景
(四)“十年蝶变”羊城新八景

第二章 风华千载咏古今——钟灵毓秀
一、五羊衔谷,筑城之始——古城史迹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景点
1.五仙观
2.五羊石雕
3.南越王宫博物馆
4.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5.越王井
6.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7.广州古城墙
8.镇海楼
9.城隍庙
10.番山亭
11.东濠涌
二、风云际会,峥嵘岁月——近现代革命史迹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景点
1.洪秀全故居与洪秀全纪念馆
2.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和纪念碑
3.万木草堂
4.黄花岗公园
5.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6.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7.中共“三大”旧址
8.黄埔军校旧址
9.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10.广州起义纪念馆
11.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12.中山纪念堂
13.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14.辛亥革命纪念馆
三、羊城新颜,魅力之都——现代都市风貌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景点
1.广州新城市中轴线
2.花城广场
3.海心沙亚运公园
4.广州塔
5.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
6.中信广场
7.珠江夜游
第三章 百世传扬颂精彩——文化盛宴
一、千姿百态,芳菲馥郁——岭南文化艺术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艺术项目
1.粤剧
2.广东音乐
3.粤曲
4.广州杂技
5.广州木偶戏
6.岭南书画
7.岭南古琴
二、精彩绝伦,载誉中外——岭南工艺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工艺
1.广彩
2.广雕
3.广绣
4.榄雕
5.广式红木宫灯
三、百代相传,五彩缤纷——岭南传统风俗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风俗
1.迎春花市
2.舞狮
3.波罗诞
4.沙湾飘色
5.赛龙舟
6.掷彩门
7.貔貅舞
四、岭南奇葩,清香淡雅——广州艺术圣殿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艺术圣殿
1.广州大剧院
2.红线女艺术中心
3.星海音乐厅
4.广东美术馆
5.广州艺术博物院
6.十香园纪念馆
五、科技引领,创新天地——广州科技创新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科技创新景点
1.广东科学中心
2.广州科学城
3.广州国际生物岛
4.番禺节能科技园
六、创意无限,精彩纷呈——广州创意园区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创意园区
1.小洲村艺术创作基地
2.珠江-英博啤酒博物馆及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
3.太古仓码头创意区
4.红专厂
5.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
6.广东动漫城
7.“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
七、多元宗教,和谐共存——宗教文化史迹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景点
1.光孝寺
2.圣心天主教堂
3.路德圣母堂
4.怀圣光塔寺
5.六榕寺
6.清真先贤古墓
7.大佛寺
8.仁威祖庙
9.华林禅寺
10.纯阳观
11.三元宫
12.海幢寺
13.南沙天后宫
14.何仙姑家庙
15.广东圆玄道观
16.华峰寺
八、山水工巧,画境天成——岭南建筑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景点
1.广州陈家祠(陈氏书院)
2.余荫山房
3.广裕祠
4.沙湾留耕堂
5.广东邮务管理局旧址
6.广东财政厅旧址
7.广雅书院旧址
8.宝墨园
9.岭南印象园
10.南粤苑
11.西关大屋
12.商业骑楼建筑
九、南风古韵,都市遗踪——古建筑群和历史文化街区
(一)特色概述
(二)主要景点
1.北京路千年古道
2.沙面古建筑群
3.上下九步行街
4.荔枝湾涌(逢源大街)
5.文德路
6.一德路
7.耀华大街
8.恩宁路
9.资政大夫祠
10.横沙书香街
11.文冲明清古建筑群
12.聚龙村古建筑群
13.坑背村古建筑群
14.沙湾古镇
15.大岭古村
16.塱头古村
17.高塘墟历史街区(江高骑楼街)
18.曾氏祠堂建筑群
19.白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平和大押)
第四章 千年商都

精彩书摘

八、山水工巧,画境天成——岭南建筑
(一)特色概述
岭南建筑的文化特色是建筑与岭南园林的有机结合,建筑有轻巧通透的体形,富有岭南传统文化的韵味。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常受台风吹袭,因此传统的建筑在解决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建筑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清时期的书院、祠堂建筑;第二阶段是清末民初的西关大屋、竹筒屋和商业骑楼建筑;第三阶段是西洋建筑的传入,中外建筑师将中西建筑融合起来;第四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建筑技术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岭南建筑逐渐进入现代建筑的发展阶段,形成地方特色鲜明的岭南派建筑新风格,涌现出以佘畯南、莫伯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中青岭南派建筑大师。广州的岭南建筑有许多代表作,余荫山房、小画舫斋、陈家祠、西关大屋、竹筒屋、商业骑楼建筑等都充分表现了岭南城市的风貌。20世纪50年代以后广州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诸如北园酒家、泮溪酒家、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矿泉别墅、白云山双溪别墅等一大批园林宾馆和酒店,它们都是现代岭南建筑的优秀作品。
这里向大家介绍构成岭南市井风情图画要素,让旅游者们充分领略岭南建筑文化风貌的宝墨园、余荫山房、岭南印象园和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宝库”的陈氏书院(陈家祠)等。
(二)主要景点
1、广州陈家祠(陈氏书院)
陈家祠位于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十九年(1893年)落成。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中轴对称,以中路为主线,两侧以厅堂、厢房围合,厅堂两侧以青云巷隔开,建筑间以长廊相连,深三进。祠堂前辟有宽阔的庭院,还有东院、西院和后院,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
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头门、聚贤堂和祖堂。头门面宽五间26.9米、进深三间12米。梁架、驼墩、斗拱、雀替均刻有花卉、瓜果、人物等纹饰。头门大门上悬“陈氏书院”横匾,两边有石砌包台,门前两侧立一对直径1.4米、连座高2.25米的石鼓,两扇大门上彩绘门神。大门内设4扇双面缕雕屏门。头门明间与次间梁架高10.09米,稍间梁架高9.69米,形成高低错落两个屋面,硬山顶封火山墙,屋面铺碌灰筒瓦,正脊塑花鸟、人物灰塑与石湾陶塑,垂脊塑寿果、蝠鼠和狮子等灰塑。两侧东、西厅堂面宽14.05米、进深三间11.9米,其建筑规模、装饰比头门稍次。
聚贤堂原是陈姓族人举行春秋祭祀和议事聚会的地方。面宽五间26.9米、进深五间16.7米,梁架、驼墩、斗拱、雀替雕刻花纹,后外金柱明间、次间装12扇镂雕屏门,稍间设花罩;堂前设月台,月台宽16.7米、深8米,石雕望柱以岭南佳果为装饰,栏板嵌铁花。正脊上陶塑瓦脊是1981年修复时重新烧制。
后进祖堂及大厅三间原是安放神祖牌位及祭祀的厅堂。祖堂面宽五间、进深五间,后金柱间各设高8米的木镂雕龛罩,后稍间设神龛,内设21级木阶放置神主牌位。
除中轴线主体建筑外, 其他厅堂、廊庑、斋室、厢房等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梁架、斗拱、驼墩、墙壁、墀头等均以花鸟虫鱼、岭南佳果、历史典故、戏曲人物等题材为装饰内容。
陈家祠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新世纪羊城八景”评选活动中,陈家祠以“古祠留芳”名列羊城新八景之一。
中外闻名的陈家祠, 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气势雄伟,装饰巧夺天工、富丽堂皇,无怪乎人们称它是岭南建筑的明珠,又说它集岭南装饰工艺之大成。在此,仅从岭南建筑、装饰工艺的角度向大家介绍这座广东规模最大最具岭南文化风格的古建筑,其中主要介绍其“三雕”、“二
塑”的高超技艺。
陈家祠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即石雕、木雕、砖雕和陶塑、灰塑,以及铁铸工艺的高超技艺。
[木雕]
陈氏书院的木雕,是以樟、柚等木材镂雕屏门、神龛、花檐、花栏、花窗、梁架和雀替等。首进头门梁架有8块以王母祝寿、晋文公践土会盟、曹操大宴铜雀台等为题材的柚木雕刻。首进大厅的4扇屏门有以金殿比武、金殿赏赐、孟浩然踏雪寻梅、渔樵耕读为题材的木雕。中进聚贤堂的12扇屏门有渭水访贤、六国大封相、李太白醉酒退蕃书等人物故事的雕刻。东西两厅屏门分别镂刻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故事。后进三间有11座雕工精美、气势雄浑的木雕龛罩。
[石雕]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有: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抱鼓石,基座雕以日神、月神和八仙;聚贤堂前的月台以狮子、花鸟、佳果为题材的石雕望柱。各厅堂前有雕刻渭水访贤故事的石柱挑头,有雕刻暗八仙、苏武牧羊、画龙点睛的石栏板。这些石雕造型秀丽,线条圆润简练,玲珑剔透,流畅洒脱,不愧是岭南石雕艺术精品。
[砖雕]
陈氏书院的砖雕主要用于檐墙、墀头、门楣等处。书院正门两边东西檐墙上有6幅大型砖雕。东檐墙正中为“刘庆伏狼驹图”,左右分别为“百鸟图”和以凤凰、仙鹤、鸳鸯、鹁鸪、黄莺为代表的“五伦全图”。画旁分别刻以明代陈白沙、唐代杜牧、北宋程颢的七言绝句。西檐为取材于《水浒传》故事的“聚义厅”,两旁分别刻有宋代范中淹《岳阳楼记》名句及清代诗人的七言绝句。这些砖雕以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手法镶嵌而成,布局严谨,层次分明,造型生动,气势磅礴,极富岭南特色,堪称砖雕艺术的奇葩。
[陶塑]
陈氏书院的陶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书院的正脊采用石湾陶塑共11条。首进5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和十九年(1893年)烧制,中、后进东西两厅的4条脊饰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和光绪十八年(1892年)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刘备过江招亲、武王伐纣、四郞探母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灰塑]
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铁铸通花]
陈氏书院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其正面6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金玉满堂等。这些铁铸通花栏板是以低碳钢为材料打制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
此外,陈氏书院内还有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美术形式—壁画和楹联。书院东西厢房各绘有一幅壁画,壁画的题材分别是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书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

交通
地铁1号线至陈家祠站下,公交17路、104路、107路、109路、114路、125路、128路、244路、250路、夜27路、夜30路、旅游公交1线、旅游公交2线至陈家祠下,或114路、181路、204路、238路、夜3路、夜45路至康王北路下。

2.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番禺区南村镇,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同治十年(1871年)竣工,历时5年。该园主人邬燕天,为番禺当地举人。此园面积不大,占地仅1598平方米,但汲取了苏杭园林风格,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点,将亭、台、楼、阁及水池、小苑间以曲径小桥,并广植古树名木,珍贵花卉相衬托,从而形成一座以布局精美小巧、玲珑剔透为特色的岭南园林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
余荫山房以“浣红跨绿”廊桥为界分为东、西两大景区。廊桥是园中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前后各5级石阶,桥下为一石拱券,桥亭为卷栅歇山顶,前后分别题额“浣红”和“跨绿”,故称浣红跨绿桥,桥上设栏干,亭下设挂落,前后两端有风雨廊连接,廊两边设长靠椅,西区以深柳堂为主,以临池别馆为辅。堂前庭院盘绕着两株炮丈花古藤,花开时节,落英缤纷,瑰丽非常。东区主体建筑为玲珑水榭,此亭为八角,又建于一个八角形水池中央,故又称八角亭。东南角有杨柳楼台,东北角有孔雀亭、来熏亭、榄枝厅等小巧玲珑的古建筑,并栽有菠萝树、腊梅、南洋水杉等珍贵古树名卉。
园门位于西南角,园门两边有一对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既体现了“余荫”之名,又体现了“红雨”、“绿云”的园中特色。
余荫山房面积虽小, 但设计巧妙。园、台、池、馆与游廊、拱桥、假山、花径交相穿插,构成曲折幽深、小中见大的庭苑空间,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的特色,使游人耳目一新。

交通
公交番51路、番65路、番72路、番75路至广州科贸学院下,或番10路、番51路、番69路、番186路、至南村镇下。

3.广裕祠
广裕祠位于从化钱岗古村, 庄严古朴,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距今近600年。它是全国唯一一座有5次重修年代记载的祠堂。广裕祠获得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竞赛、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
广裕祠堂共三进, 建筑面积共816平方米,占地约992平方米。坐北向南,主座均为木构架,两旁山墙承重、屋面素瓦、悬山屋顶,是珠三角地区祠堂中具明显北方风格的实例。广裕祠兼具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美学价值,是考据北民南迁历史以及南北建筑风格互相借鉴发展的一座重要古建筑文物。联合国的获奖公告指出,广裕祠的修复是村民、政府机构和技术顾问组织精诚合作保护地方遗产的杰出范例。
广裕祠被专家认为是一部“中国从明朝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断代史”、“确凿的时间,记载着该祠堂所留下来的建筑风格作出明确的断代,这是极其珍贵的。它(广裕祠)简直就是岭南建筑历史的一把标尺”、“非常宝贵的建筑标本”。
2006年5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
B1路、B26路、B29路、B31路等至沙埔站下。

4.沙湾留耕堂
留耕堂位于番禺区沙湾镇,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后几毁几建,现规模是于清康熙年间扩建而成的,比广州陈家祠(建于1893年)早了600多年。沙湾留耕堂又名何氏宗祠,是沙湾何氏宗族的大祠堂。“留耕”两字取自“阴德源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
沙湾留耕堂的主要特色是柱多、雕刻精巧、书联丰富、气势雄伟。留耕堂计有112条石柱和木柱。这些木柱的原料,当时是从东南亚国家采购回来的。在雕刻方面,留耕堂保留了非常精致的石雕、木雕、砖雕、灰塑,体现了岭南庭园的精巧的建筑艺术。
留耕堂占地3300平方米,地势北高南低,依次为大池塘、大天街、山门、仪门(牌坊)、丹墀(天井)、月台(钓鱼台)、享殿(象贤堂)、寝殿(留耕堂)及东西庑廊和衬祠。
第一进是山门。留耕堂山门前是宽阔的、用大青石铺成的大天街(广场),大天街正对一池塘,在临近池塘处两边有驻马石和8个安装旗杆的石座,这种旗杆是古时考取功名后用以竖旗褒扬的。大天街东西两边各有堵红砖墙,墙上附有彩色灰塑,内容有“双龙戏珠”、“龙凤呈祥”、“麒麟呈瑞”等,做工精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天街正北面是恢宏肃穆而又富丽堂皇的留耕堂正门,门上为红底金字“何氏大宗祠”横匾。正门的两扇大门由质地坚硬的木料制成,门上各绘金盔金甲的武将一员作门神,用的是我国重彩壁画的传统手法,极其鲜艳夺目,大门东西两侧是各由3条石柱和木柱及金字托梁所组成的包台。前是礼台,接礼所用;后是“八音台”,迎宾唱名所用。另外,还有“出孝”、“入弟(悌)”两间鼓楼,它们一起构成留耕堂的门面,已初步展现出这座古建筑的恢宏气象。
在正门最值得细心欣赏的是门顶的横梁,梁上的木雕极其精美,特别是在古建筑学上称为“驼峰”的33个三重如意斗拱,雕刻内容花样百出,或奇花异卉、飞禽走兽,或历史故事人物,无不栩栩如生。整座前门,梁、枋、斗拱共同构成了一组精美的岭南建筑艺术珍品。
进正门,一座高大的石碑坊便耸立在人们的面前,这座碑坊在古建筑学上称为仪门,属于留耕堂的二进。门额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陈白沙所书“诗书世泽”的石刻,表明沙湾何氏是书香门第,历代不少人考取科举功名。

……

前言/序言


新广州行:羊城风情,流光溢彩 序言 这是一本关于广州的书,却不仅仅是关于广州。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一次感官的盛宴,一次心灵的对话。我们将在书页中漫步,去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脉搏,去聆听它的故事,去品味它的味道,去拥抱它的未来。 广州,这座被誉为“羊城”的南方明珠,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它孕育了灿烂的岭南文化,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也拥抱了日新月异的现代发展。从古老的商埠码头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广州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不乏蓬勃的创新活力。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旅行指南,也不是一本详尽的历史考证。它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带着你穿梭于广州的大街小巷,为你娓娓道来这座城市的点滴故事。我们将一同探访那些承载着岁月印记的古迹,感受它们诉说的往昔辉煌;也将一同穿梭于摩天大楼林立的现代CBD,领略广州作为国际化都市的磅礴气势。 “新广州行”,顾名思义,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广州的“新”,更是“行”的体验。我们将用全新的视角,去解读这座城市的“新”风貌,从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文化创新到生活方式,无不展现着广州的蓬勃生机。而“行”,则意味着一次深入的体验,一次全方位的感知,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广州的呼吸与脉动。 本书将带领你走进广州的多个层面: 第一部分:溯源羊城,历史回响 我们将从广州的源头开始,回溯这座城市的千年历史。 从海皮到陆域:古代广州的地理演变与城市格局 我们将探讨广州的地理位置如何影响其城市发展,从早期的沿海聚落如何逐渐发展成为内陆城市,以及历代城市规划如何塑造了广州的城市肌理。我们将深入了解古代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辉煌,触摸那段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黄金岁月。 岭南风骨,文化基因: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岭南文化是广州的灵魂。我们将一同走进那些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粤剧的婉转悠扬,粤菜的精雕细琢,广绣的巧夺天工,以及广彩的五彩斑斓。我们将探讨这些文化符号如何与广州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又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粤剧:百年梨园,唱响羊城 我们将走进粤剧的艺术殿堂,了解它的历史渊源,欣赏其独特的唱腔、表演程式,以及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从老一辈艺术家到新生代力量,粤剧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坚守与创新? 粤菜:舌尖上的广府风味 广州,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之都。我们将品味粤菜的“清、鲜、嫩、滑”,从早茶的精致点心到大餐的隆重宴席,每一道菜都蕴含着对食材本味的极致追求。我们将探访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地道老字号,以及引领潮流的新派粤菜馆。 广绣与广彩:针线与色彩的艺术传奇 广绣的丝线缠绕,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广彩的色彩碰撞,描绘出绚丽的东方韵味。我们将欣赏这些精美的工艺品,了解它们独特的技法和文化寓意,以及它们如何在现代设计中找到新的表现空间。 广府庙会:民俗风情的活态展示 这是一场关于民俗的盛会。我们将体验广府庙会的热闹气氛,感受舞龙舞狮的激情,品尝传统小吃,欣赏民间艺术表演,深入了解广州人的节日传统与文化习俗。 历史印记,古韵遗存:那些不曾远去的时光 广州的古迹,是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将漫步于老城区,感受骑楼的南洋风情,穿梭于陈家祠的精美雕刻,登上越秀山,俯瞰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骑楼街:南洋风情与岭南记忆的交织 中山路、北京路,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是独特的骑楼建筑群。我们将漫步其中,感受历史的沉淀,聆听骑楼背后的故事,体会这种建筑形式如何融合东西方风格,成为广州独特的城市符号。 陈家祠:岭南建筑的集大成者 这座宏伟的建筑,是岭南民间工艺的宝库。我们将细细品味其砖雕、木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绘等艺术精华,感受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以及它所承载的宗族文化与艺术价值。 越秀山与五羊雕塑:广州的城市象征 登上越秀山,不仅能欣赏城市风光,更能感受广州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我们将深入了解五羊雕塑的传说,以及它所代表的广州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的精神。 沙面:西风东渐的欧陆风情 这个曾是英法租界的岛屿,如今依然保留着百年前的欧陆建筑风貌。我们将漫步于这片宁静的区域,感受历史的厚重,体会殖民时期留下的独特建筑风格,以及它如何在现代焕发新的生机。 第二部分:新广州脉动,现代风华 广州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过去,更在于它蓬勃发展的现在。 珠江潮涌,经济腾飞:广州的现代城市形象 我们将聚焦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探讨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作用。从金融中心到科技创新高地,广州的经济发展脉络将在此展现。 CBD双雄:天河与珠江新城 这里是广州最现代、最繁华的区域。我们将仰望广州塔的雄姿,感受广州IFC的巍峨,漫步在珠江新城宽阔的街道上,体会这座城市国际化的都市气息,以及它作为经济引擎的强大动力。 创新引擎:广州的科技研发与产业升级 广州正积极拥抱科技革命。我们将关注广州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以及其如何通过产业升级,塑造未来发展的新格局。 绿水青山,诗意栖居:广州的生态文明建设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并未忽视对绿色环境的追求。 都市绿肺:公园与湿地 我们将探访白云山、海珠湿地等城市绿肺,感受广州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以及如何将自然景观融入城市生活,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绿色交通:智慧出行的新体验 广州的公共交通系统如何体现其绿色理念?我们将探讨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等如何构建高效便捷的绿色出行网络,以及智慧交通如何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文化新象,艺术探索:广州的当代文化生活 广州不仅是历史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新者。 创意园区与艺术街区 我们将走进红砖厂、TIT创意园等充满艺术气息的创意空间,感受年轻一代的艺术创作活力,以及这些区域如何为城市注入新的文化基因。 博物馆与美术馆:知识与审美的殿堂 广州的博物馆与美术馆,是了解这座城市文化底蕴与当代艺术的重要窗口。我们将探访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感受艺术的魅力,拓展视野。 文化节庆与艺术活动 广州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将关注广州国际灯光节、爵士音乐节等,感受这座城市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 第三部分:广州生活,温度与情怀 一本关于广州的书,离不开对这座城市生活方式的描绘。 慢与快,动与静:广州人的生活哲学 广州人以其务实、包容、讲究的生活态度而闻名。我们将探讨广州人的“慢生活”与“快节奏”如何并行不悖,以及他们如何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依然保留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早茶文化:不仅仅是早餐 早茶,是广州人一天开始的仪式。它不仅仅是食物,更是社交,是情感的交流。我们将深入了解早茶的文化内涵,探寻那些最具代表性的茶楼,品味那份属于广州的悠闲与惬意。 街头巷尾的烟火气 告别高档餐厅,我们将深入广州的街头巷尾,寻找那些最地道的市井美食,感受最真实的广州生活。从肠粉的滑嫩,到糖水的清甜,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生活的热情。 社区生活与邻里情 在现代化的都市里,社区的温暖依然是广州人重要的情感寄托。我们将关注广州的社区活动,以及邻里之间的温情互动。 开放与包容:广州的移民城市魅力 广州是一个移民城市,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我们将探讨这种多元文化融合如何塑造了广州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以及不同文化在这里如何和谐共存,共同创造着这座城市的活力。 梦想起航:年轻人的广州 作为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广州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前来追逐梦想。我们将关注年轻人在广州的创业故事,他们的奋斗与成长,以及他们如何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新广州行:羊城风情,流光溢彩》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邀请。邀请你走进广州,用你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耳朵去倾听,用你的心灵去感受。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城市肌理中的历史脉络,去体会那些流淌在城市血液中的现代活力,去感受那些弥漫在空气中的生活温度。 这是一次关于“新”的探索,也是一次关于“行”的体验。愿这本书能成为你探索广州的最佳伴侣,让你在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风景。 广州,它一直在变化,却又始终如一。它的过去,是沉淀;它的现在,是奔腾;它的未来,是无限可能。欢迎来到广州,欢迎开始你的“新广州行”。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新广州行:广州导游词》这本书,我首先就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风格,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广州这座城市的特质。翻开书页,我立刻被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的挖掘所折服。它并非是那种泛泛而谈的旅游手册,而是充满了个性化解读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书中对广州市井文化的描绘,是我最为欣赏的部分。作者没有仅仅停留于介绍那些宏伟的建筑和著名的地标,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普通生活。那些在老茶楼里喝着早茶聊着天的大爷们,那些在市场里讨价还价的阿姨们,以及那些在小巷里经营了数十年的老字号,都成为了书中生动而鲜活的个体。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仿佛亲身融入了广州人的日常生活中。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介绍景点时,总能挖掘出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和趣闻。例如,在介绍某个古老建筑时,作者会娓娓道来关于它的传说,或者是某个历史人物在此留下的足迹。这些故事让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景点,瞬间变得鲜活有趣,充满了吸引力。我甚至开始尝试着在阅读时,去想象那个场景,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 此外,这本书在语言运用上也非常考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能够将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汲取知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总体而言,《新广州行:广州导游词》是一本充满智慧和魅力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导游词,更是一部关于广州这座城市的深度访谈录。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渴望了解广州、体验广州的读者,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对于《新广州行:广州导游词》,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它极具感染力的叙事方式。我并非广州本地人,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博学而风趣的朋友,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里悠闲地漫步。作者巧妙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都市的活力相结合,使得每一个景点都拥有了鲜活的生命。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广州独特城市肌理的描绘。那些蜿蜒的骑楼,斑驳的墙体,以及隐匿在街巷深处的市井生活,都被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一一呈现。我仿佛能听到市井小贩的叫卖声,闻到街角飘来的煲仔饭的香气,感受到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南国的气息。书中不仅仅是罗列了景点名称和基本信息,更是深入挖掘了每个地方背后的故事和人文内涵,让读者能够真正地“读懂”广州。 更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景点。它还涵盖了许多关于广州的文化符号,比如粤剧、广彩、岭南画派等,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这对于想要了解广州文化精髓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我以前对这些艺术形式了解不多,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主动去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 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合理,它将广州的不同区域和主题进行了划分,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阅读。无论是对历史建筑感兴趣,还是对美食文化着迷,亦或是想探寻都市的现代脉搏,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路径。而且,书中穿插的导览线路设计,也为未来的出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总的来说,《新广州行:广州导游词》是一本兼具深度与广度的作品。它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读者深入体验广州的魅力,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广州感兴趣的朋友们,它绝对会让你爱上这座充满惊喜的城市。

评分

这本《新广州行:广州导游词》真是一本让人惊喜的宝藏!我一直对广州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它既有古老的韵味,又有日新月异的现代气息,但却不知道从何入手去深入了解。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抱持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结果完全被它吸引住了。 我尤其喜欢它对于广州历史文化部分的呈现方式。它不像一些枯燥的史书,而是将历史融入到了生动的叙事中,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时代的广州。通过导游词的视角,我仿佛亲眼看到了骑楼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听到了粤剧咿咿呀呀的唱腔,品尝到了早茶店里点心蒸腾的热气。书中对岭南文化的解读也十分透彻,从建筑风格到民俗风情,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我对广州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而且,这本书的实用性也超乎我的想象。我本来以为导游词可能只适合那些即将来广州旅游的人,但它对于我这样一个“宅家”的读者来说,也同样具有巨大的价值。书中介绍的许多景点,我虽然无法亲临,但通过书中详实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我仿佛已经身临其境。它让我看到了羊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例如那些隐藏在小巷深处的百年老字号,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祠堂庙宇,以及那些充满艺术气息的创意园区。 这本书让我最感动的是,它不仅仅是关于“景点”,更是关于“人”。它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穿插着许多关于广州人的故事,他们的生活态度,他们的奋斗历程。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让冰冷的文字变得有温度,让我觉得广州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城市,而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我甚至开始想象,如果我真的站在那些地方,我会如何感受,会和当地人发生怎样的故事。 总而言之,《新广州行:广州导游词》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它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广州的窗户,更让我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书中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我的朋友们,也希望能有机会亲自踏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去体验书中所描绘的一切。

评分

初次接触《新广州行:广州导游词》,我便被它细致入微的视角所打动。我原以为这是一本较为官方或中规中矩的旅游介绍,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大错特错了。这本书更像是一场与广州这座城市的深度对话,作者以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导游身份,带领读者走进它的每一个角落,去感受它的脉搏,去聆听它的故事。 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解读。作者没有仅仅关注那些显而易见的旅游景点,而是深入到城市发展的肌理之中,去探究那些影响着广州城市形态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深层原因。从传统的街巷布局到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从历史悠久的祠堂建筑到充满设计感的商业空间,都被作者一一剖析,让我对广州这座城市的空间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广州作为“商贸之都”的阐释。作者不仅仅介绍了广州发达的商业形态,更是追溯了它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地位,以及由此形成的开放包容的商业文化。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南来北往的商船,听到了集市上的喧闹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拥有的贸易活力。 此外,这本书在文化元素的挖掘上也相当出色。作者没有将文化仅仅视为点缀,而是将其融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街头巷尾的粤语文化,还是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亦或是节庆期间的民俗活动,都被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笔触一一呈现。这让我认识到,广州的文化并非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生生存在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细胞之中。 《新广州行:广州导游词》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度的挖掘和饱满的情感,成功地展现了广州这座城市的魅力。它不仅仅为我提供了关于广州的知识,更点燃了我对这座城市的热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想要了解广州的朋友,相信它一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分

《新广州行:广州导游词》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旅游指南的认知。我一直认为导游词无非是景点介绍、交通路线、住宿建议的堆砌,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它能够承载的厚重与灵动。它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仿佛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广州画卷,每一笔都充满了故事与情感。 书中对广州美食的描述,简直是一种味蕾的盛宴。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列举菜品名称,而是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每一道菜肴背后的制作工艺、食材的讲究,以及它所代表的地域特色。我仿佛能闻到叉烧的甜香,尝到白切鸡的鲜嫩,感受到艇仔粥的醇厚。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小馆子,也因为作者的笔触而变得熠熠生辉,让我恨不得立刻飞往广州,去品尝一番。 更让我赞叹的是,本书将广州的现代发展与历史传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介绍一些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的同时,作者也没有忘记提及它们周边那些保留下来的老街区、老建筑。这种对比与 juxtaposition,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广州这座城市在不断前进中,依然珍视着自己的根脉。它展现了广州这座城市既有前瞻性的魄力,又不失人文情怀的温度。 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人”的叙事。作者在介绍景点的时候,总会穿插一些关于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或正在生活的人们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关于历史上的名人志士,有的是关于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有的是关于那些坚守传统手艺的匠人。这些鲜活的人物,让冰冷的文字变得有血有肉,也让我对广州这座城市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新广州行:广州导游词》是一本充满诚意和惊喜的作品。它不仅是一本实用的旅行指南,更是一部关于广州的文化读本。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带领读者去发现广州的魅力,去感受这座城市的灵魂。我强烈建议,无论你是否计划前往广州,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评分

好用………………………………………

评分

好书,好书,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

确实是正版图书,印刷及纸张都无可挑剔。但遗憾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显得很老套,没有导游词应有的格式和幽默。通篇看起来比较粗涩,没有亮点。

评分

感觉挺有用的

评分

实用的

评分

确实是正版图书,印刷及纸张都无可挑剔。但遗憾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显得很老套,没有导游词应有的格式和幽默。通篇看起来比较粗涩,没有亮点。

评分

感觉挺有用的

评分

好!!!!!!!!!!!!!!!

评分

实用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