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

建築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宗昌,青麗 著
圖書標籤:
  • 建築工程
  • 施工技術
  • 施工管理
  • 工程管理
  • 建築施工
  • 工程技術
  • 土建工程
  • 建築科學
  • 工程教育
  • 實務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9787512356221
版次:1
商品編碼:1151717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頁數:316
字數:367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建築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主要內容包括:建築地基基礎及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砌體工程及外牆保溫係統質量工程、混凝土工程及其材料質量控製、屋麵防水及室內排水施工控製、項目實施階段控製、管理等六個方麵問題。在寫作構思中力求全麵係統,通俗易懂,突齣實用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圍繞過程工序中按質量標準及規範這條主綫,防治其通病的産生。
本書適用於現場技術人員、工程施工人員、設計人員,監理及質量檢查員、工程監督、建築專業院校師生學習藉鑒。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建築地基基礎及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 1
第一節 地基基礎的處理控製 1
1.減少建築地基不均勻沉降的基本措施 1
2.建築軟弱地基的處理方法 3
3.條形基礎應用時常見問題及對策 10
4.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質量控製 14
5.黃灰土基層施工質量及防治措施 18
6.降雨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及其防護 24
7.地基基礎質量檢測常見問題探討 27
8.深基坑土方開挖及支護施工措施 32
9.高層建築筏形基礎的施工質量控製 36
10.土釘牆在軟土地基基坑中的施工應用 39

第二節 地下室後澆帶及地下工程 40
1.建築地下室後澆帶的設置與施工控製 40
2.地下室後澆帶超前止水施工技術 42
3.建築地下室外牆後澆帶施工方法的改進 45
4.地下室後澆帶自密實混凝土施工控製 48
5.地下人防孔洞口防護常見安全質量問題及對策 52
6.現澆混凝土結構後澆帶質量控製 56
第二章 砌體工程及外牆外保溫係統質量控製 60
第一節 砌體工程施工質量控製 60
1.砌築工程質量問題及處理方法 60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應用現狀及發展 64
3.混凝土砌塊抗壓強度的主要影響因素 68
4.混凝土裝飾砌塊牆體施工中質量控製 76
5.磚混結構房屋牆體裂縫及常規處理 83
6.建築外牆的質量與滲漏預防控製 86
7.砌體建築結構房屋的抗震技術措施 91
8.提高磚混結構房屋抗震能力的有效方法 93
9.砌體結構抗震的應用經驗與期望 101
10.房屋建築中牆體裂縫成因與對策 114

第二節 外牆外保溫係統質量控製 118
1.建築外牆外保溫係統質量問題的分析處理 118
2.外牆外保溫施工質量技術 123
3.外保溫施工質量的重要措施 128
4.砂加氣混凝土砌塊自保溫體係性能優化的措施 133
5.外牆外保溫係統工程的施工防火措施 138
6.建築太陽能光伏玻璃一體化的應用 142
7.建築節能中的遮陽技術應用 147
8.建築室內裝飾中的節能環保措施 152
9.低碳節能與綠色能源在當代工程中的應用 158
10.實施綠色建築暖通空調技術的方法措施 164
第三章 混凝土工程及其材料質量控製 169
第一節 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169
1.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與質量控製 169
2.混凝土結構裂縫綜閤修補技術的應用 172
3.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産生的一般原因及預防 176
4.高層建築混凝土施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79
5.現澆混凝土樓闆裂縫的成因分析與防治 183
6.鹽漬環境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方法措施 187
7.建築框架梁柱結構節點施工質量控製 191
8.框架剪力牆結構裂縫産生的原因及其控製措施 194
9.建築變形縫部位雙剪力牆的模闆支設施工 198
10.大體積混凝土無縫施工技術的應用 203
11.混凝土現場標準養護試件強度問題分析 206
第二節 混凝土應用材料質量控製 211
1.混凝土摻和料質量要求和技術應用 211
2.建築用保溫砂漿研究技術與應用分析 214
3.混凝土結構工程中鋼筋的施工質量控製 217
4.建築材料質量的檢測與施工控製 222
5.防水密封材料在建築工程中的應用 224
6.建築材料的質量與檢測監控 228
第四章 屋麵防水及室內排水施工控製 232
1.捲材屋麵防水産生滲漏的原因及治理 232
2.房屋屋麵工程防水質量問題及施工控製 237
3.硬泡聚氨酯噴塗保溫防水一體化施工控製 241
4.房屋室內排水管道施工控製要點 245
5.房屋不同部位施工防滲漏水 249
第五章 項目實施階段控製管理 253
1.工程建設項目的施工現場管理控製 253
2.工程項目施工階段的進度管理控製 257
3.工程項目實施階段的投資控製 259
4.建築房屋加固改造施工容易齣現的問題及對策 262
5.建築消防施工質量與監理監管措施 264
6.建築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271
第六章 建築結構與電氣設計施工管理 276
1.建築房屋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的處理 277
2.住宅建築電氣設計中的安全性問題 279
3.住宅建築的電氣設計施工管理 281
4.建築電氣的節能設計措施 284
5.智能建築工程建設過程管理控製 288
6.建築電氣施工企業材料采購控製 292
7.建築電氣工程的安裝方法和質量控製 296
8.建築智能化係統項目的管理 299
9.智能建築防雷接地係統的設計與施工 302
參考文獻 306

前言/序言

前 言

現代建築工程所包括的範圍較廣,屬於所有的新建、改建或擴建房屋和附屬構築物建設項目,包括對此所進行的規劃、勘察、設計和施工、竣工等各項技術和完成的工程實體。而建築工程質量則反映瞭其滿足現行國傢及行業相關標準規定或閤同約定的要求,包括在使用功能、安全及其耐久性能、環境保護等方麵所有明顯和隱含能力的特性總和。這些要求的實現是通過專業技術設計人員精心設計、科學構思和嚴密計算纔能達到的。智能化建築廣泛應用,電氣在建設工程中更加重要,結構中用量最大、使用最廣泛的混凝土工程,其商品化和泵送技術得到瞭普及;一些小型工程仍在現場自拌混凝土,從原材料計量、拌和,到入模的工序環節控製不嚴;建築地下室後澆帶的構造設計、建築電氣優化設計、圍護結構的節能設計、保溫材料[如膨脹聚苯乙烯闆(EPS闆)和聚苯顆粒保溫材料]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缺陷;各種輕質砌塊的使用在一些地區普及率不高,需要加大推廣力度;建築裝飾材料,防水耐蝕材料,保溫材料的成品、半成品,質量低劣的建材仍有一定市場,需要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規範建築市場,使建築産品質量符閤設計要求及現行質量標準的相應要求。
而設計意圖的實現則要通過建築施工人員,將這些工程所用的各類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離散材料,按一定的工藝方法組閤成一個閤格的使用實體,其施工細部操作過程的科學搭配、協調配閤控製是質量監督管理的關鍵環節。要求每一位操作人員具有必備的技術素質和實踐經驗,切實重視施工過程中的工序過程控製,使所形成的産品達到閤格標準。而建築産品具有其他産品不可比擬的特殊功能,一旦形成則難以改變,需要參與各方對工程全過程進行實地監控,使形成的産品真正達到節能環保、安全耐久的要求,確保建築節能達到國傢要求的65%這一既定目標。
作者在各類建築施工現場參與技術質量工作50餘年,熟悉並掌握各類工程細部操作控製的工藝方法和技術措施要求,對工序間産品的閤格與否十分瞭解,本書在各類工程應用實踐總結的基礎上,結閤現行的國傢標準、規範、建築行業規程,以施工驗收批質量控製和防治可能齣現的質量通病為主,分析並介紹瞭實踐證明符閤驗收標準且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希望能夠供施工一綫的技術人員學習參考,使自身得到不斷提升。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建築地基基礎及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砌體工程及外牆外保溫係統質量控製、混凝土工程及其材料質量控製、屋麵防水及室內排水施工控製、項目實施階段管理控製和建築結構及電氣工程施工管理6個方麵。在寫作中力求全麵係統、通俗易懂,突齣實用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以質量標準及規範為主綫,防止質量通病的産生。本書可以供現場技術人員、工程施工人員、設計人員、監理及質量檢查員、工程監督、建築專業院校師生學習藉鑒,使其能夠盡快熟悉和掌握新的技術規定和施工細部操作質量控製的正確方法和驗收重點控製內容。
在本書齣版發行之際,衷心感謝原建設部許溶烈、姚兵、金德鈞3位總工程師的長期鼓勵與鞭策;感謝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周仁傑局長等領導給予寫作提供的寶貴實踐機會;感謝中國電力齣版社梁瑤編輯的關心與支持。本書藉鑒瞭《建築施工》、《建設科學與監理》、《建築》、《工業建築》等刊物中的相關內容,同時參考瞭一些技術專著及文獻資料,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作者在建設實踐中所處地區的局限性和自身學識麵的不全麵性,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作 者

《城市脈搏:摩天大樓的誕生》 內容梗概: 本書並非一本枯燥乏味的技術手冊,而是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探索現代城市天際綫背後宏偉工程的旅程。我們將聚焦於那些拔地而起、直插雲霄的摩天大樓,深入剖析它們如何從一紙藍圖變為令人驚嘆的現實。這不是一本講述如何握緊扳手、鋪設水泥的教科書,而是一部關於智慧、協作、創新與堅韌的史詩,講述瞭人類如何挑戰物理定律,將想象力轉化為堅實的鋼鐵與玻璃的奇跡。 我們將從摩天大樓的“基因”——選址和規劃開始,探討為何某些地段能夠孕育齣如此龐大的建築。這不僅僅是看風水,更是對地質條件的精確評估,對城市承載能力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戰略洞察。我們將跟隨設計師的筆尖,瞭解他們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最大化利用每一寸土地,同時創造齣既實用又具美學價值的建築形態。這其中涉及的不僅僅是綫條的勾勒,更是對光影、空間、人流的精妙計算,以及對建築在城市景觀中所扮演角色的哲學思考。 接著,我們將進入摩天大樓的“骨骼”——結構設計的奧秘。本書不會羅列復雜的力學公式,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揭示支撐起一座座巨人的支撐係統。我們將瞭解“核心筒”的強大功能,它如何如同建築的大腦和脊梁,承擔起抵禦風力和地震的重任。我們將探索不同類型的鋼材和混凝土,以及它們如何在極端條件下展現齣驚人的強度和韌性。讀者將瞭解到,建造摩天大樓並非簡單地堆砌材料,而是一場精密的計算與平衡,是無數工程師智慧的結晶,是對大自然力量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化解。 隨後,我們將深入到摩天大樓的“生命綫”——施工過程的挑戰與解決方案。這部分將展現工程師和工人們如何在高空中,剋服重力、風雨、以及時間等多重壓力,將設計圖紙一步步變為現實。我們將見證起重機的“舞蹈”,它們如何精準地將巨型的鋼梁和預製構件送達指定位置。我們將瞭解先進的混凝土泵送技術,如何將液態的混凝土輸送到數百米的高處。更重要的是,我們將聚焦於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以及為瞭保護工人生命安全而采取的一係列嚴格措施。這並非簡單的口號,而是對每一個細節的極緻追求,是對生命的最高尊重。 本書還將觸及摩天大樓的“神經係統”——安裝與集成。電梯,作為摩天大樓的“血管”,將帶領我們瞭解其高效運作的背後是怎樣的精密設計和協同工作。我們將探索復雜的供水、排水、通風、空調係統,它們如何為建築內部提供舒適宜人的環境。我們將見證玻璃幕牆的安裝,每一塊玻璃的精確切割、安裝和密封,都直接關係到建築的外觀和性能。這就像為建築賦予瞭生命,讓它能夠呼吸、能夠感知外部世界,並為內部的人們提供庇護。 當然,摩天大樓的建設絕非孤立的工程,它與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本書也將探討摩天大樓對周邊區域的影響,包括交通、商業、居住模式的改變。我們將思考,當一座座摩天大樓在城市中心崛起時,它們如何重塑瞭城市的活力,又帶來瞭哪些新的挑戰。這是一種動態的相互作用,是建築與城市共同進化的過程。 最後,本書將展望摩天大樓的未來。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湧現,未來的摩天大樓將更加智能、更加環保、更加人性化。我們將探討綠色建築的概念,以及如何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我們將思考,未來的摩天大樓是否會成為垂直的社區,擁有獨立的能源係統和生態循環。這是一種對未來的暢想,也是對人類不斷挑戰極限、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一種美好期盼。 《城市脈搏:摩天大樓的誕生》是一本麵嚮所有對現代城市建築充滿好奇的讀者而寫。無論您是建築領域的專業人士,還是僅僅對城市景觀充滿遐想的普通大眾,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引人入勝的內容。它旨在通過生動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打破技術術語的壁壘,讓讀者能夠輕鬆理解摩天大樓建造的復雜過程,感受其中蘊含的智慧與力量,並對我們所生活的城市,以及那些高聳入雲的建築,産生全新的認識和敬畏。這是一次關於人類創造力、工程智慧和城市夢想的深度探索。 引言: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高聳入雲的建築始終是人類徵服自然、彰顯力量的象徵。它們不僅是鋼筋水泥的集閤體,更是智慧、技術、藝術和人類夢想的結晶。從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現代的摩天大樓,人類對於“嚮上”的追求從未停止。本書將帶領您深入探究那些拔地而起、直入雲霄的摩天大樓,它們是如何從一紙藍圖轉化為令人驚嘆的現實,又是如何在現代城市的天際綫上勾勒齣恢弘的篇章。 我們將告彆枯燥的技術圖紙和冰冷的專業術語,以一種更加人性化、更具故事性的方式,為您揭開摩天大樓的神秘麵紗。這本書不是關於如何握緊扳手、鋪設水泥的實用指南,而是關於建造過程中所凝聚的智慧、勇氣、協作和創新。我們將跟隨那些默默付齣的工程師、設計師和工人們,感受他們如何挑戰物理定律,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將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夢想變為堅實的鋼鐵與玻璃的奇跡。 您將瞭解到,一座摩天大樓的誕生,需要對土地有著深刻的理解,需要對結構有著精妙的設計,需要對施工有著嚴謹的計劃,更需要對安全有著一絲不苟的考量。我們將從城市規劃的宏觀視角齣發,探討選址的策略與考量;我們將深入到結構的微觀層麵,理解支撐起巨人的“骨骼”是如何構建;我們將身臨其境地感受高空施工的驚險與刺激,體驗團隊協作的力量;我們將探究那些看不見的“生命綫”,是如何讓摩天大樓擁有勃勃生機。 本書的目標是讓您在閱讀中,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摩天大樓建造的復雜性與獨特性,理解其中蘊含的科技魅力,以及那些為之付齣心血的人們的偉大。它將激發您對城市、對建築、對人類創造力的重新思考,讓您在仰望摩天大樓時,看到的不僅僅是高度,更是無數智慧與汗水的匯聚,是人類不斷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寫照。 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探索摩天大樓誕生之旅,感受城市脈搏的跳動,聆聽鋼鐵與水泥奏響的雄偉樂章。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拿到這本書時,主要目的是想學習一些關於復雜鋼結構安裝的專項技術,特彆是那些涉及超高層或大跨度空間結構時的吊裝技術。我特彆關注液壓爬升係統、頂推法等技術的應用條件、安全計算和現場控製要點。這本書在鋼結構章節的介紹相對簡略,更多地停留在傳統的高空作業安全規範和普通螺栓連接的扭矩控製標準上。這對於我目前的學習需求來說,信息密度略顯不足。例如,書中對於“大型構件的臨時支撐設計”以及“風荷載對安裝精度的影響”這些關鍵點,論述得不夠深入。我原本以為作為一本“技術與管理”並重的書籍,會提供一些先進的施工組織方法,比如如何通過數字化模擬來優化吊裝順序,以減少交叉作業的風險和時間。但目前看來,它更側重於施工技術的基礎知識普及,對於解決實際工程中遇到的“硬骨頭”問題,提供的直接幫助有限,更像是一本需要配閤大量圖集和規範纔能有效使用的入門教材。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挺有意思的,采用瞭一種比較沉穩的深藍色調,配上清晰的白色和黃色字體,給人一種專業、可靠的感覺。我本來還挺期待能看到一些關於現代建築材料應用的前沿技術介紹,比如新型復閤材料或者綠色建材的實際應用案例,畢竟現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是建築行業的大趨勢。然而,讀完前麵的章節,感覺內容還是比較聚焦在傳統的施工工藝和管理流程上。對於那些我們常常在工地上看到的,比如模闆支撐體係的搭設、混凝土澆築的質量控製這些基礎環節,作者確實講解得比較紮實,步驟清晰,圖文並茂。但這對於一個已經有一定行業經驗的讀者來說,信息增量並不算特彆大。我更希望書中能深入探討一下BIM技術在施工階段的集成應用,或者一些先進的預製裝配式建築的施工難點突破。比如,如何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實時監控大型復雜結構施工過程中的應力變化,書中暫時沒有觸及這方麵的內容。總而言之,作為一本基礎性的教材或者參考手冊,它閤格瞭,但若想在技術前沿上有所突破,可能需要期待後續版本加入更多創新性的技術探討。

評分

這本書的特點在於其對施工“規範”的忠實遵循和詳細解釋,這在確保工程質量的閤規性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混凝土施工的養護章節,對於不同氣候條件下(如高寒、酷熱)的溫濕度控製參數,描述得非常細緻。然而,我個人更偏愛那些能揭示“為什麼”和“如何做到更好”的書籍,而非僅僅是“應該怎麼做”。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施工技術優化帶來的經濟效益分析,或者不同施工方案之間的成本效益對比。例如,選擇某種新型模闆體係相比傳統木模闆,其初始投入、工期縮短、人工成本節約和後期拆模效率提升的綜閤測算模型。這本書更像是法律條文的詳細解讀,而非商業決策的輔助工具。對於那些需要嚮業主或投資方匯報技術方案並論證其優越性的讀者來說,書中缺乏有力的、數據支撐的對比論證材料,使得管理決策層麵的說服力有所欠缺。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結構清晰度是毋庸置疑的,章節劃分邏輯嚴謹,脈絡分明,使得初學者可以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點。然而,作為一名對工程信息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對書中關於信息技術在施工現場應用的篇幅感到非常失望。我期待的是關於物聯網(IoT)傳感器在監測結構沉降、溫度控製中的實際部署案例,或者是關於建築信息模型(BIM)三維協同作業流程在解決管綫綜閤衝突方麵的具體應用步驟。書中關於“信息化管理”的部分,主要還是停留在“建立項目信息平颱”這種宏觀層麵的提倡,缺乏對具體軟件接口、數據交換標準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決策優化的技術細節描述。比如,如何將無人機拍攝的點雲數據快速導入施工進度模型中進行對比分析?這類前沿且實用的內容,這本書裏基本找不到。因此,如果希望瞭解建築工程施工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來實現效率飛躍,這本書提供的視角可能稍顯滯後瞭。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務實,幾乎沒有太多理論性的空泛闡述,直奔主題,這一點我很欣賞。我本來想找找關於項目風險識彆與量化評估的深入分析,畢竟現在工程延期和成本超支的問題層齣不窮,一套科學的風險管理體係比單純的經驗主義要重要得多。書中確實提到瞭風險管理,但似乎更多停留在定性的描述層麵,比如“要確保材料及時到場”、“要加強安全教育”這類我們都知道但難以係統執行的指導方針。我期待看到的是如何建立一個基於曆史數據的風險數據庫,如何利用濛特卡洛模擬來預測工期偏差,或者針對不同類型的工程(比如高層建築與橋梁工程)製定的風險應對策略矩陣。這種量化和工具化的內容,對於提升項目經理的決策水平至關重要。相比之下,書中花費大量篇幅講解的質量控製點,雖然重要,但感覺更像是對現行規範的復述,缺乏對施工過程中常見“灰色地帶”的獨到見解和解決思路。如果能在管理章節加入一些精益施工(Lean Construction)的理念與實踐,那就更有價值瞭。

評分

評分

東西還行。

評分

學習中。。。。。。

評分

學習中。。。。。。

評分

東西還行。

評分

評分

不夠實用,理論太重

評分

東西還行。

評分

挺好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