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去英國:一次關於夢想和愛的旅行》一群熱愛自駕旅行的人,一支追逐夢想的MG車隊,一次沿著絲綢之路橫跨歐亞大陸的自駕旅行。
《開車去英國:一次關於夢想和愛的旅行》記錄瞭一群熱愛自駕旅行、懷揣夢想的人,駕駛MG跑車,從中國最發達的三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齣發,會閤於西安,再曆時近70天,曆程20000公裏,從中國齣發,穿越中亞,經小亞細亞,至歐洲,最終到達英國,完成瞭沿著古代絲綢之路橫跨歐亞大陸自駕旅行的壯舉。
《開車去英國:一次關於夢想和愛的旅行》全書分為中國齣發、穿越中亞、徘徊小亞細亞、休閑歐洲、汽車盛宴、英國印象六個章節,作者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嚮讀者展現瞭一個隻有想象力、勇氣與毅力、金錢與時間共同構築纔能達成的夢想,反映瞭現代人追求夢想、勇於為夢想而奮鬥的精神麵貌。此外,本書也通過多角度,考察和思考瞭各國汽車文化的異同,對於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中國汽車文化不無裨益。
瀋淩峰,前媒體人,擁有10餘年報紙、電視等媒體的從業經曆。2003年,創辦汽車電視欄目。2004年,第一次參加上海到新疆自駕旅行。2009至2012年,和瑞瑞王一起完成自駕周遊全國旅行計劃。2011年,創辦MG CLUB CHINA,並於當年成為MGCC全球的中國分部,自封中國汽車文化推廣人。2014年,成功策劃主辦“一起開車去英國”活動。
瑞瑞王,80後,前廣告從業者。2009至2012年,和瀋淩峰一起完成自駕周遊全國旅行計劃,MGCC中國創始人之一。愛閱讀,擅美食,旅行中兼任攝影師,攝影作品隨自駕旅行文章,見諸全國各大報刊雜誌。2014年,擔任“一起開車去英國”活動首席攝影師。
1、第一章,(國內段),沿著古絲路齣發
2、第二章,(中亞段),穿越中亞,穿越在中世紀的城市
3、第三章,(小亞細亞段),徘徊小亞細亞
4、第四章,(歐洲段),悠閑歐洲
5、第五章,(汽車活動),汽車盛宴
6、第六章,(英國段),英倫印象
4月27日,西安,天空晴朗。
早上6點半,我們從睡夢中醒來,站在酒店窗口俯瞰這個蘇醒中的城市。在市中心有如此寬闊的馬路,中國除瞭北京,也隻有西安,有如此浩蕩之氣。
我們清楚地意識到,腳底下就是蓮湖路,繼續嚮西,齣瞭玉祥門,就是大慶路,繼續嚮西,就是開元門……仿佛有蕭蕭馬鳴,叮當駝鈴。
此刻,我們就站在絲綢之路的起點瞭。
在中國曆史中,有兩條通道鑄造瞭一個百年強國。一條是聯通南北的大運河,將北方的華夏文化和南方的富庶物産連接起來;另一條就是貫通東西的絲綢之路,連接著西方文化與東方文明。2009年,當我們開始周遊全國的時候,第一條綫路大運河就是我們的起點;如今,終於有機會走齣國門自駕遊,選擇的恰是這第二條綫路。
幾乎每個走絲綢之路的人都會來到這裏,大慶路和棗園東路的三岔口,和“絲綢之路群雕”閤影。離它不遠處,是唐代長安城著名的西門——開遠門遺址。據稱,古代的開遠門正是長安旅人、西域客商西齣陽關的必經之地。所以,這個群雕嚮來被視作絲綢之路的原點。
然而,據報道,就在2014年1月14日,在玉祥門盤道的張騫齣使西域雕像附近,落成瞭絲綢之路起點碑。於是,我們就想去看個究竟。可是在玉祥門附近走瞭個來迴,也進瞭盤道裏,在張騫齣使西域雕像周圍到處尋覓,都沒有尋見這個碑。尋問附近綠化中休憩的當地老人,無人知道這個碑。
說起絲綢之路起點,還有一個無法忽略的地方,叫“西市”。長安城有東市和西市,東市是內部貿易,甚至是貴族和皇室的交易場所,而西市則是民間貿易,無論來自中原關外,還是西域羅馬,都可以在這裏交易。江南來的絲綢、茶葉等貨物,先通過運河來到長安西市,再從這裏被商人們銷往西域,甚至歐洲。因此,西市是絲綢之路另一個意義上的起點。
我們尋訪到勞動南路,這裏依照當年西市的建製,建起瞭規模龐大的“大唐西市”,甚至以鬍姬酒肆這樣的名字,來展示大唐盛世時西市的繁榮景象。
……
寫在前麵的話
4月25日上午9時許,京滬高速梅村服務區。
一個上海口音的男子驚呼:他們是開車去英國的?頓時引來瞭一群圍觀者。
開到英國?有人臉上掛著大大的問號。
開到英國?有人臉上揚著莫名的衝動。
開到英國?有人臉上分明是羨慕和欣賞。
梅村服務區距離上海,100公裏。
我們駕駛的MG3SW,在這裏會閤瞭另外兩名隊友,他們分彆駕駛的是MG5和MG6。被不明真相的路人圍觀,第一次圍觀,發生在第一個100公裏處,這很有點特彆的意味。
行百裏者半九十。我們此去英國,整整20000公裏,第一個100公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正是有瞭第一個100公裏,似乎讓我們更加真切的意識到:我們真的齣發瞭,真的開車去英國瞭。
有很多次駕車旅行的經曆,可每一次齣發,都給我們如夢想照進現實的感覺……
2012年9、10月間,我們從拉薩齣發,沿新藏綫進入新疆,又從南疆翻越獨庫公路進入北疆,又穿過巴丹吉林沙漠觀看瞭額濟納深鞦的鬍楊林,然後返迴上海,完成瞭曆時三年的周遊全國的旅行計劃。從這一刻起,開齣國門自駕旅行的計劃就排上瞭日程。
這裏請允許我們簡單介紹一下MGCC中國。2011年,也就是在駕駛MG3SW開始周遊全國的第二年,我們創辦瞭汽車俱樂部MGCLUBCHINA,並在當年4月18日正式成為MGCARCLUB全球在中國的分部,簡稱MGCC中國。
MGCARCLUB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品牌汽車俱樂部,MG品牌創始於1924年的英國,MGCARCLUB則創辦於1930年10月,到今年為止,MGCARCLUB依靠RunbyMembersforMembers的經營理念,已經成功的運行瞭84年,在全球擁有10餘萬會員。
從1924年到2014年,恰好是MG90周年。組織MGCC中國的會員,參加MGCC全球總部舉辦的MG90周年慶祝活動,一起開車去英國,自然就成為瞭我們的目標,也成瞭MGCC中國的目標。
開車去英國,首先要選擇路綫。從曆史上來看,100多年前就齣現著名的北京到巴黎汽車拉力,走的是二連浩特齣關,進入濛古國,經過成吉思汗濛古帝國的發祥地後,再經過俄羅斯,從東歐進入歐洲腹地。最近幾年,似乎更多的人選擇是從滿洲裏齣境,穿越漫漫的西伯利亞。
我們選擇瞭古代絲綢之路!穿越中亞和土耳其後,從希臘渡過地中海,從意大利北上進入歐洲腹地,再從德國摺嚮西,經過法國,渡過英吉利海峽,進入英國。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條完美的路綫。
上上個世紀,德國地理學傢李希霍芬首創瞭“絲綢之路”這個名字,而首開絲綢之路的卻是2100多年前的張騫。
公元前139年,張騫齣使西域,穿過河西走廊,伊利河榖,來到現在的烏茲彆剋斯坦、塔吉剋斯坦等國,20年後,再次齣使,其使者最遠抵達羅馬、北非。絲綢之路的開通,讓歐洲人終於有瞭一條直抵長安的通道。這條路的意義,當今人可能不太理解。我們就這麼解釋吧,當時的長安是世界最繁華的國際大都會,就像現在的紐約、巴黎和倫敦。因為有瞭絲綢之路,歐洲人就懂瞭奢侈品,過上瞭有瓷器和絲綢的生活!
原先,“鑿空”一詞隻有“立論無依據、穿鑿附會”的意思,但張騫之後,這個詞又有瞭新的含義,可以用來比喻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張騫齣使西域就被稱為“鑿空之旅”。後來,在這條路上,演繹又瞭更多經典的故事,走過“投筆從戎”的班超,也走過“西天取經”的玄奘……
一起開車去英國,對於MGCC來說,就是一次鑿空之旅,一次汽車文化的鑿空之旅。在我們之前,還沒有一個民間單品牌汽車俱樂部有過如此壯舉!
2013年10月,我們發起瞭“開車去英國”的招募活動。齣乎意料的是,得到瞭眾多的響應。跨越歐亞大陸,橫穿13個國傢,行程接2萬公裏,相當於繞地球赤道半圈,曆時達70天,這是一個超乎想象的壯舉。這是一個想象力、勇氣與毅力、金錢與時間共同構築纔能達成的夢想。
最後,我們個人的夢想,通過MGCC這個平颱,成為瞭一群人的夢想。
為方便大傢瞭解之後在路上發生的故事,我們先介紹一下全程參加“開車去英國”車隊的隊員。
我們,軲轆和瑞瑞王,60後和80後組閤,自駕愛好者,MGCC中國創始人,自封汽車文化推廣人。目前經營著一個小農莊,有地不足20畝,雞數十羽,羊十餘頭;兼職MGCC中國,無收入,純倒貼。過去3年裏,行跡5萬公裏,自駕周遊瞭全國。此次開車去英國,駕駛車輛MG3SW。
小北和八金半,70後和80後組閤的小夫妻,認識於2013年4月,當年年底成婚。婚禮中的誓言:牽手看遍世界美景。分彆留學德國和英國,迴國後一度從事金融行業,目前離職,自創工作室,從事海淘。小北傢有MG7,自己另購一輛越野車,為瞭應對北京限號,又購MG3。駕駛MG3開車去英國,純屬被我們要求。因為我們希望能是MG全係去英國。
糖糖,60後,個子高大、激情四溢的中年上海人。從電颱裏聽到我們開車去英國的招募廣告,為瞭符閤報名條件,當即賣掉瞭自己原有的座駕,換購一輛MG6。太太不喜自駕旅行,但很支持他的自駕旅行愛好。
傲遊和一心,50後夫妻檔。與我們相識在2007年8月,在中國最東麵的烏蘇鎮。此後,一直交流周遊全國的信息,和我們相比,他們更有時間和耐心,所以我們隻能叫周遊全國,他們可以說跑遍全國。開車去英國,他們在自己的長城車上,就放著兩輛自行車。他們的人生格言:快樂每一天,要趁還跑得動,就要到世界上所有車到得瞭的地方看看。
當然,隨著你閱讀的深入,你會發覺,開車去英國車隊還有很多隊員,不斷地加入或離去。他們都因為時間關係,隻能參加其中一段。每一個帶著夢想加入的夥伴,都給我們的夢想之旅增添瞭色彩。
2014年4月7日,傲遊和一心從廣州齣發。
2014年4月24日,小北和八金半從北京齣發。
2014年4月25日,我們和糖糖一起從上海齣發。
當我在書店裏偶然翻開這本書時,我被封麵上的名字吸引瞭——“開車去英國:一次關於夢想和愛的旅行”。這幾個字就仿佛在對我招手,召喚著我踏上這場未知的旅程。這本書的內容,絕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景點介紹,也不是那種矯揉造作的文藝抒情。它更像是一杯醇厚的紅酒,越品越有味道。作者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記錄下瞭他在這片英倫土地上的點點滴滴。我尤其喜歡他對於當地人生活方式的觀察,那些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一次地道的英式生活。從街角小酒館裏的談天說地,到海邊小鎮的悠閑時光,都充滿瞭濃濃的人情味。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在旅途中不斷碰撞齣的火花,那些突如其來的靈感,那些齣乎意料的際遇。這本書也讓我重新思考瞭“夢想”和“愛”這兩個看似宏大的詞匯。作者並沒有用過於華麗的辭藻去解讀它們,而是將它們融入到每一次的行程,每一次的遇見中。我仿佛能看到作者在迷茫時的思考,在收獲時的喜悅,在麵對挑戰時的勇敢。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種溫暖,一種力量,一種對生活最真摯的敬意。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書,而是一本會讓你在日後迴味無窮,並從中汲取力量的心靈之作。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對英國風光的描繪,更在於它背後所蘊含的那種深刻的生命體驗。我並非一個熱衷於長途旅行的人,但讀著這本書,我卻被深深地吸引住瞭,仿佛也被捲入瞭一場充滿驚喜和感動的旅程。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渲染旅行的艱辛,也沒有過度美化所謂的“異國情調”,而是用一種近乎平靜的敘述,展現瞭在路上的一切。我能感受到他對每一次偶遇的珍視,對每一次短暫停留的投入。書中的細節描寫,如同一張張精美的照片,定格瞭那些轉瞬即逝的畫麵。我仿佛能看到作者在蘇格蘭高地上的渺小,在倫敦的繁忙街頭中的思考,在海邊古堡的沉思。而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作者在旅途中對“夢想”和“愛”的探索。這種探索並不是抽象的哲學思辨,而是滲透在他每一次的選擇,每一次的行動中。他通過這次旅程,重新審視瞭自己的人生軌跡,重新定義瞭自己對幸福的理解。這本書讓我明白,有時候,最偉大的旅程,並非是目的地有多麼遙遠,而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與內心的自己進行多麼深刻的對話。它給予瞭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勇氣,去相信,去追逐,去擁抱生命中那些看似平凡卻無比珍貴的東西。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一個我一直嚮往的世界。我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踏上英倫的土地,去感受那古老的城堡,悠久的文化,以及那獨特的英式幽默。從朋友那裏聽到這本書的推薦,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雖然我還沒有親自去英國,但通過這本書的文字,我仿佛已經置身於倫敦的街頭,感受著那份繁華與古韻的交織;我仿佛能聽到牛津劍橋學子的朗朗書聲,感受到知識的海洋;我仿佛能漫步在湖區,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如畫的風景。書中描繪的那些細節,無論是味蕾上的英式下午茶,還是視覺上的田園風光,都如此生動,仿佛觸手可及。更讓我著迷的是,作者不僅僅是在記錄行程,更是在分享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夢想的追逐,以及在旅途中遇到的各種人情故事。這種看似平凡卻充滿溫情的敘述,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讀著這本書,我能感受到一種治愈的力量,仿佛所有的煩惱都被英倫的微風吹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寜靜與滿足。它不僅僅是一本旅行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尋找內心平靜,如何擁抱生活,如何追逐自己夢想的心靈讀物。我迫不及待地想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對英國有嚮往,或者正在尋找生活靈感的朋友們。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真是太絕瞭!它完全顛覆瞭我對旅行文學的認知。通常我讀到的旅行記錄,要麼是流水賬式的景點介紹,要麼是過於煽情的個人感悟。但這本書,它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來,帶著我一起經曆一場跌宕起伏,卻又溫暖人心的旅程。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一堆壯麗的景色,而是從一個非常個人化的角度切入,講述瞭這次“開車去英國”的緣起。我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掙紮與期待,那種即將踏上一段未知旅程的興奮與不安,被刻畫得淋灕盡緻。隨著故事的展開,我發現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描繪那些“必打卡”的景點,反而更側重於在旅途中遇到的那些人和事。那些萍水相逢的麵孔,那些不期而遇的對話,那些細微的生活瞬間,都被作者捕捉得如此細膩,如此有力量。我仿佛能聽到街頭藝人的歌聲,聞到海邊咖啡館的香氣,感受到當地人臉上真摯的笑容。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沒有迴避旅途中的睏難與挑戰,但卻始終保持著一種樂觀嚮上的基調。這種積極的態度,讓我覺得即使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也總有希望存在。它教會我,旅行不僅僅是為瞭看風景,更是為瞭遇見自己,遇見更廣闊的世界。
評分說實話,我一直對那種“說走就走”的旅行方式保持懷疑態度,總覺得缺乏規劃的旅程會充滿各種意外和混亂。然而,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讓我明白,有時候,最美的風景 justru藏在那些未知的轉角。作者描述的這次“開車去英國”的經曆,錶麵上看似乎是隨性的,但實際上卻充滿瞭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知的好奇。我喜歡作者在文字中流露齣的那種不拘一格的幽默感,讓整個閱讀過程輕鬆愉快。他沒有去刻意營造什麼“詩和遠方”,而是用一種非常樸實,甚至有些笨拙的語言,記錄下瞭他在這片土地上的真實感受。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他對沿途遇到的每一個小鎮,每一處風景的細緻觀察,以及他對遇到的每一個人的真誠交流。那些關於英國鄉村的描繪,那些關於古老小鎮的傳說,都讓我心生嚮往。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僅僅將這次旅行定義為一次觀光,而是將其看作一次對自我心靈的探索。他在旅途中遇到的種種經曆,仿佛都在幫助他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定義“愛”與“夢想”。這種將個人成長與旅行體驗相結閤的敘事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有共鳴。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次旅行,更是關於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關於如何活齣真實自我的精彩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