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轶事”,是指在“正史”以外,得之于当时亲自闻见和后世记载的材料与故事。这些轶事对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言谈举止常有具体描述,比起正史来更生动活泼,有助于对历史人物的多方面的了解。因此,如能将正史上的记载,与民间的私人撰述参互考察,那么研究者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当会更全面,更具体。宋代笔记的作者已经有将之视作纯粹史料之意识,一般只录亲自闻见之事,因此这些“轶事”显得平实可信;诗话也已成了衡文之作和记载故实的材料;其他宋代文献材料如“杂史”、“类书”等内容的著作,情况类同;加之宋代文献多有刻印甚佳的本子传世:这些都为重新编纂《宋人轶事汇编》提供了有益的条件。随着现代学术理念的变化,搜集材料方法的更新,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宋代文史研究的繁荣,等等,出版一本丰富详实的《宋人轶事汇编》已成为学术界一种迫切的要求。继《唐人轶事汇编》大受好评且为学界广泛使用之后,《宋人轶事汇编》的出版,必将为进一步推动宋代文学、史学的研究作出巨大贡献。
民国丁传靖虽也曾编过《宋人轶事汇编》,但由于当时资料及研究方法等的局限,材料的丰富性和准确性都有不足。新编纂的《宋人轶事汇编》,在新的学术理念的指导和当代研究平台的支撑等有利条件之上,已从各个方面完成了对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的全面超出。在文献方面,丁书“约五百余种”,本书所涉近千种,在其两倍以上,搜罗更加系统和广泛;在所收人物方面,丁书“六百余人”,本书在2000人以上,为其4倍左右,反映宋代社会风貌更加全面和完整;在篇幅方面,丁书仅不到70万字,本书约223万字,在其3倍以上,提供的资料更加丰富和翔实。同时,本书在材料编排和处理等方面,更加谨慎而有序,体现出科学性;在研究方法上注意理论创新与文献考辨相结合,很好地运用比较法等,体现出学术性。加之本书前有二万字以上的学术性《前言》和谨严周详的《凡例》,后有详细的《引用书目》和方便的《人名索引》,真正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用价值相结合,客观评述与翔实考证相结合,为宋代文史研究提供全新的学术平台。
新编《宋人轶事汇编》四十卷,南京大学周勋初先生主编,率葛渭君、周子来、王华宝、严杰等诸位学者积十余年之功编撰而成。本书堪称宋代人物轶事的翰海,是对宋代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好书。其姐妹篇《唐人轶事汇编》曾获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一等奖,学术价值受到普遍认可。此次编撰《宋人轶事汇编》,主编人员耗费更多心血,广搜资料,全书收录人物二千多人,上起五代十国入宋而主要事迹在入宋以后者,下至入元而主要事迹在入元以前者。较近人丁传靖所编旧著,篇幅倍增,且网罗更为齐备。全书人物编排仿正史例,首列宋代诸帝及后妃、宗室、王子、公主,次列宋代各朝人物,大致以人物身份及其活动时代先后为序;末列不易确定具体时代者,则以所出资料之年代为序。全书以人为目,主要事迹依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年代不详者则大体按类编排。对所收资料,一事而涉及数人者,悉列于主要人物名下,其它人物处则酌情以参见法提示。
《宋人轶事汇编》内文印刷选用70克全木浆纸,厚薄适中而不透,纸色舒适悦目。布脊纸面精装,既美观大方,又坚固耐用。封面题签集苏轼字,贴合“宋代”主题;封面图案亦取自宋画。总而言之,这是一套从内容到形式均精心打造的经典之作,既可供学者研究,又饶有文化趣味,适宜读者品味赏读。
周勋初,男,1929年4月11日生。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顾问。有《高适年谱》、《韩非子札记》、《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唐语林校证》、《文史探微》、《唐人轶事汇编》(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册府元龟》校订本(主编)、《全唐五代诗》(主编)、《宋人轶事汇编》(主编)等数十种著作。
前言
凡例
卷一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劉后
楊淑妃
李宸妃
卷二
宋仁宗
郭后
曹后
張貴妃
宋英宗
高后
宋神宗
向后
宋哲宗
孟后
劉后
張夫人
宋徽宗
鄭后
明達劉貴妃
明節劉貴妃
崔貴妃
韋賢妃
劉娘子
宋欽宗
朱后
王婉容
卷三
宋高宗
吴后
劉貴妃
張貴妃
劉夫人
宋孝宗
謝后
宋光宗
李后
宋寧宗
楊后
宋理宗
謝后
閻貴妃
宋度宗
全后
王昭儀
朱夫人
張瓊英
宋恭帝
宋帝呙
趟德昭
趟元僖
趙元儼
……
卷四
卷五
第五段评价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宋代理学思想发展脉络的入门读物,这本《心学源流与程朱辩析》恰好填补了我的需求空缺。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非常清晰,从北宋的先驱者谈起,逐步深入到程颢、程颐、朱熹的思想体系,并且非常巧妙地穿插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解释了为什么这些思想会在那个时代应运而生并占据主导地位。作者在阐释“格物致知”或“存天理,灭人欲”这些核心概念时,语言简练而准确,避免了晦涩的哲学术语堆砌,使得像我这样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把握其精髓。书中对于理学与其他思潮(如佛道思想)的相互影响也有独到的分析,使得整个思想史的画面更加立体饱满,是一本严肃而又非常易读的学术普及佳作。
评分第四段评价 最近在整理自己的宋代史料笔记时,发现了这本《宋瓷意蕴与工艺流变》。原本以为会是枯燥的考古报告集合,没想到作者竟然能将冰冷的器物解读得如此富有诗意和哲理。这本书的图片印刷质量简直是顶级,每一件瓷器的釉色、纹理都还原得非常真实,即便是隔着纸张,也能感受到那种温润如玉的质感。更难得的是,作者不仅讲解了不同窑口的烧制技术差异,还探讨了这些器物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和审美变迁。比如汝窑的淡天青色,书中解释了它如何呼应了宋人对“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极致追求,这种跨学科的阐释方式,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对于艺术史和陶瓷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参考书。
评分第二段评价 我最近沉迷于历史人物传记的阅读,入手这本《大宋风云人物侧影》纯粹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结果发现,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对那些“边缘人物”的关注。它没有过多纠缠于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而是把镜头对准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了只言片语的幕僚、幕后推手,甚至是某个著名诗人的“忘年交”。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老练,擅长通过这些侧面人物的视角,来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局限与光芒。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倒充满了戏剧张力。特别是其中关于理财能臣与文官集团权力博弈的那几章,分析得入木三分,让人不禁拍案叫绝。这本书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绝对是拓宽视野的佳作,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具人情味的宋代切面。
评分第一段评价 这本《宋风雅韵探微集》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宋代文化普及读物,没想到里面竟然藏着如此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妙趣横生的故事。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仿佛能带着你穿越回那个士大夫阶层风雅与世俗交织的时代。比如书中对宋代文人雅集场景的描绘,那种焚香点茶、以诗会友的氛围,写得真叫一个“身临其境”。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宋代服饰、器物细节的考据,绝非泛泛而谈,而是能看到许多经过深究的考证痕迹。读完后,我对宋代的审美情趣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简约大气”的表面印象上,而是看到了那种内敛而精致的生活哲学。装帧设计也颇为古朴典雅,拿到手上就感觉沉甸甸的,充满了阅读的仪式感,非常适合喜欢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的朋友细细品味。
评分第三段评价 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穿越式”的历史解读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但这套《宋代市井烟火录》却成功地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完全抛弃了高大上的精英视角,而是聚焦于宋代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从早市的叫卖声到夜市的宵禁前后,描绘得活灵活现。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宋代商业活动和民间娱乐的详尽记录,比如宋朝的“瓦肆勾栏”里的说书段子,书中引用了不少有趣的片段,读来让人忍俊不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宋朝“现代化”的另一面,即一个充满活力、商业气息浓厚、市民阶层初具雏形的社会形态。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历史影像志”,非常适合想要了解宋代“接地气”文化的朋友。
评分装帧和印刷都很不错,一版一印,清楚,精美。内容不是太喜欢,太简单了,每个人都寥寥数笔。但还算是不错的书。
评分书是很好的休闲读物,作资料汇编也好
评分没有看。没有看。没有看。
评分◆巴尔扎克的小说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评分唐人轶事汇编本书不录正史,搜采范围以唐宋人撰杂史、传记、故事、小说为主。与正史记载类同之资料,其成书在正史之前者则录入,以见正史来源;其成书在正史之后而显系采自正史者则不收。明清以来资料,除真实可信、未见更早记载者外,一般不再收入。类书从严。
评分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唐贤三昧集汇评》为王士禛编选的一部诗歌选本,分为三卷,共选43人诗400余首,其中选入王维110首,孟浩然48首,王昌龄30首,李颀36首,高适18首,岑参37首。
评分很好啊!首先是物流上很准时很快的。其次是京东的包装上每次包装都是很爱护书籍的。再者快递员配送态度给力和气。最后,书籍内容由于很多是朋友或者其他推荐买的,有待进一步阅读然后给书友一些参考!这套书籍窥视已久,果断下单!
评分非常好的一套书!包装也很好。美中不足是二印
评分这套很好,优惠170拿下,等了很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