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新视点·新思维·新方法丛书:室内装修材料与施工工艺

室内设计新视点·新思维·新方法丛书:室内装修材料与施工工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琪 著
图书标签:
  • 室内设计
  • 装修材料
  • 施工工艺
  • 家居装修
  • 设计方法
  • 建筑工程
  • 材料应用
  • 工艺流程
  • 装修指南
  • 室内装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1335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753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室内设计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为从事专业设计和施工的人员提供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弥补了环境设计类相关图书中缺少构造工艺的缺陷。本书图文并茂,注重对新材料、新工艺的介绍,对从事室内设计和装修的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都有参考作用。

作者简介

朱淳,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2005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院教学委员会委员主任、校教学委员会委员等。主要学术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与历史研究;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主要教授课程:《室内设计历史研究》(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景观建筑历史研究》(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城市景观设计》(本科学士学位课程)、《博物馆展示设计》(本科学士学位课程)、《环境设计史》(本科学士学位课程)。

目录

第1章 室内装修材料与施工工艺概述1.1 室内装修材料与施工工艺概念1.2 室内装修材料的发展趋势1.3 装饰材料的主要种类第2章 石材装饰材料2.1 石材基本知识2.2 天然装修石材2.3 人造石材第3章 竹木装饰材料3.1 木材的基本知识3.2 木饰面板3.3 装饰薄木3.4 木地板3.5 竹制品材料第4章 陶瓷装饰材料4.1 建筑陶瓷的基本知识4.2 建筑陶瓷的分类第5章 玻璃装饰材料5.1 玻璃的基础知识5.2 建筑玻璃的分类5.3 玻璃的使用与安装第6章 金属装饰材料6.1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6.2 铝合金及制品6.3 其他金属装饰材料第7章 石膏装饰材料7.1 石膏的基础知识7.2 石膏制品的应用第8章 涂料及基层材料8.1 涂料的基础知识8.2 常用涂料8.3 建筑涂料常用基层材料第9章 织物及软质材料9.1 织物及软质材料的基本知识9.2 纺织纤维与纺织物9.3 皮革9.4 地毯9.5 墙面装饰物——壁纸9.6 墙面装饰织物——贴墙9.7 墙面装饰织物——软包和硬包9.8 窗帘第10章 塑料及复合材料10.1 塑料的特性与分类10.2 常用的塑料型材10.3 复合材料第11章 新型装饰材料11.1 新型装饰材料介绍11.2 新型节能环保材料11.3 室内可循环装饰材料11.4 智能材料第12章 室内主要部位施工工艺12.1 室内吊顶装饰施工工艺12.2 墙面装饰施工工艺12.3 地面装饰工程材料与施工工艺12.4 国外优秀案例欣赏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万象之材:探索室内装修的无限可能》 这是一本关于室内装修材料与施工工艺的深度探索,旨在为读者打开一个全新的视野,理解并掌握现代室内设计领域中材料的精妙运用与施工技术的精湛实践。本书抛开了陈旧的窠臼,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材料分类与工艺介绍,而是以一种更加宏观、更具前瞻性的视角,剖析材料的内在属性、工艺的创新突破以及它们在塑造空间美学与功能体验中的核心作用。 第一篇:材料的生命力——从感知到理性 在这一篇中,我们将深入挖掘各种室内装修材料的“生命力”,不仅仅是它们的物理性能,更是它们所承载的文化意涵、触感温度以及对我们感官的独特触动。 自然之语:木材的肌理与温度 深度解析: 我们将从树种的起源、纹理的形成、年轮的叙事开始,理解不同木材的物理特性,如硬度、密度、耐腐性、伸缩性等。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木材如何通过其天然的纹理、温暖的触感和宜人的气味,为室内空间注入生命与灵魂。从实木地板的质朴温润,到木饰面的细腻纹路,再到木格栅的通透层次,本书将详细阐述不同木材及其处理方式(如染色、做旧、烤漆、碳化等)如何营造出截然不同的空间氛围。 应用实例: 关注不同风格(如北欧的纯净、日式的禅意、美式的粗犷、现代的简约)对木材选择的偏好;分析原木、胶合板、刨花板、密度板等不同板材在结构、装饰上的优劣势,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规避其潜在问题。 工艺关联: 介绍实木拼花、仿古做旧、木皮贴面、榫卯结构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木材施工工艺,以及在潮湿环境下的防腐防潮处理技术,让读者深刻理解“材料如何落地”。 石之韵味:从坚硬到柔美 深度解析: 石材,作为一种古老而永恒的材料,其魅力在于其独一无二的纹理、丰富的色彩以及坚固的质感。本书将从矿物学的角度浅析大理石、花岗岩、石英石、板岩等常见石材的形成与特性,理解它们在硬度、吸水率、耐酸碱性等方面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索石材如何通过其天然的“画作”——石纹,为空间带来艺术的张力,以及其冷峻或温润的触感如何影响居住者的情绪。 应用实例: 详细解析不同石材在客厅电视背景墙、橱柜台面、浴室地面、玄关地面等关键区域的应用效果,包括天然大理石的奢华纹理、石英石的耐磨易打理、板岩的粗犷质感等。 工艺关联: 介绍石材的切割、打磨、抛光、倒角、无缝拼接技术,以及在湿贴、干挂等施工工艺中的要点,特别强调防水、防污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精细的工艺将石材的天然美感最大化地呈现出来。 金属的几何:光泽与力量 深度解析: 金属材料以其独特的冷峻光泽、几何线条以及强大的结构支撑能力,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书将细致剖析不锈钢、黄铜、铝合金、铁艺等不同金属的物理性能,如强度、延展性、耐腐性、导热性等。同时,我们将探讨金属的“光影”特性——如何通过拉丝、镜面、哑光、做旧等表面处理,营造出科技感、工业风、轻奢感等不同风格。 应用实例: 考察金属在家具框架、灯具、门把手、踢脚线、吊顶造型、艺术装饰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不同金属材质的组合,创造出视觉上的对比与和谐。 工艺关联: 介绍金属的焊接、切割、弯折、抛光、电镀、烤漆等工艺,以及如何实现金属与玻璃、木材、石材等其他材料的无缝结合,确保结构的稳固与装饰的美观。 玻璃的通透:光线与视野的对话 深度解析: 玻璃,作为一种能够模糊边界、引入光线的神奇材料,是现代空间设计的灵魂之一。本书将深入探讨普通玻璃、钢化玻璃、夹胶玻璃、Low-E玻璃、艺术玻璃等不同种类玻璃的特性,包括其安全性、隔音性、隔热性、透光性、节能性等。我们将分析玻璃如何通过其通透性,打破空间的阻隔,实现视觉的延伸,以及如何通过彩色、磨砂、雕刻等处理,赋予空间独特的艺术韵味。 应用实例: 重点展示玻璃在隔断、门窗、淋浴房、楼梯、桌面、吊顶、装饰墙面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不同玻璃材质如何影响空间的采光、视野和私密性。 工艺关联: 介绍玻璃的测量、切割、安装、密封、安全加固等工艺,以及如何实现玻璃与框架的完美配合,确保安全、美观且易于维护。 其他新锐材料的探索: 织物的温度: 从壁布、窗帘、地毯到软包,探讨织物在色彩、纹理、触感、吸音降噪方面的贡献,以及不同材质(棉、麻、丝、绒、化纤)的应用场景。 涂料的多样性: 不仅仅是乳胶漆,更涵盖艺术涂料、硅藻泥、仿石漆等,分析其环保性、功能性(如净化空气、调节湿度)和装饰性。 复合材料的创新: 如SPC地板、亚克力、人造石等,分析其结合不同材料优点的特性,以及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优势。 第二篇:工艺的精进——从标准化到人性化 在这一篇中,我们将聚焦于室内装修施工工艺的演进与创新,强调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以及如何通过精益求精的工艺,将材料的潜力转化为空间的完美呈现。 结构与美学的平衡:墙体与吊顶的工艺革新 深度解析: 探讨传统砖混结构、轻钢龙骨、木龙骨结构在墙体和吊顶施工中的优劣。重点关注现代轻质隔墙(如石膏板隔墙、轻质复合隔墙)的快速施工、保温隔音性能以及环保性。在吊顶方面,将深入剖析平面吊顶、异形吊顶、跌级吊顶、格栅吊顶、铝扣板吊顶等不同形式的施工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灯光设计与吊顶造型的结合,创造出丰富多变的空间层次。 工艺关联: 详细介绍龙骨的安装规范、隔墙的填充材料选择(如岩棉、玻璃棉)、石膏板的铺贴与接缝处理、吊顶的结构支撑计算、防水防潮处理在厨房、卫生间吊顶中的重要性。 地面材料的精工细作:行走之下的艺术 深度解析: 从地板的铺贴(如实木地板、复合地板、强化地板、SPC地板的铺装顺序、找平处理、压条选择),到瓷砖的铺贴(如仿古砖、抛光砖、哑光砖、大尺寸瓷砖的铺贴方式、勾缝选择、腰线与花砖的搭配),再到自流平、环氧地坪等的施工工艺,本书将一一解析。 工艺关联: 强调地面找平的重要性,不同材质地面的伸缩缝处理,瓷砖铺贴的平整度与垂直度要求,以及防水处理在潮湿区域(如厨房、卫生间)的关键性。 水、电、暖的智慧布线:隐蔽工程的安心之基 深度解析: 深入讲解水路改造(如冷热水管的选择、走向、连接方式、打压测试),电路改造(如强弱电分离、回路设计、线管敷设、开关插座的安装规范、安全接地),以及供暖系统(如水暖、电暖、地暖)的安装要点。 工艺关联: 重点强调隐蔽工程的规范操作,线管的固定、保护,接头处的绝缘处理,防水盒的应用,以及智能家居布线的预留与安装。 油漆与涂料的精湛技艺:色彩与质感的触碰 深度解析: 从基层处理(如墙面找平、打磨、刮腻子、底漆涂刷)到面漆的施工(如滚涂、刷涂、喷涂),再到艺术涂料的特殊工艺(如肌理、刮涂、印花),本书将详细介绍每一步的操作要领。 工艺关联: 强调墙面基层处理的重要性,不同底漆、面漆的选择与搭配,滚筒、刷子等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在不同季节、不同湿度下的施工注意事项。 门窗与家具的精巧安装:连接内外,构筑空间 深度解析: 介绍室内门(如实木门、模压门、免漆门)的安装规范,窗户(如断桥铝窗、塑钢窗)的密封与保温处理,以及定制家具、成品家具的组装与固定。 工艺关联: 强调门窗框与墙体的固定牢固性,密封条的安装,以及家具安装的水平度、垂直度要求,安全固定的重要性。 绿色施工与环保工艺: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深度解析: 关注建筑材料的环保认证、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VOC排放的控制,以及绿色环保施工技术的应用,如低VOC涂料、环保胶粘剂、可再生材料的使用。 工艺关联: 介绍现场施工的环保措施,如垃圾分类、噪音控制、粉尘治理,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装修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篇:思维的跃迁——设计与工艺的深度对话 在这一篇中,我们将超越单纯的材料堆砌和工艺罗列,而是探讨设计理念如何引导材料的选择与工艺的运用,以及工艺的创新如何反哺设计的可能性。 设计风格与材料的“基因匹配”: 深入分析不同设计风格(如现代简约、新中式、轻奢、工业风、波西米亚等)对材料的偏好与禁忌,以及如何通过材料的质感、色彩、纹理来精准传达风格意图。 功能性优先下的材料与工艺选择: 探讨在厨房、卫生间、儿童房、老人房等特殊功能空间,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具有耐磨、防水、易清洁、安全、环保等特性的材料,并配合相应的施工工艺。 跨界材料的创意运用: 介绍如何打破材料的固有边界,将原本用于其他领域的材料引入室内设计,如混凝土、金属网、回收材料等,并探讨其可行性与艺术性。 施工工艺的“留白”与“点睛”: 探讨在设计中,如何通过对工艺的精妙运用,创造出空间的亮点,如隐藏式收纳、无痕拼接、灯光与材质的互动等,让工艺本身成为一种设计语言。 技术革新对设计的赋能: 关注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技术在建材生产和施工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将如何改变未来的室内设计格局。 结语: 《万象之材:探索室内装修的无限可能》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次关于空间、材料与工艺的哲学思辨。它鼓励读者以一种更主动、更深入的方式参与到家居的建造与改造中,理解每一块砖、每一滴漆背后所蕴含的智慧与匠心。通过对材料本质的洞察和对工艺精进的追求,我们得以打破设计的局限,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充满温度与生命力的居住空间。这本书将是你理解现代室内装修的密钥,是你赋予家无限可能的重要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一股清流,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装修材料的认知。我原本以为,无非就是那几种木地板、瓷砖、乳胶漆的老一套,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材料的世界如此广阔和充满惊喜。作者在介绍每种材料时,不仅仅是罗列它们的物理属性,更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的设计哲学和对空间氛围的影响。比如,书中对新型环保复合材料的论述,细致到每一种纤维的交织方式如何影响最终的光泽度和触感,这一点让我印象极其深刻。我记得我装修时最头疼的就是材料的环保问题,总觉得市面上的产品鱼龙混杂,心里没底。这本书里,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辨别材料的真实环保等级,甚至给出了实用的现场测试小窍门,这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外行人准备的“避坑指南”。而且,书中对材料的色彩理论和纹理搭配也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不再是简单的“红配绿”或者“浅色系温馨”的陈词滥调,而是上升到了心理学层面,解释了不同材质的视觉重量和肌理如何影响居住者的情绪波动。读完这部分,我简直想把家里已经选好的材料全换一遍,因为现在看任何一个建材市场,都像是看一个充满潜力的调色盘,而不是一堆冰冷的货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一本材料图鉴,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用物质媒介与居住空间对话的深度报告。

评分

我一直觉得,室内装修的施工工艺无非就是“打底、找平、上漆、安装”,一套固定的流程而已,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中关于“精细化施工控制”的那几个章节,我才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这本书对施工细节的关注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但正是这种偏执,才造就了真正高品质的室内空间。举个例子,关于墙面找平的技术,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析不同气候条件下,石膏基找平材料与水泥基找平材料的收缩率差异,以及在不同基材上,如何通过微调砂浆的水灰比来避免后期开裂。这已经不是普通装修工人能掌握的知识了,它更像是一本建筑力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研究报告。再比如,书中对隐蔽工程的论述,特别是水电布线的抗干扰处理和管道的减震降噪技术,讲解得非常专业且具有前瞻性,它不只是告诉你“要做好”,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要做”以及“具体怎么做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特别欣赏作者采用的对比分析法,将传统粗放式施工与现代精密工艺进行并列展示,那种视觉上的反差效果,极大地冲击了我的固有认知。读完这些章节,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工程看起来平淡无奇,但住进去却感觉无比舒适和宁静,那种舒适感正是源于那些看不见的、被精细控制的施工细节。这本书完全配得上“工艺圣经”这个称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和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跳出了传统技术手册那种生硬的说明体,而是采用了一种“设计问题——材料回应——工艺实现”的逻辑链条来组织内容。我发现,作者似乎有一种强大的能力,能将看似枯燥的规范和参数,转化为富有启发性的设计思路。比如,书中在讨论“光影与材料的互动关系”时,并没有直接给出照明设计指南,而是从石材的晶体结构如何折射漫反射光线入手,进而探讨如何利用特定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来软化或强化空间中的阴影。这种由微观到宏观的推导过程,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设计视野。我不再仅仅关注材料的外观颜色,而是开始思考材料的“光感属性”和“空间情绪调动能力”。另外,书中对“可持续性设计”的讨论也极其前沿,它不仅关注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更深入剖析了材料从开采、加工到运输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并提出了如何在不牺牲美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施工流程来减少现场浪费的具体方案。这种整体性的、对环境负责任的设计理念,是当前很多设计书籍所欠缺的,读来让人感到振奋和启发。

评分

对于我这个非科班出身,但又热衷于亲自参与和监督装修过程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相见恨晚”。它没有用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通过大量手绘图解和施工节点的放大图,将复杂的工艺流程“可视化”了。尤其是那些关于异形结构处理的章节,比如弧形墙体的基层处理,或者复杂吊顶的龙骨搭接方式,作者的图示清晰到仿佛我正站在施工现场,亲手拿着工具在操作。我之前最怕的就是和施工队沟通细节,因为我说不清,他们也听不懂我模糊的概念。这本书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视觉语言”,让我现在能够非常精确地指出哪里需要加强支撑,哪里需要注意防水层的搭接顺序。而且,书中对不同工种之间的衔接点也做了详尽的说明,比如泥瓦工与木工交界处的防水收口细节,这些都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灰色地带”,而这本书直接把这些地带的规范和标准清晰地摆在了桌面上。它真正赋予了读者一种“内行看门道”的底气和自信。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在“新方法”的阐释上,展现了极高的前瞻性和实践指导价值。它不仅仅是传统工艺的总结,更像是一本面向未来建筑趋势的预研报告。书中探讨的模块化预制装配技术在室内装修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BIM技术来指导材料的精确采购和现场安装顺序,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传统装修方式正在被颠覆的未来图景。我尤其对“数字化施工交底”这一概念非常感兴趣,作者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三维模型直接生成施工任务清单,从而极大地减少了信息传递中的人为误差。这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维,它强调的是设计意图的“零失真”落地。此外,书中对“定制化”与“标准化”的辩证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到位,它告诉我们,如何在大规模生产的材料中,通过精妙的现场工艺处理,实现个体化的、独一无二的设计效果。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意识到,室内设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美学堆砌,而是一门融合了先进制造技术、精细化管理和环境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提供给读者的,是一种系统升级的思维工具,而非仅仅是一本工具书。

评分

不错,就是工艺部分少点了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京东就是好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正品,东西很好,价格给力。下次还来光顾。

评分

内容详细,条理清晰,配图清晰,纸张质量不错!满意!

评分

装订错误,已换货。

评分

不错的书,每次评价不知道该说些啥,京东的商品,送货速度,一如既往地给力,没的说了

评分

有关建材,很详细,很多图,不枯燥有关建材,很详细,很多图,不枯燥有关建材,很详细,很多图,不枯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